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的是,他们也想知道更多福建以及福建沿海的情况,降清过去也好有个准备,干脆将江美鳌请到了张英的船上。

    寒暄过后,浙江战局和闽海的情况双方进行了消息的互通有无。这些浙江明军之所以前来降清,无非是对前途感到绝望,而江美鳌的情况则不太一样,郑彩已经归附了郑成功,郑成功帐下也有郑彩的旧部,江美鳌过去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用江美鳌的话说,郑成功对他们这些郑彩旧部有所歧视,早前投过去的杨朝栋等将的待遇都不怎么好,他迟迟来归,怕是更要穿小鞋了,所以才会在前思后想之后,转而脱离了郑彩的舰队。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哎,不瞒诸君,这一年多下来,虽说跟着建国公也走些海贸,但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银子并非没有,但是唯恐欲豁难平,而且打点了这里,接下来巡抚衙门等处也少不了打点。哎,所以这一次是想和诸君拆借些银钱,事后双倍奉还。”

第五十二章 图穷匕见(二)() 
借钱渡过难关是江美鳌的来意,说起来,郑彩所部在外漂泊了一年多,在三盘时还被浙江明军突袭,从江美鳌所部的那些形同乞丐的士兵上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其中的窘迫。而他们再怎么说也是在舟山盘踞了一段时间,有稳定的根据地、有浙东沿海明军、义军的供奉,军饷是少了些,但也还有不少家底儿,最起码的也是比江美鳌要强吧。

    对于借钱,他们是有抵触情绪的,一来是双方的关系没有到这个份上,二来他们未来也同样需要继续打点,这时候自然是能少些无谓的花销就要减少一些。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阮述就打算出言回绝。岂料就在这时,张英眼珠子一转,却率先出言表示需要给他们些时间商议一下,于是他们随便聊了聊别的什么,江美鳌便告辞而去。待到江美鳌走后,众人纷纷对张英没有一口回绝表示不解,而张英的回答却直接让众人听了个一愣。

    “姓江的来找咱们拆借银钱,确实是不能借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他有求于人,岂不是正好来解决咱们最大的问题的吗?”

    说起来,这些浙江明军武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无非还不是兵员太少,尤其是分到他们每个人的头上,这不到七百兵就更是到了一个总兵官连一百兵都不到的地步。

    一百兵意味着什么,到了清军那边最多也就是个千总罢了,那些副将、参将、游击什么的更是连千总都坐不上,好的能落个把总,差的没准就要去做什长、伍长什么的了。真的让他们去做这些卑官,他们又未必能够乐意,在此之前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多花些银子,靠着上下打点来谋求个好些的官职。如果没有机会,那就干脆交出兵权,凭着手上的银子去做个富家翁,也只能如此了。

    “那姓江的才有多少人,无非是和咱们加一起差不多。就算是他把所有兵马都卖给咱们,不说咱们有没有那么多银子的事情,就算是咱们银子够,他也乐得如此,也不过是多了有些的兵员,最多也就是升迁一级,没准还不如银子使给巡抚衙门来得有用呢。”

    这是道理,众人无不点头称是,旋即目光重新汇聚到了张英的身上,而他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将他想法娓娓道来。

    “买些人,是多些兵员。不用买太多,少量即可。与他达成了交易,咱们就拉着他去沿海抢那些刁民的。银子自留,男丁互换,到时候人多了,凭那些泥腿子也弄不清楚谁对谁,咱们也能免除责难不是。”

    有兵就是草头王,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但是他们很快又对巡检的上报问题表示了为难,也很快被另一个倾向于张英意见的军官以花些银钱,就说咱们还有后续部队在海上走散了为由,等上个十天半个月的,这都不叫个事情。

    “那巡检,还有姓江的都说了,福建地面上现在那个郑赐姓的水师已经压得清军水师缓不过气来。咱们人多些,他们就要用咱们来抗衡郑赐姓,他们需要咱们,咱们的日子才会更好过。但是首先,咱们先要有充足的兵员。没兵,说什么也没用!”

    定下了基调,他们便找来那江美鳌,将计划和盘托出。江美鳌稍作思量,很快的,一咬牙,一跺脚,这事情就定了下来。旋即江美鳌卖给了他们一些辅兵后,便去了一趟巡检司衙门,交了贿赂,巡检也是拿钱就办事的能吏,便不再为难于他,派了人前往福建进行上报。

    接下来,江美鳌和这些浙江明军的将帅也专程去找了巡检,给了贿赂,巡检也乐得帮他们遮掩些时日,好赚取更多的贿赂。

    本来,再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出海拉壮丁了,岂料那巡检却以未知巡抚衙门对于上一份关于他们前来归附的报告会做出何等批复为由,让他们暂且等待个一两日,以免出现调他们即可前往福州而他们却不在此处的窘境来。未免谎言被戳穿,他们也只得耐着性子等个一两日,谁知道福建巡抚衙门的回信儿没到,却又来了一批向清廷投诚的家伙。

    “荡胡侯?阮美?”巡检疑惑的抬起头来,似是有些不解,随即便向来人问道:“阮进与阁下是什么关系?”

    “正是家兄。”

    “原来如此,那倒是要恭喜侯爷了。”

    “不敢,不敢。”

    荡胡侯阮进战死于横水洋之战,只能说是运气不佳。他死后,鲁监国为了照顾阮进的副手,也就是他的亲弟弟阮美的情绪,便让阮美袭了荡胡侯的爵位,而将阮进的旧部划归给了其子阮骏,并且册封阮骏为英义伯。

    这样的处置原本是为了两边都照顾到了,可问题在于阮进是鲁监国朝的实力派,横水洋一战损失也是微乎其微,作为副手阮美在阮进死后早已有了兄终弟及的念头。毕竟能够接下那么多的兵将舰船,便可以协此自重。谁知道,为了平衡,鲁监国会做出这般的处断。阮骏是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听旨而已;可阮美对此却是极度不满,随后等到了张英等人逃亡,他组织了一些部将也寻得个机会便离开了鲁王的舰队。

    和张英他们一样,阮美也是在官塘山北部遭遇了清军的巡逻船,才会到此等待接受检查。但是他这么一来,却又给那些先来者的如意算盘上填上了一些变数出来。

    “阮美是侯爷,清廷那边不会用他的,十有八九是要安置内地。运气好,没准还能到京城里入个汉军旗什么的。”

    “得了吧,他要是阮进,清廷肯定是供着他的,谁让阮进能打呢。可他也就干巴巴的有个爵位,本事差远了不说,兵将连咱们的一半都不到,船更是只有十一艘,拿什么入旗啊!”

    “他要是安置内地,却也是好事,咱们可以从他手里买些兵员过来,那可都是阮进练出来的老兵,不比那些泥腿子好用?”

    “他还好说,就怕阮捷、魏宾他们不乐意。”

    “……”

    阮美虽然没有继承了阮进的兵权,但是手里也有一些部队。到现在还剩下的也有阮捷和魏宾两个总兵官,以及欧日晋等几个副将、参将什么的。阮美被安置内地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些人却未必乐意放弃兵权。可若是拉着阮美一起干的话,阮美兵多了,没准清廷就要考虑要不要用他这个前江浙第一水师名将的副手和亲弟弟来对抗郑成功了。到了那时候,阮美的地位上去了,他们能够分到的蛋糕比例就很可能会因此而降低了。

    “先找他们谈谈,探探口风再说。”

    张英是这群人里官职最高的,如今也隐隐的成为了这支降清明军舰队的带头人。他拍了板,众人也就依命行事。岂料,没等他们前去拜会,倒是那个巡检派了人来知会,说是巡抚衙门的命令到了,要他们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便立刻前往福州复命,福建巡抚张学圣要亲自见他们。

    “巡检,您看还能不能通融个几天?”

    “怕是不行,这次来的是死命令。”

    说到此处,那巡检一招手,将他们招引了过来,旋即低声言道:“银子,不能让各位百花了。有件事情是下官专门问出来的,说是朝廷打算重用半年前投奔过来的那个延平伯施福,让他重建福建水师。是水师提督,还是左路总兵管水师,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是这次如此急切的让各位赶去福州,十有八九是和重建水师有关。各位到了福州,可以试着走走那施福的路子,或许柳暗花明也未尝可知呢。”

    这里面的信息量确实不少,倒是那巡检不打算还银子了他们也未有太过反感,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嘛。

    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情报,促使其利益最大化。不过,巡检表示了晚上会安排一场送别的宴会,他们确是有必要参加的——不是把银子吃回来什么的小家子气,能够更多的套出些情报来,尤其是关于那个施福的情况,那才是个中关键。

第五十三章 图穷匕见(三)() 
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今之计,他们也只能奉命前往福州。

    接到命令的只有张英他们那一群人,而江美鳌以及阮美他们这前后两批,一批是文书送的晚,一批则是来得晚,怨不得旁人,现在也只能看着张英他们羡慕嫉妒恨。不过这一次的送别宴,却是请了他们中的一些高级军官作陪。毕竟,这巡检司衙门的地方也不大,巡检老大人的宦囊也不怎么厚不是。

    张英等人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到了送别宴上面,需要打听到的问题很多、很杂,这对他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降将们来说是最为渴求的。

    准备工作,已经下达到了基层的军官,所幸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多,凭着原本的手下和刚从江美鳌那里买来的辅兵的合力之下,没过太久就已经准备完毕了。剩下的,无非就是好好休息,以着一个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见新主子罢了。

    高级军官们要向巡检去取经,基层的军官士卒们自然也不会闲着,干脆向那些从江美鳌那里过度的辅兵们了解了解当前的闽海形势。哪怕,这些八手资料其中偏差甚大,但起码总好过一无所知的吧。

    “说旧主坏话,小人是不愿的,就说说这闽海的事情,也都是以前的军官们说的,对不对的,各位别在意……”

    “闽海上,说白了就是郑家自家人在内讧。国姓爷偷袭中左所,杀死定远侯,驱逐建国公,有的说是夺回基业,有的说是强夺族兄的家产。嗨,人嘴两张皮,谁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不过,要说能打,还得是国姓爷,听以前的林把总说,国姓爷起家时就九十来个人,一两条船罢了,后来又是收复潮州,又是打漳州的,那里的鞑,嗯,清军都打不过他……”

    “听说,今年光是下半年,威远侯就连着几次大败清军,现在闽南都要改姓朱了。”

    “没那么夸张吧?”

    “谁知道,只听说清军派一次援军到漳州就败一次,去一次就败一次,现在福建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兵了。”

    “怪不得那么着急上火的叫咱们去福州候命啊,合着是要用咱们当炮灰啊。”

    “……”

    类似的描述、类似的对话,于张英等人的每一艘船上都在以着相差无几的方式上演着。张英等人,这等场合不便继续穿着明廷的官服,更不好穿着铠甲什么的,干脆换了便服赴宴。

    不似在城里,这里的条件比较简陋,巡检司衙门初立,桌子都很多是下面的人从百姓家借来的。说是宴会,其实菜色也都是家常的,尤其是鱼菜很多,煎炒烹炸,清蒸红烧,外加上还个鱼汤,几乎是折腾了个遍。倒是酒,却还是有几坛能入口的,据说都是巡检上任时带来的,本来留着自家享用的,现在也便宜了他们。

    吃喝如此,女乐却是万万找不到的了。傍晚时分,宴会正式开始,说罢了祝酒词,赴宴众人便开始互相敬酒。这里面,无非是预祝张英他们能够得到张学圣的赏识,预祝江美鳌、阮美他们能够尽快的接到消息,预祝巡检能够升官发财,大家伙今日在此相聚都是莫大的缘分,日后有事情互相帮衬着云云。

    很俗套的一些东西,在这场简陋的宴会上就更感无趣。所幸,在场的众人的心思也都没有放在这上面,反倒是频繁的向那巡检示好,期待着能够套出更多有用的东西来。

    一个劲儿的吹捧,虽说明廷滥官滥爵的现象严重,这些家伙身上的官职什么的都是在不怎么值钱,但是这么一大群的“高官”的吹捧,还是弄得那巡检有些熏熏然,几杯下肚,这嘴巴就再也搂不住了。

    “要说这施福啊,是郑芝龙那厮的同乡,也是亲信,后来郑芝龙拥立了伪帝,他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了伯爵,好像叫什么武毅伯来着。这人,说来还是心向咱们大清的,当初郑赐姓接替郑彩守入赣关隘时,他就和他的侄子施琅抗命,后来更是直接降了咱们大清。跟着李成栋那厮杀进广东,身先士卒,很是卖力气的……”

    “后来,李成栋那厮反叛,他也跟着反了。但他一个外系武将,被排挤的厉害,随后就投了那郑赐姓。征战数载,不知怎的,双方突然闹起了矛盾,郑赐姓把施福的两个侄子以及一家子都抓了起来,结果让那施琅跑了。谁知道施琅前脚逃出中左所,后脚就被那个陈凯给算计了……”

    几杯下肚,巡检的酒劲儿有些上来了,话也越来越多。一口气讲到了郑成功欲杀施琅,到了关键处却突然停了下来,吃了口小菜,喝了口小酒,细细品着,全然是一副吊众人胃口的架势。

    郑成功早前并没有逮捕施福,但是现在施福却已经降清了,很多人都想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内幕,便又是一个劲儿的吹捧了起来,直到那巡检心满意足了,才继续讲了下去。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话说施福设计救了他侄子出来,却并没有露面,因为他还不太清楚那郑赐姓是打算如何。但是施琅,带着一众施福和他的亲信,约莫百来人却匆匆离开了中左所,乘船直奔那安平镇,说是想要寻求郑赐姓的叔叔的庇护。岂料,这一百多人刚走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