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清军的探马不断的向东压迫,大队的骑兵游荡在明军营寨以西的区域。明军的营寨,自是严阵以待,寨前外的壕沟和鹿角丫杈比比皆是,寨墙内的望楼、箭台,居高望远。旗帜挥舞,营外的明军骑兵参佐着营寨的指挥,不断的变幻着追逐、围捕、拼杀以及脱逃的角色。

    铁骑镇抵达后,明军骑兵的压力顿减,而清军骑兵那边再想要观察到营寨以及营寨后方土木工事的进度就越来越难了。

    很快,主力部队在海丰县休整数日后,便在黄应杰和张道瀛的率领下迅速的靠近战场二十里处。大军抵近,安营扎寨,明军对此无有任何骚扰的打算。清军轻轻松松的完成了安营扎寨的工作,在此有了一个前沿阵地,往来的距离更短,对明军的压迫就更加得心应手了起来。

    极目远眺,清军的骑兵已经将明军的骑兵挤压在了营寨以西的一段狭窄的区域。但想要更进一步,观察清楚明军的进度,却还是需要继续向前,最好是绕到营寨的侧后。奈何,过了这片区域,明军的骑兵的阻拦势头便陡然加强,黄应杰依稀的看到,就在远处,似乎从营寨里还结阵杀出了一支明军的步兵,协助骑兵进行拦截的工作。而这一点,也很快就从探马的口中得到了印证。

    “咱们的兵力怕是不足以一举击破海寇,兵行凶险,最好还是请藩兵前来助战,胜券才会更大一些啊。”

    他们有多少兵力,他们自己知道,而明军那边,几个镇的旗号,根据探马的观察,营内也确实有着相应规模的明军,并非是什么虚张声势。算一算,最起码也是七个镇的兵力,比他们还要多上一些,而且好像螺河以东还有不少明军,如此看来,明军这些日子反倒是打得有些过于保守了。

    明军骑兵数量上虽说是依旧处于下风,但是总体兵力更盛,且提前控制了这片区域,营寨稳固,也并非是清军一时半刻所能够奈何得了的。

    “就怕老王爷和小王爷根本不打算来帮咱们。”

    说来,黄应杰也只是发了句牢骚,但是张道瀛把话挑明了,他也是一阵无可奈何:“还是要找到海寇的破绽,硬拼,损了老底子,对咱们是没有好处的。”

    ………………

    整个二月,清军都在不断的挤压着明军的活动范围。奈何明军虽然显得毫无进取之心,但是于清军对土木工程的观察却似乎还是存在着一条底线的——一旦触碰,便是寸步不让。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劳作,土木工程的地基已经打好了。有了一个夯实的基础,苦力们则开始了上层建筑的劳作,唯独有些不太一样的是,比起刚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是干劲儿更足了些。而这一切,与监工们的皮鞭以及那少数吊在营门前都已经晒成了人干的尸身没有任何关系。

    “努把力气,活儿干好了,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恢复自由身。”

    几十个判罚劳作时间短的,在地基完成后便当众进行了释放仪式。他们都是碣石卫的,放归数日后,还有个带着些吃穿用度过来,说是帮着一个同坊巷的熟识的家人送的,更是让那些苦力们看到了希望。

    劳作的号子更为激昂,螺河以东,陈凯眺望着远处的工地,对身边侍立着的丁有仪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个苦力,是丁有仪特别挑出来的,早在判罚的时候就已经挑拣出来的。约定好了,待日子够了便放其人回碣石卫城,后者也不负所望,与一个熟识的家人报了还活着的喜讯,便带来了这份虽少但却不可或缺的希望。

    “宽严相济,做得很好,一个小小的典吏,屈才了。”。。

    “总制过誉了,卑职只是一得之愚。”

    工作热情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提高。进度在缓慢加快,这终究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清军在继续施压的过程中,也在寻求着从螺河上游的山区寻找可以绕过明军防线的可能。只可惜一旦进入了山区,结寨自保的山民便足以让他们不胜其扰,尤其是当陈凯向左近山林的百姓下达了缴获清军军服、武器、旗鼓乃至是首级都可以得到奖励的政令后,清军的探子就更是举步维艰了。

    “黄应杰是个什么东西,张道瀛又是个什么东西,在陈老大人面前,都是一滩烂狗屎。连他们的主子都被陈老大人算计了,他们还能翻出了天不成?”

    透过基层的行政体系,山林的百姓从那些得到了陈凯以官职、府县儒学入学资格等方式拉拢的士绅、乡老们的口中,日渐熟悉起了那个多智近妖的陈总制。说得多了,印象自然就深刻了,立场也就更加鲜明——用他们的话说,诸葛武侯面前,除了司马懿,都得靠边站!

    绕道不成,清军干脆发起了几次强攻作战,有试探性的,也有真正的猛攻,黄应杰干脆也从惠州府城那边调来了一些火炮辅助攻势,但是随着明军操练新战法的日渐熟稔,于清军,这仗却是越来越难打了。这期间,反倒是那个南澳镇的陈豹,还出动水师,发起了两次针对他们侧翼的胜捷所的反攻作战,牵制了他们不小的精力。

    就这样,一直耗到了三月底,战线依旧维持在最开始的那段狭窄区域,清军没能突破营寨,明军似乎始终没有向西进取的打算——虽说看上去有些被动挨打的样子,但是就这么一动不动的,破绽反倒是不容易找到了。而这样有劲没处使的岁月里,伴随着的更是尚可喜日渐严厉的催促,甚至是斥责。

    明军前进了一大步,然后直接摆出个刺猬式的守势来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这让黄应杰和张道瀛很是难受。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探马却又传来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消息。

    “海寇,退了?”

    “是的,大帅。海寇退出了营寨,那里乍看去已经是空营了。”

    “这里面一定有诈!”

    征战多年的经验让他们嗅到了危险的味道,结果到了晚上,明军放弃的营寨竟真的燃起了熊熊大火,将整个夜空都熏成了红色。

    火一直烧到了第二天才渐渐熄灭,陷阱解除,站在依旧冒着烟的废墟上,黄应杰极目远眺,第一次看清了营寨背后的土木工程的全貌——那是两座不高的堡垒式建筑,互为犄角的矗立在螺河西岸,掩护着后面的浮桥。外表上看似乎是有棱有角,全然不似他见过的府县城池,但好像又有着什么规律。内里是看不到的,但是堡垒主体的外围,也并非是一马平川,好像处处潜藏着陷阱。

    “这他妈到底是什么东西?!”

第八十三章 坚城(上)() 
疑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样的形制完全不符合深池高垒,凭瓮城、敌楼、女墙等防御建筑强化城墙的防御能力的旧有传统。

    黄应杰和张道瀛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没见过眼前的堡垒,但是陈凯的名声在外,那是出了名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断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耗费大量人工来修建两个没有实际用处的堡垒,更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前面固守了两个多月的营寨。

    饶是如此,可他们也确实想要试上一试,最起码也要看明白其中的门道才是。只不过,行动尚未展开,他们很快就接到了一份加急的军令,也暂且不必急于一时了。

    ………………

    清军以西,遥远的腹地广州,那里的平南、靖南两座王府经过了一年的打造,已然是初具规模。

    两座王府“东西相望,备极雄丽”。靖南王耿继茂性好奢侈,声言王府大门的狮子要用白石琢成,有献媚者建议:肇庆地区产石最佳,于是飞檄肇庆、高要等地索取。地方官民疲于奔命,经过多方筛选,选定坯石二具应征。当运载至肇庆峡时,因为负荷过重,船和坯石一起沉落于西江河中。只好再次搜索,另行奉上。

    后来,那个地方官杨雍建调上兵部当了京官,才大胆上书,指出广东“不堪两王”,条陈其“累民之弊”共20多款。于是清廷迁靖南王镇四川,后改广西,最后定福建,但这已是顺治十六年的事情了。而那座耿藩的王府,一变而成为了平南王次子尚之孝的府第,“壮丽尤甚”。

    有此穷奢极欲,乃是在于藩王在广东绝对是任何人不可望其项背的土皇帝。尚耿二藩在此有节制“总督、提督、巡抚、镇台”,“调遣兵马”之权柄。

    借此,他们“凿山开矿,煮海鬻盐,遣列郡之税吏,通外洋之番舶”。建立封建割据式的庄园——“王庄”,统制江河湖泊,以至沿海渔业。甚至操纵全省市场和商业,组织“总店”,集广东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至于霸占民房、诬良为盗、勒索巨款、加征税收等不胜枚举。

    据估算,单单是平藩每年收入在一百余万两白银以上,收入上已经能够与控制闽海贸易的海上霸主郑氏集团相较了。

    这些,无不来自于广东百姓的民脂民膏。最近的这一年来,尚耿二藩一直忙着镇压粤西的小股明军,同时更加重要的则是盘剥百姓,穷民以富王府,借此来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有道是千里做官只为财,文官如此,武将如此,哪怕是做到了藩王也一样是如此,毕竟这银钱,毕竟人心为贪,这银钱总是越多越好。

    但是,伴随着清军在粤西的节节胜利,粤东地区的潮州却始终无法平定。郝尚久倒是一度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在攻陷程乡县城后,郝尚久所部也没了动静。而在潮州西南,拥兵近万的苏利在年底为陈凯剿灭,潮州的攻取反倒是出现了反复的迹象。

    接下来,黄应杰应援,倒是保住了海丰县城和胜捷千户所城,据说很是与陈凯大战了一番,双方谁也没能奈何得了谁,就干脆罢兵而去。黄应杰没有把牛皮吹得太大,反倒是不太引起尚可喜的注意,关键是没有斩首,对此尚可喜也仅仅是稍作鼓励也就罢了。

    奈何接下来的日子,明军反扑,黄应杰和张道瀛出兵,却是久攻不克。随着清军在粤西渐渐的站位脚跟,以及一个明军高官已经表露出了降清的念头来,潮州方面就显得越来越扎眼了。

    “贤侄,那姓陈的并非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你此去万勿小心。”

    “伯父放心,小侄带着的都是藩兵,打些海寇,还不是手到擒来?”

    “还是小心点儿为好,万物轻敌。”

    广东东门,尚可喜殷殷嘱托,耿继茂便带着靖南藩的大将左翼总兵徐得功和右翼总兵连得成挥师向东。

    绿营始终不能解决问题,藩兵若是一直就这么坐视不管,在广州城里养尊处优的话,清廷那边也是交代不过去的。眼见于此,尚可喜与耿继茂二人商定,由尚可喜继续主持对粤西明军的围剿和招抚工作,而耿继茂则率军东进,力争一战解决潮州问题。若是不能,便防止明军继续做大,等待尚可喜完成对琼州的并吞便率领平南藩大军前来助战。

    看清楚明军的堡垒,黄、张二人也很快就接到了广州的命令,要他们暂且休整,等待耿继茂的大军抵达,再行一鼓作气。

    两王已经有些急躁了,或许是清廷的压力传达下来了,让他们不得不如此。有援兵即将抵达,还是战斗力更强的强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世上,福兮祸所依,往往却也是少不了。

    “你们两个混账东西,坐拥数千官军,面对兵力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差距的海寇都无法将其剿灭,反倒是被牵着鼻子走,简直就是两个废物!”

    靖南藩大军抵达海丰县,黄、张二人连忙前去拜见,结果一见面,耿继茂理所当然的痛骂了起他们,骂到兴头上,更是一人赏了一鞭子,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们,若是再敢如此畏缩不前,下次就不是鞭笞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耿继茂很生气,黄应杰和张道瀛二人也不敢多嘴,只得唯唯诺诺的听着,一口一个死罪,恳求耿继茂让他们戴罪立功。

    藩王,是可以不讲道理的,更何况他们也确实是没能实现对明军的突破。只是回想起来,当年在明廷的时候,他们都是伯爵的身份,东勋在朝中也是盛极一时,谁敢如此对待他们?

    “哎。”

    被耿继茂的鞭子抽回了大营,二人也只得是一声叹息。可既然是选择了降清,受此羞辱也是自找的,怨不得旁人。只待回到大营,他们也只得老老实实的连忙吩咐了手下,带着辅兵在他们的大营后方为靖南藩的藩兵修建营寨。

    营寨修建迅速的展开,靖南藩的藩兵在海丰县休整了几日,便开赴前线。进入了新建的营寨,耿继茂倒是雷厉风行,带着这些将帅们前去观察明军的堡垒。只是看过了一番,却是一副嗤之以鼻,当即便又把黄应杰和张道瀛给臭骂了一顿。

    “这么矮的墙,你们都不敢攻?”

    明军的堡垒,高度只有不到两丈的样子,估摸着也就五六米。在动辄八九米,甚至十几米高度的中式城墙面前,实在是矮得可怜。这样的高度,在耿继茂看来也就是两座土木结构的寨子罢了,实在没什么了不得的。但是此时此刻,他与徐得功、连得成二人对视了一眼,随即便向黄应杰和张道瀛二人喝道:

    “休整两日,准备攻城器械。四月十二,本王亲自你二人助阵!”

第八十四章 坚城(中)() 
永历四年四月十二,经过了两天的休整,攻城器械准备完毕,惠州总兵黄应杰和东莞总兵张道瀛凭着靖南王耿继茂亲率的大军作为后盾,缓缓的向明军位于螺河西岸的那双堡垒进发。

    明军的那双堡垒是一模一样的,犹如是双生子一般,一南一北,互为犄角的立于螺河西岸。从堡垒的形制上看,半圆形的堡垒,弧度面向西面的清军,半圆形向外延伸出一个又一个锐角的形状,算不上密集,但是相去也不算太远,就像是一枝盛开的花朵。

    两支花朵盛开,更外围,与堡垒不相连接的还有一些半月形的小堡垒,就像是花朵周围飞舞的蝴蝶忽遭时间停顿,优美的悬停在花瓣的一个又一个间隔之外,似是闻香而来。沟壑、矮墙,线条明朗,而堡垒后方的浮桥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