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声马嘶之嘈杂,也远远无法和曾经的喧嚣繁华相提并论。

    广州人大多是死绝了,有限的幸存者连同着清廷的各级衙门也一并的被这二藩轰到了城南的新城区之中。官衙密集,这样似乎也更加适于官府协助两藩盘剥百姓。而在新城之北的旧城区,城中的两藩则恰恰是如一只巨虫般盘在广东百姓的头顶上,吸吮着民脂民膏,贪得无厌。

    城头上,曾经广州四卫奋力死战的所在,放眼望去,城外精心耕作、培植的花圃早已重归自然,变成了一片片野草丛生的所在。若说尚耿二藩为广州这座城市景观建筑最大的贡献,便只会是东门外的那一处白花花的小山——那是用数十万百姓尸骸焚烧所剩骨灰凝结而成的共冢,她忠实的记录着清军在此的野蛮兽行,为后来者戒!

    清军在去年的十一月初攻陷了广州,稍作休整,便在接下来的数个月里先后侵占了肇庆府和罗定州。此两处乃是位于广州府的西部,连同着东面的惠州府、北面的南雄府、韶州府一起,将广州的陆上纵深延伸开来。

    这一系列攻势,在永历五年二月前就已经完成了。算上去岁的闰十一月,也不过三四个月的功夫罢了。但是,当肇庆府和罗定州为清军所有,广州成为腹地,接下来,是继续向西,还是转而向东,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问题。

第二十一章 暗流(下)() 
“叔父,小侄听说,定南王那边,似乎有意于高廉雷琼四府,想将其划入广西。”

    “定南王性子狂傲,素来目中无人。海贸巨利,他也是清楚的,如果真的被他抢先一步拿下高廉雷琼四府,甚至仅仅是距离广西最近的一个廉州府,那么经梧州如广东的货物就将彻底断绝,咱们在广州的海贸利润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害。”

    这段对话,乃是二三月间的事情,当时许尔显夺取肇庆府和罗定州,却从被明廷放弃了的梧州方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传闻,说是孔有德有意南下高廉雷琼四府,并上疏清廷,将这四府划归入广西,借此来为广西一省寻求出海口。

    当年在东江时不说,毛文龙死后,尚可喜在东江,孔有德和耿仲明则在登州,都是处于辽海海贸的利益链之中,对于海贸的巨利乃是心知肚明的。

    况且,孔有德其人,也确实如尚可喜所言的那般狂傲。去年清廷派他们这三顺王南下,初时是以孔有德征福建,耿仲明取广东,尚可喜攻广西。由于三顺王之中,定南藩兵力高达两万,而平南、靖南两藩各自不过区区一万兵马而已,尚可喜建议清廷增兵并缩短战线,结果被孔有德嘲笑是胆小怯懦,由此才有了定南藩攻广西和平南、靖南二藩夺广东的现状。

    记得五六个月前的时候,尚可喜就这么回答的耿继茂,两藩决定集中兵力夺取高廉雷琼四府,对潮州方面暂且仅仅是让苏利和郝尚久二人自行攻取。而送走了耿继茂,尚可喜唤来了谋主金光和他的长子尚之信时,也表示了此事十有八九是陈凯“祸水西引”的计谋,为的就是让他们暂且忽略掉潮州的威胁,为福建明军争取发展的时间。

    对此,金光默然不语,倒是尚之信对此却力主先行进攻潮州。结果,却遭到了尚可喜的斥责。

    “因为敌人的鼓励我们就要反对,这种思路本身就是错的!我辈行事,最重要的在于大局和利益,大军向东夺取潮州不难,可是没有水师,把郑成功和陈凯赶下了海又有何用,等到大军回师时他们就可以重新杀回来,潮州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另一方面,高廉雷琼四府,问题不在明军,却在于定南王。这个风闻不管是不是陈凯编造的,但却都已经给定南王提了个醒。我军,最起码也要赶在定南王之前,把高廉雷三府拿下,杜绝了定南王为广西获取出海口的可能,海贸的巨利才不至从手上溜走。”

    “至于潮州,先让郝尚久和苏利这些外人,连带着福建的绿营兵去消耗其实力。等到郑成功和陈凯成了疲兵,咱们再一口气的解决问题,岂不比在潮州迁延日久,以至于广西获得出海口要强?”

    五六个月前,尚可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和耿继茂联名上书,要求福建清军配合广东清军围剿活动于粤东、闽南的福建明军,清廷在多尔衮病故,内部被多尔衮压制多年的两黄旗贵族反攻倒算的百忙之中也对此做出了肯定的批复。

    奈何,这么一来一回,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不说,仅仅是接下来的局势变化,也直接让这场两省会剿胎死腹中。。。

    “三月,福建巡抚张学圣得到消息,郑逆亲统大军西进,有意与伪帝在琼州府会合。得到消息,张学圣派遣福建右路马得功、福建抚标参将冯君瑞及兴泉道黄澍偷袭中左所,一度得手,结果未能攻陷城池,又逢贼寇援兵抵达,仓皇而退,最终为贼寇截杀与海上。这件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左所守将郑芝莞已经弃城而逃,结果被陈凯所杀,接下来守城的是陈凯,截杀马得功的还是陈凯,此人确非是个省油的灯……”

    “五月,郑逆回师修整一月后,出兵攻陷永宁卫城及崇武千户所城;到了月底的时候,又在一处名为磁灶的所在设伏击溃了漳州总兵王进;待到七月,张学圣收买海盗袭扰,再被郑逆击溃,连带着同安县的守军出援也被一并击溃……”

    福建的局势急转直下,清军已经陷入被动,现在莫说是配合攻取潮州了,就算是守卫本地也颇为捉襟见肘。与此同时,过去的这五六个月里,尚耿二藩在广州城中大肆圈占土地,兴建王府。两座王府,“东西相望,备极雄丽”。占地面积之巨大,内部布局之华丽,僭越之处,比比皆是。

    如今,攻占广州未及一载,这些奢侈远远未有成型。更何况,现今广东一省尚未彻底平定,尚耿二藩的关注点更多的还在于局势,而非彻头彻尾的敛财自肥。

    “四五月间,张学圣设离间计,致使郑芝莞之母、郑逆之祖母逼迫郑逆退婚,陈凯与郑氏矛盾激化,不肯用事,很快就被软禁了起来。后来有说是陈凯远走,入伪朝做那工部侍郎的,也有说是做高廉雷琼四府巡抚的,还有说是已经被郑逆所杀,不足而一。现在看来,伪朝已任命张孝起为高廉雷琼四府巡抚,陈凯为巡抚者是假,入朝为侍郎者可能性也不大,很有可能是双方矛盾激化,为郑逆所杀……”

    “就像是那个叫施,施什么来着的武将?”

    “是施琅,王爷。其实若非是六月时原本跟着李成栋的那个武毅伯施福到福州归顺朝廷,谁知道那个施琅是个干什么的。”

    金光随口道了一句,便转而提及了福建、广东官场,乃至是朝中的一些窃窃私语,如郑成功现今实力虽强,但是没了陈凯,怕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只是对于这份乐观,金光却始终有着一个很大的疑虑,一个足以掀翻这一切的疑虑。

    “王爷,如果陈凯没死,这只是他与郑逆唱的一处戏,又当如何?”

    “唱给谁听,张学圣吗,还是帮着张学圣唱给朝廷的,总不会是唱给本王的吧?”

    八月,广东酷热难耐,广州西部倒是传来了捷报,说是平南、靖南二藩的藩兵先后攻取了高州府、雷州府和廉州府,并且将李元胤、张月等人赶下了海,现在那四府地盘,就剩下了一个自成一海岛的琼州府了。

    与广西,未有陆路相连,孔有德的问题就可以暂且放下了。只是似乎郑成功所部和李元胤、张月等人有了交集,近期卖给后者不少武器,使得清军的围剿进展缓慢,倒是一个不得不重视起来的问题。

    “那就让郝尚久、苏利、黄应杰跟那个陈斌卖把子力气。另外,把藩兵调回来一部分,出征半年有余了,是时候让儿郎们回来休整休整。等到休整完毕,那几个废物若还是解决不了潮州的问题,就该咱们亲自上场了,总不好养虎遗患才是。”

第二十二章 撕扯() 
随着广东西部渐渐为清军所据,不光是在那里的明军不是被清军所消灭,就是被挤到了犄角旮旯的位置苟延残喘,潮州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眼了起来。

    其实,早在陈凯启程之初,惠州府东南部的碣石总兵苏利和惠州府东北部的潮州总兵郝尚久就已经展开了对明军潮州占领区的攻势。

    苏利是福建明军的老对手了,也是潮海七大寇中硕果仅存的那一位,他如今占据着惠州府的海丰县、碣石卫、胜捷所、甲子门所以及潮州府的惠来县、靖海所等处,基本上是囊括了莲花山脉西南部以南与海岸线夹角的那片区域。而郝尚久则依旧盘踞在惠州府的兴宁、长乐二县,地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在进取心上还不如苏利这个土匪呢。

    在此之前,他们便与福建明军多有冲突,尤其是在尚可喜最开始决定利用他们来消耗明军有生力量以来,冲突的规模和次数就更是不断提升。待到这一遭,申斥分别送抵碣石卫和兴宁县城,迫于压力,新一轮的攻势便再度爆发。

    一如早前的那般,苏利进攻的矛头集中在了普宁县,这是在于潮阳县握在陈斌的手中,而陈斌对于进攻明军控制区与容忍他部清军过境这两件事情上,都显得没什么兴趣。从地理上,苏利就只能继续向北,一次次的撞向明军在潮州西南部的防线。而郝尚久那边,也一样是一如既往的直线向东,程乡是下游,同样也是他这个潮州总兵进入潮州的必经之路。

    大战少见,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是从未有停息过。明军需要保持在闽南的攻势,那么潮州就不可避免的采取守势。杜辉、周全斌等将于普宁,张进于程乡,无不是殚精竭虑的与清军交锋。倒是在潮州腹地,迫于内部的压力,分地屯田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哪怕,农时上已经不是那么有利了,但起码总要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才是。

    澄海县的南洋寨,这里曾是许龙家族的聚居地。随着许龙家族迫于明军压力退出此地,郑成功一度将部分许龙侵夺的百姓田土归还原主,这使得明军在此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极其巨大。去岁,许龙在珠江为陈凯击破,全军覆没,就连那个枭雄也被刺死于江水之中。得到消息,本地百姓欢呼雀跃,对于许龙家族借着清军的势头重回此地的担忧也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感恩戴德,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到了此时此刻,此间百姓却无不是冷漠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那些府里、县里派下来的官员、吏员们组织那些广州百姓在此规划田土,开垦田地,看着这些潮州的土地正在被那些前来避难的广州人开垦。

    冷漠,由外而内,由内而外。

    这,仅仅是冰川一角。在府城、在南洋寨、在鸥汀寨,在潮州南部很多有荒地的所在,渐渐的都开始有了本地官吏以及广州百姓的身影。

    陈凯带回的人口数量实在过于巨大,几乎已经是如澄海、海阳这样的一个县的总人口了。将这抛开士卒和军属的数万百姓,或者说是数万个包袱转化成助力,如今已是刻不容缓的了。分地屯田一法,经过了郑成功的确认后得以迅速实行,正是在于明军的军粮紧缺以及周边形势恶化所致。只可惜,并非是所有人都有着这样的大局观和整体利益考量,或者说,他们的利益与明军的利益并不尽相同。

    分地屯田的命令下达,潮州府衙,知府叶翼云的耳畔就从未少过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无不是来自于潮州本地的官员、吏员以及士绅、富户,底层的百姓是没办法上达“官”听的,但是派下去的官员们,尤其是那些福建过来的,与潮州人和广州人之间都不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官吏们,也同样是将他们在民间所见的一切禀报于他。

    陈凯的预警,叶翼云已经开始有些明白了,奈何政令下达,便是回不了头的。为此,叶翼云决定做些挽回性的工作,比如让分到了地的广州百姓在农闲的时候帮助临近的潮州百姓修建水渠,用以灌溉,尽可能的缓解双方的矛盾,力争消弭隐患于无形……

    叶翼云很头疼,府学的教导陈鼎同样是一个头两个大。府学是有学田的,不过这里不存在分地的情况,也就无所谓了。关键在于,陈凯带回来的大批百姓之中,其中不乏有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他们或有功名,或有背景,府学、县学这样的地方总是要安排上的,而这也无不是在挤占着潮州士子的教学资源。

    为此,陈鼎将广州和潮州的士子分开,同时从广州逃亡至此的读书人中精选了一批可为人师的先生,让他们专门传授广州士子的课业,到也算是勉强把这些人隔开了。但是,这年头读书是为了入仕,而福建明军的控制区并没有那么多坑来填这些萝卜。尤其是这些百姓之中,还不乏着丁有仪这样广州官吏,就进一步的加剧了空缺上的紧张。

    潮州一地的焦头烂额,同时也影响到了南澳岛上。这里有第一批被陈凯运到潮州的百姓,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作为佃户存在的,用以弥补大量招募兵员后农业向壮劳力的紧缺。

    这是陈凯当年的办法,叶翼云并非没有想到过,只是陈凯带回来的人口数量过于巨大,如此也只是杯水车薪。而现在,当潮州分地屯田的消息传来,这些佃户们开始浮躁了起来——毕竟,回乡,现阶段还是个看不见尽头的梦,种自家的地总比租佃别人的要安心许多。

    随着郝尚久所部加大力度对程乡及其周边区域的袭扰,部分官营的矿场皆在其打击范围之内,产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另一方面,中左所作为海贸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以及山海五商的组建,明军通过海贸购得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而且在未来将会把这个差距越拉越大。

    此消彼长,而且在预期之中更是如此。冯澄世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后,向郑成功提出了迁南澳军器局部分职能于中左所,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如今闽南的战略方向的建议。

    经过了一个月的沉淀,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郑成功还是松了口,决定将军器局的部分职能迁到中左所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