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严关,以卡住桂林的咽喉。

    所谓西延,就是后世的资源县,这两营精锐穿越山区,潜行南下。至此时,也早已抵近严关之侧,但是按照李定国的命令,却并没有急于攻城,反倒是等待良机。

    李定国大军一路南下,于六月二十九抵近严关。值此时,孔有德已接到了全州陷落的紧急军情,连忙抽调桂林的部队北上救援明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严关。

    早已潜伏在此多时的张胜、郭有名二将略施手段便夺取了严关,待到孔有德大军匆忙抵达之际,明军已然在严关之南列阵以待。

    夺回严关,便可以御敌于外,否则明军自此便可以长驱直入,直抵桂林。这是孔有德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李定国最急于去达成的目的,既然如此,双方只是稍作休整,便迅速的拉开了阵势。不过,这一次却并非是清军急切的夺回严关,反倒是明军率先发起了进攻。

    沉重的脚步声践踏着大地,并不仅仅是列阵而行的步兵,五十头高大的战象如同时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似的,压迫感铺面而来。庞大的身躯之上,驭手、射手以及长矛手居高临下,在起伏的山峦上时刻准备着向清军发起致命一击。

    战象身后,大队的明军步兵簇拥而来。这样的场面,是出自辽东、北地的定南藩藩兵所绝少见的,当即就是一片的目瞪口呆。

    换做是寻常军队,震惊很快就会转化为恐惧,进而在恐惧中溃散。但是这支藩兵久经征战,只是稍作惊愕,随着战鼓声如云间的滚雷般响起,反倒是迎着明军的势不可挡冲了上去。

    旗鼓示意,阵型变幻,长枪手上前,列阵而行。双方的骑兵伴随着战争的迅速靠近而退散开来,及至百步,漫天的箭雨便从南北两个方向腾空而起。

    劲射而起的箭矢在天空中划过了一道抛物线,抵至顶点,登时便化作狂风暴雨般席卷双方的战阵。

    清军俱是征战多年的老卒,明军这边也不乏跟随大西军转战南北的锐士,就算是那些到了云南扩编起来的部队,生于土司遍地的所在,民风彪悍,也不乏好勇斗狠之徒,大西军经营多年,李定国苦心操练,此刻面对的清军第一波次攻击,也全无半分惧色。

    盾牌遮蔽身形,箭雨噼里啪啦的打在盾牌上,间或有惨叫声传来,也不过是让阵型稍作迟缓罢了。这其中,清军的箭雨更是集中的向那些战象射去,奈何皮糙肉厚,更是全无作用。

    双方的阵型还在步步逼近,待到三四十步的区间,标枪、飞斧投掷的同时,战象陡然加速,明军的步兵亦是呐喊着便冲杀了上来。

    盘然大物向前冲锋,巨大的动能势不可挡。清军投掷的标枪总算是能够对战象起到了些许杀伤,奈何这般痛楚,反倒是更激起了战象的性子。。。

    发了性子的战象冲杀而来,清军的长枪手列阵撺刺,反倒是连人带枪撞倒、撞折了一大片。平素在骑兵面前坚不可摧的长枪林在这等生物面前却仿佛就只是些铺在地上的荆棘罢了,摧折、践踏,粗长的象鼻甩开,所到之处,清军的兵士应声而飞,重重的撞在侧后的清军队列上,将更多的清军撞倒在地。驭手驱使着战象进攻,射手拈弓搭箭,居高临下的射杀着所见之处的每一个清军军官,而那长矛手则提矛刺杀,为战象清除侧翼有可能对其造成威胁的清军。

    以战象为核心的冲击阵型当即便把清军的大阵冲了一个千创百孔,步兵无阵不战,这是兵家铁律,清军登时一片混乱,而就在此时,紧随战象其后的明军则当即便冲杀了上来。

    长枪直刺、刀光闪烁,失去了阵型的保护,在明军的迅猛突击之下清军的伤亡陡然提升,仅仅是在接战的一瞬间就被杀伤了一片。而伴随着战象的不断的突进,山拥之势的明军步兵趁势席卷而来。

    这是凭战象破阵的最常见战法,大西军进入云南后,得到了战象这一兵种,很快就编练起了相应的战术。

    此刻,驾轻就熟的明军借势而为,不断的撕咬着清军的阵型。战斗在实际接触的一瞬间便出现了不利于清军的情状,这是孔有德所绝未有预料过的。不过,他乃是久经征战,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自然也不会轻易的选择放弃,或是就此自暴自弃。

    战鼓敲响,后续的清军当即便在那些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和老兵们的带领下发动反击。前冲的人潮,奋勇向前的呐喊声,节节败退的前排清军环顾四周,尽皆是这等气象,受到整体的影响,甚至只是在后续清军的推动下,他们也不得不以着更加猛烈的方式,凭着决死反击的气势来阻滞明军的快速突进。

    渐渐的,明军的攻击势头竟被清军拖缓了下来,战斗重新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就连那些战象也好像是尖刀卡进了石缝之中而不得寸进。

    这样的节奏,是清军所最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的军中久经阵战的老兵更多,对伤亡的忍耐能力也更胜一筹。果不其然,随着战斗进行,明军的进攻气势越来越低,很快的,更有一头战象在饱受清军射手攻击的驭手的操控下,竟出现了退避的动作。

    军队只有前进才能取得胜利,战象是这支大军的锋矢,也同样是胆魄,战象一退,军心就会动摇,进而溃败。此时此刻,帅旗下,李定国望向远方那面的那面孔字大旗,目光炯炯。他早已看明白了眼前的一切,也同样认清了定南藩藩兵的强劲战力,战斗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已经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犹豫。

    “斩驭手,击鼓,再进!”

    命令下达,退入了明军阵型边缘的战象上,兼有指挥之权的射手当即便放下弓箭,拔出了腰刀,一刀将驭手砍杀,随即夺过了驭手手上的缰绳。

    驭手的首级被长矛手高高挑起,督战队高声呼喝着前进的命令,当战鼓声的节奏再度进入进攻的区间,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驭手们纷纷死命的驱使着战象前进,而簇拥着战象的明军战阵也在锋矢的带领下发起了新一轮的猛攻。

    凭借着这一摧坚破阵如探囊取物的新兵种,明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强烈非常。孔有德依靠着本部兵马的悍勇,在付出了大量伤亡的同时也抗住了第一波次的进攻。如果按照正常的走向,清军稳住了阵型后渐渐的展开更加凶猛的反击,促使着明军的败退,那么胜利者毋庸置疑。但是当明军再度发起进攻,而且还是在军法之下更为猛烈的攻势,本就已然是拼死反击过了的清军再想要重新稳住阵线,却已经是千难万难的了。

    战况经过了一小段波折,此刻也再度恢复到了一开始的节奏。明军在战象的加持下不断的撕裂着清军的阵型,伤亡在不断的攀升,奈何两侧是山峦,孔有德已经再没有了别的办法。而伴随着溃逃者的第一个转身,清军的战阵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也飞快的土崩瓦解。

    “象亦突阵,王师大奔,死亡不可胜计,横尸遍野”,这是史书中对于这一幕的最终记述,而此刻却还仅仅是刚刚开始罢了。

    清军兵败如山倒,在明军的驱赶之下,无数的清军向着南面的大榕江逃去。孔有德在军溃的第一瞬间就已经反应了过来,率领着麾下作为预备队的三千骑兵先行转进。但是,他并没有打算就此逃回桂林城,反倒是打算凭借着这三千骑兵减缓明军的追击势头。因为,即便是守城,他也需要更多的部队。

    溃败的清军亡命奔逃,后面追击的明军也已经顾不上什么阵型了,追上去,将清军砍杀当场已经成为了他们脑海中唯一的念头。

    这正是孔有德等待多时的良机,当即便从大榕江附近的一处远离溃兵的所在杀出。奔腾的洪流席卷而来,孔有德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混乱的明军追兵在铁蹄下仓皇逃窜的景象。

    奈何就在这时,远处的一队战象踏着沉重的步伐奔跑来。待到不远处,巨大而恐怖的嘶鸣声响起,清军的战马哪里见识过这等声音,当即便在恐惧中匆忙停下脚步,随即不顾骑兵的命令乱做了一团。而此时,在远处,早已习惯了战象存在的明军战马奔流而来,直取孔有德的帅旗!

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战(下)() 
“……马闻象鸣皆颠厥,有德众遂奔,掩杀大败。”

    清军在大榕江畔最后的反击也就此落幕,而此时,天下起了大雨,道路迅速的泥泞起来,清军的逃离在脚下的湿滑中越发难以成行。直到最后,孔有德仅以身免,未免夸张,但是亲信部将李虾头被明军射杀,所率大军尸横遍野,死者无以计数。

    这些清军尽是定南藩的藩兵,其中还不乏真正的汉军八旗。此刻旗帜散落在地面、那些死不瞑目的尸骸则从严关以南的战场一直铺撒了到了大榕江畔,曾经的赫赫声威更是已然被明军践踏在了烂泥之中!

    孔有德夺路而逃,凭借着对地形的了解和麾下亲兵们的竭力死战,总算是逃回了桂林城。奈何军队损失过于巨大,他一边关闭各门,一边逼迫城内百姓上城协防,早已是惊魂难以平复。

    “命令,线国安、全节、马雄立刻放弃辖区,率领部队全速回防桂林!”

    桂林城内守军已然不多,根本扛不住明军的猛烈攻势。孔有德急调大军回援,奈何明军的骑兵尾随而至,很快就进入到了截杀信使的任务之中。

    桂林一城,围数十里,光是城门就多达十三座,坚固非常。这里是南疆重镇,明廷凭此城控扼广西一省,单单是国初之时就已经分封了藩王镇守,由此可见一斑。

    只可惜,再坚固城池也须得有坚定的守卫者。孔有德及其残部素来是罪大恶极,他们根本不敢把命运交托在明军的怜悯之下,自是最为坚定的守卫者,无非是经此一败,数量实在太少罢了。哪怕,凭借着协守的百姓,也实在是捉襟见肘。

    第二天,六月三十午后,李定国亲率大军抵近桂林城下。将士的胄甲在阳光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辉,野外也布满了军队的旗帜,军鼓之声震天动地,军容之整齐更是罕见非常。这样的场面,实在是给予了孔有德以极大的震动。

    当天,大军就完成了桂林城的铁桶般的围困。休整一日,七月初二,李定国劝降无果,便率部进攻桂林城。

    在李定国的指挥下,明军“四面攻打,或扒城而入,或驱象坐开”。第一线的战士冒着雨点般的射箭,奋力攀登云梯,抢登城头,前仆后继。八旗参领芮城功、骁骑校周志元在城守战中为明军所杀,并一度打溃防守墙垛的清军。

    战况危急,孔有德亲自上城督战,定南王的旗号高高立于城头,清军士气大振,几经奋战,总算是暂且击退了明军的猛烈进攻。

    但是,明军攻势之猛烈也着实让清军疲惫不堪,协守的百姓更是趁着清军的疲惫纷纷放弃城守,哪怕是孔有德亲临第一线也已经难以挽回城防土崩瓦解的局面。

    七月初三,连续两日的猛攻使得清军疲于防备。明军一旦退兵,城头上便当即布满了疲惫不堪的清军,与那些战死者一同躺倒在城墙上,乍看去也分不清是哪个活着、哪个死了。

    明军退兵之际,一支利箭射出,拾到的明军见此上绑着一封书信便连忙送交了上去。直到李定国手中,细细看过,便连忙派人请来了麾下大将马进忠。

    马进忠者,陕西延安人士,曾为流寇,别号“混十万”。此人虽说是农民军出身,但却并非是大西军的嫡系,反倒曾经是大西军最大的敌手楚镇左良玉的部将。后来左良玉身死,左梦庚降清,他与一个叫做王允成的左良玉部将未有参与,留在湖广便倒向了湖广的明军。二人相交莫逆,素有“王马”之并称。

    射来书信之人,正是这王允成。王允成在湖广作战期间,降于清军,在孔有德的麾下任职。如今明军攻势之猛烈,桂林城不过是风雨飘摇一般,当即便要借着马进忠的关系做起那反正的勾当。

    “王允成,性子倒不算坚定,但他既然求到了末将这里,末将倒是愿意率本部兵马依计行事。”

    “那就劳烦马帅了。”

    七月初四,攻城战再起。时值中午,孔有德额头受创,下去包扎。清军已是强弩之末,王允成趁此机会当即便打开了桂林城西南的武胜门。接下来,马进忠亲率大军自此杀入,自王允成以下,副总兵郑元勋,游击蔡斌,守备王经世、梁应龙、李跃龙等人也当即便率部迎降。

    明军杀入城池,孔有德得到消息,已知无有转圜之余地,连忙逃回了定南王府。并且在亲手砍杀了爱姬之后,紧接着便回到了储存着大批财宝的后殿。

    看着一箱箱光彩夺目的金银珠宝玉器古董,孔有德不由得想起了吴桥兵变后被明军围困于登州,那时靠着连番的屠城也是积蓄了大批的财宝,可却并不像今日这般满心皆是末路的悲凉,再无半分希望可言。

    他是辽东盖州卫人士,其家为铁岭矿工,努尔哈赤攻占铁岭后,其家组织矿工暴动失败后亡命辽东,一度积功至广宁军游击。天启二年,沙岭惨败,广宁军覆没,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弃土,孔有德逃亡旅顺,开始在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为将。

    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元年,蓟辽督师袁崇焕擅杀持节武将毛文龙,而毛文龙的继任者陈继盛也很快死于参将刘兴治之手,东江镇混乱日甚一日,孔有德等人不服辽西将门出身的新任总兵黄龙,便率众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成为了孙元化以欧洲火炮训练的新军。

    崇祯四年,清军围困大凌河,孔有德奉命驰援,行至吴桥,军需不足,士卒抢劫引发哗变,登州之乱爆发。第二年,明廷招抚不成,关宁军奉命平乱,孔有德等叛军不敌,被迫放弃登州,投降了此前的生死大敌满清。此后满清历次征战,多有其人。

    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孔有德随多铎镇压江南抗清运动。后得平南大将军,奉命进攻广西,于永历四年攻陷了桂林。是役,靖江王朱亨歅、督师大学士瞿式耜、广西总督张同敞皆在战后因不肯归降而被孔有德杀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