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选择,也为他留下了这条生路,陈凯也并不打算食言而肥。

    “都是按照总制写的好,陈知事教的好,否则末将哪能把那苏利耍得团团转。”

    陈知事就是一直跟在陈凯身边伺候的小厮陈松,跟着陈凯这几年,未有参与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但是识得字,有眼力,在南澳岛为陈凯监视城内的情况也做得不错。这一次陈凯回到潮州,就把他调到了潮州府衙做个知事,此番便是他携带着陈凯假设站在苏利的角度会问及陈斌的一些可能问到的问题和答案,一边监视陈斌,一边协助陈斌蒙骗苏利,使得陈斌总算是骗取了苏利的信任。

    此时此刻,陈斌很恭敬,已经全然没有了当初在军中的那份豪气。说起来,无非还是叛逃降清,自觉着低人一等,亦或是不敢过于高调。他现在需要的是用一场真正的战斗来证明他的忠诚,在此之前则并不敢太过多言。只是经过了这一年的打磨,或许现在与施琅相识,他也未必再会如当年那般针尖对麦芒了吧。

    “谁知道呢?”

    安抚了几句,陈凯也接到了此战的详细报告。明军收复惠来和潮阳二县,后者是反正,前者则是攻陷,苏利在惠来的主力部队几乎是全军覆没,现在正一队队的被明军押进军营看管。

    苏利自知必败,弃军潜逃,城内的大军也没有进行什么激烈的抵抗,只听苏利跑了,听说明军只诛苏利,绝大多数的便犹犹豫豫的选择。缴获武器陈凯不太看得上,粮食和银钱也不多,据说苏利在占领区穷兵黩武,榨取民财,还偷偷摸摸的走些海贸,家底儿不应该只有这么浅,估摸着碣石卫的老巢应该会有收获。

    “侯爷,我要的那两件东西可是到了?”

    “按照竟成说的,舰队直薄碣石卫,等到大军抵达,就卸下来。”

    “现在正是时候。”回到潮州的一应准备就是为了这一战,现在已是全胜之姿,差的无非是收官而已。

    “诸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苏利的首级,是咱们恢复潮州安堵最合适的压舱石!”

第七十章 螳螂与黄雀(六)() 
收复惠来县城,明军趁势向西,席卷神泉、北山及甲子门千户所等处要点,如入无人之境。

    这几处的守军已经尽数被苏利调回了碣石卫城,得到了这样的消息,陈凯反倒是松了一口大气。原本他放出豪言,其实心里面也并非认定了此战就一定能够拿到苏利的首级。打不过可以跑嘛,就像是在惠来的时候。但是既然苏利派人调走了这几处的守军,那么就只有死守碣石卫老巢一途了。

    “他大概还指望着能够坚守到黄应杰抵达吧。”

    大军踏入惠州府境内,直奔碣石卫城。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置碣石一卫九所巩固粤东海防。至嘉靖倭乱,卫城西门外石桥场百姓屡遭倭寇焚掠,是故增筑土城。由此,卫城驻军、土城住民。

    据明嘉靖《惠州府志》载:卫“城高二丈广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五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敌楼四,下辟有门”。卫城城墙周长三千六百多米,比惠来县城还要大上不少。

    这还仅仅是卫城,石桥场土城增筑在后,“东接卫城之垣,其它各面城墙长二里许”。如此算来,光是土城也已不逊于卫城面积。况且两城本为一体,大小竟达惠来县城之三倍有余,俨然是一座大城。

    这里是苏利的老巢,按照明时设卫时的旧制,一个碣石卫,便有一万零一百兵马驻屯于此。国历两百余载,卫所军户逃亡,但无论是苏成,还是他,麾下都有大量的原属于碣石卫指挥使张明珍的卫所兵。只是这些卫所兵,如今已从贼多年,早就把他们本该守护辖区百姓的重任忘了个一干二净。。。

    大军抵达,从流落城外的百姓处得知,苏利为防奸细内应,驱逐了所有的非本地常住百姓。陈凯率大军抵达,按照情报显示,苏利应该还剩下两千多的党羽,其中有部分是在海丰县城,也就是说这里可能还不到两千清军。

    但是既然已经被杀到了老巢,动员全城守御,也是最应该的。陈凯没有丝毫小视苏利的打算,不过也没打算高看他一眼。现在这样规模和级别的战争,已经不是他这种土寇所能够玩得起的了,如果不是明军战略重心转移,他早就被郑成功吞进肚子里消化干净了,也不会容他嚣张到现在。

    陈凯专门让陈豹运来的物事已经完成了卸载,这东西太过沉重,每一次的装卸都要花费太长的时间。再加上搬运,别说是野战了,就算是从靖海所运到惠来县城陈凯都觉得他根本等不下去。不过这碣石卫本就是沿海备倭卫所,卫城距离海岸线很近,城内的望海楼甚至可以清晰的观察沿海的情况,在海边登陆,由明军重兵保护下完成装卸和搬运,浪费些时间也并非是什么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卫城的东城门之上,早前突围时被打破的额头远没有好利索,如今绑着绷带,等待着伤口愈合,但那份狼狈却还是看在了所有人的眼里。

    远处,明军在磨磨蹭蹭的搬运两件大家伙,苏利看得分明,那分明是两门巨大的铜炮,看那块头,炮子是绝对不会低于十斤的,甚至十七八斤都并非没有可能。

    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苏利直感呼吸沉重。他从惠来逃回来时,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机动兵力,主力步兵全军覆没。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放弃,调回了神泉、北山以及甲子门千户所等处的驻军,又从捷胜所和海丰县调集了一些驻军回来,再加上老巢的守军以及临时拉起的队伍,就又是一支数千人的大军。

    死守,是唯一的一条路。只要等到黄应杰的援军,就可以实现翻盘,最差也能保全住这处老巢,以待将来。可是看到了那两门巨炮的身影,苏利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明军相隔两三里的距离就在慢慢的进行着准备工作。无论是调整炮位,还是进行装填……

    前装滑膛炮,其射击精度本身就存在不小的问题,更何况还是这么远的距离。苏利抱有一丝侥幸,侥幸于明军是在虚张声势。但是随着装填的结束,第一次的试射,那两门巨炮就给他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两门巨炮的炮组,几样精巧的工具,被炮长有模有样的摆弄着,不时报出的数字,旋即便记录在了白板之上。煞有介事的估算着,旋即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命令,而那些炮手们则根据命令,费劲了气力来调整着火炮的角度和方向,直到炮长满意为止。接下来,炮手扯开了线头,布袋子里的火药就连重量也沉重了便直接到了进去。接下来,那沉重的炮弹也被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待到装填结束,进行了最后的调整,伴随着远处的帅旗摆动,火把被按在了火门的引信上,震耳欲聋的轰鸣便随之传来。

    如果单单只有这滚滚的雷鸣,却再无旁的实质,那却正如苏利侥幸的那般是为虚张声势。但是轰鸣的同时,黑色的炮弹呼啸而来,就在天空中画出了一道拖着尾影的轨迹便重重砸在了城外的田地里,旋即溅起了一片灰泥,就连城上的苏利似乎也嗅到了那份土味儿。

    地面上,似乎已经有了轻微的震动。这还仅仅是第一炮,待到转瞬之后,第二门火炮完成了装填,甫一点燃引信,炮弹激射而出,竟直接的轰在了城墙与地面的夹角处。

    巨大的震动,仿佛整个城墙都摇晃了起来。这样的威力,苏利自然不会愚昧到将其视作是神鬼威能,但是明军的火炮不光是威力巨大,更加在于射击精度极高,这让他登时就感受到了难以遏制的恐惧。

    城墙的凹陷,饶是他这样的亡命徒也已经不敢去看了。打着组织城防的名义,苏利下了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内里的波澜却似乎要将他爆开似的。寻得一僻静处,苏利再也支撑不下去了,颓然的坐倒在地,耳中却依旧是远处传来的轰鸣,已然分不清楚是刚才的那两炮,还是接下来的炮击。但有一点,却还是能够分得清楚,那就是逃,还是守,这个问题在他的心中不断的撕扯着,几乎要将他撕作了两半。

    明军的炮击频率很慢,但是伴随着第二炮的射击展开,仅仅是两门炮而已,其中的一炮就直接轰烂了城门。木制的城门如同是纸一般被撕碎,这已经尽在清军的想象之中了,但是紧接着的另一炮却直接打上了城墙,将那一处城墙的最上方轰得砖石、土块飞溅,看样子这城墙也未必比纸张要坚固多少。

    “大帅,大帅……”

    亲信部将很快就找到了苏利,看着这一脸的狰狞,部将拔腿而逃的恐惧竟都被吓得软弱无力。将苏利摇晃得恢复了神志,部将一句“逃吧”却立刻遭到了苏利的否定。

    他本就是个亡命徒,这些年,或阴险狡诈、或忍辱负重、或穷凶极恶,无非就是为了坐这一片土地上的土皇帝。现在他已经退到了老巢,身后或许还有海丰县和胜捷所,但是丢了碣石卫城,却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战,就算是死,老子也要死在这里!”

    拔出腰刀,苏利一刀就捅死了那个“动摇军心”的部将,旋即便带着亲兵、家丁们向着城墙的位置奔去。

    奈何,尚未抵近城墙,伴随着又是一前一后的轰鸣声,视线所及之处,一片城墙轰然倒塌,飞溅的砖石、土块更是将他的几个亲兵打了个人仰马翻。

    烟尘遮蔽视线,耳中却尽是惨叫和石块坠落砸在地面或是砸在其他石块、夯土上的闷响。待到依稀可以看轻些东西了,却是一片火红色已经涌入了城墙的豁口,喊杀声四起,前出的明军迅速的便抵近到了他的眼前。

    “某乃……”

    “杀!”

    长枪刺穿了小腹,自我介绍夏然而止。灰头土脸的苏利一时未死,更欲持刀砍杀,但却很快就在更多的长矛和腰刀的直刺、劈砍之下,永远的倒在了碣石卫城的城内。

第七十一章 螳螂与黄雀(完)() 
攻入碣石卫城,城池虽大,但是明军的攻势之猛烈,早已震慑住了守军。他们都是本地人,城墙不保,一个个的忙不迭的脱下号坎,逃回家中装起了良民,明军迅速的控制了卫城和土城,但是确认潮海七大寇的最后一位的死讯,竟然是直到了两天后——灰头土脸的苏利,实在不那么好辨认。

    说起来,苏利出身匪徒,本该是潮海七大寇中最为穷凶极恶之徒。事实上在迁界禁海之前,此人的作风也一向是如此。但是伴随着清廷在顺治朝末年的迁界禁海,许龙、吴六奇这等远比他名声更甚的存在都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是助纣为虐,但是苏利却选择了愤而抗争,最终战死在了抗争的过程之中。

    毁誉参半是后来的一些人对于苏利的评价,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期,苏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寇和汉奸,他在碣石卫的存在和攻势牵制了福建明军在潮州西南的大量兵力和资源,对明军也存在着长期的杀伤。

    苏利的首级在得到确认后,陈凯便让人进行了硝制,确保能够长久保存。在完成了硝制之后,陈凯立刻派人带着首级传阅新近占领的各处,借此来震慑人心。

    攻陷碣石卫城,从苏利的府邸搜出了价值数十万两白银的金银珠宝和古董字画,这些都是他在这些年里搜过来的民脂民膏。具体的数字根本没办法确定,尤其是那些珠宝玉器和字画古董,市面上价格起伏很大。

    除此之外,卫城的粮仓里还囤积着十万多石的粮食。这些粮食应该是苏利积攒下来的军粮,算一算,似乎是由于穷兵黩武,本地农业生产又跟不上,即便是大肆盘剥也没有积累下太厚的家底来。

    不过,十万余石,却也足够这支重兵集团吃到明年夏收了,而且还绰绰有余。一旦想到整个福建明军的粮食紧张问题,陈凯自然也是笑纳了。但是对于缴获的那些武器,他却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干脆收缴起来,带回去重新回炉,也就这么回事了。

    总体来说,一番运作下来,受益是有的,无论是解除西南方向的部分威胁,还是扩大了两县一卫的控制区,对这支明军而言都是极好的事情。尤其是在于,明军凭借着陈凯的谋划,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付出太多的伤亡,地方上也远没有因为战事而被打烂,基础民生大致保存完好,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新近收复的控制区才能更好的为明军提供所需的资源。

    一场战事下来,看似摧枯拉朽,其关键还是在于运筹得当,但最重要的却还是这些年下来,福建明军的实力不断提升所致。而这一次,无非是将其更好的释放了出来。

    不可否认,碣石卫城确是座坚城,但却是中古时代的标准。到了近代,伴随着火炮威力的越加恐怖,中古时代的城墙便不复从前那般坚固,而战火频仍的欧陆则更是针对这一切不断的进行革新。

    矛与盾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而落后,就必然意味着挨打!

    拿下了碣石卫城,南澳镇、护卫后镇以及铁骑镇便迅速的回返各自的防区和驻扎地。余下的各镇,则尽数陈兵此地。

    从地理上看,碣石卫临近海岸线,处于崎沙澳和田尾远洋的夹角,明军在此驻防水师,便可以更好的威胁惠州府沿海地区。而那螺河,本就是天然的地理屏障,河流越往上游便越深入莲花山脉以及周边的丘陵地带。虽说并非是什么天险,但也绝非是一马平川。

    碣石卫城是苏利的老巢,陈凯夺取了惠来县城、碣石卫城以及这中间的一系列要点,整个莲花山脉以南,剩下的无非是胜捷所和海丰县城两处而已。奈何对于这两处,陈凯却并不着急,反倒是组织兵力在螺河,也就是后世陆丰市的市区所在布防,完全没有进一步收复那两处的打算。

    陈凯看上去是趋于保守,但是黄应杰却要显得激进良多。大军尚在路上,黄应杰派出的斥候却先期翻越了莲花山脉。只是等他们探查清楚之时,碣石卫城已经陷落了,黄应杰到了最后还是来晚了。

    斥候返回,黄应杰连忙带着部队跟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