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乎把所有银子都投到新军身上的朝廷,尽管很害怕日本政府的威胁。但在没有银子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想通过赔偿平息一下日本怒火也没有丝毫办法。

    这种情况下,辽东军再次被朝廷当成了弃子,一天前还下旨大肆褒奖辽东军并且加封辽东军大量荣誉的朝廷,转眼之间就下旨辽东军是叛军,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辽东军在关在的行动都是他们自己行动,和朝廷没有任何瓜葛。

    因为朝廷和这件事本来就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这道圣旨,朝廷一下子就把所有关系全部推脱掉。

    尽管这样一道圣旨下去后,本来就对朝廷很失望的大清百姓一定会更加失望。甚至于对朝廷失去信心。

    但对于朝廷而言,只要能让自己全身而退,再多的声誉都能放弃。

    但是,朝廷显然是低估了日本想要从他们那里弥补损失的决心。

    就算朝廷下旨自己和辽东军没有任何关系,日本政府仍然没有放过他。大使馆每天一个文书送到朝廷,让朝廷赔偿损失。甚至直接对朝廷威胁,如果不给赔偿,日本军舰会直接开到天津军港。

    最后,朝廷不得不在自己山东沿海给日本划了一个口岸,开放给日本,允许日本政府驻军。

    同时,还在日本政府威胁下,封锁了辽东军可能入关的所有陆上通道,禁止一颗粮食,一粒盐流到关外。

    “朝廷那帮人简直就是混蛋,日本政府一个威胁就妥协了,他们难道就不怕全国百姓戳他们脊梁骨吗?”尽管朝廷封锁了出关所有通道,但来自京城的情报仍然源源不断送到奉天。参谋长孙烈臣一看完来自京城的情报就忍不住大声骂道。

    杨兴国则平静很多,对着孙烈臣回答:“朝廷我早就看透了,从十几年前那场海战开始,朝廷对外就一直妥协,从来没有强硬过。”

    “只是,这样一来,你们这些人又要跟我顶一个叛军的帽子了。”

    一旁的黄兴想没想就回答:“这样的朝廷,我黄兴几年前就不想给他卖命了。叛军就叛军,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们已经占了东北三省,朝廷就算有再大胆子也不敢来攻击我们。”

    看到大家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杨兴国跟着说道:“当然,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我肯定,最迟两年时间,我们叛军的帽子就会被摘掉。到时候,我一定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我们辽东军。”

    “另外,我们再次和朝廷决裂,成为叛军,对我们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二叔,据我所知前几天朝廷给我们四个军长加封总督后,下面人心惶惶了好一阵子。我们都知道,朝廷是想从内部瓦解我们。但是,现在我们成了叛军,所谓的加封就不了了之了。不出意外,下面混乱的人心应该能稳定下来。”杨兴国对着周中举问道。

    “肯定能稳定下来。几个军长对我辽东军都是忠心耿耿,朝廷就算许诺他们再高官位他们也不会有二心。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再加上几个军长协助,情报部门还拔掉了朝廷和袁世凯安插在我们这里的好几颗钉子,朝廷也算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周中举非常高兴回答。

    杨兴国眼前一亮,非常高兴说道:“还有这样的好事,如果让朝廷知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气得吐血。另外,既然我们和朝廷已经决裂,那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二叔,给你一个月时间,争取把朝廷和袁世凯安插在东北的钉子全部拔出。”

    通过已经拔出的奸细,周中举手里已经掌握了不少情报。

    所以,周中举想没想就非常自信回答:“请司令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这时,参谋长孙烈臣再一次开口道:“司令,我这里也有一个提议。既然我们和朝廷决裂,不再需要顾忌什么。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制定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制度和规律,彻底拜托朝廷。毕竟辽东军规模已经超过十万,管理的百姓也超过千万。”

    “我同意!”黄兴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道。

    “第一个需要改的就是总督府。和朝廷决裂,司令你东北三省总督的官位就名不副实了。我的想法是,改东北三省总督府为东北三省大帅府,统领东北三省所有军政大事。”

    “司令你为大帅府大帅,大帅府下面包括政务院,参谋部,情报部,分别负责东北三省的政务,军事,情报……”

    黄兴足足用了五分钟才把自己想法说完,然后就看着杨兴国。

    这时,不仅仅杨兴国,孙烈臣和周中举两人脸上,无一例外都露出一副震惊表情。

    因为黄兴的想法实在是太大胆了。

    按照黄兴想法进行改组的话,只要杨兴国愿意,辽东军和东北三省完全可以称之谓一个独立的国家。(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日章 国防军() 
想法很震惊,但也很诱人。

    总督府一旦按照黄兴的想法进行改组,那就意味着辽东军直接从地方势力一跃变成割据关外的军阀。

    到时候,辽东军就能自成一体。只要不出意外,按照辽东军现如今的发展速度,将来入主中原都有可能。那自己很可能就会成为建国功臣。

    杨兴国也很心动,尽管辽东军成了军阀后,对辽东军声誉会有一些影响。

    但自成一体对辽东军可能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巨大的,别的不说,辽东军自成一体后,一定会有一套更有利于辽东军发展的制度。

    还有就是,辽东军自成一体对整个辽东军的士气而言,也会有很大提升。让辽东军所有将士都知道,他们当兵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人。

    想到这里,一抹坚定表情迅速从杨兴国脸上流露出来。

    深吸一口气后说道:“就按老黄说得办,改三省总督府为大帅府。”

    三个人脸上刚流露出一副炙热表情,杨兴国就话风一转说道:“但是,改组后的大帅府三个部门要做一个改变。政务院,参谋总部不变,情报部拆分成两个部分,军事部分归到参谋总部管理,其他部分刮在新成立的监察部名下。”

    “所谓监察部就是负责监督检查东北三省所有政府和军队官员的一个部门,一旦发现哪个官员有违规情况,监察部有权利直接逮捕和查处。”

    “监察部第一任部长由我二叔来担任,政务院还是老黄你来坐镇,参谋总部由老孙你来坐镇。至于三个部门分别下属拿着分部和厅室,你们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定,然后再报给我我们一起商量做最终决定。”

    杨兴国话说完后,三个人脸上都露出一副激动表情。

    尽管知道这三个部门部长的位置肯定会落到自己头上,但真正听到杨兴国说出这个决定后,三个人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参谋长孙烈臣第一个冷静下来,然后眉头一皱就对杨兴国提议道:“大帅,东北三省总督府改组为东北三省大帅府,这让我想到了军队的名义。”

    “当初我们之所以起名辽东军,那是因为我们目标是占据整个辽东。现如今我们已经拿下整个东北三省,再用辽东军的名义就不恰当了。我的意思是,趁着这个机会改辽东军为东北军,这样听起来也更有声势一些。”

    黄兴眼前一亮,马上接口道:“这个想法好,现在我们占了整个东北三省,把军队名字改成东北军名副其实。”

    看到周中举也一脸认同,杨兴国竟然出人意料的摇了摇自己脑袋,然后才回答。

    “不,东北军太有地域局限性了,不利于我们发展。要知道,军中很大一部分将士都来自关内,称呼东北军的话,对部队团结非常不利。既然要改,那我们就改一个能团结所有人的名义。”

    孙烈臣很认同的追问道:“大帅说的是,你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

    杨兴国没有犹豫,很爽快回答:“我的想法是,改辽东军为国防军,一支专门用来保家卫国的军队。不仅如此,我还在仿西方国家,在军队推行军衔制度把军队一次性改变到位,发展成一支可以同列强一比的现代化军队。”

    无论是组建大帅府还是组建国防军,都非常繁琐,没有半个月乃至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杨兴国不打算隐瞒,直接决定把这两件大事给宣扬出去。

    看到三个人脸上纷纷露出一副为难和担忧表情,杨兴国跟着就分析道。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组建大帅府和国防军,肯定会有很多位置需要下面人补上来,这就牵扯到升官升职。消息一传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到你们那里去跑官!”

    看到他们脸上纷纷露出一副认同表情,杨兴国则很轻松分析道:“我的想法和你们恰恰相反,不管是跑官还是找关系,我都不在乎。在我这里,只要有能力就能升官。我打算通过这次改组告诉下面所有文武官员,这里不是朝廷。”

    “另外,监察部可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揪出一些蛀虫,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我们和朝廷决裂的消息应该已经在东三省传开。军队方面我很放心,但政府方面,肯定会人心浮动。我打算用这两件事好好稳定一下民心,让东北三省一千多万百姓知道,我们不在乎朝廷,国防军有能力保护大家!”

    一番分析后,三个人脸上的担忧表情都没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严肃表情。

    特别是周中举,严肃表情后面隐藏着一丝炙热和兴奋,恨不得马上去组建监察部,趁着这个机会发出属于监察部的声音。

    第二天,东北三省总督府改大帅府,辽东军改国防军的消息就通过电台传到东北三省所有县城和军队。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就好像一阵风,在接下来两天时间,传遍东北三省每个人。

    当然,距离奉天最近的朝廷和袁世凯,也收到辽东军通电。

    朝廷收到通电后,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大骂辽东军是叛军,并且再次下旨辽东军是叛军,同时不承认东北三省大帅府和国防军的存在。

    远在山东的袁世凯收到消息后就平静很多,但了解袁世凯的人都知道,表面上的平静一定是接下来狂风暴雨的前奏。

    果不其然,没有多长时间,袁世凯脸色就变得阴沉起来,然后语气沉重说道:“杨兴国终于把自己野心暴露出来了。只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才能称为国防军,杨兴国现在把辽东军改成国防军,这是直接告诉朝廷,告诉我袁世凯,他的野心是整个天下。”

    “他杨兴国就不怕说大话闪了舌头,不怕朝廷集全国之力进攻他辽东军。”一个幕僚一脸不相信反问道。

    “不怕,如果我是杨兴国,也有胆子在这时候把野心给暴露出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能放弃() 
看到幕僚皱着眉头表示不理解,袁世凯长叹一口气后分析道。

    “国防军在关外,只要他们守住几个出关要塞,朝廷没有几十万大军,肯定奈何不了国防军。你们认为,以现在朝廷的威望,有能力集结几十万大军北上吗?别的不说,朝廷想要从我北洋军调兵我都不会同意。”

    “那我们不是奈何不了国防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国防军不断发展壮大!然后拥有入主中原,称霸天下的实力和本钱。”震惊的几个幕僚忍不住惊呼道。

    “不,有办法!”袁世凯摇摇头,一脸坚定回答。

    “国防军困守关外,除非我北洋军能入主中原,抽至少三十万大军北上,集全国之力进攻关外,否则肯定奈何不了他们。”

    “但是,只要他们入关,敢来进攻我们,那就有办法了。”

    “刚开始,我们同样可以在国防军入关的必经之路布置重兵,大量杀伤他们。”

    “其次,只要辽东军入关,我们就能自己决定战场,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大量杀伤他们。”

    “东北三省就一千多万人,除非杨兴国想穷兵黩武,否则根本组建不了太多军队。而我们不一样,中原几万万百姓,只要有银子,多少军队都能组建,光拼消耗,国防军都不是我们对手。”

    房间内的幕僚都是聪明人,袁世凯简单一分析,他们就看出国防军的优势和劣势。

    既然国防军有劣势,那就有办法对付他。

    看到袁世凯越说越自信,了解袁世凯的一个幕僚马上恭维道:“大帅肯定已经有了对付国防军的办法了。请大帅下命令。”

    “打击削弱国防军的办法暂时还没有,毕竟我们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关外。但是,限制国防军发展,不让他们席卷关内的办法还是有的。”袁世凯非常爽快回答。

    “第一个,命令我们和国防军接壤和对峙的部队,增加兵力,彻底封锁这些可能出关的通道,让国防军得不到来自关内的一个百姓,一颗粮食。这样一来,面对有限的人口基数,至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国防军实力只能限制在关外发展。”

    “第二个,派出工兵部队,在和国防军接壤的地方大修防御工事,特别是永久性工事。如果国防军突然发动进攻,各地驻军必须利用工事挡住他们,而且还要大量杀伤国防军兵力。”

    “第三个,把我的前两个想法想办法透露给朝廷,让朝廷也一起封锁国防军,限制国防军发展。”

    这时,奉天国防军参谋总部,大帅杨兴国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日本第一批来袭的海军舰队身上。至于朝廷和袁世凯的反应,他并不在乎,反正在短时间内,国防军还没有入关的计划。

    “参谋长看来我又要去一趟辽东了,大大小小二十多艘舰船,日本那边肯定是想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教训。”看完营口守军发来的电报,杨兴国一脸忧心忡忡说道。

    孙烈臣想没想就拒绝道:“你是大帅,要去也是我去!”

    “还有,鬼子来得如果是陆军,有特战支队保护,我一定不拦着。但鬼子现在来得是海军,海军舰炮射出的炮弹都没长眼睛,一颗舰炮炮弹下来几十上百人就没了,连躲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去辽东!”

    “我保证不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