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大军阀(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兴国直接就把精力集中到已经被打残的辽东军上。

    这时候,辽东军大大小小十几个团中,建制最全的就要数野炮团了。

    而经过这一仗,特别是缴获日军第二师团榴弹炮大队十二门榴弹炮后,野炮团扩军成重炮团已经势在必得。

    在杨兴国心里,扩军后的重炮团一共包括一个榴弹炮营十二门105毫米榴弹炮,两个野炮营三十六门75毫米野炮,成为辽东军唯一的重炮部队。(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抉择() 
要知道,这样的火炮配置并不是杨兴国心中想象中的重炮团。

    在杨兴国看来,真正的重炮团应该全部装备口径超过一百毫米的火炮。

    只是因为辽东军没有那么多重炮,不得不拿野炮来凑数。

    可是,就算如此,这种火炮配置的重炮团在整个中国的军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样一支拥有战略意义的炮兵部队,在辽东军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多时候都远超一个步兵师。

    所以,对于这个重炮团,杨兴国非常重视。

    现在的野炮团团长张绍曾,无论从能力还是学识,都是未来辽东军重炮团团长的最佳人选。

    可是,到现在为止,这个张绍曾仍然开口闭口北洋新军,一个心全在北洋新军身上。

    如此情况下,杨兴国就是有再打胆子,也不敢把这么多重炮交到一个对自己有二心的人身上。

    不过,放着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不用,杨兴国又觉得太浪费。

    想来想去,杨兴国还是决定,再给张绍曾最后一个原则机会。

    看着面前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张绍曾。

    杨兴国虽然越看越喜欢,但还是不得不开口道:“张团长,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加入北洋新军的吗?”

    张绍曾虽然不清楚杨兴国为什么会有此一问,但作为下属,他还是爽快回答:“末将从日本留学回来时,争执朝廷大败八国联军的时候。”

    “那时候,朝廷很多军队都排斥末将这种留学回来的军官。”

    “于是,末将回国半年时间,都没有一支朝廷军队接受我。”

    “正是这个时候,袁大人奉命组建北洋新军,我就过去了。而且恰好在北洋新军招兵处碰到了袁大人,大人在得知末将的情况和遭遇后,马上邀请我加入北洋新军担任炮营队正一职,而且还让我提前预支了两个月军饷。让我渡过了回国后最困难时期……”

    “加入北洋新军后,仅仅几年十年,我就被袁大人提拔为炮兵营管带。如果不是北洋新军没有更大的炮兵编制,我的职位也许还会更好……”

    听到这里。杨兴国点头回答:“原来袁世凯对你有知遇之恩,怪不得你对袁世凯,对北洋新军如此忠心,如此念念不忘……”

    听到这里,张绍曾猛然一惊。迅速反应过来。

    对着杨兴国赶紧解释道:“司令你误会了,袁大人虽然对末将有知遇之恩。但是袁大人派我加入辽东军时一惊对末将再三交待,从末将加入辽东军开始,末将就是辽东军的一员,代表着北洋新军,不能给北洋新军丢脸……”

    杨兴国摇摇头回答:“解释就不用了……”

    “张团长,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军人,但是,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在这里你敢当着我的面说,你从未向袁世凯透露过我辽东军的真实实力。透露过我辽东军的作战计划……”

    这时,张绍曾脸色已经变得一片惨白。

    足足过了五分钟,他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对着杨兴国一脸惨白的回答:“司令……你都知道了……”

    “袁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没有袁大人,末将就走不到今天,所以,袁大人的命令,末将无法拒绝,请司令见谅……”

    “不过。末将可以肯定,末将给袁大人送去的情报,绝不会影响到辽东军的安全……”

    杨兴国点头回答:“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你早就不是辽东军野炮团团长了……”

    说到这里。杨兴国也不再犹豫,直接说道:“今天让你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一个抉择……”

    “你知道,这次消灭日军第二师团,我辽东军又缴获了不少火炮。其中还有十二门重炮。我决定,以这些重炮为底子,改辽东军野炮团为重炮团。下辖一个榴弹炮营,两个野炮营,总共48门火炮……”

    “这样一支炮兵部队,至少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保证重炮团战斗力和稳定,重炮团团长既要有能力,又要对辽东军忠心……”

    “本来,你是重炮团团长的最佳人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犹豫了。具体什么原因,你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现在,我给你三个选择,我给你一天时间考虑,一天以后,给我一个答复。”

    “第一,彻底断了同北洋新军和袁世凯的联系,一心一意加入辽东军,忠心于辽东军……那么,辽东军重炮团团长的位置还是你的……”

    “只要不出意外,将来辽东军成立重炮旅以后,旅长的位置仍然是你的……”

    “第二条路,如果你还不能忘了袁世凯对你的知遇之恩。那么,为了重炮团的稳定,我只能把你调离重炮团到司令部,到司令部担任炮兵参谋兼教导团炮兵营营长一职……”

    “当然,如果你觉得第二条路对于你来说太屈才了,不想在辽东军继续呆下去。那么,你还有第三条路可走:我会给你一千两白银,让你离开辽东军,重新回到你的北洋新军。”

    让杨兴国感到意外的是,自己话刚刚说完五分钟不到,一脸沉默的张绍曾就已经做出决定。

    对着杨兴国一脸坚定的回答:“司令末将选择第二条……”

    “袁大人对末将有知遇之恩,让末将忘恩负义,断了同袁大人得联系,末将做不到。”

    “但是,让末将离开辽东军,末将也做不到……”

    “末将之所以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目的就是想成为军人,杀敌报国,消灭所有想要侵略自己国家的敌人……”

    “放眼整个大清朝只有在辽东军,末将才能实现自己报复……”

    “回到北洋新军,末将的职位也许会越来越高。但是,那样的军事生涯对于末将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司令同意把末将就在辽东军,哪怕让末将当一个普通炮兵也行……”

    张绍曾的回答对于杨兴国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

    但是,杨兴国却非常佩服他的直爽和有情有义。

    既然对方已经做出决定,那杨兴国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拍了拍对方肩膀后鼓励道:“让你当炮兵也太屈才可……先到司令部来,平时帮我训练炮兵,战时改参加战斗的还是要参加战斗。”

    “不要忘了,教导团野炮营营长的位置也是你的,我可不会让野炮营的十八门野炮闲着。”(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整军() 
张绍曾离开重炮团,跟着张绍曾学了半年时间的钟虎,也就顺势而为,成为辽东军重炮团团长。

    解决完最让自己不放心的重炮团后,杨兴国随即就把精力转移到步兵身上。

    张绍曾一离开自己办公室,等在外面的孙列臣就走了进来。

    对着孙列臣,杨兴国直接就问道:”参谋长,你把三个师现在的情况跟我说一下。这次战斗,我们虽然赢了,但三个师都表现出了不同问题。所以,我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对三个师进行一次大得调整和整编……”

    早就知道杨兴国这个想法的孙列臣,没有丝毫异样的回答:“是,司令……”

    “在对付日军第二师团的战斗中,我们损失最大的就要数各团山炮连和三个师的山炮营,一百多门山炮,最后还剩36门,损失了三分之二还要多……”

    “其次就是重机枪,战场上,很多重机枪都因为转移不及时而被鬼子用炮炸毁了……”

    在孙列臣一点一点介绍下,杨兴国终于知道,三个主力师现在的严峻情况,远远超过自己预估。

    如果不是辽东军底子厚,并且在战场缴获不少重武器。

    辽东军有限的重武器已经在战场损失殆尽。

    亲眼目睹整个战斗经过的杨兴国知道,在火力上,辽东军已经可以压制住同等兵力的日军和老毛子。

    但是,重机枪却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太重了,转移起来非常麻烦。

    而这也就造成了辽东军每次在躲避日军炮火打击时,都会有那么几挺重机枪因为躲避不及时而被日军的炮火打击给摧毁。

    既然这一次要对部队进行整编,那杨兴国最先要解决得就是这个问题。

    保证部队火力不变,甚至有所加强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这些武器的重量,方便部队转移。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就是,未来的辽东军。要多装备一些重量轻,但火力却非常猛的自动武器。

    还有一个就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随着大量新式武器的出现并且大量装备部队。各个国家的部队编制和作战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作为一个重生者,杨兴国非常清楚里面变化。

    既然这一次的整编对辽东军来说不可避免,那么,要整编就一次性整编到位。保证辽东军在未来几年时间仍然可以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战争。

    想到这些,一个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时间,各国通用的部队编制方就出现在杨兴国脑海。

    “就这么定了……”杨兴国在自己心中暗暗决定道。

    参谋长孙列臣也看除出了杨兴国忽然变化的脸色。

    对着杨兴国下意识问道:“司令,你是不是已经有决定了?”

    “嗯……”杨兴国点头回答。

    “我的初步想法是,部队完成整编后,重机枪装备到连。每个连下属一个重机枪班,两挺重机枪。”

    “这样的话,每个主力团的重机枪火力就没有变化,战场上。仍然可以用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同等兵力的日军和老毛子。”

    “除重机枪外,每个步兵排增加一个轻机枪组西挺一挺轻机枪,归排长直接进行调动。”

    “这样一来,每个步兵连就装备了两挺重机枪,炮挺轻机枪。无论是远程火力压制,还是近程火力扫射,都可以做到。”

    孙列臣一脸目瞪口呆的反问道:“司令,你可想好了,装备这么多轻重机枪,先不说我们的轻重机枪够不够。就弹药消耗,都是一个庞大的压力,我们能承受得起吗?”

    “据我所知,这样的轻重机枪配置。不仅超过了日本和老毛子两大列强,就连欧美那些列强都比不上我们。我们一个小小的地方势力,需要这么多轻重机枪吗?”

    杨兴国知道,即使自己不给孙列臣一个解释,只要自己做出决定,孙列臣就会同意。

    但是。这样一来,自己和孙列臣之间就会出现隔阂。

    所以,面对孙列臣看向自己的不解和担忧目光,杨兴国还是决定给他一个解释。

    “为什么要装备这么多轻重机枪,原因有两个:第一,弥补我们的训练不足……第二,弥补我们的兵力不足……”

    看到孙列臣点头表示认可,杨兴国继续解释道。

    “至于装备和弹药这两个问题,刚开始也许是问题。但是,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军工产业后,就不再是问题……”

    “首先说装备,不足的轻重机枪,特别是轻机枪,我打算用银子去买……”

    “在大清朝廷,别人买不到武器,并不代表我杨兴国买不到……”

    “弹药方面,目前只能依靠购买和战场缴获这两个途径多储备一些!”

    “我的想法是,一年以后,我辽东军要想办法拥有自己的军工厂。不说生产武器弹药,复装弹药至少能做到。”

    “只要我们能复装弹药,甚至是生产弹药。再大的后勤压力我们辽东军也能成受得了……”

    看到孙列臣脸上慢慢被不可思议表情给覆盖,杨兴国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很难相信我刚才说的……”

    “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我杨兴国一定说到做到……”

    “好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我们再继续讨论其他问题……”

    这时,孙列臣心中还有很多疑问,但是,对于杨兴国给步兵连装备这么多轻重机枪的决定,孙列臣已经心底同意了。

    杨兴国话一说完,孙列臣就接口道。

    “司令,按照你刚刚的轻重机枪配置。部队整编完成后,一个排就达到36人,一个连除去三个作战排和重机枪班,还有一个连指挥部,一个警卫通讯班,一个炊事班,一个辎重班,全部加起来,那就是150人……”

    “不知道营一级的编制是?”

    “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炮兵排,一个警卫排,一个辎重排一个营指挥部,一个侦查班,一个通讯班,一个炊事班,全部加起来六百人上下……”面对孙列臣看向自己的一双渴望目光,杨兴国尽可能平静的回答。

    营下辖炮兵排,这在孙列臣看来,绝对是非常奢华的配置。

    于是,杨兴国话一说出口,孙列臣就接口道:“其他我都能理解,只是这个炮兵排……”

    杨兴国继续一脸平静的回答:”炮兵排装备三门火炮……只是,这种火炮我们还没有。但是,我肯定,最多半年时间,我们辽东军就会装备上这种先进的火炮。“

    虽然不知道杨兴国脸上的自信都是从哪里来的,但是,杨兴国脸上的自信却感染了孙列臣,让孙列臣对杨兴国的话深信不疑。

    所以,孙列臣仅仅经过短暂沉思就继续问道。

    “司令,那我们团一级部队呢……”

    “团下辖三个主力营,一个山炮连,一个警卫连,一个辎重连,一个侦查排,一个通讯排,一个工兵排,一个团指挥部,一个炊事班,总兵力两千五百人……”

    “师下辖三个主力团,一个野炮营,一个警卫营,一个辎重营,一个侦查连,一个通讯连,一个工兵连,一个师指挥部,一个炊事班,总兵力一万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