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兑现承诺的希望,无非如此。

    闽南方向如其预料般的进入到相持阶段,陈凯便将更多的心思投诸在了广东战场上。早前送回来的李建捷,郑成功已经委任其为骠骑镇总兵官,仍归陈凯节制,战马方面则正在从上一次的缴获中补齐,只是恢复实力尚需要时间。

    如此一来,抛开各县的城守部队,陈凯手里尚有中冲镇、前冲镇、后冲镇、援剿后镇、护卫右镇、护卫前镇、护卫后镇和后劲镇这八个步兵镇,以及铁骑镇和骠骑镇两个骑兵营的实力。外加上直属于他节制的那两个标营,已是上万的战兵,无非是难以在同一时间全部投诸在同一线罢了。

    还需要更强的实力才有机会展开反攻,陈凯深明明清两军在广东战场上的实力差距。奈何,清军显然是不会给他继续发育下去的时间的,很快的,他就接到了香港方面的急报。

第一百二十八章 旧局(中)() 
“应该是尼堪南下了。”

    尼堪是何许人也,陈凯约莫是知道的一些的。但是林察派人送来的报告所指,则仅仅是徐得功和张道澄运载着红夷炮再度东进,显然是为接下来的攻势做准备,而清军出兵,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李定国已经离开了广西,否则猛虎在侧,试问他们如何敢分心他顾?

    接到急报,陈凯已经意识到清军还会需要一些时间,起码要等到红夷炮就位才会发动进攻。这是最后的准备时间,既然如此,他也立刻开始了对一应战备情况的检查。

    上一次交锋,火药的消耗量极大,为此陈凯才下定决心要在军器局以外另立军工生产的部门,借此来摆脱冯锡范的制约。

    潮州堆粪积硝场的设立,伴随了一场风波,陈凯已经下达了官船在港口做好准备的命令,此间细细翻过硝石的产量,也是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真不愧是数万人的城池,这确实比南澳一隅的造粪量,嗯,不,是产硝量要高太多了。”

    硝的产生是需要硝化细菌进行转化的,这无疑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就现在来看,潮州的堆粪积硝场由于早前在南澳岛上的技术积累并没有出现什么遏制产能的难题,已然是步入了正轨,这便是最好的消息了。

    硝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生产黑火药的三大原材料之一,木炭易得,硫磺始终是他们这支明军最为渴求的。现阶段他们的硫磺主要是来自于海贸——日本以及台湾,郑氏集团在两方面都有关系,虽说也是互相防备着,但是明军深陷与清军之间那事关王朝命运和文明延续的战争之中,是无力对他们造成太大威胁的。这样的情况下,有钱不赚王八蛋。

    火药还在竭尽全力的生产,不光是南澳那边,中左所亦然。甚至由于明军在闽南战场的狂飙暂且告一段落,军器局的产能在郑成功的命令下也只得不情不愿的向潮州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倾斜。

    火药的囤积量在逐步攀升,火炮则只要足够棱堡使用即可。颗粒化火药、定装药包,这都是他早前几年积累下来的技术成果,现在已经为这支明军普遍性的接受和运用。

    在潮州看过了汇报,陈凯乘船前往南澳岛,与陈豹交流了一番便转而向西,直抵碣石卫。经由碣石卫前往陆丰双子棱堡。

    如果说陆丰双子棱堡是明军在粤东西南防线的核心的话,那么碣石卫城就是物质储备以及水师驻泊的后劲。陈凯在此检查了一番库存状况,随后赶往螺河东岸,那里与棱堡隔河相望,凭两条浮桥相连接,明军在那里驻有大量军队,用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包括这段时间的训练也都是在此进行的。

    操练方面,依旧是骑兵各凭主将所长,王起俸的铁骑镇是这支明军最早建立起来的一支骑兵镇,兵员、将校方面的作战经验都比较丰富。但是此时此刻,一眼望去,似乎王起俸的铁骑镇较之李建捷的部下却还是显得要逊色良多。

    校场上,骠骑镇的将士们早已换上了明军的新军服,长短武器也基本上都换上了明军的制式装备,此间补充了战马,一个个的人如龙、马如风,卷起了阵阵烟尘,但若是仔细看去,其中却颇有章法,不显丝毫混乱。如陈凯这般,虽说是不懂骑兵,但是见多了,一些门道哪怕不会用却也是能够看出些端倪的。

    仔细一想,却也正常,李建捷所部本就是李成栋麾下精锐,比之王起俸麾下的那些从军不过数载的骑兵们,在北地的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自是大有不同。

    骑兵的东西,需要很多的经验和灵感,这并非是看看就能学会的。略微的扫了扫训练状况,陈凯便离开了此处,转道各镇一一巡察。只是各镇的操演饶是经过了数月的时间,却还是显得参差不齐,并非是单一镇的队列参差不齐,几个月下来,一个个的看上去都是有模有样的,但若是把各镇放在一起的话,优劣上就总会有个高下。

    “或许,组建一个专门的练兵机构比让各镇就这么各练各的要强些吧。”

    转过了一轮,也已经是入夜了。对于新战法的熟练程度,援剿后镇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其他各镇中,中冲、前冲、后冲三镇更佳,尤其是周全斌的前冲镇,而护卫三镇次之,至于那后劲镇,这一次是真的成了后进,想来若是郑成功的脾气,没准儿就会以“操不得法”把陈斌的兵权夺了去,这种事情他又不是没干过。

    “看来,一旦爆发野战,布阵以及出击的顺序上就要多加考量了。”

    就着闪烁的烛火,陈凯伏在案上,细细的看着地图上的一切。这些,他早已是烂熟于心的,但是清军即将再度大举来袭,这场必将会成为本年度粤东战场的大决战的战事即将拉开,他也免不了要为此感到忧虑,进而进一步的预估着其中是否存在着什么致命的漏洞。

    这样的工作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与众将的推演也进行了多次,一切能够设想到的都尽可能的设想到了。待到一个来月之后,时间已经悄悄的踩过了腊月的线儿,靠着一路拖运,清军的红夷炮总算是从广州又重新搬回了海丰县。而没过数日的时间,伴随着红夷炮抵达的,更是由靖南王耿继茂统领的全师而来的靖南藩大军。

    “看来阿尔津和马剌希有些忙不过来,大抵是不会来了。”

    清军一旦抵达海丰县,仅仅是稍作休整,由盘踞于此的黄应杰便率先向东进发,抵达他们上一次进攻陆丰双子棱堡时扎营的所在修建营地。甚至,修建营地的同时,根据明军探马的汇报,似乎他们也在忙着将那些红夷炮拖运过来,显然是要尽快展开攻势的样子。

    “快过年了,藩兵也是要过年的嘛。”

    陈凯言及,众将无不对此表示赞同。此刻看着那些老对手,众将的信心也比之上一次交锋时更加足了许多,一个个摩拳擦掌着。尤其是陈凯,嘴角上浮现起了一丝早有预料的神色,一闪即逝。

第一百二十九章 旧局(下)() 
永历五年,孙可望完成了对贵州军阀的兼并。贵州地连四川、湖广、云南及广西四省,大军一方面由冯双礼率领夺取沅州,将一只脚迈入了湖广,而另一方面则由孙可望、李定国等三王中的另一位——抚南王刘文秀统领,进入四川,兼并当地军阀武装,以完成对西南各路明军的整合。

    明军进入四川,由于大西军与川军的世仇,大批川军将领转投清廷。与此同时,受到了明军进入四川的威胁,清廷派遣平西王吴三桂和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统领前关宁军、协防陕西的汉军旗以及陕西绿营大举南下,并于永历六年二月二十二夺占省会成都。倒是那不战而降的明军守将林时泰由于早前降过清军,被吴三桂认为是反复无常而遭斩首示众。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吴三桂、李国翰调集梅勒章京葛朝忠、白含真、佟师圣、夔州总兵卢光祖、左路总兵陈德、永宁总兵柏永馥等清军将领先后夺占眉州、嘉定州、合州、重庆、叙州等大批府县,基本上完成了“全蜀渐次底定”的战略目标。

    清军威胁由北迫近,就在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进而收复广西全境之际,孙可望遣刘文秀率领四万西南明军再度入川,由建昌、叙永、彭水展开全面反攻。

    八月初九,明军攻克叙府,据守该城的清兵“全军覆没,南总兵不知下落,马总兵只身逃回,甲喇、牛录死难者数十余人”(注1),是为叙州大捷。

    与此同时,刘文秀的副将白文选率军进攻重庆,四川巡抚李国英以及麾下将校不战而逃,但是在距离重庆一百二十里处的停溪被明军追上,清军大败,梅勒章京白含真被活捉,永宁总兵柏永馥带着残兵败卒逃到保宁时,部下“兵支离削弱,才得百人”。而吴三桂、李国翰等率领清军主力北逃之际,也遭到了明军的追击,损失颇为巨大。

    短短的一个来月的时间里,清军惨败接踵而至,不得不放弃了除了作为陕西南部门户的川北重镇保宁府以外的四川全境,将夺取不到半年的整个四川又拱手让给了明军。而此时,刘文秀在一边收取全川的同时,大军也在继续北上,兵锋直指保宁以及保宁背后的陕西……

    四川战局恶化,原本清廷许诺的由阿尔津和马剌希统领的那支南下八旗军被迫转道陕西,去镇守汉中,以为吴三桂、李国翰以及李国英三人的后盾。

    清廷向尚可喜、耿继茂下达了旨意,对此情况进行了通报,但是与此同时,清廷也派出了由固山额真卓罗为靖南将军,同固山额真蓝拜等将统领的八旗军,代替阿尔津所部协助二藩攻取广东未定州县。

    事有主次之分,本无可厚非,反正也都是八旗军嘛。奈何原本已经走到半路的阿尔津转道西北,而卓罗再行从北京出发,这就意味着八旗军抵达广东的时间要进一步的推移。

    等待,是免不了的,尚可喜和耿继茂也更加倾向于狗仗人势。奈何没过多久,清廷看到了定南藩余部在尚耿二藩的支持下摧枯拉朽般的扫荡广西,再兼着钱粮不敷使用,就直接让卓罗的部队返京。于广东,则依旧是让尚耿二藩来负责征剿的一应事务。(注2)

    被清廷耍了一溜够,尚可喜和耿继茂却也没有任何办法,今年西南、东南清军两线吃紧,西南明军在四川、湖广和广西战场上的大反攻,东南明军的郑成功也展开了对闽南的大肆攻城略地,再加上陈凯还要时不时的跳出来给清军添一点儿恶心。为此,清廷调动了大批的军队,其中不乏有如尼堪率领的八旗军主力,兵员、钱粮上的不敷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如他们这般相对“安稳”的省份,能够分到的资源也就少之又少了。

    奈何,红夷炮马上就到海丰县,若是再来一回无功而返,尚耿二藩的脸面以及清廷那边却都是说不过去的。既然如此,干脆由耿继茂统领靖南藩全军东进,辅以黄应杰、张道澄以及郝尚久对粤东明军展开攻击。

    大军抵达,黄应杰迅速的修建起了大片的营寨,进而靖南藩大军入驻。耿继茂眺望着远处的棱堡,满眼写着的都是怨毒二字。

    上一次的败绩,靖南藩的藩兵损失了不下八百战兵,若是算上战后死于伤病的,这个数字更是突破了千人的大关。上一次是七千大军,损兵如斯,清廷倒是从北方的绿营对其进行了补充,但是首次独立领兵作战就遭逢了大败,耿继茂在军中的威信大幅度下滑,靖南藩的窃窃私语还少上一些,但是平南藩那边却已经有了关于耿仲明、耿继茂父子是虎父犬子的说法。

    “贤侄,再攻螺河坚壁,总不如攻三河坝,而后顺流而下席卷潮州。”

    “伯父此言差矣,凭红夷炮,海寇城堡无非是纸糊泥捏的一般。由海丰入潮,席卷沿海县镇,方可将海寇主力堵截于岸上,不使其浮海而逃!”

    倒也并非是真的要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对耿继茂而言,在哪丢的面子,就要在哪夺回来。更何况,有这七十三门的红夷炮助阵,他也不觉得那堡垒有什么可怕的。

    休整数日,大军抵近堡垒近两里处,这样的距离已经出了上一战时明军火炮的有效射程。而他们此番带来的红夷炮,却依旧可以对明军的堡垒进行有效的打击。

    抚摸着铜制的炮身,冰冷的触感让耿继茂反倒是生出了几分雄心壮志。这种武器在中国叫做红夷炮,其实际上仿照的是英国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在欧陆是为舰炮。明军多是凭此守城,而清军则用此来攻城,后者显然是更能发挥其真实威力。

    左手从光滑的炮声上轻轻拂过,耿继茂再看那地上摆好的炮子,一个个黑黝黝的,哪怕皆是十多斤的炮子,此刻在他的眼中也是尤显可爱。抬起头再看明军的城堡,似乎是和早前有了些许不同,形制上进行了添加,更对原本夯土的堡垒进行包砖,但是再看这些火炮,回想起两年前炮轰广州坚城的旧事,却也只剩下了不屑一顾。

    “放任红夷炮到此,陈凯那厮的智谋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想到此处,耿继茂亦是一副睥睨天下的雄姿,随即重新跨上了战马,返回那靖南王的大旗之下,拔出宝剑,直指远方的堡垒!

    注1:南总兵是为右路总兵南一魁,马总兵是为叙州总兵马化豹。其中部分史料记载南一魁死于此战,实则不然,历史上洪承畴组建长沙幕府期间就曾以南一魁为经标提督。

    注2:阿尔津转道汉中和卓罗回京皆是史实,当时的广东战场面临的威胁随着李定国回返湖广而大幅度降低,清廷忙着四川和湖广战场的事情,根本顾不上他们。

第一百三十章 陷阱(上)() 
辅兵推动着炮车缓缓向前,清军的红夷炮,在一里半的射击既可以保证精度,也可以不至因为距离过近而遭到明军火力的集中射击。虽说这只是在前装滑膛炮的正常范畴之内,但是其口径、射程,尤其是那规模,确实让人望之则心生胆寒之意。

    清军的火炮缓缓推进,这一次他们的目标还是陆丰双子棱堡的北堡。集中火力,破其一点,有徐得功和连得成这两个久经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