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未来之繁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未来之繁衍-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

    这辈子只能用“新女性”的身份活下去了!

    新女性,是水蓝星的特有人种。

    这个只有纯爷儿的世界为什么会有性别为女的人呢?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也是很正常的,爱情一直都是文明社会不灭的主题。男人爱女人,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只要有爱就都不是问题!

    这个只有男人的世界,男同们欢乐了,男男成婚当然是大势所趋,可是天性。爱女人就是弯不了的就有些崩溃了。

    性别认同的人哪儿都有,有觉得自己天生就该是女人的公民选择了做手术改变性别。在这一点上,联邦是个很开明的国度(直男们的怨气很大不容忽视?),很快就承认了变性人的新性别——将其称作新女性,并且在诸多考量后,给予新女性一项特权,不强制服义务兵役,以及其它诸多福利优惠。

    从此后联邦的性别就有了两种:男性和新女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因为各种理由选择改变性别的公民人数增多,国家干脆通过了一道法令,允许公民在成年(年满二十岁周岁)后选择自己的性别,并且设立了专司此项的新女性保护协会以维护女性的权利。

    新女性从外表上跟地球女性没有区别,喉结没了,有“发育”完好的女性外部性特征——只要你想要,可大可小,内部的改造得也天衣无缝,内外生殖器一个不缺,除了不能生孩子,嗓音略沙哑外,就跟女人一模一样。

    新女性唯一的缺点就是,她们需要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中和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才能维持自己肌肤的柔嫩,生活成本远高于普通男性。

    所以如今的联邦是纯爷儿和男同、变性人并存的世界,各种取向皆大欢喜,各种有爱,但是,苏黎依然是那朵世界唯一的奇葩——真女人!

    和爱情一样,繁衍是人类不灭的主题之一。即使是被制造出来的克。隆人,由原生人类培育、抚养、栽培长大的他们也着同人类一样的执念,存留血脉。

    新人类当初也不是抱着弄着星球玩个百十年就大家一起上天堂的想法发动战争的。

    男男生子那是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情节,新人类按照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克。隆为手段繁衍“子孙”。

    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

    人的成长受到后天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自然不可能与主体完全一样,再加上新人类的克。隆技术日趋完善,在培育时对基因进行定向变异诱发,使得克。隆人与主体在相貌、身高等方面也都有明显的区别。

    □□并不是完全复制,不会出现多出一个“自我”的情况,再加上□□人与主体之间有年龄差,这使得克。隆生子成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繁衍手段。

    但是,同样的,克。隆技术如今依然有其不能避免的限制性,那就是成功率。即使已经发展了一千年,联邦的克。隆技术也仅能达到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起始之初仅有百分之十。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更何况联邦本身就是从战争洗礼中崛起的文明,独立后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繁衍资源的争夺。

    资源是有限的,设备也是有限的,谁优先拥有繁衍的权利就成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争端。

    掀起独立战争的元老们觉得自己有优先权,领导战役的将领也觉得自己有优先权,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士兵觉得自己为种族延续做出了贡献,也应该有优先权,取得胜利后的新人类社会在争夺中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时光。

    不过,他们斗争的方式稍微温和了一些,并没有一言不合就开始火拼,而且开了无数次的会议,在经历了各种智力较量后,产生了八位领导人(根据野史八卦记载,这其中有各种黑幕)。

    八位领导人以纪念城为中心,将水蓝星的土地划成了八份,八个自治区形成了联邦统治的社会形态——据说当时是抽签决定谁拥有哪个区的。

    因为星球是圆的,此后八个区经常因为领土问题产生了各种争端,这个事情一直都被文学影视作品各种调侃,是个经久不衰的梗。

    不过,不可否认,那次会议积极的影响力。

    在分裂的过程中原本一刀切的社会自然就出现了等级差,于是便有了贵族和平民的划分。

    贵族指的是就是在独立战争中有杰出贡献的人,贵族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八位领导人分别成了自治区的领主,名义上的领袖。

    平民的组成就稍微复杂了一些,有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第一批克。隆人士兵,有用从地球带来的原始人类的组织细胞培育的第二代克。隆人,再有就是贵族们的培育失败的□□子孙。

    前面就说过了,克。隆生子并不是百发百中的,一开始成功率仅有百分之十。

    在培育过程中的并发症,操作失误,外界感染,还有基因诱发失败导致的畸形、残疾,大部分的克。隆体都不是能让贵族们满意的后代。

    最开始这些失败品是被抹杀在襁褓,哦,不,应该是培育器里的了,可是,同样因为□□的成功率太低,导致高层们意识到,如果将失败品完全抹杀的话,新人类的人数将会急剧减少。于是,为了种族的延续,残次品们也有了生存的权利,成为了联邦人口的基石,平民。

    联邦各自治区的法治形态是联邦共和立宪制(参考美国)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参考英国)的结合体。

    八个自治区有自己独立的政府机构,同时又隶属于联邦政府管理。议会是区和联邦的最高立法、权利机关,选举区、联邦的总统政府。

    领主家族并不以任何明面上的形式参与统治,但是他们和地球二十一世纪那些被当做吉祥物的皇室是不一样的,因为各自治区最大的暴力执法机构——军队是由领主家族掌控的。

    虽然拥有军队,但是在法律上,领主家族的成员并没有特别出格的特权。联邦最高法院门口刻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主犯法也与平民同罪。

    只是实际操作时谁又知道会是怎么回事呢?

    苏黎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月多月,为了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她啃了不少历史、社会、法规之类的书籍。

    她发现了一个很是奇怪的事实,那就是在这一千年的历史里,各个区之间虽然经常有摩擦,可是每个区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动乱,也就是说没有平民反抗过贵族们的统治!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不均。联邦的富裕层也只是一小撮人,有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极端的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

    苏黎的恩人——也是这间公寓的租约签订者艾拉,就是个生活经历十分典型的贫民。

chapter 03贫民艾拉(1)() 
艾拉,并不姓艾。

    在法律上而来说,平民与贵族的区别有两点,一是贵族不必和平民一样服四年义务兵役,二就是,姓氏是贵族的特权。

    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当然平民可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规定一个姓,比如艾拉的父亲就是艾克,他给女儿取名为艾拉,可是这个姓氏在法律上是没有效应的,艾拉就是艾拉,不会是姓艾名拉。

    艾拉公民身份证上的信息是这样的,公民等级:o(贵族是s,平民是o),名:艾拉,出生地:八区格萨城生育局,出生日期:公元958年5月4日,抚育局:八区格萨城第三抚育局,性别:新女性。

    在这里先解释下生育局、抚育局。

    随着联邦的发展,原本位于纪念城的繁育研究所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为每个人量身定做□□子孙也是不可能的(失败率太高)。

    于是各自治区都成立了生育局与抚育局,生育局负责采集每位公民的遗传信息培育新生儿,抚育局则负责养育新生儿,想要抚养孩子的公民都可向抚育局提出申请领养。

    贵族们就不用说了,大家族拥有自己的研究所,贵族们有数不清的机会,精挑细选适合的后代,有钱的平民也能通过私人研究所培育自己的孩子。可普通公民想要孩子就得排队,经过层层审查,最后才能领养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小市民思想十分严重的苏黎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帮别人养孩子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她觉得换成她肯定做不到,如果她之前生活的政府出台这种强迫性的规定的话,早就被推翻了!

    为什么这里的人就这么默默地接受了?!

    联邦的舆论环境是很开明。网络上阴谋论层出不穷。有阴谋论者提出过这样一个推测,除了第一批新人类外,之后新人类的基因已经被篡改了,使得他们从血脉上失去了反抗的**。

    苏黎觉得这个阴谋论挺有意思的,因为那八位领导人都是研究员出身的,大大的有可能嘛!

    她深深地觉得当初那八位领导人能当选就是阴谋的开端。

    接着说贫富差距。

    联邦的基础社会福利健全,联邦公民就算一生不劳作也能生活下去。

    联邦的贫富差距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受教育程度上。

    联邦有义务教育,不过是只到高中为止,大学是全自费,而且花费不小。普通大学一名学生每年的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等杂费加起来至少得两万币。

    两万币在联邦是什么概念呢?

    联邦的咖啡五币一杯,快餐的套餐也就是十币一份,兼职人员法定保定时薪是十二,店员等起步职位的月薪是一千五……苏黎最近正在找工作,属于三无人员的她能选择的工种十分有限,她对每种可能的职位都了解得十分透彻。

    也就是说,一年大学学费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就是夫妻或者夫夫二人的全年收入的总和一大半,供养出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家庭将近十年积蓄总和(与天。朝农村家庭供养大学生的情况十分相似),实在是和便宜不沾边。

    不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薪酬待遇上来看,这笔投资算是稳赚不赔,因此很多家长也愿意勒紧裤腰带为孩子创造就学条件。

    艾拉父母——应该是父爸,联邦这里的习俗是,对于“夫夫”关系的法定监护人,一个称作父亲,一个叫爸爸,二人曾经经营着一个小小的农场,种植一种被称作“米稻”的植物。

    克。隆人军队当初从地球上带来的农作物并不是每一种都顺利在水蓝星存活下来了的,种植失败的农作物中居然包括了人类最大的两种主食来源:大米和小麦!

    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研究所的专家做了多种尝试,最后使用嫁接的改良了两种本土作物,成功种出了稻、麦。

    这里的米稻虽然名字里有米又有稻米,可是生长形态跟地球上的稻谷完全不一样。首先,它是藤蔓植物,其次果实成熟时一颗就有成人拳头大小,接近一百克,在每年秋天收获一次。农家在采摘了果实后,烘干碎粒后卖给农业公司,统一上市销售。

    米稻的品种如今有很多,艾拉家种植的是口味最普通但是产量最高的,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联邦的民用科技已经达到了顶峰,家用机器人普及的程度与地球二十世纪的电脑相似,农场实现了全机械化——采摘除外,民用机器的敏感度还不够高,可能会伤害到植物藤蔓。

    前面就说过了,为了维持环境平衡,联邦的水电是按照人口配额的,配额以外的要出高价,尤其是商业用途的更是民用的三倍价格,即使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农业扶持计划,农用水电的价格也依然是民用的一点五倍。

    总之收入高,支出也高,但是艾拉家每年依然能存下至少三万币——若不是有还算坚实的经济基础,当初他们也不可能通过审查成功领养到艾拉了。

    对艾拉一家而言,艾拉上大学的开销虽然大,但是他们依然是能负担得起的,并且不会影响家庭的日常开销。

    艾拉高二那一年,她的生活来了个大转弯,父爸因车祸重伤住院,而且还是过错方。艾拉花完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也没能挽留下父母的离开的脚步。

    艾拉父母去世后,农场被拍卖,钱么自然是赔偿给车祸中的受害者了,艾拉在十六岁那年从平民成为了贫民!

    苏黎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因为那是艾拉生命中最为快乐的日子,她不止一次满是怀念地跟苏黎说起自己十六岁以前的生活。

    身为“既定事实孤儿”——父母远在异时空的苏黎深有感触,每次两个人一说起自己的父母都是抱头痛哭为结局。

    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艾拉失去了所有,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和福利局的人都建议她去寄养之家居住,等待被领养。

    说到寄养之家就需要解释一下联邦政府对孤儿们未的安置政策。

    常规程序是这样,生育局培育新生儿,出生后就立刻送到抚育局照看,直到周岁后就可以被领养。

    被领养后父母去世的孤儿和暂时没有人愿意领养的孩子也由抚育局照顾,直到小学毕业——十二岁。

    十二岁以上的孩子有动手能力,需要的照顾与儿童也不一样了,就会被分散道相对而言规模较小、管理较宽松但是针对性更强的寄养之家。

    如果说抚育局是政府直营连锁的话,寄养家庭就是加盟连锁店了。

    寄养家庭的管理者通常是一对夫夫/夫妇,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伙伴,只要他们的资质通过福利局的审核:身体健康,没有精神、遗传疾病,高中或以上的教育背景,没有犯罪记录、不良生活嗜好,再有一处建筑达标、功能完善的房子,就可以开门运营。

    寄养之家每收留一个孩子就能从政府领到每月一千的抚育津贴。

    当然,为了保证青少年们能得到应有的照料,避免寄养之家的运营者为了获得抚育津贴过度收养,政府在每个孩子最低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运营者与被寄养儿童的比列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被寄养的孩子如果愿意,可以一直在寄养之家住到二十成年,没有补助金为止。

    按照这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