《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朝前些年所建会社,多为士人志趣相投的松散组织。有凝聚力强的,比如复社,娄东二张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以打击阉党为目标。待到鞑子入关,便各行其是,有的选择抗清,有的选择归隐,还有的干脆为虎作伥,一般散沙似的。”

    复社在明末影响力极其巨大,崇祯二年的吴江尹山大会、崇祯三年的南京金陵大会和崇祯六年的苏州虎丘大会,社会影响力极其巨大,光是正式会员就前后有两千两百余人,复社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用杜登春在《社事始末》一书中的记述,更是“从之者几万余人”。

    凭此实力,复社在地方上干扰行政、抗税抗赋,甚至是擅自驱逐地方官,在朝中鼓弄唇舌,为复社士人以及他们在地方上的行径张目,打着的依旧是打击阉党的口号,所行的也是其主体成员的东林本色。

    卢若腾提及复社,陈凯细细听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无非是南方经济的大繁荣,专制王朝的控制力下降,武将藩镇化的同时,士绅阶层在谋求地方上的绅治努力的一种尝试罢了,倒也没什么好新鲜的。

    “若说真正持正的,还要说几社……”

    几社,比之复社其知名度可谓是低的可怜,但是几社中却出过如陈子龙、夏允彝这样的英雄。其会社也不似复社那般贤愚皆纳,吸纳人员入会的标准甚高,所以会员人数始终不多。其会社宗旨,宣扬“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说白了就是尊古复古,要从文章上改变这个国家,倒是与唐时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有些相似。

    “……几社七子,杜征麟、陈子龙、夏允彝、周立勋、徐孚远、彭宾、李雯,陈、夏二公皆已壮烈殉国,徐孚远如今正在中左所,竟成成亲时他也来拜贺过。近来倒是在中左所岛上重建早已星散的几社,也有请竟成入社的打算。”

    几社七子,于《社事始末》一书中并不承认,只作六子。那杜登春乃是杜征麟之子,书中因降清而被革除的李雯,是杜家父子的想法,还是整个几社的决议,这到不得而知。倒是方才沈佺期提及的徐孚远重建之几社,创始人也只有六个,这里面不光是有卢若腾和沈佺期,还有鲁监国朝的兵部侍郎张煌言、曹从龙以及光禄寺卿陈士京,他们被后世称之为是海外几社六子。

    卢若腾和沈佺期不提,徐孚远,陈凯有所耳闻,张煌言更是如雷贯耳,倒是曹从龙和陈士京不甚清楚其来历为何。

    “这事情,倒是有些意思。”

    陈凯没有急着答应,也没有急着否定,他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作为天地会的总舵主存在。贸贸然的加入其它组织,哪怕并非是如天地会这般的组织,其造成的影响只怕也是得不偿失,而断然回绝,反倒是更容易得罪人,便暂且只得如此了。

    吸纳卢若腾和沈佺期入会,是陈凯此行的目的之一,这二人是他经过了长期观察的,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加入其间都会为这一组织做出贡献。至于旁人如何,暂且倒也并非是急于一时的。

    饮宴过后,二人一同离开了陈府。这一切,陈凯相信郑惜缘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他也没有打算瞒着郑惜缘的打算。倒是夜深人静之后,郑成功特特的派人赶来,将他请到了府邸,随后递上了一封私信,却让陈凯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些家伙,是不打算让我好好度个蜜月了。”

第六章 从保宁到衡阳() 
依旧是大章

    ………………

    永历六年的二月到九月间,由于前一年西营兼并了贵州一省,兵锋踏入湖南西南部和四川的南部,明清两军很快就在四川展开了交锋。

    先是二月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四川巡抚李国英以及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定西将军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统领陕西、四川两省清军南下,席卷川西、川东;随后,由于清军从北面对西南明军的根据地云南、贵州两省产生了巨大的军事威胁,孙可望再度祭出了刘文秀,由刘文秀率领大军北上,并且很快就取得了一系列捷报,有效的杀伤了大量的清军,逼得吴三桂、李定国以及李国翰仓皇北逃。

    到了九月的时候,清军已经退到了川北的最后一个据点——保宁府城,这里一旦有失,陕西便会门户大开,原本已经被刘文秀打得丧胆的吴三桂、李国英以及李国翰三人在巡按御史郝浴的一再坚持,甚至是以“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的言辞逼迫之下,也只得选择了死守此城。

    与此同时,刘文秀率领的明军迅速的收复了四川的其他失地,并且迅速的对保宁展开了攻势。

    十月初二,刘文秀率领大将沅国公张先璧、讨虏将军王复臣、总兵官王自奇、李本高、祁三升、关友才、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等五万余兵马逼近保宁。

    刘文秀入川,共统领兵马六万,战象六十余头,这其中只有张先璧所部的八千兵马是为旧明军,其他的则全部是西营组编的部队,此番进攻保宁已是集结了四川境内能够集结到的几乎全部的主力部队。

    由于保宁府城三面环水,西、南二面临嘉陵江,东面为东河,是故,刘文秀下令搭造浮桥济师,主力部署在保宁城北面。除此之外,刘文秀甚至还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北塞葭萌关,东塞梁山关”,防止攻克保宁后清军突围窜入陕西,摆明了是要全歼四川境内的清军,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保宁府城周十二里三百三十步,比起潮州府城的规模还要稍大一些。除西南外凸一部分外,基本上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形状,又因形状如靴,故素有“靴子城”之称。城高117米,上宽5米,下阔117米,开四门,东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岳、北曰拱极,外有宽十米、深五米的城壕。城墙顶部每隔60步修筑一个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共计八十一座敌台,可以使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敌人,不可谓不是一座坚城。

    “殿下,保宁三面环水,现在虏师北返之路为我军断绝,是可以堵住虏师北逃之路,但却也犯了兵家大忌……”

    “吴三桂小儿不过是个手下败将罢了,汝无需多言,本王自有计较。”

    攻城战,兵法讲究的是围三缺一,这样给了守军以逃亡的退路,守军一般来说就未必会拼死抵抗。王复臣忧心忡忡,奈何刘文秀信心十足,说服不了主帅改变心意,也就只得依令而行。

    十月十一日黎明,刘文秀挥军攻城,数万明军“蔽山而下,炮声震天”,“南自江岸,北至沙沟子,横列十五里,前列战象,次用火炮、鸟铳、挨牌、扁刀、弓箭、长枪,层叠里许,蜂拥攻城”。

    明军的猛烈进攻给予了守城清军以极大的压力,李国英早在数日前观察到明军的恢弘气势,便连忙让麾下的绿营兵换上了八旗军的旗帜。如此,一来是为守军平添信心,二来则是震慑城外的明军,然而尤是如此,明军的猛烈攻势却还是让守军难以招架,几次险些被明军攻上城墙。

    苦苦支撑到了辰时,攻城战已入白热化,守军渐渐难以支撑,城破只在顷刻。值此时,吴三桂亲率本部兵马开拱极门出城,不管旁人,直攻张先璧所部。

    张先璧是云南人,崇祯朝应募围剿流寇,所部号滇奇营,颇为能战。清军南下,湖广沦为战场,张先璧与刘承胤相争,盲目扩军,将原本的三千兵马一口气扩充到五、六万之众,战斗力反倒是被那些窳农叛仆冲淡。后随何腾蛟,至何腾蛟身死,张先璧据镇沅州,夺民田以耕,日与当地苗民相仇杀,日益疲。

    这支部队兵员不少,但却是四川明军中战斗力最差的一部。吴三桂征战多年,战斗经验之丰富绝非寻常武将所能够比拟的,早在数日前,居高临下就已经看明白了明军各部的情状,为此定下战术,由李国英和李国翰死守城池,坚持到辰时,攻城战进入到白热化后再由他亲领本部兵马出击,猛攻明军这唯一的弱点。

    不出吴三桂意料之外,面对曾经的关宁铁骑,张先璧所部抵挡不住,纷纷逃窜,败兵被那些骑兵驱赶着将王复臣等部明军的阵型冲得乱成了一团。

    城外明军大乱,清军趁势出城猛攻,至中午时明军已全线崩溃。如此,刘文秀只能命令全军后撤,奈何张先璧之弟张先轸在慌乱之下砍断了浮桥,致使大批将士无法过江,被清军追杀或落水而死。

    保宁惨败,明军进取全川的战略未能达成不说,包括灭虏将军王复臣、总兵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在内的三万余明军被清军擒杀,损失战象三头、马骡二千三百余匹,就连刘文秀的抚南王金印也被清军缴获。而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吴三桂于险胜之余,也不由得叹息道:“生平未尝见如此劲敌,特欠一着耳。”

    损失大军过半,刘文秀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贵州,将四川的大好局面拱手相送。奈何,吴三桂的感叹并没有为他争取什么太好的待遇,孙可望闻讯大怒,下令解除刘文秀的兵权,发回昆明闲居,而率先被清军击溃,且其弟砍断了浮桥导致明军损失大增的张先璧则被孙可望轮棍打死。

    四川局面一度好转,若刘文秀能深根固本,凭保宁周边地形限制清军的同时恢复四川民生,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奈何,急功近利,结果却在一场惨败之后导致大局急转直下,徒叹奈何。

    永历六年,西南明军的大反攻,按照分工,乃是由驾前军坐镇贵州,以东路军出湖广,下广西,凭北路军恢复四川。

    三路大军,驾前军由秦王孙可望亲任主帅,以白文选为副帅,下辖张虎、总兵黑邦俊、总兵王爱秀、贺九仪、张明志、张岳、刘镇国、关有才等将领。兵力十万,内有战象百余头。

    东路军由西宁王李定国主持,以前军都督冯双礼、鄂国公马进忠为副,下辖坐营都督靳统武、左营都督王之邦、右营都督吴子胜、天威营都督高文贵、西胜营都督张胜、金武营都督刘之讲、武英营都督廖鱼标、武安营都督陈同能、火器营都督高恩、强弩营都督郭有名、铁骑营都督王会、铁骑营左都督卜宁、象阵营都督禄永命等将领。兵力八万,战象百余头。

    而北路军则是凭抚南王刘文秀为主帅,以王自用、张先璧为副,下辖讨虏将军王复臣、灭虏将军卢名臣、总兵狄三品、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尹三升、王自奇等将领。兵力六万,内有战象六十余头。

    这其中,驾前军一度分出部分将帅由白文选率领增援刘文秀,后来重庆光复,白文选率部返回贵州,也留下了关友才等将在四川协助刘文秀作战,结果也只落得一个损兵折将。

    四川战场败绩的同时,清军由敬谨勤王尼堪亲率的八旗军主力南下,孙可望一边征调了刚刚收复广西一省的李定国回援湖广战场,一边率领尚在贵州的那些驾前军展开了对辰州府城的猛攻。

    辰州府位于湖广西南部,靖州的北部、宝庆府的西部,毗邻贵州东部。永历五年,冯双礼攻陷的沅州,其就在辰州府境内,但是仅仅把着一个沅州却不足以确保贵州的高枕无忧,于是乎孙可望在接到尼堪南下的消息后就连忙率军对辰州展开了攻击。

    辰州守军辰常总兵徐勇乃是左良玉的旧部,所部战斗力颇为强悍,自降清以来屡破明军,更是曾堵截冯双礼于沅州长达一年之久,使其无以寸进。

    奈何,面对驾前军的猛烈攻势,先是副将张鹏星领兵出战为明军炮火击毙,随后徐勇妄图据城顽抗,结果在第二日,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二为白文选以战象为前驱突破东门,徐勇在混战中被明军乱刀砍死。

    辰州大捷,明军斩杀辰常总兵徐勇、副将张鹏星以及分守辰常道刘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大批文武官员,几乎全歼了辰常镇标,收复了这座足以作为贵州门户的坚城。

    西南明军本部兵马在云南休养生息多年,一旦将其释放出来,靖州、桂林、叙州、辰州,其威力实在不容小觑。尤是保宁一败,清军也并不好受。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战法的改变,比如清军的轻敌,比如单一战场上的以众凌寡,但是比起那些旧明军,这些新从云贵杀出的明军显然是锋芒正锐,势不可挡。

    就在辰州大捷的同时,尼堪所部的八旗军主力也已经逼近衡州府地界。八旗军威名赫赫,不容小觑,明军迅速放弃了早前收复的常德、长沙等府,退避至衡州、宝庆一线。

    十一月十九,尼堪率大军抵达长沙府南部的湘潭县,原本驻扎于此的马进忠所部按照东路军主帅李定国的计划撤往宝庆府地界。十一月二十一,尼堪起大军自湘潭出发,并于次日抵达衡州府三十里处,在此遭遇了一支一千八百余明军组成的部队,这支部队对上八旗军后稍加抵抗便连忙撤退。

    尼堪是满清亲王的身份,担任理政三王前也曾多次随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豪格等满清初期之时的名将出征,战而胜之是最寻常的事情。明军这般还稍加抵抗了一下子才仓皇逃窜,在他眼里已经算得上是有大勇的强兵了,很是附和击杀孔有德那奴才的标准。眼见于此,他便继续率军南下,甚至到了夜里也没有停歇,而是“兼程前进”,在天色未明时就抵达衡州府城左近,并且与李定国的部队相遭遇。

    这一次是明军的主力部队,西宁王李定国的大旗在夜色的火光中依稀可见,尼堪抖擞精神,统领八旗军大呼鏖战,结果同样是稍加抵抗,那位逼死了孔有德的明军大帅竟然带头溃退,完全不当八旗军一战之威。

    “姓李的贼寇也不过如此嘛。”

    李定国大军溃逃,尼堪连忙发起追击,一连追了二十余里,待他好容易追上李定国的骑队之际,一声号炮响起,明军从左近的埋伏点蜂拥杀出,竟在顷刻间就将他亲率的前锋部队围了个严严实实的。

    “中计了!”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