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燧皇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到燧皇时代-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晟父是轻车熟路,走在前面。紧跟着的是撅叔,莽叔则拉着我的手,有说有笑的跟在后面。置叔和冉叔则边走边聊着。后面跟着敢战军的几位营总,撅军的两个营总,以及姒部落的水军统领,最后还跟着一位女头人——姒大主妇。

    大家在议事大厅坐定。晟公坐在上首,撅叔领着驻守在此的军将、主事居左,莽叔领着新来的军将、主事居右。

    “好,我等已重新稳居姒部落,还是先议一下如何安置之事吧,毕竟,安居才能干物事。”

    “那好,我先说。不到的地方,姒大主妇、水军统领补充。”爽朗的撅叔先开口,接着又说道:“目前,我等已完全占据大河北岸姒部落所有属地,东渚人已经退去。但是,姒部落地域广阔,我等人少。采权宜之计,集中驻守在蟒水西岸和大河以北的夹角地区。蟒水北岸的防务,则由水军布置探哨,并定时乘舟筏探查,防敌偷袭。蟒水入河口两地,原有的房舍保持完好。西岸的物事仓库全部在握,当保我族人千人以内越冬,几可无忧。东岸物事抢夺回来大半,主要是麻布的损失大一些,贼敌逃遁之前放了一把火,但很快即被扑灭。”

    撅督环顾左右再说道:“现下,两百撅军各一百人分别据守在大河北岸和蟒水西岸,敢战军五十军将绘制地图,巡回探查,以防不测。水军重点是防护蟒水两岸,探查蟒水东部,大河北岸的情形。如此而已。”

    “下妇按照撅督的示意,把三百妇孺进行分类,喂乳族妇大约二十人照顾三十名四岁以内幼儿和协助准备饭食,其余健妇则分为两组,一组下田,补种和耕作农事,另一组操持房舍内各项物事,如:纺织、物食、鱼、放牧、洗涮等。如此,每日一轮换。”

    “下职奉撅督之令,暂掌水军之事。共有军壮一百三十余壮,只有竹筏二十余只,无法出大河巡查,只能穿行于蟒水之上,往来巡查和摆渡。为此,将水军分为三哨,一哨负责蟒水东侧大河北岸的探查和防范,一哨负责摆渡以及东岸营舍的探哨布防,另一哨则在蟒水之上捕鱼捉蟹,以供族人肉食之急需,特别是妇孺的需要。”

    “看着撅督的排军布阵,姒某佩服啊。想我一族强壮之时,都难以抗衡东渚之敌,致使我族大河以南之地尽失,仅能以大河之险拒敌。然,撅督仅以区区二百军壮,即收复大河以北全境,并驱敌而去,实为不宜啊。即如此,还能保全我族越冬的物食,更为难得。为我等固守部落,有了保障之资。因为后续的物事,提供了支持。姒某在此道谢了。”

    晟父说着起身,面向撅叔深施一礼,撅叔赶忙起身还礼。大家观之此情此景,也是唏嘘不已。

    “撅叔辛劳,接下来就请暂歇几日,再返回不迟。”晟父关心的说道。

    “盟弟就不讨扰了,明日启程回部落,现下典督一人据守,军将又拉出来一些,撅督放心不下,更何况典督乃一女流,如何上阵击敌?”撅督忧心重重的说道。

    “怎么,上国还有女军督?”姒大主妇惊奇的问道。

    “正是,而且还是身经百战的女军将。”我补充说道。

    “哈哈,柯儿所言稀罕了,姒莽有机会也要会会这位女流军将。”莽叔略带高傲的说道。

    以我之见,如果是排军布阵,莽叔在陆地上,未必能占到便宜。

    “也罢,那就请撅督现下就回房舍歇息吧,撅军的两位营总也一同歇息去吧,你们已经完成物事了。”晟父有些怜惜的说道。

    “那盟弟就不客气了,不过,我这撅军可以留下一营军壮,以供田亩耕作之事,遇有战事,即是不二的军壮。”撅叔思讨着说道。

    “撅叔,您那里是军事必经之地,司马敌贼又惦念已久,不可不防。”我赶忙提醒道。

    “柯儿,大可放心。我那里还有二百多军壮,另外你典姨也把三百多耕壮向你所做的那样,训练成为耕壮军,你典姨任耕壮军军督,为叔是部军军督,我们现下还有五百多军壮呢。你撅叔现下已经是代步以驿了。哈哈哈”撅叔说着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也都高兴地笑起来。

    “既如此,那姒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晟父起身再次道谢着。

    “左哨长听令,本督命你等,听从晟公的示意,继续留守姒部落,直至平安为止。”撅叔命令道。

    说完起身施礼,带着右哨长匆匆离去。

    “那好吧,现下姒某就开始分配物事。姒莽带领一营敢战军,驻防于蟒水东岸地区。指挥水军营,保障蟒水河岸的安全,并随时探查大河沿岸的情形。”莽叔大声应诺。

    “置军将听令,命你等带领敢战军二营、四营防守蟒水西岸地区。以二营防守沿河岸堤,以四营防守营区要地。”置叔起身应诺。

    “耕壮军左营接替健妇,从事农事和捕鱼捉蟹,遇有战事,随时应战。”左营总起身应诺。

    “姒大主妇主持妇孺之事,保障物食制作和劳军物事,重点组织健妇纺纱织布,弥补急需。姒冉则往还调度,周济物事,以应所需。柯儿扶助姒某主持部落物事,具体物事另行商议。好了,时辰也不早了,各自招呼自己的物事去吧,散了吧。”说着晟父一挥手,大家都各自散去。

    :

61。第六十章 边建设边绘() 
第六十章 边建设边绘图

    我随着晟父,满是好奇的,来到姒部落的房舍区。 这里也许是气候湿润的缘故,房舍门前,都有个类似于后世花圃的围挡,里面是蕨类植物和鲜花争奇斗艳,给房舍平添了几分艳丽和生机。

    房舍都是竹木结构,用竹木搭成的框架,屋顶是半竹片相互咬接搭建的,即防雨,有防晒。四壁则是竹席围裹,再糊上河泥。这样的房舍,都是就地取材,简洁实用。

    我们来到正中的一间房舍门前的树墩上坐定,但见,姒大主妇正在招呼健妇们忙前忙后的搬运物事,收拾房舍。

    这姒部落的灶台很有意思,它不和房舍相连,而是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他们叫食棚的下面,集中修建几个灶台,相邻的几个房舍分用。这难道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吗?我不得而知。但起码烟道集中排烟,还是很有特色。

    房舍的道路两旁有高大的油桐树,遮阴避雨。时不时还会看见有高大杉树夹杂其中。

    牌饭时刻到了,姒大主妇给晟父和我,把碗端来了,类似黏米饭的物食,上面有烘烤的鲜鱼,透着诱人的香味。我见晟父用手从小陶罐里,捏了一些盐,洒在烤鱼上面,然后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我也模仿着大吃起来,米饭有点黏,但是很爽口,比粟米要滑爽一些,不过好像缺乏一点嚼头。

    饭后,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被安排在相邻的房舍歇息。姒大主妇则安排一个健妇,在吃饭的房舍——四大主妇的房舍,共同侍寝晟父歇息。

    这里的规矩也挺有意思,部落头人的侍寝健妇,要由部落的头面大主妇来出面分配,大主妇自己则可以有独立的选择权,决定和谁‘共侍一夫’。

    当然我也无例外的,被分配到一名健妇的房舍歇息。

    “小主人,下妇帮你更衣歇息吧。”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在黑暗中传了过来。

    我借着些许星光,摸索着往里挪去。一下就被一个一丝不挂的玉体给抱在了怀里,我就像被剥洋葱一样,只剩下肉核了。我的脑袋很快也投入到了一个散发着些许桂花香味的肉丛里。

    “嗯,这桂花的花香很好闻。”我不禁开口说道。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桂花树,没什么可特别的。”暗夜里的美妇,娇滴滴的说道。

    我怎么没注意到?看来精力过于集中在物事上了,再就是饭香味遮盖了桂花的清香。

    美妇看着我这个孩童,知道再努力也是白费劲,干脆就抱着我,哼起了童谣:“咿呀嘿,嘿咿呀,吃奶伸着个小嘴巴。……”

    怎么个情况?还真把我当成四岁的孩子了。也罢,我就干脆享受在这温柔乡里,醉梦一场。

    次日起来,被派发的健妇们是有人高兴,有人无奈,有人悲哀。

    高兴地自不必说,我这里可能就是无奈的,估计莽叔那里就该是悲哀了。

    我看,在这原始社会里准确的应该说是石陶器盛行的社会,配给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难怪后世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大同的社会。悲催啊

    吃过鼓饭,大家集结起来,欢送撅叔带着一营耕壮军勇壮们,骑着驿骑,排着整齐的队形,踏上了归程。

    看着队伍走远了,晟父对我说道:“柯儿,你以为我们现下最要紧的物事该是什么?”

    我思量了一下,不太肯定的说道:“从生计看,当是农事为要,从军事看,当是船务为先。”

    “柯儿所言极是。只是现下部落人手太缺乏,自当取其最紧要的物事优先办。为父以为,这船务之事,最为紧要,且更费时日,需尽快排布下去。不然,到使用之时,可就来不及了。”晟父扶须分析道。

    “柯儿明白,今日就到水军去,与擅长船务的军壮研讨此事。”我侧无旁贷的挺身说道。

    “不急,柯儿,今日就跟着为父,往大河一游如何?”晟父精神振奋的说道。

    “你莽叔我来领游,柯儿,保管你是乘兴而去,满意而归。哈哈哈哈”莽叔突然大笑着插话说道。

    说着,大家跟着晟父,信步往大河岸边走去。

    一行人离开茅舍,行进不久,就进入到了枝叶掩映的树林里,穿行在杉树、桑树、槭树、漆树、油桐树和桂花树等树种,交错丛立的林木之间,听闻着鸟语花香,走在湿润蜿蜒的土路上,十分惬意。

    再往前行,大河的涛声,开始拍击着我的耳鼓。我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近在眼前了。

    继续往前走,从丛林的间隙里,已经可以看到浑黄的大河之水,在奔腾咆哮着,翻滚而过。

    站在岸边的我,看着滔滔的河水,是心潮起伏。

    这河水浑黄的颜色,与后世无异。看来,黄河两岸的水土流失自古就有了。对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自从印度板块开始俯冲,钻进亚欧大陆之后,青藏高原就逐步“雄起”了。连带着,新疆地区也从海里浮现了出来。远离了大海的新疆盆地,在常年西北风的吹送下,大量的沙土被无偿的向东吹送,年积代累,叠层覆岭,形成了黄土高原。这流经黄土高原的大河黄河正是中华文明最勤勤恳恳的搬运工,把裹挟而来的泥沙,带给了广阔富饶的华北平原。中华民族有了这片沃土,文明的脚步还停得下来吗?

    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真是非常的贴切,当然我们中华民族还有一个至亲的母亲河——长江,她们系出同原同一个高原。这些无私的母亲们,用她们绵长的子宫,富集的羊水,裹挟着无数泥沙组成的精虫,最终在中华的大地上,驻足积蓄,孕育生命,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繁衍生息,直至描绘出华夏大地的锦绣江山。

    “柯儿,快往那边看,就在远处大河的上游,那边的三个岛,岛上的鸟燕那是无法计数。走在上面到处是鸟蛋,你莽叔我都无从下足啊,哈哈哈”莽叔洪钟般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

    三个岛,什么情况?梳妆台、炼丹炉和砥柱石吗?这可是后世著名的成语‘中流砥柱’的出处啊在往上游,就应该是被后世称作‘人门’‘神门’‘鬼门’的三门峡所在之处。可惜,后世建设水库,再也看不到他的雄姿了。

    我眺望着对岸模糊虚幻的岸影,可以肯定,现下的河面比后世的黄河要宽得多。河两岸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盖,远不是后世的秃山荒岭。

    真可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后世这位伟人的诗句,完全可以洞穿千古,直驱后人。

    “柯儿,为父每当心绪不宁的时候,就喜欢来到这大河岸边,看着滚滚的河水,听着轰鸣的涛声,心情即刻就平复了。这就是大河的力量啊”晟父感叹着说道。

    晟父指着眼前滚滚的河水,继续说道:“柯儿,你看大河的上游,也就是西面,有险峻的山门和岛礁,摇舟行筏绝非易事。而藉此向东,则顺风顺水,直至那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我闻听此言,吃惊的看着晟父,暗想道:谁说上古人类只认‘三尺营地’。难道上古先人,用几代,乃至千百代人的时间,徒步迁徙,就丈量不出来黄河归入大海吗?直觉都不会相信如此。

    看来我们后人,也太低估我们先祖的智慧和能力了。

    “柯儿,一直看着河水,不发一言,在想什么呢?”冉叔罕见的开口探问道。

    “柯儿,……被眼前的大河吸引了,一时无从说起。”我赶忙掩饰着说道。

    “柯儿,你看,有这大河天险,确是我族之幸事啊。”晟父继续感叹着说道。

    “今后大家有的是时间。我看现下开始说说正事吧。柯儿,在这滔滔河面上航行,没有大船是不行的。我们现有的竹筏,在这大河之上,那就是在打水漂啊。”晟父不无遗憾的说道。

    “柯儿敢问一句,这东诸国所用之船,是何形状,可有人能够描画,或者讲述出来?”我急切的问道。

    “哈哈你莽叔我见过,就有点像人穿的这毛皮靴,里面是空的,上面的后半部分有棚子,就是特别大,莽叔估么着,肯定还能装不少水呢。哈哈哈哈”莽叔大笑着说道。

    “那就是有船舱的楼船了,如此先进的战船,大出柯儿的意料啊”我也摇头感叹着说道。

    大家想一下,古代没有钉子,全靠榫卯结构,如果要制作带有流线型的船体,船板的拼接就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更何况还要加装隔舱,建设船楼,难度可见一斑。

    “柯儿建议,先建设小舟,在掌握了舟船的技术后,用横杆连接数艘小舟,集合成大船,然后再一步步的发展,建造大船。至于说大型的楼船,我们现下还不具备条件。”我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