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协统的第一反应就是长松一口气,然后用自己最放松的语气命令道:“那就投降!”

    五千北洋军一投降,朝廷想要在短时间内夺回通辽的希望也就没有了。

    消息传到京城,憋屈而愤怒的慈禧恨不得一刀砍了提出让禁军出兵的袁世凯。

    当然,慈禧真正心痛的并不是被辽东军消灭和俘虏的五千将士,而是五千禁军带过去的大量武器装备。别的不说,光那些重炮和野炮就值七八十万两白银。如果加上步枪和轻重机枪,那就是一百多万两。

    这些银子可都是忍痛割爱从自己平时花费中省出来的,现在一下子就没了,说不心痛不愤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同慈禧的心痛和愤怒相比,袁世凯收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绝望。

    因为,他不仅收到了五千北洋军在通辽城外被辽东军消灭的消息,还收到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奉天五镇北洋陆军一起向辽东军投降,奉天被辽东军占领的噩耗。

    五镇陆军,加上被辽东军堵在关内,迟早都要被辽东军消灭的一镇陆军,整整占了北洋军三分之二的兵力。这么多部队,可以说是自己耗尽半身心血一手组建的,现在一下子没有了,袁世凯直接有一种天昏地暗想要自杀的想法。

    好在这时候几个幕僚及时把袁世凯劝了回来,就算失去关外六镇北洋陆军,在北方,北洋军在明面上仍然有三镇陆军,而且还是北洋军最精锐的三镇陆军。

    除此之外,在暗地里,两镇禁军仍然是听命于北洋军的。如果把他们全上,北洋军仍然是大清国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队。只要保证这些军队在手,朝廷仍然奈何不了北洋军。而北洋军还可以把最精锐的三镇陆军当成种子,继续扩充部队,重新恢复九镇陆军的实力。”

    几个幕僚轮番劝过后,袁世凯心情终于好了不少。

    但是,脸色仍然阴沉的可怕,皱着眉头说道:“这次战败,让本官又一次看到了辽东军的强大,也更加确定,将来我们和辽东军之间一定会有一战。”

    重生抗战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被封两年后终于解封,在起点,腾讯文学,移动文学同时上传,四百多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四章 袁世凯低头() 
幕僚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大帅你是想?”

    “扩军,必须要在辽东军染指关内之前,尽可能扩充部队。只有这样,我北洋军才能在未来的对决中打败辽东军……”袁世凯一脸坚定回答,话语中没有任何商量语气。

    “那朝廷那边!一个幕僚赶紧追门道。

    “不用管!”袁世凯想没想就回答。

    “不说京城,整个北方都被我们手里的军队控制着,朝廷不满就让他们不满,我肯定他们不敢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辽东军能通过欺瞒朝廷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我们也能行。”

    袁世凯话说得很清楚,从现在开始,就算明面上北洋军不和朝廷决裂,暗地里也要决裂开来。

    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拜托朝廷束缚,以北洋军现有实力大规模扩充部队。

    “那司令你打算扩充多少个镇。”刚说话的幕僚继续问道。

    完了后,其他几个幕僚纷纷停下手头工作,盯着袁世凯。

    袁世凯先是眉头一皱,然后跟着就露出一副坚定表情,对着几个幕僚回答:“三个月内,以现在的三镇为基础,扩充三个镇,达到六个镇的兵力。”

    “三个月以后,再从六个镇抽调军官,组建六个混成协,作为主力六个镇的补充,将来遇到战事的话,随时补充到主力部队。”

    袁世凯想法是好的,而且说得几个幕僚热血沸腾。

    但现实是残酷的,扩军三镇,新组建六个混成协,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对北洋军而言都是一个巨大考验。

    袁世凯决定一出口,几个幕僚就纷纷发言,把一系列问题提了出来。

    看到一众幕僚一开口就没完没了,袁世凯马上皱着眉头打断道:“问题肯定有,我们一个接一个解决。”

    “新扩编三镇陆军的军官全部从第一,第二,第三三镇抽调。军费我们自己解决一部分,我再问朝廷要一部分,另外,派兵进驻同我们相邻的安徽,热河,河北等省份,把他们准备上交朝廷的税款截留下来,充当军费。”

    “还不够的话,从北洋水师抽调一些军费出来,等以后陆军有了银子再还回去。”

    “装备方面,只要有银子就不愁没有武器,马上联系各大洋行采购武器装备,特别是重武器,越多越好。另外,我还会建议朝廷把两镇禁军缺额全部补齐,然后再怂恿朝廷把每个镇重炮营十八门重炮扩充成五十四门,最起码也要三十六门。”

    “这样一来,我们手里也算有了同辽东军对抗的成规模重炮部队了。”

    最大三个问题解决了,剩下一些小问题当然不用袁世凯操心,要不然袁世凯也不会请这么多幕僚来给自己办事,出谋划策。

    就在袁世凯长松一口气,认为自己解决一个大问题时。幕僚的一句话让他刚舒展开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大帅,标统以下军官可以从三镇抽调副职来担任,但标统以上军官就不行了,既要有能力又要走资历,必须大帅亲自任命,而且三镇陆军中也没有那么多人选?”

    “你们有没有办法!”袁世凯皱着眉头对幕僚反问道。

    看到袁世凯脸上慢慢流露出一副失望表情,一个幕僚小声提醒道:“大帅,我北洋军能当标统,协统,镇统制的军官,早在半年前就调到了关外,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了辽东军俘虏。除了他们,短时间内我们根本找不出那么多高级军官。”

    “那就找辽东军把那些军官要回来。这些军官虽然在战场打了败仗,但他们毕竟同辽东军交战过,了解辽东军。如果能把他们要回来,扩编部队。将来我们真痛辽东军对战时,也更加了解辽东军,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打败辽东军的机会。”

    “辽东军会同意把那些军官还给我们吗?”幕僚一脸不相信反问道。

    另一个幕僚接着说道:“我们把辽东军看成对手,辽东军肯定也把我们看成对手。我们要回那些军官是为了扩充部队,这一点辽东军肯定知道。我担心辽东军为了削弱我北洋军军力,不同意把那些军官还给我们。”

    袁世凯非常肯定回答:“不,辽东军会同意,只要我们拿出足够让辽东军心动的诚意。”

    “马上派人带上电台出关找到辽东军和他们谈判,让徐世昌主持整个谈判。关外可以给辽东军,我也可以说动朝廷任命杨兴国为辽东总督。但是,辽东军俘虏我北洋军的军官必须还给我们。”

    “我相信那些军官对我北洋军的忠心,只要我一天不倒,北洋军一天不败,那些军官就不可能加入辽东军,辽东军养着他们也是白白浪费粮食。”

    “把我的底线告诉徐世昌,让徐世昌找杨兴国谈判。”

    幕僚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反问道:“大帅,这不是向辽东军低头吗?”

    袁世凯阴沉着脸回答:“大丈夫能屈能伸,暂时的低头没有什么。只要我们以后再碰到辽东军能打败他们,低个头一点问题也没有。”

    没多久,恨不得一刀杀了袁世凯的慈禧也收到奉天北洋五镇陆军向辽东军投降,奉天城被辽东军占领的消息。

    震惊之余,慈禧马上意识到,关外完了。

    五个镇的北洋陆军精锐,还有奉天城坚固的城防工事为依托,这都不是辽东军的对手,更何况还没有赶到通辽城的南方新军。

    但是,就这么放过辽东军,眼睁睁看着辽东军占领东三省并且发展壮大,慈禧又心有不甘。

    没有办法的慈禧马上想到那些仍然对朝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几个王爷。

    先后到来的几个王爷清楚整个情况后,其中一个王爷非常乐观的安慰道:“太后,北洋军在关外一下子丢掉六镇陆军精锐,损失近六成的兵力,这不就是我们当初把关外给袁世凯的初衷吗?”

    慈禧先是眼前一亮,然后马上皱着眉头反问道:“袁世凯损兵折将,这的确是我们想看到的。但辽东军比袁世凯更难对付。现在有了东三省,以后不是更难对付!”

    重生抗战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被封两年后终于解封,在起点,腾讯文学,移动文学同时上传,四百多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五章 辽东军短板() 
几个王爷脸色马上变得难看起来,低着脑袋陷入沉思。

    这时,慈禧再次开口道:“怎么都不说话了,汉人靠不住,大清国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你们几个王爷。如果你们也没有办法,那大清国真的就没有救了。”

    慈禧的骂声中,一个王爷终于鼓起勇气回答:“袁世凯的北洋军还剩三镇陆军,短时间内肯定出不了幺蛾子。所以,袁世凯那边朝廷暂时不用担心。只要好好安抚一下他,半年,甚至一年内,袁世凯都不会威胁朝廷。毕竟,袁世凯手里只剩下三镇北洋军,而我们却有两镇禁军和北洋军都没有装备的重炮。”

    慈禧难看的脸色终于轻松不少,一脸赞许回答:“不错,以哀家对袁世凯的了解,短时间内,北洋军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扩军,让北洋军在短时间内达到战前水平。但是,从现有三镇陆军扩充到九镇陆军,绝非易事,没有半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爱卿刚才说得很对,短时间内,朝廷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对付袁世凯。”

    这时,另一个王爷就不干了,也许是跟袁世凯有仇,一上来就反驳道:“让北洋军再扩军,这绝对不行。太后,朝廷布局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通过辽东军给北洋军以重创。如果北洋军扩军再恢复实力,那朝廷不又要同时面对辽东军和北洋军两个强大的对手。”

    这时候问出这样一个傻子才不明白的问题后,其他几个王爷马上露出一副充满鄙夷的表情。

    慈禧则是一脸不满反问道:“既然如此,哀家想要知道,爱卿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朝廷阻止北洋军扩军!”

    北洋军尽管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实力,但毕竟还有最精锐的三镇陆军。

    就算朝廷有禁军,也没可能在实力上压过北洋军。

    而且以朝廷现在的局势,也不可能冒着被被推翻的风险和北洋军硬抗。

    同已经正式和朝廷翻脸的辽东军相比,北洋军至少在明面上还是听朝廷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放着关外辽东军不打,一意孤行和北洋军硬抗。也许还没有真正开打,朝廷就会失去民心,甚至让南方手握重兵的几大总督人人自危。

    到时候,朝廷就真的完了。

    想到这里,刚才还叫嚣着制裁袁世凯的王爷,满布皱纹的额头马上冒出一颗颗豆大汗珠。

    面对慈禧不满意的质问,只能低着脑袋回答:“太后息怒,老臣一时气不过,失言了,请太后保重凤体,大清国离不开太后。”

    收回目光后的慈禧并不打算放过面前几个王爷,继续问道:“北洋军这里暂时不用管,哀家还有办法稳住袁世凯。就快要拿下东三省的辽东军,诸位爱卿必须马上想一个解决办法出来!”

    也许为了弥补自己刚才的过错,刚才叫嚣着要制裁袁世凯的王爷再次站出来。

    “太后,不知道朝廷从江南各省抽调的五镇五万陆军是不是还在路上!”

    “还在去通辽的路上,只要哀家不下旨,他们就不会回去。”慈禧点头肯定道。

    作为几个王爷中唯一懂军事的,此次朝廷组建两镇禁军,慈禧专门让他统领两镇禁卫军,并且让铁良担任他的副手,一起掌管禁卫军,他就是比历史上早一年被朝廷加封郡王衔的载涛。

    听到慈禧肯定回答,载涛的一双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太后,臣有一个想法!据臣所知,辽东军总兵力不多。进攻奉天之前,总兵力就六七万人。尽管在短时间内拿下了奉天,但伤亡肯定不小。毕竟奉天城驻防了五镇北洋陆军,而北洋军的战斗力我们都很清楚,非常强大。”

    “臣就算辽东军拿下奉天损失一万人,那辽东军现在最多还有六万人。”

    “现在,东三省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辽东军想在短时间内拿下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保证整个东三省稳定,每个省至少要派出一万人。这样一来,辽东军在奉天就剩四万人不到。”

    “大家不要忘了,辽东旅顺还驻防了近十万日军精锐,辽东军战斗力再强,也要在辽东布防至少两万精锐,防备日军趁机入侵辽东。因为,辽东军的根基在辽东,完全占领整个东三省之前,辽东不能出任何意外。”

    “通辽城能在短时间内吃掉朝廷一万五千精锐,辽东军肯定在通辽布置了一万人。加上辽东旅顺方向的两万人,辽东军也就还剩一万来人。”

    看到慈禧和几个重臣都一脸认真听自己分析,越说越自信的载涛继续分析道:“太后,各位大臣,还有两个辽东军必守的地方大家不要忘了。”

    “奉天,辽东军在奉天俘虏几万北洋军,再加上奉天是东三省总督府驻地,辽东军至少要抽调五千人驻防奉天。”

    “还有一个地方,山海关。作为朝廷可能派兵出关的另一个通道,而且可以直插辽中的地方,辽东军肯定要布置重兵。不说多了,五千人肯定少不了。”

    慈禧虽然不懂军事,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还是让他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军事尝试。

    载涛一说完,慈禧就接口道:“哀家明白你的意思了。表面上看,辽东军拿下东三省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辽东军已经到了兵力捉襟见肘的地步。”

    “是的,太后!”载涛点头肯定道。

    虽然认可了载涛的分析,但慈禧仍然不明白载涛说这番话的真正含义。

    话还没有说出口,旁边资格更老的载漪直接开口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