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燧皇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到燧皇时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我六姜部落就没有办法了吗?”大盟主问道。

    我怯声问道:“有多少骑?”

    大家因为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没人太在意是谁问的。

    “少则十来骑,多达近百骑。”六叔说。

    大盟主问道:“我们北面都是山区,他们如何过来?”

    “有两处山口,他们经常突袭,我们箭矢难以击中如此快的袭击。”六叔说。

    “那么,山口有多宽呢?”我低声问道。

    “宽处可容十骑并驱,窄处最多三骑。”六叔说完诧异地四下看了一下。

    “可以使用绊马索。”我肯定地说。

    父主闻声转身看着我说:“是柯儿在说话吗?”

    我紧张地结巴到:“是…是,的。”

    “小儿诳语,何为绊马索,闻所未闻。”四叔道。

    父主伸出手把我拉到面前说道:“不要怕,你父主也是这个岁数就参与大事了”。

    我估计这里面肯定有吹牛的成分。

    我鼓足勇气说到:“绊马索就是用一条结实的长绳子,每头有几个人拽着,埋伏在路两边,平时放松摆在地上,等马到跟前,突然拉起,就可以把马绊倒,这样人就没有威力了。”

    “柯儿好主意啊”父主赞许道。

    其他叔父也认可这是一个好方法。

    “六弟那就去准备吧,四弟也指派一些壮士协助一下,等打完胜仗,咱们一起喝酒。”父主朗声说道。

    说完父主拉着我的手,缓缓地问道:“柯儿怎么知道这个绊马索?”

    我只能瞎编着说道:“是在恶魔附身后,驱魔的过程中,上神的教诲。”

    大家本来要离去,听到这里又坐了下来,一脸神奇地看着我。在那个年代,神的威力是巨大的,看来只有经常借用神力的父主若有所思。

    “很好柯儿,那么,大祭司告诉我,你用的神汤也应该是上神的传授了?”四叔问道。

    我只能肯定地点点头。

    看着父主略带失望的眼神,我补充道:“上神并没有说那个叫神汤,还请父主赐名。”

    “好的,我就代上神给这神汤赐名为——姜汤,只有我姜氏一族才有这个资格,那个驱魔的块根是我们部落这个小后生被上神点化之物,那就赐名为——生姜。”

    大家是兴高采烈,齐声欢呼。不会吧?原来生姜是这么得名的,也太凑巧了吧。

    “柯儿年少有为,待到此战胜利之后,再行赏赐,现下众人都散了吧,老四带柯儿回房舍。”父主说道。

    我随四叔父很快回到了娘的茅舍,四叔父和我娘简单说了我的功劳之后,为了让我们母女享受快乐,他去了姨的茅舍。

    我娘赶紧拉着我的手,钻进了茅舍,进来适应了一下光线之后,终于看到两个妹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看来外面四叔父和娘说的话他们都听见了。

    “哥,你也带我们出去玩玩嘛,老在家里呆着,都快憋死了。”二囡撅嘴嘟囔着。

    “女孩子家,竟瞎说,怎么就死了,不吉利。”娘慎怪的看了一眼。

    我说:“娘,您放心,妹妹们也有驱离恶魔的神意,都会有出息的。”

    “又瞎说,那还不是你那个神汤的效力,对了大盟主已经赐名为姜汤,不然你妹妹就让恶魔带走了。”娘辩驳道。

    “多谢哥哥救命之恩。”大囡跪坐在榻上,深施一礼。

    然后,两个妹妹笑的是前仰后合。娘可没时间陪着我们磨嘴皮,拿着陶罐出去找姨,一起做物事去了。

    我领着走路还步履瞒姗的小妹们,向着河边走去。

    “我早就想带你们出来了,你们老是害羞,又不愿意出门。”我得意地说着。

    “废话大家都不穿上衣,真受不了。”大囡气哼哼地碎道。

    我扫视了一下两个未发育起来的美妞,不屑地说道:“干嘛又出来了?”

    “臭流氓现在习惯了,入乡随俗,懂吗。”二囡反驳道。

    我一手拉着一个妹妹,穿过茂密的竹林,沿着河岸,伴着哗哗的流水声悠闲地漫步。河对岸大人们在犁过的土地上播种着作物,远处耕牛在人的牵引下犁田。

    走了一段路后累了,我们只好坐在河边竹荫下的石头上休息,妹妹们习惯性地把后面的围群捋平垫坐在石头上,我则光屁股就坐了下去,别说咱还真不习惯跪坐的姿势。

    二囡随手摘下一片竹叶,含在嘴边吹出了清脆的响声,我和大囡也学着吹,但总是没有二囡吹得好。

    “对了,二囡你是学音乐的,何不做只竹笛来吹呢,多有意思啊”大囡兴奋地叫起来。

    “对了,那天在大殿,我听到过笛子的乐音,但是‘呜呜’的,声音比较低沉。”我说到。

    “哥,不用那么复杂,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排萧,只要用不同长度的竹管绑起来,还可以在管口插上大小不一的细竹片,提高泛音表现水平。”二囡认真地讲解着。

    “那要用多少根?”我问。

    “一般是十六根就可以了,多一点更好,各竹管的长短符合抛物线的规律就行。”二囡神拽着。

    “我想起来了,中国皇帝时代就有排箫,不过那个时候叫参差cēncī,成语参差不齐就是这么来滴。”我尽力发挥着历史学优势。

    男人在美女面前,智力往往能够超水平发挥,这符合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感知刺激,女性也不例外。

    “我这就去前面的打谷场,那边棚子里有各种工具。”说着我就跑了出去。

    跑到工棚,我翻看着各种石器工具,我取了一只石斧、一把石刀,仔细一看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把带锯齿的石刀。

    “太神奇了石锯。”我兴奋的喊出声来。

    谁说锯子是鲁班发明的,早在七千年以前就有了,历史啊,只能贴近事实,难以复制事实。看来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深入到田野发掘中去,事实胜过雄辩。再取了几个打磨的工具,飞快地往回跑。

    两个妹妹已经在选取竹材,她们尽量地选择细而老的竹材,只有老竹才不会变形,细竹是因为二囡太小,粗的竹子不合适。

    我用石斧砍倒已经发黄的竹竿,按照二囡画的刻痕,用石锯截成合适的尺寸,再用石刀切削出不同大小的薄竹片。二囡认真选择插在竹管中的竹片,并不停地边吹边调换着,很快就完成了一个音节的竹管。

    看看天色已晚,我们只好暂停制作,我把工具还回工棚,俩妞儿已经把制作材料在竹林里藏好,我领着妹妹们回家,等待明天再继续我们的乐器匠作。

    回到茅舍,娘看着浑身土猴儿似的几个孩子,直摇头,用手轻轻拍了一下我的头,反身离去。很快,就端来一陶盆温水,给我和妹妹们擦洗起来,我们乖乖地服从着娘的摆布,可以看出两个妹妹眼神里透射出无尽的幸福。

    大家匆匆吃罢晚饭,收拾停当,天色已完全黑了,我们躺在地榻上睡觉,娘还是躺在两个妹妹之间。

    “别再枕着娘的手臂睡了。”我提醒道。

    “娘搂着妹妹睡吧,我靠着娘就行了”,大囡懂事地嘟喃着。

    早上,伴随着娘起床的声响,我睁开了眼,我想应该帮助娘做点什么,也跟着爬了起来。

    走到门外,娘说:“正好,灶火灭了,你去姨那边把取火器拿来。”

    我很快取回了取火器,它是一套设备,包括一块带焦糊孔眼的木头,一根空心的兽骨,一根可以在兽骨里灵活转动的圆木棍,底部已经发黑。另外还有一个类似于弓弦的物件。

    娘把带焦孔的木头架好,用弓的牛筋弦在圆木棍上缠绕了两圈,再把绕着弓弦的木棍套进兽骨,下端插入木头的焦孔,让我拿着干草覆盖在焦孔的上方。这时,娘一手攥着兽骨,一手前后拉动弦弓,木棍飞快地正反旋转起来,很快,我手持的干草就冒烟起火了。娘放下工具,接过火种迅速到灶台引火去了。

    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工具,赞叹着古人的智慧,我原以为古人是用双手费力地旋转木棍摩擦取火呢,原来这取火十分的轻松,真不愧是燧人氏的后代,中华文明之火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发扬光大的。

    :

10。第九章 天籁之音在部落回荡() 
第九章天籁之音在部落回荡

    我和俩个囡囡吃过上午饭,就匆匆地来到河边,我又取回了工具,二囡已经在调试另一根竹管,大囡对调试好的竹管,用细磨石和毛皮精心地打磨擦拭着。 我整理着工棚里取来的牛筋线,准备把参差的竹管捆绑成排。

    阳光西斜,一天就这么匆匆地过去了,二囡的表情随着乐器制作的进展,益发地神采飞扬,看来就要大功告成了。我把做好的十六根竹管从短到长用牛筋线绑好,但是好像不牢靠,我想了想,用两根短竹片将一排竹管夹住,再增加一根牛筋线再次绑牢,这下应该没问题了。

    二囡双手握住排箫,用嘴在平面管口从左至右快速滑动地吹了以下,嗖的一声就像是奔驰的列车汽笛声由远及近,迎面而来,我们高兴地相互拥抱在一起。

    眼看天色就要黑了,我顾不上高兴,急忙放还了工具,大家一起欢蹦乱跳地来到家门口。

    娘看我们又是一脸的灰尘,用手指了指我,进屋拿陶盆打水去了。我和大囡都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二囡,希望她给娘一个惊喜。

    “就吹‘让我们荡起双桨’。”我鼓励地说。

    清亮的排箫声伴着优美的乐曲随即想起,我和大囡用我们稚嫩的童音随着音乐轻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地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悠悠,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我和大囡拉着双手,一边唱一边摇晃着,幸福的眼泪挂在我们的脸上。我们忘情地欢唱,直到唱完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尽兴之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在我们的周围大人和小孩围了很多人,都用敬畏的表情,注视着我们。茅屋门口,娘端着一陶盆清水,倚靠在门边,幸福的眼泪挂满了脸颊。姨站在娘的身边,抿着嘴,甜蜜地看着我们。这可是我们穿越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特别是其中有很多我们的同龄人。这些天真的孩子,羡慕地直视着我们。

    两个囡囡快步跑到娘的怀抱里,嘤嘤的哭了起来,姨一把拉过我,紧紧地把我搂在她那赤褐色温暖而柔软的怀里,不停地用双手抚摸着我的头发。

    我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这温馨的时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围的人们依然虔诚地伫立在原地。

    我急忙挣脱了姨的怀抱,走上前来,双漆跪下。

    “各位叔伯婶姨,小伙伴们天气晚了,请回吧,如果愿意向我们一样,我们会和大家一起来歌唱,我我们来教你们,谢谢了。”说完我深施一礼。

    围观的人们欢呼着,慢慢地散去了。娘把我们拉进屋里,姨端着陶盆跟了进来,又从灶台陶罐中加了些热水,娘和姨分别用麻布巾,帮我们擦拭身体,我们默默无言地接受着。

    梳洗完毕,娘取下从灶台水罐,放上早已经做好的肉汤,打开盖,从竹筐里抓了一把洗净的菜放进罐里,用从小竹筐里拿出几个还温热的饼子分给每个人,我们是饥不择食地啃食起来。

    娘慎笑着说:“没人跟你们抢,别噎着,等一下汤热了,喝点汤,就着吃。”

    我很快吃了一个粟米面菜团子估计有二两,走到菜筐边上,抓了一把菜,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菜啊?”

    “葵菜,放在汤里汤汁泛红,既好看,又好喝。”姨爱惜地抚摸着我的头回答。

    “我知道了,这就是苋菜。”大囡刚说完,赶紧捂住嘴,向我做个鬼脸。

    “是咱们种的吗?”我问。

    “不用种,是和你姨白天上山坡上挖的。”娘说道。

    “我们也要去挖野菜。”二囡大声说。

    “行,都去。为娘还没夸赞二囡呢,竹排子吹的真好,为娘都不知道二囡是从哪学的?欢喜死为娘了。”娘说着又要掉眼泪。

    “娘,那叫排箫,我还会很多的乐器呐。”二囡自豪地说。

    我赶紧补充道:“这都是驱魔以后,神的赏赐。”

    娘和姨赶紧朝大殿的方向跪拜了三下,说道:“大神天佑我姬家,跪谢了。”

    “好了,天也不早了,娘,咱们歇息吧。”我愧疚地催促道。

    娘说:“小妹,你一个人怪冷清的,就在这和我们一起睡吧。”

    大囡说:“太好了,姨搂着我睡。”

    看来以后晚上很可能就是这个方式睡觉了,还真没我什么事,我还是赶紧自己躺好睡觉吧。

    “对了,二囡,能再给姨吹一曲和晚上入睡前相仿的曲调吗,就咱们家里人,静静地听好吗?”姨恳求着。

    “姨,我这就吹。”二囡说着,赶紧爬起来,摸索着拿起排箫。

    一曲轻柔而悠扬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在茅舍上空萦绕。我的思绪伴随着乐曲仿佛又回到了芭蕉林立,竹林掩映的傣寨竹楼,傣家姑娘肩披长发,紧身的筒裙包裹着窈窕的身姿,在清澈的河边浣洗,嬉戏的诗情画意,我思乡的泪滴悄悄地滑落下来,慢慢地进入了梦想。

    “哥,快醒醒吧,天都亮了,我们还要挖野菜去呢。”大囡用手摇晃着我的头。

    二囡坐在榻上,正用竹篦子梳着头发,娘紧接着用细绳为二囡梳了两个小揪揪,当然,大囡也是一样。

    我起来简单洗了一把脸,抓紧吃了点东西,拎着小竹筐,随着大人穿过大殿,向后山走去。

    一路边走边看,原来大殿后面是一个山丘,山上松柏林立,绿树参天,山上亭台阁舍若隐若现,上山的石阶道路直通山顶,山顶上应该有一座神圣的建筑,但在山脚下看不到,石阶上不时有人上上下下,很多人手里都拿着类似于树皮一样的东西。

    跟着大人绕过山丘,穿过一片桑树、榆树、果树组成的混交林,来到北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大人们开始弯腰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