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上,郑成功曾有机会与李定国背靠背的协手而战,一起担负起光复汉家天下的重任。为此,李定国甚至为其子李嗣兴向郑成功的女儿求亲,以便于凭姻亲的关系实现更好的合作。奈何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联手未能成行,为后世人所扼腕。而现今,原本一度与郑成功背靠着背前行的郑鸿逵如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凭着多年的努力,陈凯却获得了郑成功的信任,担负起了潮州战场的重任。

    请旨,改福建布政使司参政,漳泉分守道兼漳州府知府陈凯为广东布政使司参政,潮惠分守道兼潮州府知府的奏疏,郑成功当着陈凯的面便书写了起来。

    名正则言顺,陈凯离开的这段时间,早前请求晋升的奏疏得到了批准,从四品的参议已经变成了从三品的参政。倒是这一次刚刚回来,就又要向朝廷请求调任,因为陈凯的官职的缘故,郑成功与永历朝廷之间的交流也越加频繁。

    “那叶载九呢?”

    对于叶翼云,郑成功既然让陈凯兼任潮州知府,自然也是想得分明,随即便回答道:“叶翼云原本在潮州做得很好,这一次的土客之争,我亦有过。但是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了的了,我准备让他回漳州府担任知府。如果这一次能够打开闽南局面的话,漳州光复自当不在话下。”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陈凯也表示了默认的态度。由于军器局易主,陈凯的官职全称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局事,福建按察使司参议,漳泉分巡道兼漳州府知府,而是如今的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粤东总制,广东布政使司参政,潮惠分守道兼潮州府知府。

    这其中的总制一职,是为郑成功自创的,如陈六御、周全斌等人都曾担任过总制五军戎政,相当于后世的政治委员。而陈凯的这个总制,则是更加近似于郑经时代陈永华曾经担任过的东宁总制,全权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

    写完了请旨调任奏疏,郑成功接着又写起了调叶翼云为漳州府知府的奏疏。除此之外,漳泉分守道标营改为潮惠分守道标营,副将依旧是林德忠。而江美鳌则被任命为粤东总制标营副将,统带的则是本部兵马,六百余人。至于,王江,则仅仅是任命为行辕参军,向陈凯负责,仅此而已。

    潮州的局势还在持续性恶化,陈凯没打算再多呆太久的时间。郑成功下达了一系列的任命,陈凯就准备前往标营的驻地,率军启程。

    临行前,郑成功提及了老鼠须子案发的事情,陈凯表示了一切按照法度,贪腐是不能容忍的,便没有再多说些什么。不过这一打岔,他到突然想起了些什么,派人去了趟驿馆,从行囊中带了本书册回来。

    “《辛酉刀法》?”

    武艺上,郑成功对枪法、拳法和刀法都有不浅的涉猎。相比之下,南明的另一位盖世名将李定国出身流寇,武艺则是在军中打熬出来的,并非郑成功这般的“家传”、“科班”出身。孰优孰劣,很难说清楚,但若是关公战秦琼的话,他们二人也不见得是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高手的对手。

    其实说起来,这本刀法算不得什么不传之秘,道宗当时能看出来,也同样是因为他对此有所了解。郑成功,同样是如此。但是问题在于,陈凯带回来的这本刀谱里有着很多余佑汉师徒几代人对于戚家刀的理解和领悟,这就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刀谱那么简单了,其中蕴含着的武学实战经验才是真正不可多得的。

    “这刀谱?”

    翻看了几页,郑成功迅速的认识到了这本刀谱的真正价值所在。随口问及,陈凯则仅仅是回了一句:“在回来的路上,一个高手送给我的。”

    “高手?”

    “对,高手,道宗师傅说是个高手。”

    “那应该真是个高手了。”

    说到杀人技,陈凯最强的不是顶着脑门开枪的枪法,更多的还是在于他设局的能力。靠脑子杀人,对于刀法的利用率就会很低,反倒是不如送给郑成功这种真正对武学有所理解的人物,或许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不我待,互道了珍重,陈凯便离开了郑成功的府邸。至于他和郑惜缘的婚事,无论是他,还是郑成功,都已经顾不上了。尤其是他,身兼着内外交困的潮州一府的重担,儿女私情什么的,就只能放在将来再说了。。。

    郑成功的命令下达,船只、粮草等一应准备工作便迅速的展开。陈凯素来是雷厉风行,赶到标营的大营,亦是当即便击鼓聚将。

    标营的大营一切如旧,倒是那些将士们经过了长久的训练,素质上显而易见的比他离开时要强上了许多。当他们注意到是来人竟是陈凯,这些尚在操练着的将士们无不是停下了动作,瞪大了眼睛驻足观看,而那些军官们对此竟也没有任何阻滞,一如他们的部下无二。

    消息迅速的传开了,陈凯抵达大帐,林德忠已经连忙迎了出来,神色之激动,已不需要任何言语来为之诠释。

    军官们无不以着最快的速度抵达大帐,未及寒暄,陈凯便宣读了郑成功的命令:“……鉴于潮州局势紧张,特命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粤东总制,广东布政使司参政,潮惠分守道兼潮州府知府陈凯全权负责潮州军政事务。漳泉分守道标营改为潮惠分守道标营,随总制陈凯前往潮州府赴援。”

    读到此处,陈凯放下了命令,大声的对众将喝道:“半年前,咱们在这中左所大败福建的鞑子;现而今,咱们一起回广东,回去杀广东的鞑子。诸君,福建的鞑子和广东的鞑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每杀一个鞑子,咱们距离杀回到广州就更进一步!”

第六十章 归来(四)() 
“杀回广州去!”

    大帐内的群情激愤,迅速的传遍了整个军营。他们还有这一日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无论是个人物品的整理,还是与家人的道别,全部都要在这一日内完成,因为到了第二天中午他们就要启程奔赴潮州战场。

    原本的,陈凯也同样有这么的一天时间,但是他在宣读了命令,振奋了一番士气后便率先启程赶往潮州。休息的时间,却是不必了。

    动员的军队虽然只有两个标营和一个镇,加一起两千余战兵而已,但是既然动了起来,哪怕这一次是刻意压低了声势,但是相关人等也同样看得分明。

    一车又一车的武器、被服、旗鼓、盔牌之类的军需用品从库房中提出,有的直接装船,有的则是送到港口左近的军营,在那里,“丐帮帮主”江美鳌手下的“乞丐”们正在兴高采烈的脱下身上的破衣烂衫,美美的洗个澡,然后换上军器局出品的新军服,整个人当即便是焕然一新。

    人靠衣装马靠鞍,虽说明时军户地位地下,但军服起码比乞丐服要威风霸气。尤其是这样的乱世,武人地位本身就比较高,这身军服换到了身上,自是截然不同。

    军服换上,武器则是直接装船,还可以休息一日的时间,虽说是过于仓促了,但是江美鳌已经放下话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在郑成功的旗下做事,自然是要表现得更好一些,日后的待遇才会更佳。至于能够达成的实际战果,江美鳌则只用了一句“这次是跟着陈参军去潮州”就彻底打消了麾下将士们的疑虑——毕竟,陈凯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可都是他们亲眼所见的。

    中左所的明军已经动了起来,并非是郑成功最初计划中的截击杨名高,也并非是迫不得已之下的转战潮州,外人是看不太明白的,但是放在冯澄世这等内部的实权派眼里,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说起来,陈凯才刚刚回来,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呢,就启程转战潮州。乍看上去,不过是个劳碌命罢了,但是真正的明眼人才知道,这样的信重,只怕是就连陈凯的那个岳父老泰山当年也未必能有吧。

    下了值,带着儿子来到码头,亲眼看着那些热火朝天,冯澄世只觉得心里面登时就凉了一半下去。军器局是陈凯一手打磨出来的,如今他接掌了军器局,还在忙着清除掉后陈凯时代的影响,陈凯却已经成为了粤东总制,全权负责粤东战场的军政事务,等于是将明军大半的控制区交在了陈凯的手上,这更是在郑成功麾下第一个拿到这等权柄的人物。

    如此人物,按道理来说,除了施琅那种小肚鸡肠且情商低下的货色,一般来说都是要与其结好的,最起码面子上也是要过得去的。奈何那个姓蔡的哪怕是再混蛋,也是陈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再加上消除陈凯在军器局的影响,他和陈凯之间已经存在着矛盾,无非是还没有爆发的时间罢了。

    畏惧,没有必要,冯澄世对于他自身的才具很有信心。况且,他也没有打算像施琅那样作死,由陈凯为例,郑成功看重的肯定是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有担当的人物,他自问在这方面也不差旁人太多。

    “走吧,没必要看下去了。”。。

    “可是父亲大人,现在不正该是知己知彼的时候吗?”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陈凯可从来不是施琅那种疯狗,咱们只要占着理,他就不会如何的。”

    说罢,冯澄世也不管他那个素来聪慧的儿子,自顾自的返回到了家中。在书房里,一份可以让他在郑成功的面前更进一步的谏言和相关的计划,还在书写着。而陈凯的归来,则让他更加迫切的去完成这件工作。

    ………………

    他的归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是陈凯早已预料到的。对于旁人的那些小心思,他实在没兴趣去理会。

    船舱中,就着闪烁的灯火,陈凯已经开始了对潮州府现状的详细了解——叶翼云、张进、洪习山、郭泰、陈豹等人自他们各自不同的位置向郑成功发来的一封封上报文书,郑成功根据这些文书以及他的想法进行的一次次的批复和命令。

    这些文书往来,内里有着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尤其是关于分地屯田的事情。据林德忠描述,岛上不少人都在指责叶翼云、叶翼俊兄弟好大喜功。但是真的看过了这些文字,重新计算一下那些广州百姓以及这支大军每年耗用的粮草数量,这与其说是好大喜功,还不如说是被逼无奈,他们兄弟被逼无奈,郑成功也同样是免不了。

    说起来可笑,当年是他主导了潮州攻略,使得明军有了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等到了后来,也是他带回来的那十一万张吃饭的嘴,把出产的粮食和积蓄消耗到了这支大军已经承担不起的地步。

    土客之争,这已经是潮州府内部的既成事实了。内忧如此,外患上面,依旧是一南一北的那两个老对手,似乎是他们得到了严令,也似乎是清军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物质补充,明军在战略重心转向的情况下能够支撑到今天,哪怕是兵败的张进也确实是竭尽心力了。

    “中冲镇、前冲镇、后冲镇、护卫前镇、护卫后镇、护卫右镇、铁骑镇……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镇,六千五百战兵,只有一个护卫前镇在潮州北部,其他的都在潮州中部和南部……”

    布防上,乍看上去是存在着北线兵力孱弱的问题,但是陈凯离开只有半年的时间,很多情况他也并非一无所知——郝尚久是个自守贼的性子,其部兵力不多,张进在程乡则有一支两千人规模的机动部队,且潮州北部多山,利于防守。南部的苏利,虽说是个土寇,但是兵力上却多得吓人,再加上潮州南部的经济、人口上也需要这样的偏向,其实也并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不出事……

    “真是个烂摊子啊,比预想中的还要烂上几分。”

    这一次,陈凯得到是广东东部地区的军政全权,手里的筹码不多,新带进场的更只有一个王江加上两千余战斗力不等的部队。无论是放在哪一线,似乎都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看来,不使用些非常手段,怕是不行了。”

第六十一章 内忧外患(一)() 
自中左所一路向西,途径南澳岛,陈凯匆匆等到,与陈豹密谈了一番,仅仅是一个时辰而已,便又重新登船。

    在南澳,连逗留都称不上,载着陈凯的船便顺着韩江水道一路北上。抵达潮州府城,陈凯连城也没进,只是派人送了封书信,便径直的继续向北驶去。

    潮州的问题很多,内外交困,但是想要解决问题,却总要有个主次先后。船就这么一直的溯流而上,直到三河坝,明军控制韩江水道的最北端,陈凯才正式下了船。

    “竟成,哎,我有愧于国姓的信任啊。”

    任命陈凯全权负责粤东军政事的命令与陈凯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三河坝,忠匡伯张进、援剿前镇总兵官沈奇以及本地的驻军将领全部赶来面见。陈凯是总制的身份,沈奇和驻军将领拜倒在地,就连张进竟也是如此。奈何当陈凯试图拦下张进的大礼,却被后者以陈凯代表郑成功统帅粤东明军,在品级和爵位上他确实要高上不少,但是在军中的阶级上则依旧要接受陈凯的领导。

    这是表态,表示他作为统领潮州北部明军的统帅对陈凯以及陈凯背后的郑成功的服膺。对此,陈凯只得接受了行礼,随后立刻便双手将张进扶了起来,而对另外的两个高级军官则仅仅是出言示意,借此来表示上下阶级的区别。

    “伯爷有此心,已是足矣。在下启程前,国姓也曾提及,如今潮州之局面,说到底还是由于大军转向闽南所致。我军需要更多的粮草,所以才会分地屯田;我军需要在闽南保持更大规模的兵力,才会导致潮州的兵力不足。伯爷已经尽力了,至于后面的事情,国姓和在下也都还需要伯爷出力。”

    “国姓……”

    想要做事,安抚住军心是首要的。陈凯的一番话说及,张进已是有些哽咽了。随后,对于陈凯的表态,他也做出了一定听从陈凯的军令,协助陈凯实现明军巩固住粤东战场的战略目标。

    说起来,郑成功最早的那批高级将领,如陈豹、洪旭、陈辉、张进、林习山乃至是林察,这些人陈凯都有过比较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