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丰双子棱堡是陈凯为这两座堡垒命名的合称,单个来说就是北堡和南堡。棱堡建筑,源于欧陆,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火药时代来临前,无论欧陆,还是中国,都会把城墙、堡垒修得高耸非常,为的就是防止攻城一方的士卒快速攀爬上城墙,对守军造成威胁。其实如中国的马面堡、瓮城,其存在也兼顾了多角度攻击攻城者的作用。但是火器时代带来之后,由于守军火炮的巨大后坐力对墙体是存在着破坏性的,所以堡垒的高度在降低;而攻击一方的火炮则可以直接对正面的墙体造成威胁,所以就出现了更多的改变,使得堡垒的形制与之从前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即便是在棱堡的诞生地欧陆,绝大多数时代,围攻棱堡都被欧洲军人们视作是一项令人绝望的工作。

    在法国元帅沃邦用事之前,欧洲军队对于棱堡往往只能选择围困,寄希望于耗干净守军的粮草或是斗志之后,逼着守军自行开城投降,而非是强攻。这位沃邦元帅不光是进攻棱堡的专家,更是建造更为复杂和坚固的棱堡的奇才,他修建的沃邦棱堡闻名于世,使得法国在近代战争前中期总是有着较为有利的防御环境。

    事实上,陈凯设计的陆丰双子棱堡,论及复杂和坚固程度依旧没办法和沃邦棱堡相比。他仅仅是按照记忆绘图,然后根据凹多边形的原理进行修改,其中依旧有着大量的设计盲点存在。这对棱堡也恰恰如柯宸梅所说的那般,依旧有着进一步强化的余地。

    “等到了冬天,弄不好耿继茂就舍不得广州的温柔乡了,到时候咱们费力气加固,反倒是媚眼抛给了瞎子看也说不定呢。”

    调笑一番,众将也不由得为这般乐观的情绪所感染。不过陈凯并非是盲目乐观,棱堡对于明军和清军而言都是新鲜事物,历史上明军第一次攻陷棱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而清军则是雅克萨之战。二者有志一同的都是选择了围困来逼迫守军投降,郑成功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但也依旧无法脱了这个范畴。

    现在棱堡提早了最少十多年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会否有人琢磨出更多的办法来,其实陈凯也没办法预料。但是就着广州清军的这些人物,透过历史,陈凯实在看不出哪一位有着使用旁的方法攻陷棱堡的潜质。更何况,这两座棱堡本就是互为犄角,且背后是明军控制的螺河,有浮桥连接东西,清军就算是想要围困也是完全做不到的。

    “现在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尚可喜派人去法国把沃邦绑来。不对,现在才十九岁的沃邦,估计就算是来了,一时半刻也折腾不出平行攻城法来。更何况,尚可喜现在怕是连法兰西到底能不能吃都未必知道吧?”

    凭借着棱堡消耗了大量的清军,无论是绿营,还是藩兵,妄想靠着冷兵器攻陷这等火器时代的防御工事,实在是痴人说梦。

    斩首,比之清军统计的伤亡要少上许多,因为很多清军的脑袋都已经被铅弹、炮弹打烂了,根本没办法辨别。但是两战下来,直接杀伤在一千五百左右,轻重伤更是不下四千,这个数字也是很保守的估计。

    对于清军的庞大基数,这算不得伤筋动骨,但是兵力劣势的明军守住了防线,确保了后方的安全,己方伤亡加在一起能有个三十、五十,还是一百这般的微乎其微,却是值得庆贺和大肆宣扬的。

    庆功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尚未入夜,陈凯却带着一众将帅出了北堡的大门,凭梯子下到了那片修罗场。

    明军的辅兵正在打扫战场,清军的武器会收敛走,回炉重铸,因为陈凯的眼里只有标准化这三个大字;清军的衣服会被扒下来,好一些的扔给苦力穿,不好的做成沙袋、土包,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的上;清军的尸身,脑袋用来记功,其他部分则直接扔进螺河,顺着河流飘向大海,至于入土为安,没那工夫,暴尸荒野,陈凯也没兴趣弄出什么瘟疫出来。

    所有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步入其间,官靴很快就沾染上了与泥土混为一体的血泥。陈凯对此毫不介意,就这么一直走下去,直到曾经的护城河畔,在那里,清军残破的尸骸与破烂的攻城器械绘成了一副破败的画卷。

    如此景象,配上此刻的夕阳西下,别有一番引人赋诗的意境。只是陈凯,行到此处,却还是被护城河填出的平坦上,一支孤零零的从土中兀自伸出的左臂所吸引。

    “诸君,如果我们不能实现驱除鞑虏,光复汉家天下的伟大事业,这样的悲剧就会继续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华夏故土上上演。一百年、两百年,或许还要更久,会有更多无辜良善死于鞑子的凶残暴虐。而另一些人,在鞑子制造的恐怖氛围下则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禽兽,就像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汉军旗人,当年辽事未起之时,又有几人不曾是老实本分的良家子……”

    “夷狄窃取华夏,不光是覆灭了一个汉家王朝那么简单,他们的存在势必将会毁坏,甚至是覆灭我们传承数千载的伟大文明……”

    “今时今日,我们或许杀不了太多的鞑子,没办法彻底歼灭掉靖南藩的藩兵,没办法对他们造成打断脊梁的杀伤,这乃是由于敌强我弱的现实。作为处于严重劣势的一方,战略决定战术,我军在广东战场上暂且只能采取守势。但是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不谈将来,只说现在,有了我们在广东战场上的坚守,国姓就可以在闽南战场上心无旁骛的与鞑子厮杀,而福建的袍泽们也必将会以更多的鞑子的性命来将我们的那一份补回来!”

第九十章 江东桥之战() 
永历六年正月初十,郑成功统领大军北上长泰县,试图形成对漳州府的光关门打狗之势。

    郑成功的意图很是明显,漳州守军也同样明白。到了正月十七,大军抵近西溪地方,坐困漳州府城的王进、王之纲、陈尚智等部清军集结数千兵马来战,明军大军尚未集结,只得以亲丁镇及礼武营迎战。

    明军兵力只有清军不到半数,初战不利。甘辉奋身临阵,身中二箭,陈俸继进,被伤四箭,已有败退之象。

    值此时,大督阵王孔严督官兵奋勇前进,退却即斩,枭首亲丁镇前锋营营将陈震、总班曾猛。明军军法森严,将士迫不得已,返身死战,总算是抗住了清军的攻势。战局陷入胶着,随后,亲丁镇副将欧斌率骑兵直冲清军大阵,阵斩骑将二员,清军旋即溃败,溺死者不计其数。因功,郑成功改礼武营为礼武镇,营将陈俸为总兵官。

    西溪一战,明军以少胜多,击溃漳州清军。大军继续前进,数日后,清军再行集结数千兵马,为戎旗镇击破。

    大军抵近,郑成功扎营于长泰县城东门外之石高山,制造云梯及攻城器械,各镇亦是将县城团团围困。明军在闽南的连战连胜鼓舞了地方抗清运动,兵部职方司主事陈韵率数千义军来附,郑成功将其编入张名振的水师前军。

    抵近县城,守军不降,明军攻打数次,奈何城坚始终无有寸进。至二月初二,严令攻城,游兵营营将吴世珍身先士卒,奋勇登城,中炮阵亡。郑成功以黄元管游兵营。同时意识到强攻并非上策,遂移驻北门高埠处,挖掘地道,谋以放崩法破城。

    所谓放崩法,其实就是掘进爆破。挖掘地道至城墙下放,埋放火药,封死坑洞,以火药爆炸的威力实现对城墙的破坏。

    三月初四,郑成功接到军情报告,称浙闽总督陈锦统浙闽督标等马步数万来援,抵近同安县城驻扎。强敌抵近,郑成功只得下令爆破,计划若城破则入城,若不破则打援。结果,三月初七一早,点燃火药,岂料地道未及城墙,仅仅是在城外炸出了一个巨坑而已。于是在当日,郑成功便亲率大军移驻江东桥,拦截陈锦大军。

    江东桥原名虎渡桥,修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后屡毁屡修,至明嘉靖年间,新桥修成,“石梁长八十尺,宽、厚各五尺,酾水一十五道,一道三梁,疏之以广其道,以板石横弥其缝,广二十尺,长二千尺。”这座桥“上重下坚,相安以固。涨不能没,湍不能怒,火不能热,飓不能倾”。实是建桥史上的奇迹,为后世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梁桥。

    此桥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素来是连同漳泉的交通要道。陈锦统领大军赴援,自然也是要就此通过。

    经历了去年的磁灶、钱山、小盈岭三败,以及今年漳浦、海澄两县反正以及漳州清军的两次败绩,福建战局已经出现了逆转。陈锦来势汹汹,不光是调集了包括浙闽督标在内的大批浙江、福建清军,更是檄召汀州清军南下,同时以郑彩旧将蔡兴、章云飞水师出泉州,进攻中左所。

    由于潮州尚在明军之手,所以陈锦并没有能够如历史上那般调集潮州清军东进,但是早前广东清军已经发动了对潮州的攻势,如黄应杰、张道瀛所部绿营在此时依旧对明军的螺河防线持续进攻。

    对此,郑成功遣中权镇总兵官黄兴督陈尧策的护卫中镇和黄梧的英兵营屯扎南靖、平和一线,防备汀州绿营;遣护卫前镇总兵官黄大振率所部兵马同水师后军平夷侯周鹤芝、水师右军闽安侯周瑞等部拦截福建清军水师;并且派遣陈六御的北镇及信武营协守海澄。

    确保了外围各要点的守御,郑成功凭地势,以右先锋镇总兵官黄廷督左冲镇、奇兵镇埋伏于后,以绝漳州清军夹击;以戎旗镇、左先锋镇、亲丁镇、礼武镇、援剿左镇、前锋镇、正兵营等部当道扎营;以援剿中镇埋伏树林,以为各镇援应;以援剿右镇埋伏深青桥、鸿渐尾一带,截其归路。

    按照郑成功的布置,各镇前附山、后背水,并且领水师返回,自绝后路,效法淮阴侯背水列阵之法。同时传令全军,此战照大敌赏罚格。另外许督阵、监营以副将以下退却者当场枭示,统领总镇退却者捆解军前枭示之权,摆明了就是要在此与陈锦决一死战!

    三月初十,陈锦大军抵近,扎营于牛蹄山。此处距离江东桥尚有五里之遥,明军先行扎营,已经将清军入援漳州的道路拦腰截断,并且占据了地利。

    漳州府消息断绝,陈锦不敢在此滞留过久,至三月十三中午,亲率大军而来。清军抵近,探马见明军各镇营盘寂然不动,主力未敢轻进。直至抵近正兵营处,方发动进攻,以兵强攻营盘。

    清军已动,郑成功当即下令,各镇蜂拥而出。清军分头迎敌,一时间混战当场,难以分出胜负。于是郑成功亲率戎旗镇向清军发起猛攻,清军不敌,少却。随后,礼武镇、亲丁镇、右先锋镇、左先锋镇、援剿左镇等部齐出,奋勇厮杀。同时,郝文兴率援剿中镇自树林杀出,直捣其中,清军败退。

    明军乘胜追击,一路直抵清军牛蹄山大营,各镇齐集,继续追杀,清军再败,陈锦尽弃其衣甲辎重,奔命而走。至入夜时分,陈锦又遭黄山所部伏兵追杀,仓皇而退,仅以身免。

    是役,清军尸横遍野,几近全军覆没,所获衣甲辎重不计其数。按照大敌升赏有差,郑成功以礼武镇陈俸、亲丁镇甘辉、右先锋镇黄廷、援剿右镇黄山等为首功。升黄山为前提督、甘辉为中提督、黄山为右提督,每提督下设左右两镇。另以右先锋镇副将廖敬管右先锋镇、以亲丁镇副将欧斌管亲丁镇、以援剿右镇副将余新管援剿右镇,正兵营改为正兵镇,营将陈埙升总兵官。

    升赏过后,杀猪宰羊,以庆此大胜。

第九十一章 质变时刻(上)() 
明军在江东桥大败清军的消息迅速传开,长泰守将及知县闻之丧胆,连忙弃城而走。城内士绅、百姓迎明军入城,至此长泰县城光复。

    大战过后,大军急需休整。休整之际,郑成功以二十八星宿为名,设二十八营,以为诸镇后劲。半月后,大军休整完毕,二十八营亦是组建完成,大军转而向西,很快便将漳州府城团团围困。

    漳州府城位于海澄县西北、长泰县西南、南靖县以东的龙溪县城,周两千余丈,砌石筑城,女墙、敌台、望楼、谯楼、护城河等防御建筑一应俱全。

    隆庆开海,早已成为海贸中心的月港毗邻漳州府城,在其辐射带动之下,漳州城经济繁荣,成为“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此处经济繁荣,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内有“九街十三巷”之说,数万百姓常年居住于此,为这座城市的繁华提供人力资源和消费。

    郑成功包围了城池,但是出了奇的,这一次却并没有急着发起进攻,也没有如历史上那般挖掘挖掘地道,继续使用那放崩法破城。反倒是派了信使返回中左所,而管中左所地方事的忠振伯洪旭和管军器局事的参军冯澄世也连忙组织人手,很快的,合适的船舶起航,缓缓的驶入九龙江,并且在一个重兵把守的地方将郑成功特意要来的物事搬运下来。

    十日后,在重兵保护之下,吆喝着号子,辅兵们竭尽全力的将五门巨大的火炮运到了漳州城外。

    火炮是铜制的,个头巨大,口径也实在不小。最为难得的是,这五门火炮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上面那些毫无意义的划痕都是一般无二的。

    抚摸着铜炮的炮身,郑成功的面上流露出了几年前他曾经在他的四叔郑鸿逵的面上看到过的色授魂与。不过这一次,身边的众将无有一人对此表示出丝毫的诧异,反倒是一个个的显得很是跃跃欲试。

    “去年年底,竟成凭两门副铳轰塌了碣石卫城的城墙。今天,我军坐拥灵铳及四门副铳,便好好的给漳州城里的鞑子一个教训!”

    ………………

    三月,陈锦兵败江东桥,一路潜逃返回同安县。唯恐同安守军有异心,陈锦干脆带着亲信扎营于同安城外,继续收敛溃兵,同时调集更多的援兵前来为漳州城解围。

    陈锦,表字天章,辽西锦州人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