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阶级,待遇上的差别,比起品级,确是不如其明显,但却依旧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了陈凯的眼前。

    “除了正房和房,院里的其他房间如何分配使用,你们自行商议。”

    “小人等遵命。”

    “本老爷带过来的东西,你将其收拾好了。另外,这只草鞋,乃是恩公的信物,莫要弄丢了。”嘱咐过这几个新来的仆人,陈凯便带着如小尾巴一般的小厮,一如既往的奔着军器工坊去上值。

    后天大军就要启程出征,可能还会有些武器送来修理,陈凯亦是严阵以待。只是后续生产,自是免不了扩编和扩建的事情,这些陈凯已经向郑成功上了条陈,但却也还需等到大军出兵之后才能开始筹备。

    与一个半月前,军器工坊中多了王富贵等三个监工的媳妇,却少了尤二夫妻两个。尤二已然是被斩首示众,脑袋一直挂在南澳城的城门上,不过到了此时,却被放了下来,烧过之后,连同着骨灰放在一起,由即将登上海贸的行船的尤洪氏母子带回福建老家。

    一个月的苦役结束,洪旭上交了一笔罚银,现在送他们母子回乡。不过,洪旭从案发至今也没有见这一家人一面,已经表明了态度,仅仅是全了这份远房亲戚的亲情。

    登上海船,抱着骨灰坛子、捧着尤二的牌位,母子两相依为命,正要往船舱走去。只是回首眺望,港口井然有序,南澳城雄伟依旧,军器工坊的方向亦有烟尘腾空而起,却不由得生出了几丝愤恨。

    “儿子,了,就是那个叫做陈凯的家伙,是他害得咱们家破人亡的!”

    ………………

    隆武三年六月十八,丁亥年,乙巳月,戊寅日。今天是大军出征的日子,郑成功拜过了隆武皇帝的牌位,于这虎节堂中击鼓聚将。一时间,将星云集,铁甲的寒光更是摄魂夺目。

    “大军出征在即,现在,分配统兵任务。”

    郑成功大声喝道,众将亦是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就连坐在最下手的陈凯,亦是感受到了这份军中威严,哪怕知道此番出征其实与他没有半点儿关系,亦是屏住呼吸,倾听郑成功的将令。

    “总镇洪政、忠靖伯陈辉。”

    “末将在!”

    初来乍到,陈凯曾在郑成功的带领下前去左右先锋镇考察。洪政,他在总镇府里见过,也礼貌性的打过招呼,倒是陈辉,至今为止也未曾理会过他,不过放着此前的事情,双方的关系大抵暂时也就这样子了。

    一个身披铁甲,一个蟒袍束带,两个武将应声而起,甲叶哗哗作响。大声回应过后,郑成功便下达了对他们的命令。

    “你二人,领左、右先锋镇。”

    “末将遵命。”

    “忠匡伯张进、总镇杨才。”

    “末将在!”

    “你二人,领亲丁镇。”

    “末将遵命。”

    亲丁镇是郑成功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一个镇,由两个武将统领,一正一副。陈凯坐在最靠近大门的尾座,只见坐在最前面几个座位中的一个与陈辉一般蟒袍束带的武将和一个就坐在他前面不远的武将了起来,大声回应着郑成功的命令。

    “总镇郭泰、总镇余宽。”

    “末将在!”

    “你二人,领左、右护镇。”

    “末将遵命。”

    “忠定伯林习山。”

    “末将在。”

    “汝领楼船镇,护送大军北上。”

    忠定伯林习山,此人乃是郑芝龙麾下的一员水师大将,曾参加过当年的那场料罗湾海战,并且有过上佳表现。其实不只是林习山,此刻坐在最前面的忠勇侯陈豹,以及此番发出邀请的永胜伯郑彩,这些人都曾参加过那场决定中国东南沿海海洋贸易命运的大海战,只是如今郑氏集团分崩离析,反倒是分属于不同的势力之中。

    “末将遵命。”

    “柯宸枢、杨朝、杜辉。”

    “末将在!”

    “柯宸枢、杨朝为参军,杜辉为总协理,协助本帅统领大军。”

    陈凯听柯宸梅提起过,这不是柯宸枢第一次为郑成功参赞军务,当初郑成功受命提督御营,主持闽北关隘防务,柯宸枢就已经在他的麾下。而这一次,却很可能是其人最后一次以参军的身份随军。

    “末将遵命。”

    “诸君,此战我部以配合永胜伯夺取海澄县为目标,务必竭尽全力。”

    “末将等谨遵国姓号令!”

    分配了出兵任务,郑成功便向坐在最上首的陈豹和洪旭二人言道:“南澳乃是我军根本之地,大军出征,忠勇侯负责防御地方、训练新兵,忠振伯负责主持庶务,还当戮力齐心,确保本地不失。”

    “末将遵命。”

    二人接令,内外布置完成,郑成功看了一眼坐在议事大厅最靠门处的陈凯,想要嘱咐一二,然则转念一想,便放下了这个念头。随即起身来,大声喝道。

    “出兵!”

第二十六章 栽花插柳(一)() 
南澳城外深澳湾口,距离本岛约四百米开外,便是陈凯来时经过的猎屿。猎屿形似牛腿,原名牛腿屿。然则南澳岛深澳附近的金山形似猛虎,此岛恰巧坐落于虎口之处,有猎虎之势,故名猎屿。

    猎屿上刻有“海阔心雄”字样,筑有铳城、炮台和瞭望台,以为海防之用。而虎口处,郑成功亲率北上的大军缓缓的出了猎屿湾,如猛虎出柙一般裹挟着复仇的怒火就此扬帆而去,渐渐的消失在海天之际。

    一守一攻之间,港口处为大军送行的将校官吏们正在极目远眺,直至郑成功的旗舰消失,他们才收回了目光,开始各自盘算着下面的事情。

    不过,这些人中却并不包括陈凯,并非是他没有前来送行,只是眺望了片刻,他的心思已经不在此处,而去更早的飘回了郑成功此前交代过的那些事情上面,此时此刻更是已经过了思考的时间,正要付诸于行动。只是这一次,却有人更早了他一步出去。

    “陈参军。”

    “陈侯爷。”

    忠勇侯陈豹点了陈凯的名,在场众人连忙退开,唯恐离陈凯过近,惹了陈豹的不快。倒是陈凯,坦然自若,行了一礼,便等待陈豹的后话。

    “大军出征,本侯正在招募、训练新卒,对岸已为虏师所据。吾只想知道,军器工坊何时能将本地驻军所需武器打造出来?”

    这事,正是陈凯准备找陈豹商谈的。此间陈豹率先提起,他也知道,郑成功带走了那六个镇的兵马舰船,南澳正处于最为虚弱之时,所持着,无非是这海峡而已。陈豹作为南澳总镇,守御是他责任,哪怕新兵遍地,有兵器和没兵器终究是不同的。

    “回禀陈侯爷,此事大将军启程前曾吩咐过下官,下官这就回去督促工匠打造兵器。但是,在完成之前,将士们还需暂且使用训练的尖头木枪。”

    “此事本侯自有计较,陈参军只需尽快打造即可。”

    “下官晓得,那下官先行告退了。”

    离开了港口,陈凯一路向南,很快就抵达了南澳城下。南澳城开四门,东曰“朝旭”、西曰“扬威”、北曰“侯潮”、南曰“金城”。此前大军从城内的营房自这候潮门鱼贯而出,此刻陈凯亦是从这候潮门而入,城门出入又恢复如初,陈豹没有因兵力不足而关闭城门,百姓也如同是平日里那样做着各自的生计,仿佛消失的那支大军以及那份使命与他们都无有关系一般。

    唯有那些亲人正在军中的,还在港口、在吴平寨、在任何一处能够远眺的地方,遥望着亲人们消失的地方,久久未归。

    “这一次,不知会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但愿我的努力能够挽回一些吧。”

    对于这次出兵,陈凯虽然极尽努力,但却也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他依稀记得,郑成功初起之时,出兵次数不匪,但胜率却不是在不怎么样。即便是能够取胜,也很快就会遭逢一场惨败,把吞进嘴的都吐出去。

    说到底,如今的形势,明清双方实力差距过大,这支军队自身也是新兵遍地,军官经验匮乏。初来乍到,陈凯能做的也就是在武器上多补全一些,确保每个士卒都能拿着真正的武器上阵,这样一来,多死一个清军,但愿也能多活下来一个明军。而那些上过阵,杀过人的士卒,便可以从新兵蜕变为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下次作战取胜的希望就会多上一分。

    怀着这份心思,自觉着时不我待的陈凯匆匆的向军器工坊走去。大军出征,武器方面无需隔着这么大老远的往中左所那边运,可守卫南澳的军队还需要武器。再者言之,就算是满足了南澳镇的需求,等到郑成功回师,必然的扩军也势必需要更多的武器,而他的宗旨则只有一个:

    那就是,宁可让武器等人,不可让人等武器!

    沿着贵丁街一路而行,陈凯须得从总镇府大门前经过。这一次,已经是他不知道第多少次从这里路过,但是直到这一次,他才真的有机会仔细看上一眼。

    抛开灰瓦红墙和偌大的匾额,大门两侧还有两株大抵几十年树龄的细叶榕。其中更粗的那株旁,还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头,石头上方的两侧各有一个凹处,看样子像是用来提的。

    “招兵树、验兵石。”

    几个月前,郑成功就是在这里宣布起兵反清,并且招募更多士卒来充实部队的。据说那块石头有两百余斤重,投军之人只要将其搬起,并且走上三步就算过关。对于这件物事,陈凯倒是跃跃欲试,然则一旦考虑到如今的身份,一个文官,没来由得去搬那验兵石,不说合不合体统,起码成不成的,脸面先要丢倒海里面去了。

    然则,传统的力量迫使他放弃了试上那一手,但却依旧难以抑制那份穿越数百年的感慨。

    “古榕美号招兵树,猎屿长留盟誓场。漫道无情真木石,总为志士永旌扬。”

    后世为了纪念,同时也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曾在树下建了一尊郑成功的雕像。但是这一个多月以来,如假包换的郑成功就在他的身旁,一笑一怒,俱在他的眼前,就连那些最早追随郑成功起兵抗清的勇士们在他的目送下出征。

    此时此刻,陈凯虽然没有去搬动那块石头,但是心中的使命感告诉他,他的加入,一定能够给这支坚持抗清数十年的军队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军器工坊就是陈凯的第一个主场,郑成功吩咐的事情,这些天他也做好了筹划,只待实行而已。按照郑成功的指示,军器工坊的下一阶段武器制造任务,还当以刀盾为主。但是,南澳的守军如今急需大批的武器来武装士卒,刀盾不易形成战斗力,生产速度上更加受限,为今之计也只能继续生产长枪,起码先确保了一定程度的武器持有率再说,哪怕只是为了心安。

    “今明两日,工作计划照旧。后日,六月二十,补六月十一之调休,六月二十一之休沐不变。早点名结束,开工。”

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 
如陈凯安排的那般,当日军器工坊照常是完成了杆长枪的打制工作,不增也不减,一切照旧。

    下了值,陈凯回到了总镇府的那个小院,院中布局未有改变,盆栽花草自有那个男仆人打理,连带着院中央的大缸里养的鲤鱼亦是有人日日喂养。

    “小人等恭迎老爷回府。”

    回府?

    这个词已经是第三次听了,但陈凯却还是怎么听怎么别扭,但却也琢磨不出到底是别扭在哪里。

    “起来吧,把晚饭送到书房。”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可这些“繁缛节”陈凯却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不过,就算是不适应也必须适应,想要在此立足,想要有所发展,首先须得融入这个时代,融入到环境之中。

    回到书房,小厮守在了门口,其他人则继续做着他们的事情。陈凯翻看着昨夜书就的稿细细思量,寻着昨夜的思路,以及白天时在军器工坊里想到的一些,记述了下来。只是其中有些关键的,却是用英、汉语拼音以及阿拉伯数字来写就,以免出现遗失的状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郑成功帅军出征,大抵是要去几个月的,不说别的,郑成功与郑彩约定的便是八月进攻海澄县,距今也还有一个多月的功夫。若是还有后续的军事行动,或者出现什么意外状况的话,大抵还要继续迁延时日。

    这段时间,陈凯打算给军器工坊以翻天覆地的改变,只是其中所需,却并非是只是靠他的筹划和三寸不烂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这些却都是需要与留守此间的陈豹和洪旭去讨价还价。

    “看来,过两日,还是要去会会那位忠振伯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第一步烧的便是人事。究其原因,人事不行,总有掣肘之人,施政便会事倍而功半。只是这一次,第一把火就是把人家的远房亲戚给点了,这段时间陈凯更是在忙着扮演着郑成功幕僚的纯粹形象,洪旭那边也未曾联系过。

    思量一二,陈凯已经有了成算,待他起身准备从书架子上找本书翻看一二,晚饭却已经准备好了,正由着那丫鬟端了进来。

    丫鬟很是乖巧,陈凯吃着饭,她就在旁边伺候着,洗手、盛饭、收拾碗筷、擦拭桌子,手脚麻利,不耽误陈凯的半点儿功夫,收拾完了就立刻退出书房。当然,如此这般,大抵也是前日夜里陈凯沐浴,她撸着袖子进来,抄着丝瓜瓤子要来擦背,结果却把正在思索之中的陈凯吓了一跳,被三言两语的轰了出去的缘故。

    吃了饭,看了看书,洗漱、睡觉,第二天又是一早便去上值,与此前的一个半月没有半点儿分别。

    六月十九一如六月十八那般,杆枪头,辅以若干尖头木枪。转头就要休沐,而且还是一连休息两日,工匠们到了下午的时候大多表现得有些急不可耐,时间仿佛在这一日的下午突然变得粘稠了起来。

    入夜之后,陈凯下了值照旧是回去休息。而经过了这两日的忙碌,大军出征后必要的调整完毕,陈豹和洪旭才凑在了一起,一边交流联络军务,一边谈着一切其他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