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即便是年景不好,他们也不太担心,刘家现在对青州棉花的依赖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粮食也这个时代硬通货。

    没有哪家地里单只种棉花的,毕竟民还是以食为天,棉布再好也挡不了饿。

    这些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要是手里没粮,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心里都不安稳。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所以无论是刘家还是沈家都是在保证佃农们口粮的基础上发展棉花种植。

    更何况,沈伯谦本身就有心存粮。

    因此上,沈刘两家早就悄无声息的在大兴各地置办起了棉花种植园。

    只是。。。。。。现在还不到清明,这样的雨量的确有些反常。

    中午时分,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清水县沈宅。

    两位掌柜的带着几个小伙计麻溜儿各自忙活去了,沈伯谦也没能马上休息。

    好几个刘家外地商铺的二掌柜都等着呢。

    虽然沈刘两家棉花种植园采取广撒网的政策,可纺织、浆染、印花这些核心技术却还是在青州府刘家大本营。

    再加上,依靠沈伯谦提供的纺织机和新式的织染技术刘家虽然发展迅猛,无论是棉布还是丝绸都已是名声在外。

    可刘家毕竟根基不深,刘家父女又不是冒进的性格,新设染织坊虽然已经不少,虽生产力到底有限。

    出产的丝绸、棉布、印染花布这些,除了进上的和供京里那些达官显贵的,还要拿出一部分高价卖往外邦,余下的自然不多。

    而这余下的货品如何分配,每家店铺分多少销售,自然是东家做主。

    各地的大掌柜为了拿到更多的货品,每月都派人来跟沈伯谦打饥荒。

    一开始沈伯谦还奇怪,至于吗?

    一个个说的好像不给他们加点儿供货量,铺子明天就要倒闭了一样。。。。。

    但很快,他就看明白了。

    这越是生意好的铺子来的人越是会装可怜。

    有时候看的沈伯谦都忍不住摇头。。。。。。这奸商二字诚不欺我。

    好不容易送走了几个二掌柜的,他才算是有了时间去后院看媳妇。

    这已经是饭后午休的时间了,所以一路沈伯谦都做嘘声状,不想惊扰了若兰。

    一直到夫妻俩的住处,他轻轻掀开厚实的门帘就看到自家夫人刘若兰正被蒋英扶着,双眉紧蹙的指点两个小丫头收拾东西。

    看见他进来,若兰瞬间眉眼舒展,面带笑意的迎了上来。

    不过,没等她开口,沈伯谦先问道:

    “这几天一直下雨,你怎么收拾起东西来了,还是等天大晴了再说吧,你要是闷的慌要么回娘家坐坐,要不请岳父岳母过来也行呀?别再累着。”

    他说着顺手从蒋英手里接过若兰。

    刘若兰无奈一笑,“你这阵子可真是忙晕了,把这事儿都忘了?”

    见沈伯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自己,刘若兰摇头道:

    “眼看就是三月节,我们自然要回家祭拜祖父还有公公、婆婆,这阵子雨水多,我们这一来一回恐怕要耽搁几天,衣服总要多收拾几件的。”

    沈伯谦一拍脑袋,“哦,对对对对对,你看我真是糊涂,幸亏有你在。”

    夫妻二人携手坐下商量了一下,打算明天一早出发。

    不过,眼下正是初春时节,天气转暖,草长莺飞。

    沈家后山上各色果木也到了开花的时候,头茬儿的新鲜瓜菜也该下来了。

    所以沈伯谦就提议说,这次回去扫完墓,顺带着多住上一段时间,散散心,尝尝鲜儿。

    他这么说,一是为了若兰,二也是为了自己。

    自打若兰怀孕,沈刘两家如临大敌,个个都紧张的不得了。

    就连一向纵着女儿的刘老爷也千叮万嘱的要女儿好好在家里养胎,千万不要出去乱跑。

    可若兰自小在外头跑惯了,是极不耐烦闷在家里的。

    可她一向知道轻重,自家相公又是万中无一的好,所以就算是觉得有些烦闷,也从来没说过什么。

    但几个月闷在家里,任是谁都觉得难受。

    加上孕妇内分泌变化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她虽然不说,但身边人还是能感觉的到她情绪上的波动。

    所以沈伯谦就想着,趁这祭祖扫墓会李家坪住一阵子。

    起码村里地方大,也不用整天呆在家里,每天在山下走一圈,多呼吸呼吸负氧离子,对孕妇和孩子都好。

    不过,除了为自家媳妇考虑外,沈伯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活了两辈子,最忙最累的就是这阵子了。

    不是身体累,是心累。

    生意上的事情他虽然能做,但内心深处真是没什么特别的兴趣。

    老实说,这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研究研究冶铁、学学酿酒、想个新菜式或是研究改良一下草纸来的有意思。

    他上辈子到死也没正经工作过,干什么都跟玩儿似的。

    反正家里有钱,他也不是个当公仆的材料,家里也没指望他光宗耀祖。

    高中之前,爹妈各忙各的,对他一直是放养状态,外公更是对他无底线的宠爱,他基本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别人说他没定□□玩,可外公从来都是一句话:

    “又不指望他青史留名,家里又不缺钱,只要不作奸犯科,小谦爱干嘛就让他干嘛呗~”。

    老一辈都这么说了,沈伯谦的爹妈更是没二话。

    后来外公过世,爹妈也习惯了不严管他,基本他还是爱干嘛干嘛。

    况且俩人也清楚,自己儿子虽然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重,但还是心理有数的,那些毒啊、赌啊什么的,是从来不沾。

    再说了,他玩儿也不是白搭功夫的,隔阵子也能鼓捣出一些东西,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都挺好的,有些还被学校收藏了。

    这就不错了。

    但也的的确确的,沈伯谦上辈子活了二十大几,除了支教之类的义工活动,真没有正正经经的上过班,兴趣来了拉几个同好研究东西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

    这几个月可以说是他两辈子最忙最累的。

    生意上的事情还好。

    虽是初次接触,但他是站在千年后巨人的肩膀上,理论知识够丰富,又有层出不穷的新方法。

    几个月下来,刘家商行上到大掌柜,下到小学徒,都对这位凭空杀出来的举人姑爷,交口称赞,心服口服。

    沈伯谦觉得累累,主要是得跟形形□□的人打交道。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大概是他最不喜欢的事情之一,尤其是那些来想分一杯羹的同行,还有那些想要多拿孝敬的各地势力。

    个个都有一万个心眼子,话里有话是最基本的,那真是一举一动都在跟你绕弯子,下绊子。

    况且,刘家如今独占新式织染技术,多少人盯着呢。

    沈伯谦幸亏是上辈子家里一政一商,他自小见惯了父母打太极的功夫,耳濡目染也学了一些。

    以前是没机会,他也不愿意施展,现在用出来倒是正好。

    但是这是真累,有时候随便聊次天他脑细胞都不知道要死了多少。

    加上这次回来又碰上星行老和尚,这更是让他压力山大。

    索性趁着三月节清明,也趁着这阵子没什么重要事情,他偷个懒,陪着老婆休息几天。

    古人不也说了嘛,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

    毕竟把全副精力投入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上,日子短点还有几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日子一久。。。。。。简直就是折磨。

    所以说,自己这个媳妇真是娶着了。

    儿子,闺女,快点出来吧,你爹快扛不住了,你妈也闷的够呛。

    要不说术业有专攻呢,这人就得认清内心,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儿,不然怎么能高兴的起来?

    跟媳妇商量好,吃过晚饭,沈伯谦又跑了一趟刘宅。

    跟岳父刘老爷交代了一下,万一有个什么急事儿,岳父也能帮忙先料理料理。

    刘老爷一向对这个女婿喜欢的不得了,况且生意上的事他都熟,自然是满口答应,还让管家收拾了一些东西让沈伯谦带回去。

    沈伯谦带着岳丈给的东西回家,又挑了些准备带回李家坪,这又是一通折腾。

    直到夫妻二人沐浴过后,躺在床上,沈伯谦才有了清明小长假来临的感觉。

第103章() 
102…风云乍起

    夫妻俩坐着唯一一辆用星回做的避震螺旋弹簧改造过的马车,一路稳稳当当的回了李家坪。

    这也是沈伯谦不怕若兰舟车劳顿的原因。

    这辆车的安全和舒适配置,不是他夸口,皇帝坐的也比不了!

    安全皮囊,从车轮到车轴的减震防滑设备,还有双层隔音减震车壁,效果绝对一流!

    哦,好像又有点儿跑题了。

    这次回来除了他们夫妻俩,还带了几个人,车把式,还有蒋英和两个小丫鬟。

    当然了,还有满满一车礼物。

    除了祭祖上坟用的,都是沈伯谦去各地视察生意时买的各地特产。

    给若兰和刘家二老的已经留下了,这是给沈家众人的。

    吃穿用度,应有尽有,而且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连两位姨妈家沈伯谦也考虑到了。

    不过,自打接了代理少东一职,他也有一阵子没回李家坪了。

    仔细算算,自打穿越到这里,这应该是他离开李家坪最久的一次,还真是有点儿想念,后山,当然还有沈家大院里的人们。

    很明显,这种想念并不是他独有的,这从沈家众人溢于言表的热情笑容就能看得出来。

    车刚停,夫妻俩脚还没落地,帘子刚掀开条缝,就听到了外面噪杂的声音。

    沈伯谦打开帘子一瞧,沈家大院的人全在门口等着呢,连陈家二老也不例外。

    他无奈的笑了一下,“噔”一声跳下车,笑着说道:

    “姥姥、姥爷,你们怎么出来了?大姑,小妹,你们快扶姥姥、姥爷进屋去,这么站着,我跟若兰都不好意思进门了。”

    “是呀,姥姥、姥爷,二老这不是折杀我们吗?这要让我爹娘知道,又要骂我了。”

    若兰说着扶着沈伯谦的手,蹬着蒋英拿来的小板凳下了车,上前朝二老深施一礼,顺手搀住陈姥姥;沈伯谦也顺势上前扶住老爷子,难得半撒娇着说道:

    “若兰说的没错,天儿还冷着呢,姥爷,你早几年的伤留了尾巴,小心受了寒腿疼,这身子骨儿可是自己的,别人替不了你,我说的对吧,姥姥?”

    没等陈姥姥出声,陈老爷子就中气十足的说道:

    “我说谦儿,你姥爷我大字不识的几个,可比力气,你都不一定能比得过我!

    别说这两步路,就是七八十里地我走下来也不带喘气儿的,你可别瞎说,当心吓到我宝贝重外孙子,哈哈哈哈哈。。。。。”

    陈姥姥也是满脸笑容,轻轻拍了拍若兰的手,点头应和。

    沈伯谦跟若兰交换了一个眼神,故作恍然道:“嗨!我这真是。。。。。有我姥姥在,姥爷什么时候用得着我操心啊~对吧,媳妇?”

    若兰低头浅笑,重重的点头“嗯”了一声。

    这一句话说的一大帮子人都乐了,姥姥脸上更是罕见的有了一丝羞涩的神情,陈老爷子一见,也不说话,又是哈哈一阵大笑。

    几个人说笑着进了内院,蒋英和刘中仪带人卸了门槛,把车上赶进外院停好,又把车上东西卸了下来。

    小夫妻俩临近三月节回乡,不用说,家里人也都知道是为了祭祖的事儿。

    东西陈老爷子早几天就已经亲自看着准备的妥妥当当了。

    如今外孙子不但立了业,成了家,连孩子都要有了,自己那苦命的小闺女也算能安心了。

    第二天,一大家子去到沈老爷子、沈父、沈母坟前拜祭不提。

    知道沈伯谦夫妻俩打算住一阵子再回县里,陈家二老自然是愿意的,虽说知道在县里好找稳婆大夫,可自己亲自照看着心情自然不同。

    沈伯谦每天一早一晚陪着若兰沿着遍布村里的石板路走上几圈,再到山脚下看看新冒出来的花草,有时还自己采摘一些鲜嫩的野菜什么的。

    知道沈伯谦带着媳妇回来,两位姨妈也约着一大早赶来了。

    一是看看外甥媳妇的身子,二来,也给自家妹子烧点而纸钱。

    如今,她们俩日子过得这么舒心,银钱又趁手,孩子们也有了好前程,家里姑娘的亲事更是不用愁,

    还不都是托了小妹的福,要不是她生了个好儿子,她们哪有现在的光景。

    陈家大姨和二姨在沈母坟前说着说着又落起泪来,如今陈家个个都有好日子,可小妹本该享大福的人却早早去了。

    只盼着自己这外甥越来越好,外甥媳妇多生几个生个大胖小子。

    一说起孩子,陈大姨和陈二姨的话匣子都收不住了。

    家里孩子们现在都出息了,虽说不能像外甥一样有个功名,可也都能自己挣钱盖房买地了,这说起来谁不羡慕。

    不过,这次来俩人都没带孩子,一聊,原来俩人想到一块去了。

    马家和徐家的孩子都喜欢来沈家,吃得好、住得好,还总有新鲜玩意儿。

    可这次来,俩人都想着,外甥媳妇身子重,孩子们来了免不了的吵闹,还是不带的好。

    况且她们现在也忙,看外甥媳妇身子也养的挺好,俩人也就放心了,住了一晚就各自回家了。

    送走两位姨妈,家里也没安静下来。

    村里的乡亲们、星回还有曲家父子也都来拜访了。

    乡亲们心里清楚,这几年李家坪家家户户盖新房,这里有一多半的功劳是人家沈家的。

    虽然也有人暗地里说怪话,但大多数还是心存感激,拎点儿东西过来看看,也算是预先恭贺沈家添丁。

    曲家父子自然是来汇报酒坊的生意,沈伯谦顺道嘱咐他酒不再外卖。

    原料和酒钱他来出,他们父子只管酿酒提纯,除了每批留几坛封起来自家人以后喝,其他都做成高度数的蒸馏酒存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