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此处,陈凯不由得叹了口气,原本台湾是他的理想去处,凭这些广州幸存者,在台湾建立据点,开垦种田、挖掘矿藏、经营贸易、教化原住民、南下驱除荷兰人,发育几年,凭此为后盾来收复失地。就现在看来,却是痴人说梦一般。

    “那,下官记得,太师当年不也曾向大员移民吗?”

    试探性的问出了这话,岂料郑成功的面色却浮现出了些许不自然来。随后,叹息一声,郑成功却还是把这桩旧事娓娓道来,可听到陈凯的耳中却是如炸雷一般。

    按照郑成功的说法,当年颜思齐病故,郑芝龙作为结拜兄弟中的老幺能够超过实力更为强大的杨天生、陈衷纪等人一跃而为盟主,除了李旦和颜思齐的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郑芝龙背后是有荷兰人作为助力的。他们这些海商当时在台湾,是不得不看荷兰人眉眼的。

    接下来的日子,郑芝龙带着群盗席卷闽海,与福建明军大战一三五,小战天天有,除了海盗的劫掠欲望,其背后也同样有荷兰人的支持,因为荷兰人想要借此打开与明王朝自由贸易的渠道。

    奈何,荷兰人根本没有看出来,这个原本的小翻译其实是个大玩家。他借李旦的力量在颜思齐集团站稳脚跟;借荷兰人的力量成为颜思齐死后该集团的盟主;与明军交战,逼迫福建官府对他进行招安;等到有了官身,背靠明帝国,他又反过来限制与荷兰人之间的贸易,逼着荷兰人支持他集团内部的异己分子,来与他交战,借此来塑造他在明王朝和福建士民心中闽海安全守护者的身份,实现洗白;等到这番“养寇自重”过后,他借明王朝的力量在料罗湾击败了荷兰人,清除了异己,强化了自身实力,从而控制了闽海贸易,结果反过来又与荷兰人进行正常贸易。

    荷兰人、闽粤沿海的海盗们以及福建官场,所有人都被他耍的团团转。转了一大圈,凭着空手套白狼的本事,郑芝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长为了闽粤沿海的无冕之王,这样的枭雄,实在让哪怕已经对其有所了解的陈凯同样免不了那一份瞠目结舌。

    “向大员移民,家父参与过两次,前一次是颜思齐开拓大员,而后一次则是颜思齐在大员的开拓让红毛看出了汉人于农耕上的才能,他们需要农民在那里种植甘蔗和水稻,当时家父便在红毛和熊巡抚之间做起了中间人”

    郑成功说得并不委婉,但那话里话外的却总是带着一种羞于启齿的感觉。郑成功不似郑芝龙那般早年伏低做小惯了,他的人生前二十年顺遂得简直无话可说,直到郑芝龙降清,他才开始历经坎坷,但是倔强、强势的性格已经养成,尤其是这几年在陈凯的帮助下挫折少了许多,就更是免不了如此了。

    但越是如此,这样的辛秘听在陈凯的耳中却是另一种感受。当初洪旭也曾提过郑芝龙与李旦、颜思齐二人的关系,但是对那位旧主与荷兰人之间却是讳莫如深。这很正常,换做是陈凯也一样会这样的,但是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他能够这等旧事说给陈凯,子不言父过,信任,是不言而喻的。

    “海上马车夫,吱吱”

    谢过了郑成功的信任,陈凯却还是免不了惊叹于荷兰的海上实力。回想起那艘葡萄牙的武装商船,再想想荷兰名下的那一万六千多艘大小商船,亚哈特船、笛型船、还有风帆战舰时代最负盛名的盖伦船,海军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总和的一倍之多,双方海上实力的差距显而易见。

    可是,也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差距下,郑成功扛着南京惨败的重伤,一举收复了台湾,只为获取一处实现复兴的基地。哪怕其中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这份魄力和勇毅却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郑芝龙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只求利益,不讲其他,指望他顾及什么国家民族是不现实的。但郑成功并非如此”

    此时此刻,提及红毛二字,郑成功的眉宇间时而闪过的寒芒让他暗暗心惊。如今郑成功已经基本上重新统一了郑氏集团,剩下的郑鸿逵也一向是以其马首是瞻。

    或许,很快在这中国海上,中国重商主义的代表郑氏集团便会与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中造船业最为发达的荷兰在东方代表——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之间的贸易交锋便会战火重燃,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他也需要全新的方式来结束乱世,追赶近代化的步伐。

第一百九十二章 展望(三)() 
荷兰人通过台湾南部和北部的堡垒以及对西部平原大肚王国的降服,已经实现了对台湾的实际控制。于现在而言,贸贸然的进入台湾是不现实的,除非有一战驱逐荷兰人的能力,否则暂时还是不要去靠着这些为妙。

    说罢了台湾,陈凯沉淀了片刻,又与郑成功谈起了海南的事情。

    对于海南,郑成功的了解就不似台湾那么清楚了,但是据郑成功说,他在南京的时候曾经听人讲过,海南那边的黎民,无论是居于深山老林,平日里不与汉民接触的生黎,还是与汉民接触频繁、甚至是杂居的熟黎,生性剽悍。一言不合,虽父子兄弟,亦会拔刀相向。有明一朝,黎乱高达54次之多,而且越是王朝后期其规模就越大。

    在那时的海南岛,生黎和熟黎之间往往没有固定的界定,基本上就是受州府管辖的则熟,不受则生,生熟之间还常常会互相转变,全凭当时的脾气。

    黎民暴乱,究其原因,有官府苛捐杂税、有土官压迫盘剥、有受到别有用心之人挑唆利用、也有奸商害民。黎民性格豪爽,对朋友推心置腹,但是受不得约束,这对大规模移民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海南岛北部,那里多被其他派系的明军占据,陈凯刚刚阴了一手的杜永和,那厮现在应该就正在那里写奏章弹劾他呢,岂会轻易容陈凯在琼州安家落户。

    陈凯记得,杜永和是会降清的,可是明廷在广东的统治分崩离析,很快就会派来更多的官员以为恢复。就算他等到杜永和降清了再去海南岛,到时候头上还要顶着一堆诸如督师大学士、两广总督、高廉雷琼四府巡抚之类的婆婆,他这个小媳妇儿可是不会好受的。

    海南岛地处广东西南,毗邻越南,立足南海之北,陈凯当初还一度设想过在那里站稳脚跟,逐步向北恢复的同时介入安南南北朝之间的争斗。现在看来,却同样是想太多了,尤其是一旦想到在那些官僚的手下工作,他就对能否成事心存疑虑。

    “郑成功这个人有问题,既不让广东人吃荷兰人,又不让广东人吃越南人,这对他这个福建人有什么好处?”

    台湾有鹿皮、樟脑、硫磺、甘蔗和水稻,还可以打通琉球和日本的海贸;海南有铁矿、棉布、甘蔗,还有在明时出口量就已经颇为不低的椰子以及多种香料,更能够近水楼台,便于插手南洋海贸以及越南、占城等国的事务。

    硫磺、堆粪积硝加上烧炭就等于火药,铁矿可以打造武器,尤其是火铳和火炮,其他的东西

    也能够带来不匪的收入。有粮食、有枪炮、有海贸收入,理论上两岛种田反攻清廷是存在可能性的,只是操作难度过大,前期投入过多,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不过从郑成功那话里话外的感觉,似乎琼州那边于他看来也仅仅是困难而已,并非如台湾似的几乎不能考虑。只是广州陷落,鲁监国远遁舟山,郑彩、郑联兄弟出局,他们即将面临的处境将很可能会是闽粤两省清军的夹攻,暂时实在没有太大的精力和实力来进行如此规模之巨大的投资了。

    “广州陷落,尚可喜的下一步当是攻取肇庆府和罗定州,确保广州的安全。至于再下一步,则应该是在高廉雷琼四府与我军收复的潮州二者中间做一个选择。”

    “依竟成看来,我军该当如何?”

    此言问及,郑成功目光炯炯。陈凯低垂眼皮,目光含而不放,片刻之后,方抬起头来说道:“尚可喜在进攻广州的同时,孔有德也在猛攻桂林,现在两广同时遭受攻击,广州陷落,以着肇庆诸公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咱们是根本不用指望他们能够坚持多久的。”

    “竟成的意思是趁着尚可喜不备,猛攻惠州?”

    说着,郑成功已是眉头一皱。陈凯却摇了摇头道:“不,现在没必要继续刺激尚可喜”

    历史已经改变太多,无论是潮州,还是他在广州的表现,尚可喜不可能意识不到郑成功对他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但是,陈凯站在尚可喜的视角推演多次,却依旧是觉得没有必要太过刺激这位平南王。更何况,只有历史向着原本的轨道继续前进,他的“未卜先知”才会存在关键性的意义。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就别怪我陈凯不厚道了。”

    想到此处,陈凯将他早前便想好的一项计策说与郑成功。将这条看上去并不复杂的计策听罢,郑成功深深的看了陈凯一眼,随即招来了一个亲信侍卫,将草草书就的一封书信送了出去。

    会否有效,陈凯和郑成功都不敢抱有肯定,权当是聊胜于无吧。接下来,陈凯和郑成功又聊起了一些广州的见闻,探讨了一番与澳门方面,与张月、李元泰、李建捷等人,与陈奇策之间的具体的合作事宜。这些东西暂时还只是二人之间的设想,因为海贸上的事情郑成功已经都交托给了郑泰,那就必然需要郑泰的参与方可以成事。

    随后,郑成功从书案上拿起了一封奏章,递在了陈凯的手上。陈凯接到手,细细读来,却是不由得一笑。

    “国姓,我这个管一个县的知府看来是要变成管一个县的分巡道了。”

    说罢,陈凯噗嗤一笑,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笑的东西。他很清楚,郑成功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喜欢给麾下文官升官的,在福建和广东时基本上就没有任命过府一级的官员,就连冯澄世也是到了南京之战时才晋升到了常镇道这一道台级别。

    在他的帮助下夺取了潮州,陈凯推了潮州知府于叶翼云,郑成功就不得不任命他为漳州同知以及现在的知府。而这一遭,奏章上写的是广州组织营救百姓的大功,其实际上只怕还是为了照顾郑鸿逵的面子——毕竟,一个知府的女婿,总不如一个道台的女婿要好听一些吧。

    “竟成可是不愿意?”

    “升官发财,怎会不愿意。”说着,二人相视一笑,本就是个玩笑话,陈凯却也不介意把玩笑继续开下去:“国姓知道,我在广州可是刚刚阴了杜永和十几万两银子呢。人家是两广总督,在朝中有人的,瞿留守能抹黑堵总督,他黑我一个小小知府,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这话说来,郑成功只是轻蔑的一笑,随即说道:“一个连治所都守不住的两广总督,有什么资格瓜噪福建的事情。”

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 
申请晋升原漳州府知府陈凯为福建按察使司参议,漳泉分巡道兼漳州府知府的奏疏以着最快的速度送往梧州行在。

    广州陷落,行在是否还在梧州,谁也不敢确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仅仅是一个从四品的分巡道,甚至连品级都没有提升,朝廷那边当也不会否定郑成功的请求,因为那样做的话并不符合如今这个时期明廷与藩镇之间的相处方式。

    “又不是郑成功请封我为秦王,杜永和愿意反对就反对去吧,朝中诸公是不会理会他的。”

    陈凯如是想来,估摸着郑成功早前也未尝没有想到过了这点。官职,还需要时间,不过没有人会认为朝廷会否决的,所以郑成功已经下达了让陈凯自行组建标营的命令。

    “具体兵额,定在五百,负责军官为参将,跟着你的那个林德忠,叫他去历练历练。”。。

    “下官替林德忠谢过国姓了。”

    巡道标营,大多是两百兵,任命一个守备统领。郑成功大手一挥,一个五百人的营头就出来了,不可谓不豪气。须知道,郑成功所部,一镇通常是两协,协等于营,营兵五百,一镇正常的就是一千兵马。

    能够如此,这还是陈凯在夺取潮州府城、在盘陀岭之战以及此番在广州的表现证明了他并非是那等对军事仅限于口舌之利的寻常文官。有能力,就要发挥出来,郑成功一向很现实,对于能够信得过的人更是不吝重用。不过林德忠在军中日短,多是跟着陈凯办事,郑成功没有急着把他升迁到副将,而只是在游击将军的基础上提了一级。

    聊到此处,已经不早了。陈凯一路舟车劳顿,郑成功也不好拖着他秉烛夜谈。家里的四个仆人是早早就得到消息了,出门恭迎老爷回府。

    热水已经烧好了,陈凯无需等待,脱了衣衫,便融入了微烫的水中。贴身丫鬟进来倒了一轮热水,挽起了袖子,拿着丝瓜瓤子便给陈凯搓洗起了胳膊。

    夜里天凉,浴室却是很热,蒸腾的水蒸气在此间充斥,如雾似幻。片刻之后,细细的汗珠已经浮现于丫鬟的额头,一双藕臂上溅着滴滴水珠,但手里的动作却是未有丝毫停顿。擦完了胳膊和后背,陈凯不动,她也不曾开口,自顾自的试了试水温,见温度尚可,便坐在了旁边的小凳子上。

    丫鬟歪着小脑袋,任由枕在腿上的胳膊肘支着,一双眸子一闪一闪的看着陈凯,在那里一声不吭。在她的眼里,老爷是个诸葛亮、刘伯温一般的人物,脑子里装着的东西都好厉害的,所以才总是在琢磨着什么。不敢打断了他的思绪,就这样习惯性的沉默着,等待陈凯有所反应,或是水温需要她做些什么了的。

    这般伺候,陈凯早已适应了。坐在浴桶里,脑子里琢磨着的却还是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于明天也有了一些期待,只是需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少过,刚刚完成了这么一桩大事,放个长假,却是不要想了。当然,立足于这些封建官僚之中,如他这般的工作狂也是少见的,稍微顾及一下身心健康,也没什么不行,只要别耽误了正事就好。

    沐浴完毕,换了身衣服,就好像是换了个人一样。陈凯没有回房睡觉,来到书房,所见之处依旧是一尘不染,拿起了一本从广州带回来的测量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