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哎,竟成啊竟成,你总是这个样子。”

    陈凯如此表态,郑成功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陈凯在书信中表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原材料充足,他可以令产量提升至军器局的十倍以上。但是要另立炉灶,因为这一次不是在旧有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改良,而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他在潮州可以更好的进行完善,所以要设立潮州制造局,而郑成功自然也是为了这十倍产能才特意回来的。。。

    “前段时间,牧翁让河东君过来走了一趟,送上了二十万两白银的会票。说是从江浙士绅那里筹集的,其中也有他的家私,用以襄赞军需的。这,都是竟成你的功劳啊……”

    在红豆山庄耍了那么一顿嘴皮子,现在起了效果,陈凯到不关系这银子的事情,反倒是钱谦益选择了在这时候表态,却是更加令人深思。

    “河东君问过鲁王的事情吧。”

    “嗯,问过。我的那位老师从不是个傻子,就是利欲熏心且胆小怕事。现在鲁王已经避居金门了,他放着胆子来支援我军,皇上那边心里面也不会有什么疙瘩了。”

    此事,郑成功亦是看得分明,但是如今的情状已经是对他们最为有利的了。不说这笔银子的事情,只说钱谦益许诺帮忙串联的江浙货源,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似是投桃报李,实则是出于对陈凯的信任以加大投资,郑成功当即表示了会划给陈凯十万两银子用以筹建这个潮州制造局。这样一来,手头上更加宽裕了,能够做的事情也更多了。当然,有时候适当的挪用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

    交换了彼此对当前战局的一些看法,陈凯和郑成功便分别启程赶回各自的战场。伴随着陈凯回返潮州的是那十万两的白银,除此之外还有一封郑惜缘的手书。坐在船上,陈凯就着海风,感受着秀气柔美的字里行间之中的那份牵挂之情,却是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郑成功有过表示,说是他已经与郑鸿逵对此事达成了一致,前段时间试探,他的祖母对于退婚的事情也不似以前那样坚持。等他打完了这一仗,奠定了明军在福建的全面胜势,再行劝说,当可以得出成效。至于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之内就可以正式完婚。

    孝道,哪怕是那位黄老夫人无理取闹,这些做小辈儿的也不可能彻底的不管不顾。事情还在往着好的方面前进,这就是好事,陈凯在广东战场的重要作用也在促使着石井郑家内部对他的态度缓和。毕竟,始终那么撕破脸撕着,也并不符合这个家族的利益,尤其是郑成功这两年所表现出的冷酷无情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场郑氏集团到底是一个属于石井郑家的军政集团,还是一个以抗清为主旨,仅仅是集团领袖姓郑的军政集团之间的博弈。很不幸,郑成功、陈凯、郑惜缘,所有人都在这张棋盘上,陈凯和郑成功自然是没什么的,但是那个姑娘,这本不是她该面对的,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书信重新收好,同时收好的更是那份思绪。一路返航,回到潮州府城时,那座潮州制造局的围墙已经大致完工了。陈凯下了船,便直接来到了这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因为,这里将会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建设() 
潮州制造局并不在潮州城内,而是在潮州城东南的韩江之畔。偌大的厂区沿江兴建,用高墙围起,从外面看去,根本看不出内里的详细情况。高墙上修有角楼,用以观察周遭动向,就连高墙之外,也有明军牵着本地的土狗一遍又一遍的巡视着,完全是一副军事设施的做派。

    很多人都在拿这里当做是又一个军器局,但是陈凯却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不是彻头彻尾的这么认为。不过嘛,这必要的守备还是应该的,至少在形成规模前,陈凯可不打算让他的敌人看出其中的门道来。

    南澳军器局的木匠和铁匠们尽皆被调到了此处,陈凯步入其间,正看见那些匠户正在和一群儒生打扮的年轻人凑在在粗糙的木料拼起来的桌子上对着一张张画有复杂图案的设计图指指点点,争论不休。这场面,像极了陆丰双子棱堡修建期间发生在那里的情状。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讨论更加复杂,复杂到了就连陈凯已经凑到了他们的背后也没有人发现。

    “这是分解图,每一个组件装在一起都要严丝合缝才行,不能有一点儿松动。”

    “这个倒不是不能做到,也就是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可是,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为什么要用钉子,榫卯结构不更结实吗?”

    “图纸上是这么写的,就按照图纸上造。所有组件都是要装配在一起的,那容得你随意修改?”

    “不是这个意思,咱们不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陈老大人交代下来的工作嘛。”

    “那就先按着图纸造一个出来,有什么修改的以后再说。对了,每个组件的大小,都要严格的按照图纸上标注的尺寸来制造,这些都是经过精密计算过的。”

    “……”

    这些被陈凯弄到学堂里学了几年识字和数算的学生们,他们是最能够理解和贯彻陈凯绘制的这些图纸的人物。早前在修建棱堡时,他们的存在就实际的纠正了不少的工程问题,同时通过更加有效的丈量和测绘,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工程的建造速度。

    在这个工匠大多是文盲,所持者无非是世代相传的手艺的时代,这些需要数算和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的工作,陈凯是不会放心由他们慢慢地去尝试的。但有了这些学生的存在,恰恰的弥补了工匠仅有手艺的缺陷,双方实现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作。

    “这个水轮有点儿太大了,这么细的主轴,装上去应该没问题,就怕时间长了会发生断裂。以着小老儿的经验,不如弄粗一些,无非是与其连接的那个组件的连接处做一下修改,其他地方不变,里面的东西该多大还是做多大的。”

    “这,这个我们要先计算一下,光听说法,应该是无伤大雅。”

    关于图纸,最关键处的争论结束,带头的工匠便招呼着边上听得懵懵懂懂的几个徒弟去做事情。这一声招呼下来,专注不复集中于图纸之上,却也总算是有人发现了陈凯就在后面,当即那些工匠就好口称死罪,惊愕拜倒了一片,弄得那些学生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起来吧。”

    工匠们松了口气,慢慢的站起身来。陈凯知道,见了上官要下跪的规矩是冯澄世重新恢复起来的,这些工匠都是原本南澳军器局的人,这一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甚至是条件反射。

    “到了我陈凯的手下,就要按照我立下的规矩做事。今天再说一遍,尔等的工作是为了王师、为了朝廷、为了这汉家天下做事。现在国事如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容耽搁的。尔等若是见了皇上、见了阁老、见了国姓,下不下跪是一回事,但是在我陈凯手下,用不得那么多虚招子,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越是深入了解,陈凯在融入的同时也越是觉得自身的工作方式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换言之,他的这份格格不入本身就是源于他出身的工业化社会一切讲求效率的基本原则,他如今在做的事情,也是在为了走向未来而努力。如其所言,起码在他的这一亩三分地,有些多余的东西就必须能免则免。

    “慢慢来,不着急。超越时代一步的是天才,超越时代十步的是疯子。起码,我现在伪装的还是很好的嘛。”

    潮州制造局现在还仅仅是一片工地,各种材料正在不断的从潮州各处的库房,以及南澳的军器局里运来。为此,在兴建之初,负责基建的丁有仪就直接将一处码头扩了进来——他是在陆丰双子棱堡兴建完毕后被陈凯调到分守道衙门做事的,也是陈凯的提拔之意。

    码头那边,走的都是工程材料,陈凯过来时就没有从那里登岸,为的就是不给既定的装卸顺序添麻烦。现在回城了,更是有马车等待外面。

    回到了分守道衙门,已是傍晚,丁有仪回来报告工程进度,这是陈凯每天都在关注的。就算是这几日去中左所,报告也都在案上摆好,一旦回来就可以通过这些报告迅速的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一番交谈过后,下午时走上那么一遭未有注意到的地方,通过丁有仪的全面报告,陈凯也有了相应的了解。进展上面,比他预期的是要快的,但是距离投产却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时间不急,也不需要特别的去赶进度,一切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即可。另外,国姓投了一笔银子过来,会分配送到潮州,库房里不够的,你可以与那些商贾洽谈清楚,告诉他们,银子官府是不会耽搁他们哪怕一天的。”

    这番话,丁有仪听罢自是颇为振奋。他们在潮州,并非是孤军奋战,闽南的明军与他们本就是一体,明军在广东处于守势,在闽南则大肆攻城略地。与此同时,广东的粮食和货源在支持着两地的明军的生存,中左所的海贸利润现在在反补广东的建设,本就是一体的。

    如此,自然是信心更足了起来。至于什么钱谦益向那些有抗清意愿的江浙士绅筹集一事,陈凯自觉着就算是不涉及保密问题,他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多说什么。误会,就继续误会下去吧,起码看上去效果还是很好的。

    “但是记住了,若有中饱私囊者,莫怪本官无情。”

    当然,陈凯自也不会让他一个人全权负责。比起个人的操守、道德,陈凯更相信的制度,必要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丁有仪领命而去,陈凯有叫来了他的副手和另外几个负责账目的官吏,耳提面命了一番。这时候,下值的时辰早就过了,陈凯却没有立刻回府,反倒是把他始终放在分守道衙门的耳目陈松给叫了来。

    “我走之前,下达的那条政令,现在民间有何反应?”

    这事情,陈凯传他过来时,陈松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此刻陈凯当面问及,他也直言不讳的回答道:“回老爷的话,民间对此多有不满,怕是,不太好。”

第一百零六章 与民争利() 
陈凯一来一回,不过短短的数日而已。几天前,陈凯启程出发前,通过分守道衙门下达了一条政令,乃是在潮州府城外建立堆粪积硝场,潮州府城按照南澳城旧例,收集粪便用以积硝。

    南澳收集粪便积硝由来已久,早在陈凯管理军器局之初,由于军中火药库存的问题就已经建立了堆粪积硝的工场以及相应的制度,如今无非是照搬过来罢了。

    但是问题在于,南澳城是一座兵城,其中多是军中将士及其家眷,真正的民户数量占不到太大的优势。政令下达,军中令行禁止就绝少有反对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军营更是如此。但是潮州城可是一座府城,光是城内就有不下五六万的百姓,这里面的相关利益根本不是那座南澳城所能够比拟的。

    政令下达的同时,陈凯启程出发前往中左所去和郑成功会面。他是走了,但是政令下达后却立刻引发了一些相关人员的争论。

    潮州南门,三阳门入内未及多远便是关王庙。关王庙的左近,一处酒楼里,几个衣着华贵的汉子一边喝着酒,一边指斥着刚刚下达未久的政令。

    “当初悊皇帝在世时,城里、乡下的夫子们都说皇上信了阉竖的谗言,与民争利。现在也没个阉竖在陈道台的身边伺候着,怎么就想出这么个阴损的办法来,这不是夺咱们的饭碗子吗?”

    “阉竖倒没有,但那些广州佬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是外乡人,肯定是怎么糟践咱们潮州本地人都不在乎的。”

    年岁最大的汉子发着牢骚,对面的那个疤脸儿汉子则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广州人,尤其是分守道衙门里的那几个广州籍官吏,更是有来道去的数落了起来。到了最后,就连陈凯也不能幸免,直说陈凯连大粪都争,八成就是那活蛆转世投胎变的。

    “老六,你喝多了。慎言,慎言!”

    他们都是本地经营粪便买卖的商人,说白了,就是收集城内百姓的粪便,运到城外卖给那些种地的农户,用来肥田。这活计,别看又脏又臭,可来钱上面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宋时的汴梁城,经营这等买卖的多有富甲一方的人物,甚至有些还能在一些民间笔记中留下名字来。这潮州城虽说是没办法比拟那座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巨城,但却也是常年有着数万丁口的府一级城池,每天自然产生的粪便就是一个难以计数的数字。

    这些人,都是祖辈做着这等买卖的。他们倒也用不着亲自出手,完全是下雇佣工人,上贿赂官吏、衙役,此间衣料名贵,甚至数辈如此,但是在本地的士绅们眼里,却是完全瞧不起的。

    此刻那疤脸儿口不择言,隔着几个桌子,本就是因为瞧他们不起,唯恐会闻到他们身上的“粪丑味儿”才躲到一旁的两个读书人当即便指着鼻子骂出了口。理由,无非是侮辱官员,当即就要喊来衙役锁拿他们入狱。

    莫看只是两个读书人,但是儒家士人在民间的地位甚高,一旦有人带头,几桌同样瞧他们不起的食客也纷纷帮腔起来,那个年岁最长的连忙道歉,随后扔下一锭银子,也不管什么找钱的事情了,便忙不迭的拉着那几人离开了酒肆,那情状,就像是夹着尾巴逃了似的。

    “据学生所知,官府收集粪便,是为了生产硝石和制造火药,南澳那边早几年都是这样做了。现在,大概是军队耗用多了,单凭南澳一地的产量不敷使用了吧。”

    “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也听说过,这可是陈老大人祖传的本事,他们家就是靠着这本事给九边的官军提供火药的。现在陈老大人把祖传的营生都拿出来襄助王师了,听说官府也没有要亏待那几个家伙的,他们却还敢辱骂陈老大人,实在是不晓事。”

    读书人侃侃而谈,展现着见识,当即便有旁人随声附和。凭着堆粪积硝的工艺,这支明军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花银钱购置硝石了,和碳一样,硝石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火药生产的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