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了想后,一脸微笑回答:”因为时间紧迫,今年辽中五县只有百万亩良田种了粮食。“”其中水稻九十多万亩,粗粮玉米三十多万亩。”

    “现在。辽中五县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在大量难民的开垦下,明天,我们至少有三百万亩良田可以种上粮食。”

    明年的事情这些商人不会管,也管不到。

    在他们看来,眼前近在咫尺的秋收,就已经是一个在向他们招手的聚宝盆。

    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一亩地收获三担粮食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就算一亩地三担粮食,一百多万亩良田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三四百万担粮食。

    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就算对外销售一百万担。按照一担粮食至少五钱银子。不,甚至是七八钱银子的利润。一百万担粮食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七八十万两白银的存利润。

    到时候,就算自己只分到其中一成得利润。那也是七八万两白银,抵得上自己在关内做三年的生意。”

    想到这里,两个粮商心中马上做出决定:现在就回江南筹集银子,来辽动做粮食生意。

    于是,两个人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对杨兴国说道:”杨司令。我决定来辽动投资,辽东军控制的每个县城都要来至少一个粮店。另外,我还想在辽动大量收购粮食往京城方向销售。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十天时间了,时间紧迫,我想现在就回湖北筹集银两……”

    “可以!”杨兴国非常爽快回答。

    而就在两个人面色一喜时,杨兴国话风忽然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在我辽东军地盘上经商,必须要守我们辽东军的规矩。另外,为了保障百姓利益,我辽东军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和你们一起收粮食。也就是说,你们的收购价格只能等于或者是多余二两银子一担粮食,觉不能低于……“”可以,没有问题……“两个商人想没想就回答。

    看到两个粮商脸上的激动笑容,同他们明显很熟,而且关系很好的几个商人,赶紧围了过来说道:”老王,咱们可是老朋友,这么赚钱的生意可不能忘了我,我入股两万两白银怎么样……“”我也入股两万两白银……咱们合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一定要同意……“

    看着热情高涨的众人,杨兴国一脸满意说道:“请诸位放心,大家现在看到的只是辽动的一个很小商机,接下来,我还有更多的商机告诉你们……”

    就算有了杨兴国提醒,两个粮商仍然收获了十几万两白银的投资。

    同杨兴国打了招呼后,两个粮商就匆匆赶回营口码头,准备跟着船队一起会湖北,筹集银子。

    看着两个粮商匆匆离开的身影,其他人除了羡慕就是期待。

    所有人都看着杨兴国,期待杨兴国也给他们带来一个大商机……

    很快,一行人就进入一个两千多人的移民点。

    经过几个月建设,这个移民点已经有了镇子的样子。但是,宽阔的街道上,除了寥寥无几几个百姓,连一间商铺都没有。

    这时杨兴国忽然提示道:“这里的人都是来自因为战乱而来到这里的难民,除了辽东军给他们提供的必须口粮,现在他们什么都缺。”

    “但是,这也只能代表现在,用不了多久,他们手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因为,镇外那些良田都是他们的,十天后,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有五亩地的收入……”

    一个商人马上反应过来,激动说道:“我明白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就算有银子,这里的人也买不到东西。这里马上就要入冬了,如果我从江南运过来大量棉布和棉衣,一定能赚很多银子……”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 成功招商()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这个商人一提醒,其他商人纷纷反应过来。∑,而后,根据自己在湖北的生意,提出自己可能在辽动的投资。

    一番热闹的分析过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只要肯来这里投资,这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等着他们来赚。

    杨兴国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一次强调了辽东军规矩后,就留下已经做出原则的十几个商人,带着剩下不到三十个人,继续往辽中方向赶路。

    走着走着,杨兴国竟然放弃官道,带着大家走上一条小路。

    半小时后,大家就走到一座大山的山脚。

    就在众人脸上纷纷流露出疑惑和不解表情是,其中一个商人忽然激动叫道:“铁矿,这里有铁矿……”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没错,就是铁矿。“”这座山上一共有三个矿洞,都是原来老毛子开的,开矿设备也都是齐的。我辽东军决定重新开采这些铁矿。只要大家愿意,这些铁矿都可以交给诸位进行开采……“

    最先发现铁矿石的商人,眼睛一亮追问道:“杨司令,你们是打算把这些铁矿一次性出卖还是?”

    “不,我们不卖……”杨兴国摇头回答。

    “铁矿在地下,谁也不知道值多少银子。所以,辽东军控制下的所有铁矿都不会卖……”

    “我的想法是,我辽东军同大家一起,合资经营境内所有矿产……辽东军以矿产入股,占五成,剩下经营和投资占五成,也就是你们的……”

    “这些矿洞恢复生产后,辽东军只参与分红,不参与任何管理……”

    “前两年。我们会履行承诺,给大家免税,两年后,大家除了要给辽东军分成外。还要承担税收。当然,这个税收是分成前的税收,辽东军和大家各自分担一半……”

    “怎么样,有没有人愿意投资开矿……”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辽东军控制的所有区域。一共有大小25个铁矿矿洞,大小18个煤矿矿洞。这些矿洞,都可以交给大家经营……”

    经过半分钟沉默和犹豫后,还是刚刚那个发现铁矿的商人再次站出来问道。

    “销路,只要这些铁矿和煤矿有一个好的销路,我愿意经营这座矿山上的所有矿洞……”

    杨兴国一脸自信回答:“销路绝对没有问题……“”大家也许还不知道,一个月以后,我辽东军控制的第一个炼铁厂,第一个炼钢厂,第一个发电厂。都会建立起来。有这三座工厂在,你们还担心你们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没有销路吗?“”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可以告诉诸位。我辽东军已经联系上德国并且同德国展开了合作。诸位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运到营口码头后,有多少德国就会收购多少,至于德国人的收购价格,完全按照国际上的价格给大家,绝不会让大家吃亏……“”当然,如果你们想要进一步增加收入,我辽东军可以和大家一起,投资修建一条到营口的铁路。这样一来。大家的运输费用绝对能节省一半以上……“

    销路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后,马上就有七八个商人站出来想要经营矿产。

    这时候,杨兴国指着身后的大山继续说道:“除了矿产,我身后这座大山还有两件宝贝……”

    杨兴国话说完后。脸上刚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商人就站出来说道。

    “我知道,是药材……关内人人都知道,长白山人参是最好的药材。但是他们不知道,关外除了长白山人参,还有很多其他珍贵药材都是关内没有的……”

    杨兴国点点头全是默认。而后继续问道:”还有一个宝贝谁知道……“

    看到众人纷纷摇头,杨兴国也不隐瞒,直接回答:”药材是一个,另外一个宝贝就是皮毛……“”关在到处都是猎物,再加上这里还有很多牧场,牛羊成群,每年都可以出产大量的皮毛……“”皮毛可以用来做一副,做手套,做鞋子,做帽子……再加上这里好冷的天气,如果谁能在这里办一个皮毛加工厂,我相信,他一定能赚到大笔的银子。“”至于药材,办一个药材加工厂,把加工好的药材送到关内,同样能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另外,你们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罐头吧,你们可以在这里办一个肉罐头厂,专门加工各种牛羊肉。只要产品质量合格,我保证,光辽东军每年的采购量都能让你们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还有,我辽中五县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难民。现在超过一半的难民都还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就连大家刚才经过的镇子,里面超过八成的房租都是土呸房。”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们拿银子在各地建一个最简单的砖厂,那都能赚到银子……”

    当杨兴国一路介绍回到辽中司令部时,几十个商人和代表,竟然走的一个不剩。

    当然,这个走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辽东军失望而离开。

    而是他们都在杨兴国的讲解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

    为了早点把商机变成银子,这些商人都非常着急的想要回到湖北,筹集银子和人手,早点来辽动进行投资。

    黄兴从杨兴国口中得知这一切后,脸上直接就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一脸不相信反问道:“司令,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初我可是花了好大功夫才说动他们来辽动考察。这才一天时间,你就说动了他们到我们辽中投资……”

    杨兴国一脸平静回答:”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没有商人不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我这边的招商问题解决了,你这边招揽回来的人才,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差不多了……”黄兴一脸肯定回答……

    “一百多个人,三分之一愿意跟着我加入辽东军,从基层教导员做起……”

    “三分之一愿意跟着副司令,进去地方政府当官……”

    “还有三分之一都是专业性质很强的人才,有医生,有学机械的大学生,有护士,也有老师……我们打算让他们发挥自己长处,分别加入医院,兵工厂等部门。”

    “至于十几个专门教西学的老师,我和副司令商量一下,准备以他们为底子,办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

    “安排很合理……”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想想后命令道:“不过,就这么让他们一下子身居高位,未免太仓促了。我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全部进入军队轮训三个月时间。一方面,让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命东西。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在军队当三个月的夜校老师,就当做实习……”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丰收()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十月,对东北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接下来一年时间自己能不能过上一个好日子,就要看这个月自己能从地里收获多少粮食。

    伴随这个月的到来,辽东军控制下的一百多万亩良田,也迎来恳荒后的第一次丰收。

    东北肥沃的土地没有让杨兴国失望。

    解决完黄兴招揽回来的所有人才和技工后,杨兴国也把目光投入到了这场收获之中。

    带着周中举等几个人的杨兴国,穿着便装来到距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一个庄子。

    这个庄子里,超过八成的农田都是去年入冬时期开垦出来的。

    这时,天刚亮不久,走在庄子入口处的杨兴国还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

    但是,拥有一千多人的庄子,完全不受寒意影响,非常热闹。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部都在忙碌。

    磨刀的磨刀,准备牲口的准备牲口,看不到一个闲人。

    很快,杨兴国就走进一户门口挂着军属牌子的人家。

    全家两个青壮,一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也非常忙碌得进行秋收前准备工作,以至于杨兴国带人走进他们院子,都没有人发觉。

    当杨兴国说出自己想要了解一下今年秋收的收成后,这家人不仅没有不满意,反而非常高兴。

    因为杨兴国说了,整个过程,杨兴国和身后十几个部下都会帮忙收割粮食。

    一下子多出十几个壮劳力,而自己又没有任何损失,只要不是傻子就会同意这种好事。

    “王兄弟,看地里的情况,你家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走到王家地头后,面对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水稻稻穗。杨兴国一脸期待问道。

    “这都是托了辽东军的福,如果没有辽东军给我们分天,我老王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良田,收获这么多粮食……”快四十岁的王家当家人。一脸感慨说道。

    随后,对着杨兴国继续说道:”杨兄弟,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具体身份,但可以肯定,你一定是辽东军的人。辽东军是我们全家的恩人。你有什么话尽管问,老汉我是庄家把式,不懂那些弯弯道道,对于你们这些恩人,我一定知无不言……“”那就这些王兄弟了……“杨兴国赶紧问道。

    “我想知道,王兄弟家一共种了多少田,能收多少粮食,除去税收,还能剩下多少粮食,够不够吃。如果有粮商来地头收粮食,王兄弟能卖多少出去。”

    站在面前的王家当家人,想了想后回答:“老汉家一共六口人,一共分了三十亩第,二十亩水田,十亩悍地。水田全部种水稻,悍地全部种玉米……”

    “第一年的粮税有点重,但和原来租种地主家的地,仍然少了不少。而且辽东军也说了,第一年是为了偿还辽东军免费提供的种子钱才这么高。到了明年,粮税就能降下来差不多一半。”

    “还有,辽东军虽然规定第一年粮税是总收成的一半,但想要每一户去量收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段时间政府刚刚发了通知。今年第一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