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世界大穿越- 第1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要说俘虏营附近的百姓,就连地方豪强都坐不住了,再次起了某些不该有的觊觎之心,不仅想要学到俘虏营所会的耕种和养殖技术,还想要将已经被俘虏营整理得相当肥沃和充实的田庄也掌控在手。

    当然,以前有过惨痛的前车之鉴,地方豪强可不敢乱来,要是被州牧府给盯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过他们可以鼓动地方官府,向州牧府提要求啊,州牧府不是鼓励地方官府为了民生,多多跟上头交流么?

    所以,林沙的案头上,摆了不少这方面的公文。

    内容相当简单,就是请求州牧放开俘虏营的限制,甚至把俘虏营的管理权移交地方。

    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尤其还是这等即将天下大乱的时候。

    都不用派下的探子回禀,他知晓其中肯定少不得地方豪强的影子,不过他并没有生气或者发火,人家使的是正常的套路,他直接驳回就是。

    再有,俘虏营蒙学馆教授简单的算术和农学,这种贴近生活的实际课程,很受蒙童们的欢迎。

    他们发现只要学会了课程中的内容,便可以帮到家里不少芒。

    越来越繁盛的商业交流,不时便有商贩到乡村里收购土产,随着次数越来越频繁,百姓的收入和日子越来越好过不假,却也出现了经常被商贩蒙骗,或者计算不清受了损失的情况。

    百姓的日子才刚刚有了起色,对于银钱自然是斤斤计较不肯放松,可是他们又算术不精,很容易就会吃亏。

    蒙童在蒙学馆所学算术虽然简单,却是能在这种时候帮上大忙,起码在计算银钱的时候不会出现漏子。

    还有,他们见识过了俘虏营的一切,又经常跟有官府背景的蒙师打交道,在随父母赶集或者出售家中大牲畜的时候,可是发挥了大用处,那些收税的税吏一听这家有蒙童在侧,顿时熄了盘剥蒙骗之心,替家里省了不少麻烦和额外负担。

    不仅如此,蒙童在蒙学馆所学农学知识,也能指点家中父母耕种田地之时,不仅做到精耕细作,还能好好利用田地的剩余空间。

    套种不是那么好学的,可就是如此,也能帮助家里增加收入,让家里的日子更好好过红火。

    蒙童还会写字认字,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无论是写信看榜,又或者其它一些需要写字的活计,都相当的方便。

    最起码,用笔记载下来的东西不易忘记,能帮家中张辈不少忙。

    如此多的好处,家中的蒙童地位一下子起来了,不说当祖宗供起来,起码也能跟家里的壮劳力地位相当,甚至更有话语权。

    俘虏营的蒙学馆,可是男女学童都收的,尽管开始时受了不少指责和漫骂,时至如今依旧少不得那些出身地方豪强和寒门家族的所谓士人不耻。

    可百姓却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也从之前的犹豫不定,不知该不该将家中小子姑娘送去蒙学馆读书学习,毕竟那里可是俘虏营,关着的都是黄巾俘虏,一旦沾染上了可是不得了的麻烦。

    再有宗族长辈的阻扰,其实第一期愿意送自家孩子上蒙学的百姓人家还是少数,估摸着也就数千人吧。

    不要以为数千人很多,散布在十几个俘虏营,一下子就被消化干净。

    要不是州牧林沙始终坚持蒙学馆不搞大班,一个年龄段学童最多只能有四十人。只怕之前都不用手忙脚乱增加数十间蒙学馆。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进入蒙学馆学习的蒙童学有所成,开始帮助家里的日子更进一步,让旁的家庭看到好处坐不住了。

    数千接受过大半年教训的蒙童,分散在十几个俘虏营周边乡镇,每一个乡村能有三两个蒙童就不错了。

    如今这些蒙童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不仅自家看重,邻里和宗族也是相当看重的,地位水涨船高不说,在宗族和乡邻中的话语权也是越来越大。

    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数千百姓人家的蒙童中,有数百女性蒙童,她们同样受到了乡邻和宗族的重视,甚至已有那头脑精明的,都开始为自家小子提早定亲,想要娶回这么一位宜家宜室的女蒙童回来。

    不要说普通百姓动了心,就连宗族有地位的长辈家里,还有乡镇的小地主小豪强们都心动了。

    这年代,尽管纸张已经彻底传开了,可读书依旧是个很耗费钱财的事情,家里要是没个几十亩好地,根本就不用指望能让家里的后辈有读书习字的可能。

    就是官学的学费也不少,除非自身底子厚实,能够凭学识考进公学,否则那些关系户只能安钱砸开进学之门了。

    能有这种关系和实力的家族,起码都得是寒门之家,就是说村镇级地方豪强才有可能。

    至于更次一级的地主和宗族长老,就是心中再热切也无可奈何,毕竟读书是好切实花费银钱的,他们实在支撑不起。

    可是如今一见自家后辈还有另一条读书上进之路,那就是进入州牧府主持的蒙学馆,就算以后不能再进学,可从蒙学馆学到的知识,对于家族和自身也是极有用处,他们自然对蒙学馆突然有了兴趣,更对那些可以娶回家里的女蒙童同样感兴趣。

    不过,俘虏营就那么十几座,而且地方就在那里,附近百姓可以受益,可是距离超过百里之后,就不好天天进学了。

    这可是个麻烦,百姓们自然不甘眼睁睁看着同样身份地位的人家就能享受蒙学馆带来的好处,他们却只能干看着无可奈何,于是一封封请愿书送到地方官府衙门,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地方官府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敢擅专,只好把这些请愿书都送到州牧衙门,顺便再次提出将俘虏营下放地方管辖的申请。

    对于百姓的自主要求,林沙自然十分乐意。

    只是,蒙学馆要是开到寻常百姓所在村镇,地方豪强会答应么?

    林沙深直,地方豪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相当严密,根本就不会允许能够动摇他们根基的蒙学咖存在。

    就是俘虏营中的蒙学馆,要不是州牧府有重兵把守,还有如今时局帮助吸引了地方豪强的注意力,只怕想要顺利开课也是个麻烦事儿。

    蒙学馆在林沙心中可是担负了极其重要任务的,甚至在他心中有撼动地方豪强根基的作用,可不能轻易出了差错,特别是在开始阶段……

    大冬天熬夜实在难受,缓了一天才回神,抱歉了

第二千四百四十一章 意料之中起风云() 
不管如何,先试一试再说!

    百姓们的诉求,林沙和州牧府因为觉得有麻烦,就不去重视。

    很快,随着州牧府一声令下,大批属官下到郡国甚至县镇,一场轰轰烈烈兴办蒙学馆的风潮,犹如熊熊烈火席卷整个豫州。

    事关自家子弟的切身利益,以及家庭以后的生活质量,百姓们满怀热情投入其中,一座座标准制式蒙学馆在豫州各地乡镇建立。

    还有州学,郡国公学,以及县学附属蒙学馆也纷纷建立,专门收纳城镇百姓家中蒙童所用。

    源源不断的蒙师从十几处黄巾俘虏营地出来,按照分派散布到豫州各地乡镇,肩负教导蒙师之责。

    这些蒙师,大部分都是黄巾俘虏中头脑灵活的青壮转化,经过大半年时间不断学习提升,虽然自身水平依旧不高,却是足以担起蒙学馆授业之职。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向蒙学馆的蒙童,传播州牧林沙的理念,开启他们学习知识大门的同时,从蒙童时代就开始培养州牧的坚定支持者。

    林沙对此项非常看重,这些分派到各地的蒙师,在下到各地蒙学馆之前,他都抽出时间一一见过,一点都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就毁了心中的盘算。

    这些蒙师除了担负教导蒙童之职外,也有探听地方虚实之职,他们每隔一月时间都会上交一份观察报告,将一月时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乡林附近发生的大事小情都记载清楚。

    这些看起来跟日记没啥两样的记载,都会被收集起来,由州牧林沙手下越来越庞大的幕僚团队整理汇总,便成十分重要的辅助资料供林沙查阅了解。

    如此一来,结合官面渠道的消息,下面两郡四国的基本情况,就不会脱离掌控,就算有什么意外发生,也不会太过叫人吃惊。

    至于某些阴谋家的长期经营,也会慢慢浮出水面露出痕迹,只要做好信息通畅不给下面的官员蒙住了眼睛,林沙对豫州的掌控将越发严密。

    短短一个来月时间,豫州各地新建了近千所蒙学馆,都是在州牧府属员的见证下,按照图纸统一规划建造。

    等到蒙师慢慢就位,又花费了数月时间,尽管之前有意识培养蒙师,可这不是短时间能见到成效的。

    只能边培养边派遣,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而且汉末读书人的数量很少,比起后世的宋明时期少了太多,但凡有些门路都能混得相当滋润,自然不会做蒙师这等‘不入流’的职位。

    当然,就算有读书人愿意做蒙师,林沙也是要好好考量一番的,别看蒙师专门教授蒙童,可是在林沙心中相当关键。

    眼看着一切都步入正轨,好象以后豫州的读书人会出现井喷一般。

    麻烦还是来了……

    没谁是傻子,有时起地方世家豪强培养出的精英人才,很快就看清了蒙学对他们的影响。

    动摇他们的垄断根基,甚至很可能动摇他们超然的地位!

    一旦涉及家族利益,世家豪强就会亮出他们锋利的獠牙,将一切可能扼杀在萌芽中,这是利益使然由不得人。

    所以,在中平六年秋冬交集之时,许多的蒙学馆纷纷关门闭馆,尽管蒙师和蒙童没有受什么伤害,但想要继续开馆授课却是不太可能了。

    有州牧府虎视耽耽,地方世家豪强自然不敢做得太过太绝,手段温和没有出现多少激烈冲突,可一家接着一家蒙学馆关门闭馆是不争的事实。

    “那帮豪强世家,暗中使劲或明或暗逼迫当地百姓服软!”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州牧府,阎忠拿着汇总起来的情报向林沙汇报:“只要说服了地方宗族长老,蒙学馆根本就开不下去,没有蒙童上门学习!”

    汇报完了情况,脸上满是不爽之色,显然对这样的情况很不满意。

    “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回的!”

    林沙倒是神色平靖,没有丝毫情绪外露,淡然道:“地方世家豪强,怎么肯呢感任由蒙学馆存在,不是要挖他们的根基么?”

    “接下来如何办,那些关闭的蒙学馆如何处理?”

    阎忠平缓心绪,沉声道:“总不能花费了不少精力,就那么浪费了吧!”

    当初应百姓请求筹建蒙学馆,州牧府可是出了银钱又出了力的,蒙学馆眼下开不下去了,也不能白白空闲在那。

    “就给地方官府做个临时落脚点吧!”

    林沙摆了摆手轻笑道:“反正那些蒙学馆,当初选址时都在水陆交通点上,叫地方官府好好利用,以后州牧府还是要收回来的!”

    “君侯,那些蒙师呢?”

    “空闲出来的蒙师,全部分散到还能开下去的蒙学馆,正好那些蒙学馆的蒙师数量有限!”

    林沙早有准备,拍了拍桌案上的汇总资料,笑道;“这才多长时间,一下子关了大半蒙学馆,倒是替咱们省了不少人力出来!”

    阎忠无奈苦笑:“想做点事情,还真是难啊!”

    林沙轻笑不语,心中却是很不以为然,尼玛开办蒙学馆的事情,明显在翘动地方豪强的根基,他们要是能轻易放手才怪!

    要不是州牧府强势,地方官府已经被整理得差不多了,不敢暗中跟地方豪强联手胡来,这次的事情不可能如请温和就过去,还能留下两百多到三百的蒙学馆继续存在!

    有州牧府的存在,只要村镇宗族自己不萎,地方豪强也不敢真的拿他们如何。单纯的经济手段效果还是不够,可要使出激烈手段,州牧府不答应啊。

    这是那两百多不到三百蒙童馆依旧存在的原因,毕竟某些比较有头脑的宗族长老,还是很希望宗族能够出些人才改换门风的。

    对于教育,国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相当重视。特别是蒙学馆有着明显好处的时候,很多俘虏营周围数百里的乡镇,都相当强硬支持蒙学馆的建立。

    林沙对这样的结果,其实已经相当满意了,还能留下近三百家蒙学馆,等以后蒙童学有所成后,自然又会引发一阵风潮。

    由俘虏营所在田庄,影响力慢慢扩散,先是百里然后就是数百的,相信用不了几年就会蔓延整个豫州。

    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除非出手赶尽杀绝,在万千百姓强烈的意愿跟前,所谓的世家豪强也得退让!

    倒是通过在各地村镇修炼蒙学馆的机会,州牧府又派出施工大队,对某些主要道路开始了拓宽和上三合土的动作。

    豫州地方百姓和豪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对于州牧府辖下的施工队伍,不仅没有排斥相反还十分热情。

    之前的道路疏通,水利沟渠修建,还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都让豫州百姓和豪强享受到了极大便利。

    豫州的道路状况是整个天下十三州中最好的,水利设施也是十三州中最完善的,同时各种基础设施以及便民设施也是最多最好的。

    然后,数年时间豫州成了整个天下十三州最富饶的州,商贸发达百业兴旺,城镇繁茂路旁无遗骸,乡村生活水平太为提高,起码不用担心会饿肚子,这才封建时代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在汉室风雨飘摇之际,豫州竟是一副大治之相!

    不管豫州地方世家豪强心中有何盘算,总之对州牧林沙还是相当佩服的,不是每一个高官都有这等能力。

    因为林沙的能力而受益的世家豪强不知凡己,有家族对此不以为意,该赚大钱依旧赚大钱,可一旦州牧府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尽管明面上不敢反抗,暗地里小动作绝对少不了。

    可同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