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稍作商讨,三人便达成了一致。舰队返航,但却没有驶向鼓浪屿,而是在中左所以北的筼筜港一带的码头登陆,回返中左所城。

    入侵厦门岛的清军为明军舰队在海上全歼的消息以着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厦门岛,岛上当即便是欢呼雀跃响彻其间。负责厦门岛防务的陈凯陈道台已经判处了两个被俘清军高官凌迟之刑,闻听这个消息,厦门岛上的百姓纷纷丢下重建家园的工作,扶老携幼直奔中左所城而来。

    当天下午,行刑台就已经准备完毕。到了第二天正午时分,城北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人头攒动,无不眺望着行刑台,等待着公告中说明的刑罚。

    事实上,等候在此的不只是他们,陈凯下令将那三具被虐杀的尸体收敛棺内,摆放在行刑台前,同时收敛了一批为清军屠戮却暂且得不到安葬的尸身,全部摆放在了此处,让他们在下葬之前,有机会“亲见”凶徒伏法。

    万众期待,马得功被明军押上了行刑台,欢呼声当即便直冲云霄。这样的声浪中,远处临时搭建的小营寨的一个不起眼的帐篷里,黄澍和冯君瑞目视着这样的场面,瑟瑟发抖。唯有陈凯,却还坐在上首的座位上,品着一壶香茗,细细回味。

    片刻之后,马得功已经被绑上了行刑架,陈凯放下了茶盏,继而对那两个尚在颤抖着的灵魂发布了最后的判决。

    “黄道台,恭喜你可以去死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 
“黄道台,恭喜你”这六个字乍一出口,黄澍原本已经绷紧了的精神当即便是一松,而冯君瑞那边则登时面如金纸,仿佛再少口气儿就眼见着不活了。

    奈何,惊喜过后,一个大喘气的功夫,黄澍便从天堂跌入了地狱。随即在二人目瞪口呆式的神色中,两个膀大腰圆的明军一撩帐篷的布帘子,就冲进来将黄澍的下巴卸了,粗鲁的将这个正四品的文官给押了出去。

    一切来得实在太快了,黄澍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出了帐篷,他才勉强缓过劲儿来,一再的高声呼喊着诸如“陈老爷饶命”、“罪官对朝廷更有用”之类干巴巴的求饶。奈何,为防咬舌自尽,下巴已经卸了,能够发出的声音含含糊糊,几乎很难听得出他到底说的是些什么。

    抵死的挣扎,耐不住那两个身强力壮的明军如铁一般的臂膊,就像是两个壮汉擒着一个小鸡子似的,便径直的押向了行刑场。

    黄澍就这么被押走了,这是冯君瑞早前渴望但却并不敢抱有太大信心的。说来,他只是个抚标参将,比起黄澍这样人脉亨通的人物来说,实在只是个芝麻绿豆般的小人物。按照常理,马得功必死无疑,已经有了一个高官大帅做底,黄澍更为有用,获得赦免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反倒是他,作为一个被陈凯临阵点名过的清军武将,总是更加危险的那个。

    昨日的食难下咽、昨夜的辗转反侧,到了今天,精神已近崩溃,而随着陈凯的大喘气,更是几乎昏倒在了地上。可是到了现在,亲眼看着黄澍被押了出去,他在不可置信中缓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恢复了些许神志,随即便转身拜倒在陈凯的面前,一口一个“老大人活我如再生父母,罪将愿以侍奉父母大人之礼侍奉老大人”云云,感恩戴德,令人动容。

    “侍奉?不必了,本官不准备让冯参将留在中左所,你有你的去处。”

    此言既出,冯君瑞的感恩戴德当即就被打断了下来。不留在中左所,有他的去处,这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回家”可以理解为“回到家中”或是“送你回老家”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深深的咽了口唾沫,冯君瑞目光呆滞的抬起头来,看向陈凯的目光中写满了哀求二字。然而陈凯对此却只是轻蔑一笑,随即从案上扔下了两份文书,直扔在了冯君瑞的面前。而这两份文书的封面上,一份书着“永历五年三月十三虏福建抚标参将冯君瑞供词”,另一份则分明写着的正是那个早前恨不得撕了陈凯的嘴的那个话本的名字。

    “书评,要写精彩了,写出你的深情实感来,再写出张巡抚的技术优劣来,最好再来点儿张巡抚口述他和其他满洲权贵,比如和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布木布泰、小皇帝顺治的激情戏才好。合格了,签字、画押、你的帅印本官要留下,你这个人就可以回去了。至于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还给你,就要看你听不听话了。”

    这些,分明就是把柄,陈凯从来就没有打算过他,只是将他放回清军占领区,但是那条足以勒死他的绳索却依旧握在陈凯的手上。只要陈凯一有需要,他就得规规矩矩的照办,否则这些东西一旦传出去,清廷是不会管他是否被胁迫的,那就是灭九族的下场!

    “陈老大人”

    话未说完,当即便被陈凯所打断,随即调笑的声调再起:“不签也不叫事儿,要不这样吧,本官把黄道台叫回来,你们两个再加赛一场,看看哪个更听话些,怎样?”

    “不,别,罪将,罪将签就是了,求老大人看在罪将一向恭顺的面上,别叫那厮回来了。”

    说着,冯君瑞咚咚的磕在地上。这一次,并非木制的甲板,但是冯君瑞磕得动静却一点儿也不比黄澍在船上逊色,仿佛这颗脑袋里面的脑浆子已经被摧残得凝固成了木头似的。

    “有时候,活着,比死了还难受,这个成语就叫做生不如死。”

    那份供词,上面写着的东西有的是他说的,有的则是黄澍说的,现在屎盆子已经全都扣在他的头上了。对此,冯君瑞干脆也是横下了一条心,拿着笔就写下了他的名字来,随即按了个手印上去。而那份本来不过几页的话本,则需要他细细的品读,若是代入不进去的话,书评不合格,陈凯这关还是过不去的。

    冯君瑞已经开始细细研读着话本,陈凯见他认真,也不再理会,自顾自的便走了出去,只留下冯三和另两个标营士卒守在旁边,监督他完成任务。

    行刑台上,黄澍已经被了押了上去,那里还需要他主持仪式。对于这个选择,他其实原本还是打算留下黄澍的,用他对陈豹和洪旭的话说,留下那条坑货内斗狗在清廷那边,对于清廷中的“忠良”们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奈何,冯君瑞的猛料一出,陈豹和洪旭就已经倾向于黄澍此人不能留了的意向。而对陈凯来说,弄死这个罪大恶极的东林党棍,确实比只弄死个无名小卒要来得更合他心意。

    大步的走上行刑台,欢呼声更胜方才。在场的所有明军、所有百姓都知道,当清军大举来袭之际,阮引、何德不战而逃,主帅郑芝莞劫掠库存登船,是陈凯力挽狂澜,杀了郑芝莞,震慑住了守军,方能守此中左所;当清军利用郑氏族人逼迫明军开城营救,妄图借此骗城之际,还是陈凯力压群伦,严防死守,方可使城池不至再临破城的危险;当明军援兵抵达,清军仓皇而逃之际,依旧是陈凯率领来援的陈豹、洪旭所部拦截虏师舰队。

    英雄二字,对于那些广州百姓来说是亲眼见过的,但是对于中左所的这些百姓们而言,却是第一遭。但也正是这第一遭的亲眼所见,却让他们激动得不能自已,既为了能够免于灾难,更重要的还是,有此英雄,驱除鞑虏,光复汉家江山的希望就多上了一重!

    “逆贼虏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于弘光元年献简皇帝降虏,此后为虎作伥,残虐我八闽百姓,今番更是率军突袭中左所,导致大批将士、百姓遇难”

    “逆贼虏福建兴泉道黄澍,于弘光元年挑动左良玉内衅今番虏师突袭中左所,经调查亦是其人主谋”

    “此二贼,罪大恶极,今本官以福建按察使司参议,漳泉分巡道兼漳州府知府之职,判处二贼凌迟之刑,以为后来者戒,以慰遇难将士及百姓在天之灵!”

    陈凯示意,止住了台下的欢呼,随即便公示了马得功与黄澍二贼的罪责以及判罚,当即便又是一阵“剐了马得功”、“剐了黄澍”的喝骂。

    向负责行刑的刽子手点头示意行刑开始,他便下了台来,走到一旁专门留给他以及其他高官们的座位。曾樱依旧下不来床,沈佺期那边又来了些新伤员,分不开身,而郑鸿逵那边,虽然身在不远的神前沃,陈凯也做了通报,但却不光是郑鸿逵没来,就连个代表也没有派出。既然如此,这边的座位就按照爵位、官职分布,陈凯旁边坐的便是卢若腾。

    行刑已经正式开始,刽子手扯掉了马得功和黄澍的官服,将衣裳扒个精光后,随即几乎是同时的两声爆响传来,重重的拍过了两个尚且呜呜发声挣扎的家伙的胸口,第一刀便在他们的左胸乳粒上开了个头。

    凌迟的前三刀是整个刑罚能否完成的关键,开一个好头,后面便可以事半而功倍。除此之外,前三刀于刽子手而言,也是有仪式性存在的,要祭天、祭地、祭鬼神,更是份外的抖擞精神,使劲了手段。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两个刽子手的身上。但却有一个人例外了,那就是陈凯。

    “牧洲,吾有一事相求”

    周遭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声惊呼,陈凯与卢若腾附耳交谈,窃窃私语。只是陈凯的想法听在耳中,卢若腾却不由得眉头一皱,不安和不解随之浮现。

    “竟成,你这般施为,只怕郑氏一族再难容你。”

    “没办法,吾现在身处尴尬,及时退一个身位,尚且还可以在旁看戏。若是晚了一步,就得亲自在台上演了,那时候才是最麻烦的。至于容得下吾与否,只怕也不是那些废物能说了算的。”

    。。

    p:今天、明天,保证正常更新的情况下,各加更两章,为盟主龙战于野大大,以此为例。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伤拳(上)() 
凌迟这一刑罚要持续三天,期间还要给受刑者灌诸如参汤之类可以吊命的补药,为的就是让受刑者完整的承受整个刑罚的全过程。为此,对于刽子手的要求也很严格,理论上要到最后一刀捅进心脏才算是大功告成,若是刑罚没有完结受刑者就已经死了,那么刽子手也是要承担相关责任的,轻则受罚、重则处死。

    马得功和黄澍二人在城外的鬼哭神嚎声日以继夜的持续着,他们的气力几乎全部用在了这上面。

    与此同时,城内外关于陈凯的赞颂声中也出现了一些杂音。这些杂音来源于中左所的部分郑氏子弟,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说是马得功以郑芝龙和安平镇的郑氏一族相胁迫,致使郑鸿逵送了一批船只给马得功,放其逃亡。这本就是个中实情,奈何其中添油加醋了一些关于陈凯和郑鸿逵间的争执,再加上陈凯设法说服陈豹、洪旭二人截杀清军以及至今未有派出军队保护安平镇的郑氏族人,矛头很快就转向了这个近来突然开始看不顺眼的姐夫、妹夫的身上。

    “陈凯这厮,心里面就没有咱们郑家!”

    “可怜了惜缘妹子,多好的姑娘,竟被许给了这么个人渣,鸿逵叔和大木也是瞎了眼了!”

    “就是,五哥说的没错,这厮心里面只有他的功名利禄,咱们郑家就只是他的垫脚石罢了,放任下去,迟早会成为咱们郑家的大患!”

    “”

    窃窃私语在厦门岛上的郑氏族人间渐渐的传开了,奈何陈凯刚刚守住了中左所,还几乎全歼了来犯清军,声望一时无两,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此间除了窃窃私语,也只得设法寻求些有力的奥援。

    “鸿逵叔还是不见吗?”

    “还是不肯相见,估计已经被那陈凯气坏了,现在连我等也受了连累。”

    “想想还是鸿逵叔最惨,婚约已经定下了,陈凯那厮还是大木极看重的,惜缘妹子铁定是要嫁过去了,到时候鸿逵叔还不得心疼死了。”

    “”

    自从陈凯出兵截杀清军,并且在中左所城外将马得功和黄澍这两个主谋处以凌迟,郑鸿逵就再没见过面,不光是没有进了中左所,甚至就连中左所来人,哪怕是陈豹、洪旭以及即将成为他的女婿的陈凯也是全然不见,更别说是这些郑家远房亲戚们了。

    自从郑芝龙降清,中左所为郑彩所据,石井郑家这边的子弟大多是赋了闲了。随后郑成功逆势崛起,在陈凯的辅佐下日渐强盛,去岁更是兼并了郑彩、郑联兄弟的大半势力,但郑家的子弟在军中、在官府衙门却还是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那些慕名投奔的外姓旧部、士人、土豪以及乡勇。这些人把持着郑成功麾下几乎全部的重要职务,有例外的,如郑泰,除了只是负责海贸的文官,今番也前往日本去扩大生意去了。他们一时间能够找到的也就只有郑鸿逵了,奈何郑鸿逵任谁不见,于他们也是殃及池鱼。

    “鸿逵叔不肯见人,咱们就等大木回来!”

    “指望大木?陈凯那厮怎么说也是立下了大功的,大木能拿他怎样,会拿他怎样?”

    “会怎样?别忘了,那厮没有临机专断之权,却杀了芝菀叔,芝菀叔是大木的亲叔叔,怎么就不会惩罚于他了?”

    “我看未必,大木的性子,不大可能。”

    “其实倒也并非不能,咱们说什么或许没用,但是有的人却未必不能说服大木”

    中左所城内城外,俱是热闹非常,百姓们还沉浸在报复仇敌的盛宴之中,那些郑氏子弟则已经开始了窃窃私语。相较之下,原本最该热闹的所在,郑成功的府邸,此刻却是静谧得就像是一处寻常人家的宅院似的,被人遗忘在了这处位置显眼的“角落”之中。

    内宅,郑家的小祠堂里,董酉姑带着郑经正在向一塑由能工巧匠专用黄金打造雕像叩拜行礼。

    这是郑成功的母亲,那位翁氏夫人的塑像。郑成功出生时,他的父亲郑芝龙因参与颜思齐集团密谋推翻德川幕府之事早早的就离开了日本,甚至郑成功七岁以前都是由其母抚养长大,对于他的父亲很少能够得见。正因为如此,哪怕是郑成功后来回到他父亲身边,也无法按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为此还一度被郑家的叔伯兄弟们笑话是长不大的孩子。。。

    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