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惠州总兵黄应杰在永历朝受封奉化伯,待到尚可喜甫一杀入广州府地界,远在惠州府的黄应杰和潮惠道李士琏、惠州知府林宗京便忙不迭的降了清军,更是杀了明廷一票的宗室来向清廷献媚。

    惠州府的府治位于整个府的西南部,濒临广州。从惠来县到惠州府城,算下距离的话可以说是横跨西东。苏利的信使是他的小舅子,知道是生死攸关,快马加鞭,路上更是毫不讲理的将占用驿马,几乎是换马不换人,完全是按照八百里加急的模样赶去向黄应杰求援的。

    黄应杰看过了求援书信,也没有任何迟疑,连忙抽调部队,并且派人返回惠来县告知苏利。与此同时,他更是向尚可喜修书一封,代为转达了苏利遭到明军进攻的情报。只是对于苏利口中的海寇数万,匪首陈凯挂帅这两项,却略有些质疑,便不再去多解释些什么。

    广州接到消息,尚可喜也没有太过在意。黄应杰的质疑,在看过了那份求援文书之后,也同样在尚可喜的脑海中萌生。

    夸大其词,还把那个陈凯搬出来,借此来洗脱罪责,尚可喜十八岁从军,这样的手段早就见怪不怪了。更何况,现在两藩的藩兵不是在广州城里休整,就是在粤西围剿那些小规模的明军,也实在腾不出手来,干脆便让黄应杰自行其是。

    广州到惠州,军令传达,早已准备妥当的黄应杰便誓师出征。就像是苏利预测的那般,由于明军在海上的强大实力,他是断不敢浮海赴援的,只得走陆路。一路向东,翻越莲花山脉,再经海丰县、碣石卫进抵惠来县。全程四百多里地,算算时日,永历六年的除夕夜到来前应该还是能够赶到的。

    “大帅,若那苏利的求援里水分比预想的要少,若真是那匪首陈凯集结重兵围剿苏利,我军贸然深入,是不是……”

    亲信部将提出了质疑,黄应杰却只是笑了笑,随后在马上招了招手,让那部将凑了过来,他才低声言道:“谁告诉你老子是去救苏利那厮的?”

    此言既出,部将当即便是一愣,凭着多年在军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他旋即便想明白了黄应杰在接到这份求援后的一应举动。

    “高,大帅,真是高明啊!”

第六十八章 螳螂与黄雀(四)() 
相较陈凯和苏利,黄应杰只是个局外人,切身的利益并不在此,灵活度也自然而然的就会更高许多。只是此刻,他还在路上,但是明军针对惠来县城的围攻却已经开始了。

    惠来县设县于明嘉靖三年十月,乃是析潮阳县之惠来、酉头、大坭三都以及隆井都的一部分,加上海阳县的龙溪都合置而成。设县的第二年,开始修筑城池,历经两载而成。城周近五里,开东南西北四门,由于城池位于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嘉靖四年,迄今已经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了。累有扩建,更是修建了一条环城的护城河,宽八米有余,两岸砌石。原本城池坚固,奈何自修建未久便屡遭山贼、海盗攻陷,更兼有万历年间的地震破坏,以致城墙多有裂痕。而对于这座从明军手中夺取的县城,苏利本身也没有精力大肆修缮,而是将更多的资源用在了扩军和征战之上。直到如今,被明军困厄于此,却也为时已晚。

    陈斌的援兵入城,明军顺势收了东面的口子。这几日,明军在与苏利进行对抗的同时,也没有忘了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

    待到陈斌入城的第二天一早,明军直薄城下,城北、城东只有少量监视和堵截城门的部队,大军集结于城南,显然是打算将这里作为突破口。

    一眼望去,高耸的望台平视城墙,甚至是更有些已经达到了居高临下的高度,上面站满了明军的射手,有的是步弓手,有的则是火铳手,分别站在不同的望台上,无有半分杂乱;望台之下,冲车的数量也为数不少,似乎是有心撞塌城墙的;相对这两种,明军并没有在云梯和其他的那些攻城器械上下太多的功夫,看样子,那撞塌城墙的心思根本就不是什么似乎。

    “陈斌,当年国姓待你恩重如山……”。。

    在城下,明军的铁皮喇叭对着城上就是一顿嘴炮。只不过,这一次虽说是主要对手为苏利,但是城下的嘴炮却显得对其人没有哪怕半分兴趣,全部专注在陈斌的上面。从他以一个小乡勇头领去投奔开始算起,再到陈斌突然降清,打乱了明军的战略布局,如今要他幡然悔悟,只要拿着苏力的脑袋出城,便可以既往不咎云云。

    这一切,看上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明军用的既不是官话,也不是陈斌所部大多说的潮州话,用的则是闽南话,而苏利的部下多来自于海陆丰和惠来县,大多说的恰恰正是那闽南话。

    这,摆明了就是挑拨离间!

    如果真的要让陈斌作为内应的话,那么暗地里接触才是正途,哪有这般明目张胆的。陈斌对此表现得很愤怒,要带兵出城与明军一战,却立刻被苏利拦了下来。劝解了几句,便劝回了驻地继续休整。

    陈斌的部队是客军,按照兵法上说,客军行不至前,列不置中,因为缺乏保卫乡土、家人的勇气,所以不值得信任。苏利不识字,但是领兵多年,这点儿道理还是明白的。

    守卫惠来县城,关键还是要靠他自己的部队,而陈斌的部队则更多的是作为危急关头的应变之兵,仅此而已。更何况,现在陈斌的部队刚刚赶到,尚且是一支疲兵,与其让愤怒的陈斌出城无谓的消耗兵力,不如留到关键的时候。毕竟,他们的目的是要等待黄应杰的援兵抵达,而非独自杀败明军。

    劝说未果,粤东总制陈凯的大旗前压,战鼓如雷鸣般轰隆隆的敲响,被驱赶着的大批辅兵和民夫纷纷扛着土包、沙袋向着护城河的方向跑去。更有大批的明军手持着斧子,显然是要砍伐城外的那些梅花桩。

    清理梅花桩和设法填平护城河是攻城的第一步,梅花桩不提,本就只是临时性的阻滞,八米宽的护城河,这却是需要下不小功夫的。

    明军派出辅兵和民夫去填护城河,守城的清军待他们抵近百步也展开了射击,不时有辅兵和民夫倒下,但是没过多久,明军的攻城器械却也纷纷抵近到一百五六十步,尤其是那些望台更是直抵百步,与城头的清军展开了对射。

    这样的距离,明军称得上是明目张胆。奈何苏利本就只是个土寇,不具备火炮生产能力,手里的火炮本就继承自苏成以及从惠来等地缴获的,口径不大不少,还多是些旧式的虎蹲炮,其中不少还都是放在了他的老巢碣石卫。甚至就算是都在这里,且口径足够威胁到明军的攻城器械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城墙的开裂严重,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之巨大,甚至用不着明军攻城,这城墙弄不好就已经被震塌了。

    明军就这么明目张胆的与清军对射,突出了一个肆无忌惮,显然是对惠来县城以及他这支部队的情况有所了解。双方都是老对手了,这倒也无需奇怪,苏利指挥着部下们竭力抵抗。奈何明军的射手实在不少,而且训练和武器上都要更胜一筹,此刻在城池之上,反倒是占不到丝毫便宜,仅仅是无谓的对耗着。

    城墙与望台之间,箭矢、铅弹你来我往,但是下面的明军辅兵和民夫们却安全了许多,扛着土包、沙袋便是一个来回奔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护城河的边缘,渐渐的开始有土包、沙袋的部分露出水面。苏利很清楚,这意味护城河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填出来足够攻城器械抵近城墙的通路来。

    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过去了半日,但是明军的攻城行动井然有序,全无半分忙乱,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此刻欺他缺乏火炮,更是不受任何打扰,一切按部就班,估计用不了多久,护城河填出通途,冲车抵近城墙,本已多有裂隙的城墙在一次次猛烈的撞击下轰然倒塌,随即明军呐喊着杀入城中,肆意砍杀溃兵,他也就剩下死路一条了。

    一场教科书式的古代攻城战,苏利并不打算成为那个用来给明军提升作战经验的“怪物”。敢死队在城门内侧集结,苏利下了城墙,对着这群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一阵咆哮,无非是完成任务,分钱、分粮、分娘们的那老一套,随后一碗水酒,那些积年的贼寇们便抵近到城门洞子里待命。

    转瞬之后,吊桥落下,城门轰然打开,敢死队呐喊着冲了出来。他们的任务是焚毁明军的望台,杀戮明军的辅兵和民夫,尽可能的钝化明军的攻势。待到他们冲过了吊桥,城门关闭,吊桥重新拉起,至于他们能不能回来,却也已经是不重要的了。

    退无可退,这些凶残成性的贼寇们呐喊着杀来,当即便有些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民夫和辅兵被他们砍倒在地。但是没等他们抵近望台,明军却早已严阵以待,墙一般的阵型更是堵住了通往望台的去路。

    拼杀展开,顿时间便是血肉横飞,苏利调集了更多的射手上前,试图尽可能多的杀伤明军。奈何明军早有准备,迅速的杀光了冲出城来的清军,并且趁势派出了冲车,大队的明军旋即跟在冲车背后,向着城墙杀来。

    战斗即将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苏利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的攻势竟会如此凶猛。遥望着远处,就在明军的阵型之后,似乎真的有一个巨大的身影正在冷漠俯视着这座小小的城池。

    顾不上其他了,苏利连忙抽调城内等待轮换的部队,随时准备做出更多的应对。部队迅速的集结着,很多清军都知道,苏利当初得到惠来县城就是从这支明军手里夺取的,杀了明军的知县和守将,最是一个仇深似海。

    整个城池里忙得一团糟,城东那边还在休整的友军就更是顾不上了。可也就在这时,陈斌在左臂上系了一条红布条,向身边的一个亲兵模样打扮的汉子点了点头,旋即举起了他赖以成名的大斧,向麾下那些同样系着红布条的将士们喝道:

    “咱们是大明王师,杀苏利啊!”

第六十九章 螳螂与黄雀(五)() 
城南的攻势正酣,城内早已是忙乱成了一锅沸粥。陈斌与那亲兵一马当先,带着大队的士卒们便直扑惠来县衙。

    县衙是修筑城池时同期修建的,历经百年,如今早已沦落为苏利在此地的巢穴。陈斌一行从临近东城门的军营出发,一路向东,却也没有人顾得上管他们,而他们也没有忙着表露态度,就这么相安无事的抵近到了县衙东面的县学。

    “你们是干什么的,赴援向南走。”

    守卫的军官见大队人马抵近,连忙上前阻拦,待话出了口才看清楚是陈斌,未及道歉,只见这个暴脾气的友军大帅便一斧子劈了下来。

    军官的眼眸中最后的一段影像,便是他被陈斌一斧子从脖颈处斜劈开了胸膛。人倒在地上,鲜血喷溅了一地,随后那支明军更是踏着血花冲进了这座县衙。

    陈斌显出了辣相,他的部下们知道,投回去,总要有个投名状才是,更是对措手不及的清军大肆砍杀了起来。一支只有千人的部队在七千清军驻守的县城里展开突然袭击,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县衙是行政要地,陈斌杀入之后,却也没有做什么,但是县衙东面的县学就倒霉了,很快冒出了浓烟,这座即便是移建也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就这么化作了一片火海。而那支明军,也迅速的展开了对县衙以及周遭各处要点的进攻。

    城南还在浴血奋战,城内却突然是一片大乱,苏利当即便明白了这一切,险些昏倒在地。可也就在更多的将士注意到了身后的异样的同时,他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壮士断腕,率领麾下仅有的骑兵向着西城门逃去。

    “苏利跑了!”

    “王师只诛苏利,余者不问。”

    “弃械投降者免死,抗拒王师者格杀勿论!”

    “……”

    惊恐的尖叫和劝降的呵斥迅速的响彻城内,大队的明军自南门、北门和东门三处杀入,攻杀眼见之处的一切抵抗。明军在陈斌所部的协助下,迅速的控制了城内的各处要点,倒是苏利,却还真的让他带着少量的骑兵逃出了西门。

    西门,是明军围三缺一的布局下特别放出的口子。城内发生变乱,苏利当即便明白了这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可笑他最开始还打算玩一手假道伐虢——借道潮州进攻普宁明军,待回师时再灭了陈斌,他便可以凭借着兵力优势在潮州横冲直撞。

    到了现在,一切变成泡影,却无不是源于那个消失已久的陈凯。这么一回来,便将矛头对准了他,摆明了就是要用他的脑袋来震慑那些潜在的反对者。

    “好,好,好,姓陈的,你等着,等你对上了李成栋的那些余孽、对上了老王爷和小王爷的藩兵,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能有什么花招!”。。

    苏利奔逃出城,很快就遭到了明军骑兵的截杀。奈何这一次苏利是穷鼠噬猫,在付出了大半的伤亡后,竟真的让他从一个夹缝里杀了出去。

    “逃就逃吧,就算是逃到了广州,也就是只丧家犬罢了,不足为惧。”

    控制了既定的几处要点,陈斌连忙组织了麾下将士剃发,脱下了绿营的号坎,但是那一条条的红布条却还是系得分明,生怕入城的明军看不到。

    “全凭总制神机妙算。”

    抵定了城池,陈斌出城前来面见陈凯。一口一个死罪、罪将的,身份摆得很低,陈凯倒也不打算为难他。不光是此番有他相助可以减少不小的伤亡,争取更多的时间,其实早前陈斌叛降之初,从那封书信开始,陈斌与郑成功之间就已经存在了某种隐秘的联络,原本郑成功是有计划借陈斌来打开广东局面,进而杀入惠州府的,但是现在,主力很可能最近一两年都不会转向,把这枚棋子提前拿出来也就不存在什么浪费了。

    事实上,陈凯也从没有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陈斌的身上。制造那么多的攻城器械就是为了防止陈斌阳奉阴违,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连带着苏利,将这二人一起弄死在惠来县城里。当然,陈斌的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