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重生[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熙凤重生[红楼]-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请大夫了。可巧姐你自己也说了,曾祖母也是病着的,有些病就算请了大夫吃了药,也未必能好。你舅舅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你娘才会那么伤心。”

    巧姐是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哦,那娘以后还会伤心吗?”

    “伤心过一阵子也就好了,就像当初你祖父过世,巧姐你也不是很伤心吗?可人呢,不可能一辈子沉浸在悲伤之中,等过段时间,也许是三五个月,也许是一年半载的,总归会过去的。”贾琏哀叹一声,王仁这事儿只怕比贾赦之死还难以处理。一来,前者比后者年轻太多了,甚至尚未成亲无儿无女;二来,有时候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生不如死更令人心惊,也更让其亲人难以平静心绪。

    “我懂了。”巧姐终于明白了,哪怕近三年的时光,让她完全忘记了当初在荣国府的生活,也忘记了李纨、探春等所谓亲人,可她却始终记得,祖父当年对她的疼爱。

    有些人转眼就过去了,而另外一些人,就算时间久了,淡忘了当年的悲痛,却永远不会真的忘记那个人的存在。

    待贾琏亲自领着巧姐和惜春回了后院,这才往王熙凤的房里走去。在这段不算长的路途中,贾琏想过数种说辞,可真的走进房里见到王熙凤后,他却是卡词了。真正开口时,贾琏所说的完全不是安慰的话,而是一本正经的告诉王熙凤,仵作和状师都不会有问题的,最迟明个儿晌午,一定帮她去京都衙门状告周夫人,替王仁讨回公道。、

    “那便有劳琏二爷了。”王熙凤平静的道。

    不知道为甚,也许是因为见多了王熙凤明媚动人甚至嚣张跋扈的样子,当贾琏看到王熙凤面无表情时,只觉得心中一抽一抽的疼。

    ……有时候,太坚强也不是一件好事儿。贾琏心道。

    ……明个儿状告周夫人,最好能让官兵直接登门搜查,想来一天工夫也足够许嬷嬷将“罪证”落实了。王熙凤心道。

    <;<;<;

    状告周夫人异常得顺利,却并不是因为贾琏的面子有多大,亦或是京都衙门同情王仁,而是……

    当今早已暗示其心腹,尽力搜寻王子腾的罪证。

    虽说贾琏命人递上的状子上明确的写了,状告王子腾夫人周氏,可对于京都衙门来说,这里头可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旁的不说,单是王仁父母早逝,里头有多少文章好做?要知道,王仁之父乃是王家的嫡长子,一如贾赦。这贾政能谋害兄长,王子腾为何不能?当然,关键不在于王子腾会不会谋害兄长,而素日里偏帮老臣的太上皇早已病入膏肓。

    不等贾琏暗中使劲儿,便有人通知了当今。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当今很快就传召了南安郡王,左右后者已经得罪了宁荣二府外加薛家,再多添一个王家也无妨。

    南安郡王倒不是那么想的,他的想法比北静郡王还简单,他今生最大的兴趣就是到处惹麻烦。如今有圣旨在手,就算他闹了个鸡飞狗跳,也有当今护着他。很合算的买卖不是吗?至于名声之类的,南安郡王完全不考虑,左右他就是个痞子。

    就在贾琏回府耐心的等待消息时,南安郡王便以带兵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王家。仍是先封锁各处道路,再以禁卫军开道,强行进入王家,将主子拿下将下人们锁进各处院子。

    因着已经干顺手了,比起最初在荣国府前后折腾了整整两日,这一次在王家,只费了半个时辰,就搞定了所有事情。

    咳咳,这里头当然也有王家人丁稀少的缘故。

    撇开已经进了刑部大牢的王子腾,以及两个早几十年便已出阁的姑太太,两个几年前出阁的姑奶奶,王家也就只剩下了周夫人和王仁两个主子。而王仁重伤瘫痪,你纵是给他机会,他也跑不掉。所以真正麻烦的唯有周夫人一个。可就算周夫人比一般的后宅女眷强一些,在面对南安郡王特地派遣的一千禁卫军时,她还是怂了。

    禁卫军铁定比不上那些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的军队,毕竟禁卫军是驻守在京城里的,保护的是皇城的安危,且能进入禁卫军的多半都是官家子弟,看着是壮观了,实则能力也不怎么样。可惜,周夫人是王子腾的妻子,而不是王子腾本人,若是今个儿是王子腾在场,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然而周夫人没这个能耐。

    三两下的被人拿下,再几句话下去被吓得魂飞魄散,待南安郡王命人四下搜索且真的搜到了“证据”后,周夫人是彻头彻尾的懵圈了。

    许嬷嬷果真不负王熙凤所托,事实上,在昨个儿王熙凤走后,她就想法子将东西分别塞到了府中各处。且还不是胡乱放的,而是多半都藏到了周夫人的体己箱子里,小半塞到了王子腾的书房里。

    “不不,这不是我的,我不认识这些东西……对,是你们!一定是你们诬陷我!绝对是你们!”

    周夫人一口咬定自己从未见过那些所谓的证据,可惜压根就没人理会她。南安郡王留下五百禁卫军守着王家,又命人将周夫人五花大绑送去了刑部大牢,他本人则是携带这些罪证亲自去觐见当今。

    事儿再度闹大了。

    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哪怕压根就没人盯着王家,可谁让南安郡王大张旗鼓的带兵去了王家?老百姓们都不瞎,当然略晚些时候,这事儿就传到了文武百官耳中。

    次日早朝,便有那朝臣发难了。

    “启禀陛下,昨个儿南安郡王私带兵丁前往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府上,在无凭无据之下,将其府邸封锁,将其妻子捉拿。如此嚣张跋扈之行为,令百姓纷纷为之侧目。臣以为,若任由南安郡王如此荒唐下去,只怕会令天下百姓失望。”

    “臣复议,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臣等皆复议。”

    被数位重臣点名的南安郡王仍挂着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只斜眼瞧着出声的那几人。了解的人这会儿心里都在发寒,要知晓,南安郡王那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吃亏,而最擅长的也是记仇。旁人都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搁在南安郡王身上,却是既记仇又想当场就报,且这人不是那等你给他一刀他就还你一刀的,而是会十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奉还!

    可惜,总有那么多人记吃不记打,一看南安郡王又惹了事儿,只想着先前被他得罪的事儿,全然忘了他是个甚么货色。

    “哦?”当今轻挑了挑眉,很快便将目光落在了人群中的南安郡王面上,朗声道,“霍非,你可有话要说?”

    南安郡王闻圣言,忙走到殿中,行礼道:“陛下圣明,臣乃得到密信,得知王子腾杀凶,且其妻欲谋害王家唯一嫡子王仁,这才急急登门。不想,除此之外,竟还意外获得关于王子腾夫妇二人诸多罪证。如今,罪证已随折子传上,陛下一览便知。”

    虽说南安郡王性格乖张肆意,可他并不是一个信口雌黄之人。相反,他素日里就算每每闯祸,待事后一询问,他必将事实告知,从不隐瞒自己的行为。因此听他这般说辞,先前复议的重臣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可惜,已经太晚了。

    有关在王家搜罗出来的罪证,大半都是关于义忠老亲王的,还有一些则是同平安州那边有联系。尽管只是一些书信往来,聊得也不是甚么机密的事儿,甚至于当今根本就不能确定罪证是否属实,可只要他愿意,就此定下王子腾的罪名,也无妨。

    当然,态度还是要有的。

    尤其在某位死鸭子嘴硬的重臣提出,所谓证据乃是南安郡王所捏造的。自然,南安郡王绝不会认下此等罪名,当今也不会坐视不理。

    “霍非,既然诸位爱卿有疑惑,不若你就当着朕的面起誓,这些罪证尽数都是从王家搜罗出来的,而非你伪造。”当今道。

    南安郡王半点儿迟疑都没有,直接当场立下重誓:“……我南安郡王霍非如有半句谎言,愿天打五雷轰,魂飞魄散不入轮回!”这还不算,南安郡王甚至还特地多添了一句,“若是我命人所为,也同样如此。”

    一句话,堵住了所有的可能性,也轻而易举的洗脱了他的清白。毕竟,本朝还是极为在意因果轮回的。一时间,朝堂上一片寂静,无人再开口质疑。

    ……当然无须质疑,捏造罪证的人是王熙凤,投放罪证的人是许嬷嬷,南安郡王何其无辜。

    三日后,判决下。

    王子腾、周夫人皆被判秋后处斩。

    然而王子腾的罪名却并非谋反,而是所谓的贪赃枉法。证据当然也是有的,毕竟王子腾原也不算干净,如今不过是将他为官数十年的罪证归拢,再略微添油加醋一番,左右也无人敢为他伸冤。至于南安郡王先前控诉其谋害兄长一事,因着时间久远且毫无证据,并不曾列入王子腾的罪名之中。

    周夫人的罪名则是试图谋害王仁,经调查王仁当日只是因着马匹受惊落下,虽受了伤却伤势并不算很严重。当日,手脚骨折那是肯定的,却完全不至于落得后来重伤瘫痪的地步。而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却是王仁被抬回王家后,由周夫人的心腹陪房用镇纸在其脑后重击所致。

    于是,在经历了两月独居一室的好日子后,王夫人迎来了久违的狱友。

    。。。

    。。。

第174章() 
姑嫂这两种生物,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那么友好的。譬如,王夫人和贾敏的相看两厌,再比如周夫人和王夫人互相算计。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却是因为其中一方太弱了。譬如,王熙凤和迎春、惜春姐妹俩,虽说王熙凤本人不是甚么好东西,可她却从不曾与两位小姑子为难,这里头的缘故,不在于王熙凤人品有多好,而在于小姑子们太弱了,实在是兴不起为难之意。

    由此可见,当周夫人带着枷锁进入了王夫人所在的牢里时,会是怎样一个惨烈的重逢场景。好在,这俩人都是重刑犯,但凡是已下秋后处斩判决的犯人,都是手链脚铐一应俱全的,俩人除了恶狠狠的对视以及互相咒骂之外,也翻不起甚么浪花来。

    倒是王家的麻烦事儿并未因此消失。

    诚然,王子腾夫妇二人都被判处了秋后处斩,可他们的罪名尚且不到抄家灭族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王家仅剩的唯一一个哥儿,已是重伤瘫痪。哪怕是碍于百姓言论,当今都不可能对王仁下手。

    禁卫军们倒是不曾立刻离开,南安郡王却是去而复返。当今有命,先将王家家产归整后,暂封存于户部,待王仁病愈后再行返还。倘若王仁不幸丧命,则按照律法处置王家家产。只是如此一来,王家家产却是注定要旁落了,甚至王家很有可能就此绝了香火。

    得了消息,王熙凤颇为沉默。

    贾琏比之更为懂一些律法,因而特地遣了丫鬟,只同王熙凤二人在房中商议诸事:“凤哥儿,如今王家这种状况,等于是没人管家。虽说我并不怀疑南安郡王会做手脚,可我更确信,王仁是守不住家产的。”

    那是肯定的,别说王仁如今已经重伤瘫痪,就算他仍全须全尾的好生活着,也绝对没能力保下所有家产。更何况,没人觉得王仁能长命百岁,诸人包括王熙凤在内,都觉得他活不长了。

    见王熙凤不言不语,贾琏索性将自己知晓的事儿尽数告知了王熙凤:“前几年,林姑父出事时,我带着林妹妹往扬州而去,那会儿得益于林姑父派人照看,我多少也懂了些是非。”

    “王家并不等同于林家。”王熙凤淡淡的吐出一句话。

    “对,王家的情况跟林家是完全不同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林家是数代单传,就算还有几门所谓的族亲,可律法明言,除了五服的族亲连当嗣子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林家是绝户,林妹妹作为绝户的在室女,她可以得到林家所有的家产。当然,说是这般说的,可事实上林家当时还是拿了一部分钱财上下打点的。而王家,是有亲眷的。”

    这是两家最大的不同。当然,细节之处不同点更多,旁的不说,林家当时是近亲都没了,而王家却是家主夫妇入了大牢。倘若王仁能一直捱着,那么问题不大。唯一王家唯一的哥儿,他享有王家家产的全部继承权。可万一,他死了呢?

    按着本朝律法,一旦出现无亲子继承家产,又有嗣子的情况,共有五种可能性。

    其一,如家中只有在室女,则由在室女得家产的四分之三,嗣子得其余,官府无权插手。

    其二,如既有在室女又有归宗女,则两者共计得家产的五分之四,嗣子得其余,官府仍不得插手其中。

    其三,倘若家中并无在室女,只有归宗女,便由归宗女得家产的五分之二,嗣子得五分之一,余下由官府收没。

    其四,也便是王家这种情况,既无在室女也无归宗女,那便将家产平均分为三份,由出嫁诸女继承一份,嗣子继承一份,另外则由官府收没。

    其五,若无亲女,则由嗣子继承家产的三分之一,余下尽数归官府。

    所谓在室女,指的是未出阁的姑娘家,黛玉便是林家的在室女。而归宗女,则指的是被夫家休弃,亦或丧夫后回到娘家之人。李纨因有子且夫家愿意养她,因而并不算归宗女。倘若当时王夫人接下了休书,并在官府备案后回到王家,那倒是名正言顺的归宗女了,可惜因着少了一步,王夫人仍然是贾家人。至于出嫁女,就无需多言了。

    “……凤哥儿,我劝你不要对王仁抱有太大希望。先前当今为了确定王仁的伤情,不单让大理寺的仵作前往,也让太医院的院判大人出诊。结果很不乐观,王仁如今也只是苦捱着,甚么时候会出事,谁也预料不到。”有句话贾琏没说,就算王仁不出事,王家也完了。毕竟一个瘫痪之人是根本守不住家产的,与其如此,还不如由已出嫁女继承王家家产。

    “嗣子会由谁来挑选?”

    出乎贾琏的意料,王熙凤对于这些事儿的接受度相当高,且一眼就瞧到了重点。当下,贾琏道:“按着以往的惯例,应当是由宗族族长或者宗老们商议后挑选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