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是正在闽南展开的一系列反攻作战,也有是有着更好的助益。

    于公如此,于私,阎罗总四营头是江西明军,归江西总督揭重熙节制。罗荣所部在汀州作战,策应福建明军,又不属于福建明军,这样陈凯就可以更好的在其中展开运作,在郑经拥有更强的政治势力之前积累下更多的抗衡基础。

    奈何,按照陶潜的说法,罗荣所部和九龙营的宁文龙已经离开了泰宁县,有的说是去了汀州府,有的则说是进入了延平府,还有的说是回了江西,具体情况犹未可知,也许追着那些进剿清军的屁股去找寻的话,找到他们的几率还会更大上一些。

    “这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场旨在覆灭江西抗清运动的三省会剿了吧。”

    所谓三省会剿,乃是清廷在向南重新攻占了广东后,发动的一场由江西、福建以及南赣这两省三个巡抚区的清军的联合行动,针对的是驻扎建宁、泰宁、南丰、广昌一带的阎罗总四营头和宁文龙的九龙营,以及驻扎于广信府南部武夷山区,安营扎寨、屯田养兵以为持久之计的江西总督揭重熙等勋臣统领的江西抗清武装。

    三省会剿,规模浩大,清军诸如江西提标、南赣镇标、福建提标以及福建左路镇标都参与其间,陈凯自问凭着这几十号人是掀不起什么浪来的。

    但是,由于郑成功所部在闽南、粤东地区的做大,王之纲所部被死死的拴在了漳州府不说,就连杨名高的福建提标因为马得功被杀、福建右路镇标全军覆没,也不得不从江西战场上赶了回来,以协防泉州府。三省会剿名不副实,缺了福建清军的堵截和攻杀,似乎江西明军的情况并没有历史上那么恶劣。

    思虑及此,陈凯也不急着继续作出决定,一方面他还需要从蔡巧那边获取的供词作为佐证,另一方面他也并不希望将太多的信息泄露出来,以造成更大的不变。

    “对了,陶举人,你说你是江西人,怎么跑到了福建来参加乡试的?”

    乡试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在户籍所在省份的省会参加,一般指的是南北两京以及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于江西就应该是在南昌。例外并非没有,如卫籍之人,明时也有过回返祖籍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只是陈凯并不记得陶潜口中的那个县设有过什么卫所的事情。

    陈凯把话题重新拉了回去,陶潜倒也并不奇怪,只是默默的回了一句“隆武二年,先帝下旨,凡江西、浙江、湖广及各省来试生员,至福京参加乡试”的话,就不再继续解释了。

    隆武二年,先帝指的自然是隆武皇帝。陈凯依稀记得,是郑成功还是谁好像提过一嘴,说是隆武元年和隆武二年明廷前前后后举行了三次科举考试。

    “这事情吾倒是听说过,说是隆武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先帝命阁臣朱继祚、苏观生监考,考生似乎只有五个人,是选推出来的。”

    邝露有些印象,陈凯一边听着,一边余光扫向陶潜,似乎那其中并没有什么慌乱,有的只是惊讶、欣慰以及似乎是怀念的情愫来着。倒是邝露并没有把话说完,其实那一次考试的背景是隆武帝设储才馆延揽和储备行政人才,但是后续的储才馆,负责的翰林学士苏观生却并没能管好,以至“招徕者多狭邪之士,上亦厌之而罢”。

    这一次没有能够达到揽才的效果,于是在第二年的五月,隆武帝举行廷试,从一百零五名贡生中考出了李萼辉、万荆等十二名萃士,交由少詹事朱天麟管束、教导,倒总算是延揽了一批“天子门生”出来。

    “这位少詹事朱天麟,前几年已经入阁了……”

    邝露附耳道来,陈凯也依稀记得好像哪张圣旨里有提过还是在广州时听谁说过似的。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正常,毕竟明廷的控制区越来越小,朝中有名、有能的官员拜相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些。就像是前些时候曾樱提过的那般,非庶吉士亦可入阁,似乎永历朝廷的阁臣里就只有文安之是正儿八经的庶吉士出身。

    抛开前两次,第三次,也就是陶潜参加的那次,则是例行明廷三年一次的乡试。虽说是晚了些,但是隆武不同于弘光、鲁监国以及永历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那就是宁可迟到,不可不到。因为只要是召开科举考试,士人有了进入体制的道路,才会更好的为明廷效力、才能更多心向皇明,即便是没考上的也会惦记着,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与清廷争夺士大夫的助力,而非单凭所谓忠义,去和忙不迭的召开科举考试的清廷角力。

    “此番乡试,在下听说是两广、云南和贵州先行举行,随后先帝下旨在福京举行乡试。由于湖广、江西、浙江的省会都已经落入了鞑子之手,所以三省生员至福京参考……嗯,好像对浙江的考生还是附试另卷了……”

    就着邝露的话,陶潜把他参加的那一次科考娓娓道来。针对浙江考生的单独出题并非是什么秘密,当时隆武帝还在与鲁监国争夺正统,此举无非是拉拢浙江的士大夫为其所用罢了,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说到后面,陶潜竟还道出了一番科举舞弊的辛秘来,那一脸的不屑和愤怒,似乎过去了四年都未曾有半点儿减退。

    “……落四名,逮房考推官王三俊下狱,追赃一万两白银,以助水师饷。”

    这等感受,陈凯是能够理解的。乡试出来的是举人,已经可以为地方官了,基本上等同于是公务员考试,而且还是能够一跃而成县级干部的考试。能够从上千个生员里考出来,那一百多个举人和六十几个副榜都是苦读诗书不知道多少年的了,对于贿考和舞弊自是理所当然的深恶痛绝。

    这场考试发生在六月,到了八月的时候隆武帝就殉国了,陶潜大抵就是在那时候返乡,结果在路上遭遇的不测,最后只得暂且流落他乡。。。

    “原来如此。”

    畅谈了一番,陈凯也弄明白了,这些人无非就是些穷苦百姓,被饥饿逼得不得不铤而走险。随后,陈凯的理解也从蔡巧那里得到了印证。无论是这些人的身份,还是陶潜刚刚提及过的阎罗总四营头已不在此处了的事情。

    对此,陈凯并不打算难为他们,只是耳提面命一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只是到了临走的时候,他却还是不由得问了陶潜一句关于打劫的事情。

    “是这样的,吾等早早就商量好了,若是碰上商旅,拦下来要些浮财,权当过路费了,就放他们离开;若是碰上鞑子,就杀光了。”

    “你们还杀过鞑子?”

    “没有,只是这么打算的。”

    “……”

    确定了这个让他哑口无言的答案是没有听错了,陈凯一行便告辞而去。只是这一次,却并非是继续前行,而是原路返回。至少,就陈凯看来,追清军的围剿部队是追不上阎罗总四营头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及时转向,换下一个目标为好。

第六章 在江西(一)() 
原路返回,并非是就此回返厦门。陈凯一行回到了他们下船的所在,打算在此继续登船,溯流而上,奈何来时雇的那几艘船已经不在了,想来是又被旁人雇了去吧。等了一日,见没有新的船来到此处,陈凯再没说别的,一行人转而顺着建江上游的西溪取道陆路北上。

    由此北上,便是邵武府城。此间在历史上原本是作为三省会剿的一处战略要点,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改驻此地,以此为轴配合江西、南赣的清军绞杀活动于闽赣交界的江西明军。奈何王之纲如今是不要想能够在此看到他了,就连杨名高也没有能出福建几回,郑成功的做大竟如此妨碍到了福建清军的“公务旅游”,就连陈凯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由于不好意思,陈凯途径福州和延平时就是一路低调的,到了邵武,依旧是低调行事。此间数年前遭逢惨屠,凶手就是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至今未曾恢复,便是从城外也能看出破败来。不过这一次,道宗和尚倒是大摇大摆的进了府城,转了一圈回来,便给陈凯带来了一个此行至今已算得上是少有的好消息。

    “贫僧在城里的一位方外故交说,去年鞑子与宁洪伯激战于建昌府新城县的老山岭,不胜不负,但最后迫于虏师增兵,只得退出了新城县地界,好像是去了广信府。鞑子紧接着也没有继续深追下去,而是南下进攻阎罗总四营头。四营头具体的动向,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宁洪伯据说最近又杀回来了,就在光泽县的北部安营扎寨。”

    三省会剿名不副实,没了在历史上对江西明军砍瓜切菜一般的福建清军,单凭江西和南赣的清军,围剿的效果并不怎么好。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除了清廷和清军,甚至是对于江西清军而言,没准还能多用这些江西明军来骗些军费什么的,来个养寇自重,想来也是极好的事情。

    有了方向,陈凯一行绕过了邵武府城,依旧是沿着西溪北上光泽县。待抵达光泽县城之后,照旧是不入城,向北去寻找江西明军的身影。

    到了这个地步,向导就派不上用处了,更多的还得是运气二字。所幸,正在陈凯发愁着运气的问题的时候,蔡巧等人在路上抓了个此间的猎户,从那猎户的口中逼问出了江西明军的所在。

    “回了中左所,莫忘了提醒我还愿的事情。”

    兴高采烈的继续前行,陈凯一行很快就找到了这支江西明军,或者说,是这支江西明军注意到了陈凯这一行人的存在,打算接触一下试试成色。奈何蔡巧等人人数虽少,可个个都是勇悍之士,轻而易举的击破了对方的埋伏不说,还押着一众比他们人数还多上不少的俘虏直奔着明军的大营而去。

    陈凯等人是报过家门的,未说详细,但也亮明了福建明军的身份。直抵大营,宁洪伯洪国玉的脸色很是难看,奈何这事情本就是他们先招惹的,并非陈凯等人到他的地头上找茬打架,如今这般却也只能认了。

    “在下姓陈,忝为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此来是奉了威远侯招讨大将军国姓之命,前来拜会江西总督揭老大人以及诸勋镇的。为的,乃是商议协同作战一事。”

    对方是伯爵,虽然这年头爵位的水分都很大,但是按照官场礼数,陈凯还是行了礼,将身份以及此行的目的说来。奈何,洪国玉的面上似乎却有些不解,口中“威远伯”、“招讨大将军”、“国姓”这几个身份来回来去的自语了几遍,才以着试探性的口吻对陈凯问道:“阁下所说的威远伯招讨大将军国姓,可是广东的那位?”

    洪国玉是王得仁麾下参将出身,而王得仁则是大顺军大将白旺的部下的部下。说白了,此人是出身流寇,五大三粗、嗓门洪亮,在江西多年,但口音中还多有北地的腔调,甚至就连陈凯入营后所见的部分将校,也都带着些北方口音。

    这倒是个直爽的汉子,直爽到了把疑问明白无误的问出口来。只是设身处地的想想,江西义军转战闽赣交界多年,情报上存在着闭塞是不可避免的。或许,就连潮州的事情也是听朝廷的来人或者是他们派人入朝时听来的,对于郑成功所部福建明军的根脚以及如今的战略目标,不知道却也并不算稀奇。

    “正是,我军光复潮州已有三载,力保守土不失。如今大军东向,正在竭力恢复福建,所以专程前来与揭总督和各位勋镇联络。”

    “哦,原来如此。”

    回了这话,洪国玉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反倒是犹豫了片刻,才向陈凯表示此事他是做不了主的,需要陈凯和他一起去见揭重熙。毕竟,朝廷关于江西的战守大局,是任命了揭重熙这个总督的,他们虽是勋镇,且有便宜行事之权,但大事上却还是需要总督来把控全局。

    这些年,见惯了骄兵悍将,远的不说,广州的杜永和、张月、李元泰、李建捷那些,郑成功麾下的施琅、施显兄弟,一个个的无不是视朝廷、视上官于无物,将军队、城池、百姓均看作是自家的私有产业。如洪国玉这般,大事还要听总督意见的,于陈凯看来已经是难得的老实本分了,真的难以想象,这人居然会是个流寇出身。

    回想一番,自从大顺军归附明廷以来,无论是堵胤锡节制的忠贞各营,还是转隶何腾蛟麾下的郝摇旗、牛万才各部,似乎都是少有的听话;大西军那边,孙可望是野心勃勃的,但是李定国和刘文秀却是绝计在拿自身当做是正儿八经的明臣。反倒是原本的明军,不是降了鞑子成为了绿营兵的主力,就是在明廷这边自行其是,却正好是倒了过来。

    荒诞戏码在明末清初上演过太多次,而且每次的荒诞都是不一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口味,陈凯仔细想想,估计再过几年他也就应该见怪不怪了,此刻干脆也不继续琢磨其中缘由。

    此时此刻,洪国玉如此,正与陈凯的计划暗合,干脆便应了下来。接下来,洪国玉安排了近期的军务,便带了亲兵与陈凯同行北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广信府贵溪县的一处叫做江浒山的地方,揭重熙在那里安营扎寨、招抚流民、开垦荒地,以为长久之计。

    有了洪国玉带队,这一次倒不至于像是无头的苍蝇四处乱转了,走着捷径,一路上的村寨也都有所安排,没有费什么气力就赶到了江浒山。正好,定南侯曹大镐正在此地与揭重熙会面,独独差了一个平江伯张自盛,这“江西四大寇”的麻将托陈凯的福就算是凑齐了。

第七章 在江西(二)() 
自光泽县北部的宁洪伯大营至江浒山,甚至是从在闽安镇登陆以来,结寨自保的百姓见过太多。这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很是常见,有求活,有抗税,有抗清,更有兼而有之的。

    林林总总,他们的身影大多是不会记述于史书之中,如陈凯讥讽马得功时提过的四明山区、浙东地区,“大小六百余起,孤村、远堡,亦建义旗;资粮扉履遥济海中,莫之或吝”,但其中真正能够记述于史书的,却不过是大兰山王翊王江、薛岙冯京第、新昌俞国望等寥寥数部而已。更多的,有幸的能够在县志、族谱中留下只言片语,绝大多数的则直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