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发之后,载九的临机处断没有任何问题。这一点,我和国姓商讨过,皆是这么觉得……驻军现阶段还要继续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另外禁止那些广州百姓离开居住点和耕作区,以免事态进一步的失去控制。”说到此处,陈凯转而对叶翼云说道:“这条,还是要用载九你的名义发出去,我现在不便过早的露面。”

    叶翼云调任的事情,陈凯已经做出了通报,但是在他正式出场前,叶翼云还要继续把这份工作做下去,或者说是继续把戏演下去。叶翼云还要继续维持局面,但陈凯在感受着日渐紧张化的空气的同时,也必须尽可能快的做些事情出来。

    府城,仅仅是匆匆忙忙的与他们一唔,陈凯在嘱咐了王起俸一番之后,便转乘马车向西前往揭阳县。

    揭阳县原本是郑鸿逵的地盘,负责守卫城池的护卫后镇总兵官陈魁也是郑鸿逵的旧部,陈凯抵达,陈魁更是出城十里相迎,一如沈奇那般,当着旁人的面儿还是叫着陈总制,但是私底下没人了,一句姑爷拉近彼此关系。

    揭阳县的境内的军镇并非只有护卫后镇,另有一支后冲镇协防在此,而后冲镇的总兵官,更是陈凯的熟识。

    “你这几年在揭阳县做得不错……”

    “参军回来了就好,看到您的书信,这潮州的局势,卑职便无需太过担忧了。”

    “你小子,和谁学的这马屁功夫,水平太低。”

    “……”

    柯宸梅,陈凯初抵南澳岛时,他便是陈凯的部下,这些年的历练,先是跟着他的兄长,随后独领一镇兵马。驻扎揭阳,最初是协防,但是后来随着郑成功对郑鸿逵的信任一落千丈,协防也就变成了监视。这一切,直到郑鸿逵转隶了兵权,才算是重新回到了协防的状态。。。

    陈魁知道柯宸梅和陈凯关系匪浅,在城外与陈凯拉了拉关系,入城后便寻了个借口,给陈凯和柯宸梅以充足的时间叙旧。

    能聊到的事情有很多,但是陈凯的时间却很紧张。稍作等候,到了第二天的入夜时分,一队骑兵连夜进了后冲镇的大营,他在前往三河坝途中经潮州府城传来的相关人等才算是凑齐了。

    中冲镇总兵官杜辉、前冲镇总兵官周全斌、后冲镇总兵官柯宸梅、护卫后镇总兵官陈魁、护卫右镇总兵官沈奇,明军在潮州西南部的主要将领云集于此。这五个人之中,杜辉曾和陈凯一起夺过潮州城、周全斌则和陈凯一起守过中左所、柯宸梅是陈凯的旧部、而陈魁和沈奇二人则是郑鸿逵的旧部,或多或少的都与陈凯有着比较亲密的关系。

    这仅仅是一个偶然,或许未来还会有所调动,但是对于现在陈凯而言,却是难得的如臂使指,丝毫不用担忧他接下来的行动会受到内部的掣肘,这便足够了。

第六十四章 内忧外患(四)() 
潮州西南部,计有普宁、潮阳和惠来三县以及靖海所和海门所这两个卫所单位。这片地区,多为平原,其中普宁北接揭阳,向南越过大南山便是惠来,而惠来向东,则是榕江出海口的潮阳县,而那两个卫所则分别位于惠来和潮阳两县的沿海地区。

    这片区域位于潮汕平原之上,当地百姓主要以渔业、农业、手工业为生,历代官府百姓也大力针对海滩的围垦,尤其是在明朝人口增加,就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说起来,这三个县素来都是从属于潮州府,郑成功杀入潮州以来,也是摧枯拉朽的将这三个县收复。但是随着明军的战略重心转移,惠来县为盘踞在碣石卫的碣石总兵苏利攻陷、潮阳县则在后劲镇总兵官陈斌降清的情况下也独立了出去。明军,在这片区域所控制着的也仅仅只剩下了普宁一县。

    明军在普宁以及普宁以北的揭阳驻有五个镇的兵力,已经是难得重兵集团了。但是他们的对手——苏利和陈斌却有超过万人规模的大军。这里面,陈斌麾下依旧是潮阳县的驻军和曾经的后劲镇,区区一千五百兵马而已,这一年下来他也没有进行任何扩军的动作,无非是补充缺额,保境安民罢了。而剩下的那些,则全部是苏利旗下的军队,这个名义上的碣石总兵,若是论及兵力就连清廷各省的提督直辖也远远不及。

    苏利的存在,对于普宁方向的明军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于潮阳的陈斌同样是如此。旁的不说,苏利在普宁一次次的碰壁过后,也不是没有生出过要从他驻守的潮阳接道的念头,却一次次的被他回绝,甚至他还专门派了人去广州,以防止苏利做大为由,寻求尚可喜、耿继茂的支持。

    十一月二十一,陈斌出了潮阳城,前往曾经的达濠寨。这里以前是潮海七大寇张礼的老巢,如今则早已只是一座极其寻常的村寨了。陈斌抵达此地,是应邀而来,进了寨子,寨子内原本属于张礼的那一处宅院里早已有人等候。陈斌步入其间,约莫一个时辰的功夫,他便离开了此地,重新返回潮阳县城,但是面上的忧虑之色却更胜来时,也不知时好时坏。

    回了县城,陈斌没有回营,也没有回府,而是去了潮阳县衙。潮阳县的知县,依旧是那个常翼风。此人在郑成功收复潮阳时就是知县,官声还好,所以郑成功也没有动他,等到陈斌反叛,这个从清朝的官毫不纠结的坐上明朝的官的知县大老爷又一次改换了门庭,跟着陈斌一起投向了清廷。

    如他这般的官吏,在明末清初是最不少见的。闯来则降闯、清来则降清,若是明军突然发飙了,他们也毫不忌讳再转投回明廷旗下。说到底,什么明啊清啊的,做官才是最重要的,否则那十年寒窗,宗族的竭力支持,这些付出又能从何处取得回报呢?

    见了常翼风,这位知县大老爷还在处置公务。显然,常翼风对于陈斌的到来很是有些诧异,奈何陈斌却总显得有一份言不由衷在其间,二人也没有谈上太久,陈斌便告辞而去,反倒是弄得常翼风有些摸不着头脑。。。

    离开了县衙,陈斌回到营中。曾经的后劲镇,现在改换了潮阳镇的名头,军中的将校士卒们也换上了绿营兵灰蓝色的号坎,把头发一剃,俨然是一副清军模样。

    校场上,士卒们还在按部就班的操练着。可是看在陈斌的眼里,却总是觉得有气无力的,摆样子的成分多过于强化那些肌肉反应,甚至就连那些军官们对此也无不是视若罔闻。

    这样的场面,若是一年前,陈斌是肯定要暴跳如雷的,不当众责罚几个家伙,让其他军官士卒引以为戒,那才叫新鲜呢。但是到了今时今日,他也不太愿意管得太多了,一方面是心里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则是心态的变化——去年年底,陈斌选择降清,后劲镇虽然都是潮州本地人士,绝少有跟着郑成功从闽南过来的,但却依旧出现了不少的逃亡。那些逃走的逃回到明军控制区都干了什么,他是不甚了了的,可是留下来的,则大多是混口饭吃,甚至就连他不也是有着这样的心思。既然都是混口饭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那么回事了,还要计较些什么?

    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巴掌如今已经颓废了许多,这才不过是一年的光景,换了谁又能想得到今时今日的这般情状。

    巡了营,陈斌也不住在营中,便径直的回了府邸。自从跟了郑成功,他从一介乡勇头领蹿升为总兵官,影响最大的便是宗族和家庭。府内的下人,一口一个老爷,见之则立刻行礼如仪,待进了内院,妻妾早已出来迎接,身上绫罗绸缎、环佩玎珰,早已俨然是大户人家的风范。

    “孩儿见过爹爹。”

    儿子行礼如仪,显然是在先生和那些懂礼数的婆子们教授下,脱了些他陈家原本泥腿子的根本。

    对于这个儿子,他是最为宠爱的。想当年在澄海,他跟着黄海如攻陷了县城,随后未久就被当地的土豪杨虎驱逐。黄海如兵败如山,他却在城里背着当时只有三岁的儿子杀了个七进七出,最后在城门洞子里持着利斧,一边杀人,一边砍破了城门,旋即扬长而去,好不威风。也正是因为这份武勇,他在潮州一府才闯出了偌大的名声,待到郑成功和陈凯杀入潮州之际,一个倾心投靠,便直登总兵官的高位。

    陈斌自负武勇,回想着那些旧事,犹自心潮澎湃。他如今的一切,全凭着自身的勇力所得,平素里也最是引以为豪。岂料到了今天,再见这些繁花似锦,却总觉得有些别扭,草草的检查了儿子的功课,三口两口的用了晚饭,他便直接回房睡觉去了。

    一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陈斌的脑海里浮现着这些年来的过往,一幕幕如同是蒙太奇式的在他的眼前放映着,哪怕是闭上了眼睛也无法让这一切停下来。

    待到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说什么也睡不着的陈斌干脆了回了营,召来了文书,替他写就了一封书信,便派人送去了惠来县城。

    倒是那其中的内容,竟是同意了苏利借道进攻明军的要求!

第六十五章 螳螂与黄雀(一)() 
碣石总兵苏利,本是潮州府饶平县东界人士,早年避黄海如兵祸,流落惠州府海丰县。崇祯朝以降,明廷对基层的控制能力大减,潮惠土寇相争,苏利当时与碣石卫土豪相争,争斗不休,以致民不聊生。

    后来,碣石卫百姓潜出,请来了福建海盗绰号“六目公”的苏成。苏成抵达后便将矛头对准了苏利,苏利不敌,兵败如山,不久后就转投到苏成麾下,成为了苏成的一个部将。

    弘光元年八月,明碣石卫指挥使张明珍割据卫城,合惠来山贼林珩、林耀斗等,流劫东海滘。苏成阳与其合谋,趁其不备,攻杀张明珍,夺取碣石卫城,随后的一两年里,更是先后夺占了甲子门所和捷胜所,一度威胁到海丰县城。

    永历二年正月,苏成染病,苏利趁机暗杀其人,成为了这支土寇的新首领。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四月,陈凯和郑成功杀入潮州,开始了对潮州一府的攻略。。。

    接下来的几年里,苏利一边与明军争斗,一边夺占了海丰县城。待到明军战略重心转移,他更是夺取了惠来县城和靖海所,击杀了郑成功的部将卢爵和知县汪惠之,将控制区扩大到了莲花山脉与海岸线夹角的大片区域,从而成为了广东一省最是不容小觑的地方势力。

    苏利控制的区域大致为后世汕尾市、陆丰市、海丰县和惠来县这两市两县之地,拥兵近万,武器甲胄上自是没办法和坐拥军器局的明军相比,但是比之周围的土寇、盗匪却也存在着不小的优势。

    自从攻陷了惠来县城,苏利与明军之间的争斗便集中于惠来与普宁两县的交界之处,不是苏利越过大南山去进攻明军,就是明军越过大南山展开反击,双方有胜有负,明军更加精锐一些,但大多数的时候,凭借着人多势众,苏利总能打出个不胜不败的战果来,所以一直以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苏利在惠来一线集中了近六千大军,明军在普宁的兵力只有他的一半,哪怕战斗力更强,但也免不了捉襟见肘的窘困。奈何两县之间,不利于兵力的大规模投放,苏利几度想要借道潮阳,无论是攻略澄海县,还是夹击普宁县,这样都是最好的办法。只可惜,陈斌对他的防备丝毫不逊于对明军的,甚至更胜一筹,借道的事情始终办不下来。

    数日后,陈斌的书信送抵到苏利的案前。内容无非是同意了借道一事,但是此前的很长时间,陈斌对此的态度却依旧让苏利记忆犹新,此刻反倒是生出了几分疑惑来。

    “这个大巴掌,想得到底是什么?”

    这是苏利脑海中最大的问题,哪怕早前一力要求陈斌借道的是他,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也是万万不敢轻易出兵的。

    苏利是土匪出身,识不得字,此刻书信送来,一如陈斌那般是要找个文书来书写,他也同样是找了个识字的老夫子念给他听。此刻苏利坦露了疑问,老夫子便连忙翻过书信,细细品读,随后给出了一个答案来。

    “东家,您看这大巴掌是不是被老王爷逼得急了?”

    老夫子将他认为其中有些猫腻的文字又念了一遍,苏利听来,闭目思索,也总觉得有几分迫不得已在其中。

    老王爷,指的便是尚可喜,如今广东一省的军政大权皆在其手。自从攻下广州以来,清军席卷粤西,肇庆府、罗定州、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次第平复,整个粤西地面儿也就是剩下了个自成一岛的琼州府还在苦苦支撑着。

    清军虽说是在陆上称雄,但是琼州有海峡作为屏蔽,水师纵横,时不时的对高州府等地进行破袭。而清军这边,由于珠江水战的惨败,水师孱弱得近乎于不存在一般,甚至连零丁洋都不敢涉足,反倒是一直拿琼州府的明军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粤西已经这样了,但是粤东的潮州却是与清军占领区陆路相连。尚可喜几度行文,要求郝尚久、苏利、黄应杰以及陈斌四将对潮州展开更加凶猛的攻势,尽快将明军赶出广东地界。迄今为止,却也只有郝尚久成功的攻陷了程乡县城,而他们则依旧无法寸进。

    这四个人之中,黄应杰只是后劲,而他们三个则是尚可喜的急先锋。现在郝尚久已经拔了头筹,他们面对的压力自然大增。这一点,不光是陈斌,苏利感受得更为深刻。旁的不说,尚可喜一次次的命令,口气中的不满可是越来越重的,他若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的话,那才叫新鲜呢。

    此间听那老夫子谈及,苏利也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前些时候派人去广州,老王爷身边的金先生倒是有口风,说是老王爷和小王爷有些不耐烦了,打算亲自带藩兵来进攻潮州……现在,无非是藩兵从辽东出发,一路南下,路上就花费了一年多,随后到了广东之后又苦战一载,军中将士还都在享受着广州的富贵荣华,缺乏出兵的动力。但若是拖得久了,真的把藩兵引来了,就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弄不好咱们也要吐出块肉出去。”

    中央政权对于地方势力打压是必然存在的,更何况尚耿二藩本就是替清廷看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