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的几天,陈豹回返南澳岛,陈凯自从见过了郑惜缘,回来后便染了风寒,自然无需再继续作给那些有心人看了,凭着他现在的精神状态,也确实用不着再假装些什么。

    为此,洪旭接掌了中左所的一应事务。从召回流民,到赈济灾民,再到重建地方行政组织链条,再到派人召回驻军,重新布置全岛的防务,还要担负起郑鸿逵所部的粮草供应等事,忙得不可开交。

    陈凯闭门谢客,不复理事,他与郑惜缘私会的消息倒是无人知晓,但是过了三月十八,他前几日在黄老夫人和郑鸿逵那里依旧在吃闭门羹的事情却传开了,郑氏子弟无不将其视作为婚事告吹的前兆,为此很是饮宴欢庆了几番,切切实实的为他们的惜缘妹子不用嫁给这么个“卑鄙小人”而推杯换盏。

    数日后,中左所上依旧如初,广东中部沿海的大星所,郑鸿逵麾下都督郑德匆忙抵达,向郑成功报之以中左所之劫,请郑成功率部班师回援。

    郑鸿逵派遣郑德之际,并不太清楚中左所城尚在明军之手,便急急忙忙的求援。其原因,说来还是在于郑鸿逵此番是专门回来主持女儿婚礼的,身边并没有太多军队,最多就是些金门守军罢了。面对马得功的袭岛大军,依旧处于劣势,便只得如此而为。

    “此番我军奉旨勤王,如今中左所既破,已近一月,仓促回师亦有何益?”

    “况且我军已到大星所,与天颜近在咫尺,岂可半途而废?”

    “国难未报,遑顾家为?”

    “”

    大军已经即将进入珠江出海口,从这里到琼州的距离可比从南澳岛此地要少上不少。奈何消息传开,军中将校士卒顾及着家小,哭声便闻,士气急转直下,即便是那些家安在南澳、在潮州的将士也唯恐中左所被袭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明军占领区的全面崩盘,无不请求回师。

    对此,郑成功命令过,也劝说过,甚至还提及过了他已经安排有陈豹、洪旭以及陈凯三人居中策应,尤其是陈凯,漳泉分巡道衙门和标营都在中左所,当可随机应变。奈何军心已然不复日前,士无战心,只想着回去看到家小安堵方能心安,也只得从了众将之请。

    “臣冒涉波涛,冀近天颜,以佐恢复,不意中左失守,将士思归,脱巾难禁,非臣不忠,势使然也。”

    向琼州方向拜别,挥泪痛哭,三军哀恸。随即大军就近收集粮草,至三月二十五,南风大作,大军出海,急驰回返。

    比之来时,一路顺风顺水,舰队日夜疾行,连南澳都未做停留,至四月初一,便抵达浯屿。此间位于海澄县之小担岛与镇海角之间,厦门岛在其北、金门岛在其东北方向,与两地皆有一定海程,岛屿虽小,大军在此停靠,正可以提前探明情况,不至贸贸然登岛,反遭清军暗算。

    专门派出了部队调查,很快便得到了陈凯杀郑芝莞镇守中左所城,郑鸿逵、陈豹、洪旭先后抵达为援以及陈凯截杀清军的消息。厦门岛尚在明军之手,大军闻讯,欢呼雀跃。根本之地,有惊无险,郑成功松了口气的同时,对于被迫回师的事情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但是既然已经回来了,却也只得将错就错了。

    联络,在同时进行,与神前沃的郑鸿逵、与中左所城的陈凯。很快,在得知陈凯闭门谢客,不复理事的同时,洪旭也将他们从黄澍和冯君瑞以及其他清军口中审讯出的清军突袭厦门岛的前因后果尽数报了上来,得知了这一切的具体情况,郑成功当即便是勃然大怒。

    “渡虏来者澄济叔,渡虏去者定国叔,弃城与虏者芝莞叔,家门为难,与虏何干!”

    郑成功亲率大军勤王,把中左所这等根本之地都交给了自家人。奈何,清军只要稍加胁迫,他的五叔便立刻送船,他的四叔就忙不迭的送清军逃跑,连女婿的极力阻拦都没用,而他的三叔更是一朵奇葩,劫掠了一批自家的金银珠宝跑路,摆明了是要趁火打劫,借着清军偷袭的机会占自家的便宜,好让马得功做戴罪羔羊,甚至唯恐被他知道,连他的妻室和嫡长子都不许上船。

    都是亲戚,血脉相连,郑氏宗族对他赖以抗击清军的基业以及妻室和儿子是这等态度,对清军却是船接船送,还要趁火打劫,确实如郑成功所言的那般,这根本就是家门不幸,和清军没有半分关系!

    此时此刻,郑成功怒火中烧,相对的,在场众将则无不是噤若寒蝉一般。说来,原本是明清两军之间的争衡,现在却成了郑家内部的问题,他们都不是郑氏族人,此间自是不好贸贸然的表态,因为他们根本猜不透郑成功到底是如何想的,到底最后会做如何处置。

    能够参与军议,本是资格的事情,这个级别的军议像是苏茂这样本来只是副将的军官没有资格参加的,如今他代管了左先锋镇,这等军议能够参与其间也是自有一份傲然的。奈何此时此刻,不说旁人,就连苏茂也是在期盼着尽快散会,唯恐郑成功突然想起些什么,叫他们表个态度出来,那才是最容易里外不是人的情况了。

    “还是陈参军有种,估计施帅碰上这等场面,也做不到这么果决。”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很简单。郑芝莞是主帅,下令逃亡,援剿后镇的蓝登、周全斌已经屈从了,这时候要不说服郑芝莞改弦更张,要不就把他宰了,如郑芝莞当时的精神状况,只有这两种选择,什么恐吓、囚禁都是不现实的,惹恼了那个疯子,外加上自家气势堕了,反倒是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讧。

    在这方面,陈凯确实很是果敢决绝,一如他平日里的那般表现。不过,有没有错,关键还是要看郑成功的态度,哪怕郑芝莞在临行前是立下了军令状的,也一样如此。

    苏茂如是想着,越想下去就越是觉得是这么回事。奈何没过多久,郑成功还没有下达他期盼已久的散会命令,倒是郑鸿逵却修了一封手书过来,邀请郑成功到神前沃一会。

    一如帐内的众将,苏茂不敢直视,凭着余光,微微的观察着郑成功那边的动静。然而,郑成功此刻神色之复杂,简直让他难以想象,唯有那份愤怒却依旧如故。似乎,比之方才,这份愤怒在伤痛的浇灌下还要更胜一筹。

    “定国公与虏通好,请我似无好意;回报定国,谓不杀虏无相见期也!”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义绝() 
话说着,郑成功拔出佩剑,自断其发,随后一挥手,便要郑鸿逵派来的那人下去,看那架势似乎哪怕一秒钟也不想再看见关于郑鸿逵的人和事。

    说来,若换了旁人,亦或者说是无论是他的三叔郑芝莞,还是五叔郑芝豹,在此事上都远远没有郑鸿逵对他的影响更大。

    和那两个叔叔不同,郑鸿逵对郑成功从小就极其看重,在众人皆视其为稚子的时候,已经认定了其乃“吾家之千里驹”;郑芝龙密谋降清之际,郑成功极力反对,同样是郑鸿逵顶着他的兄长的压力,将这个侄子保护了下来,才有了郑成功焚衣起兵,才有了今天的国姓爷,否则郑成功会与他的父亲以及几个弟弟一样落得被掠京师软禁的下场;接下来的日子里,合力进攻泉州,协同开拓潮州,郑鸿逵始终在竭尽全力的栽培他、帮助他,就连素来视若掌上明珠的宝贝闺女也是他一封书信过去,便表示了对婚事的首肯态度。对他的信任,早已超越了寻常叔侄之间的关系。

    当然,信任是相对的,就像是郑鸿逵之于郑成功一般,郑成功对郑鸿逵亦是如此。

    面对父亲决心降清,还要带他一起去见博洛,他第一个想到求助的便是这个叔叔;当遭遇了郑彩、郑联那对“表面兄弟”的暗算,是个人都会都旁人心生疑虑,但是当郑鸿逵的手书送到,他便能毫不犹豫的前往泉州与郑鸿逵会师;等到陈凯智取潮州府城,他没有与这个谋主做任何商议,便直接派人去请了郑鸿逵前来共襄盛举,并且将富庶的揭阳划归给了郑鸿逵,叔侄二人背靠背的在潮州拓展势力。

    俗话说,往往伤你最深的人恰恰是你最信任的人,因为人只有面对这样的人的时候才会敞开心胸,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暴露出来。仅仅是一句不怀好意,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而后面的那句“不杀虏无相见期也”,更是为二人的关系划清了界线!

    接到口信,郑鸿逵愣了半晌没有说出话来。如果说仅仅是陈凯这个未来女婿,他还不会太放在心上,可是郑成功如此,对他的震惊称得上是无以复加。

    这一遭,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之恶劣的。岛屿随清军出入,海峡的阻隔所带来的安全感便不复存在,即便有陈凯临机专断,挽回了损失,并且给予了清军以极大的打击,可日后郑成功再要远征他乡,麾下将士又如何能放得下家中父母妻小?

    郑鸿逵太清楚郑成功的性子了,当年他擅杀潮阳土豪张礼,陷郑成功于不义,郑成功也没有说出半句硬话,仅仅是一气之下回了潮州城缓了几天就回来帮他铲除那几家让他挠头不已的当地土豪和匪患。但是这一次,他的那对兄弟以及他把事情做得太过了,分明是在郑成功的心窝里狠狠的捅了一刀。

    “或许,当初吾就应该听竟成的,先给鞑子来把狠的,再如他现在这般把族人都安置在岛上,虏师又能奈何得了我石井郑家!”

    这世上,后悔药是最无处寻的,郑鸿逵心知隔阂已经产生,而他在此事上也确实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于是,他决定移驻白沙,暂时远离厦门,同时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说明了他之所以放马得功逃离,皆因郑芝龙在京城,且母命难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如此,并且表达了他对郑成功疑他不怀好意之言的不满和委屈。

    当天,郑鸿逵的舰队就启程离开了厦门岛。郑成功稍作数日,由于厦门这一次没有彻底沦陷,也比原本的更早的重新返航,停泊于澳仔港。

    袭岛清军为明军歼灭已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洪旭主持,逃亡临近岛屿以及潜藏山林的百姓们也纷纷回到家乡,开展战后重建工作。郑成功大军登陆,驻扎于澳仔港至中左所城一线,待他抵达中左所城,特意走了一遍城北。在那里,饶是战场早已打扫完毕,但是城外残破的攻城器械、高度腐烂的尸骸、城墙上炮击留下的凹陷以及那些凝固的黑色,却无不为那场激烈的攻城战进行了佐证。

    闻讯,城内主要官员出城迎接,洪旭、蓝登、周全斌、卢若腾、沈佺期等人,包括这些天一直闭门谢客的陈凯和前些时候已经向洪旭交托了高崎防务的施琅也在其中,唯有曾樱,依旧是卧床不起,据说病情似有恶化的趋势。

    曾樱和郑家关系密切,虽然在隆武朝时双方很有些龌龊,但无论是出于私交,还是出于公义,对于这位七十一岁高龄尚且协助陈凯守卫城池的老阁部,郑成功还是表现出了绝对的尊敬——仅仅是入城时听闻了其人的病情,便立刻抛下所有人赶往曾樱府上,甚至就连拜见祖母以及赏功罚过的事情都向后推了。

    赶到曾府,雕梁画栋,一切如旧,唯有曾家的那些家人,似乎眉宇上总有着几分忧色。这不是什么好兆头,郑成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在曾樱的儿子和两个弟子的指引下,匆匆赶到曾樱的病房。

    比之那一次陈凯来时还能说出不少话来,对陈凯有所叮咛嘱托,期盼着他能做出更大的功业,这一次已经再发不出一声,甚至就连郑成功专程赶来,已是不知。

    “先生积劳成疾,尤时时不忘国事,期间闻陈道台携陈侯爷、洪伯爷二位截杀虏师之大捷,病情一度转好,但终是敌不过年迈体弱,甚至每况愈下先生尚未昏迷前,还曾提及过要等国姓回来,商讨政务,只可惜,他老人家”

    “老阁部一辈子大风大浪都扛过来了,这一次当也无虞。吾这就派人要来最好的药材,请名医会诊,定要救回老阁部。这国事,还须得老阁部这样有经验的能臣为我等小辈指点迷津呢!”

    郑成功斩钉截铁的说来,阮旻锡亦是回之以药材、名医等事,陈凯早早的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但是曾樱的身体,现在说白了,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有些事情已经不是人力所能够如何的了。

    交谈了一番,郑成功留下了一旦曾樱苏醒,便立刻派人去寻他的命令,才转而从曾府离开。对于这个老阁部,其实他原本也不是特别的放在心上,一来是其人年岁已经大了,二来则是他在南京时见多了东林党是如何乱政的,交往无非是凭着面子上的东西罢了。但是这一遭,听闻曾樱原本已经准备好自缢殉节的,结果陈凯回城主持战守大局,他便立刻出来协助,不同意都不行,倒也总算是让他看出了些这个老东林与其他东林党之间的区别来。

    “终究是英雄奋起,自会有附骥尾之人。”

    由衷的叹了口气,郑成功便转道前往他祖母黄老夫人现居的宅子。那里原本是郑彩的一处宅院,他拿下中左所城后也未曾入住,这一次还是陈凯和洪旭派人收拾了,才请了老夫人入住进去。

    郑成功回来的消息,黄老夫人早已得知,此刻郑成功赶回,听了关于曾樱的事情,也对郑成功的处置表示了肯定。用她的话说,人家老阁部那么一大把的年纪,为了他们郑家的事情拼死拼活,现在卧病在床,他第一时间赶过去才是正理。

    对于他的祖母,郑成功向来是秉承着孝道,哪怕对于这位老太太的一些行为和观点不做肯定,也从未有违逆的时候,上一次郑彩的事情就是个例子。这一遭,老太太的理解,让他心中宽慰了许多,奈何这样的心思刚刚生出来些许,他的这个祖母就立刻就给了他一个好看。

    “森儿,你三叔死得太惨了。现在你回来了,正好砍了那个姓陈的的狗头,祭奠你三叔的在天之灵!”

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情() 
从黄老夫人的宅院出来,已经不早了,郑成功打道回府,将所需处置的事项全部放在了第二天。

    回府之后,或许是还在烦恼于刚刚的事情,亦或是以己度人,并不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