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这次的马车是一般的小车,牛车也是拉货那种。

    跟来时刘近南的专车没法儿比。

    本来,沈伯谦、杨风还有四条和七饼都是坐马车的。

    但这个车厢比较小,四个人,加上十来个大小包袱,真有点儿挤。

    尤其是谭四条人高马大的,窝着更是难受。

    所以没一会儿,他就跳下车跟着跑。

    沈伯谦差点儿被他吓到,他可是没多久前差点儿死掉,这恢复的也有点儿太好了吧?

    不过,七饼居然却没拦着他,还坐在车辕上看着他跑?

第53章() 
52…回家安顿

    回到清水县,沈伯谦少不得要去见见刘老爷。

    一是他这次青州之行刘家帮了不少忙,于情于理他都要去感谢一下,

    二来刘老爷待他亲如子侄,既然路过,肯定要去看看的;

    还有就是,他的牛车还在刘家寄存着呢。

    见他来了,刘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刘老爷夫妇。

    一直拉着他问东问西,沈伯谦在青州府这些日子的经历被他们掏了个干干净净。

    除了在刘宅的衣食住行,问的事无巨细外。

    就连怎么救了谭、江二人,买的两个人什么来历,也被刘老爷问的轻轻清楚。

    最后,刘老爷无意间提了一句,说刘近南自小被他培养继承刘家家业,行事作风不免有些独断专行,要是有哪里招呼不周的,还要沈伯谦多多包涵。

    沈伯谦心道:刘伯伯似乎对这位未来女婿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啊。

    也罢,为了近南同学跟刘小姐未来的幸福,我就助攻一把。

    当下正色道:“刘伯伯这话说的太客气了,近南小小年纪掌管刘家这么大的家业,专断是一定要的,不然,一味听从下属的话,如何能够服众。

    不过,近南虽然生意上有思想,有手段,但对朋友家人却又照顾有加,我这次青州行多得他的照看。

    他年纪虽小,做起事情来可不输给任何人。

    起码我是自叹不如的,我见过的同龄人中,近南称第二的话,真没人有资格称第一。

    只是,他管着这么大的家业,平日里实在有些过于繁忙,还望刘伯伯多劝劝他,要以身体为重,毕竟这才是根本呐。”

    刘老爷连连点头,刘夫人也是一样,甚至眼圈都有些红了。

    沈伯谦心说,果然是从小养大的,就算只是为了养个女婿,这感情也早跟亲生的差不多了。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刘老爷说天色不早,不如留下住一晚,明早回去。

    但沈伯谦婉拒了。

    他倒是不急,但杨风这一路上可是提了无数次的杨大爷、杨小妹还有徐大姑了。

    再不回去,沈伯谦觉得,他会哭的。

    见他坚持,刘老爷也能理解。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沈伯谦第一次出远门,急着回家也是自然的。

    不过,刘老爷还是依依不舍的一直把他送到二门外。

    看到了等在那里的杨风和其他四人。

    刘老爷就随便问了杨风几句青州府的见闻。

    沈伯谦则是让王青山、王石头、谭四条和江七饼等人给刘老爷行礼。

    听到王青山这个名字的时候,刘老爷多看了两眼,但听到后面两个名字,他又不禁失笑。

    伯谦到底还是小,起个名字也如此顽皮。

    拜别刘老爷等人,杨风跟撒了欢儿的小马驹似的,赶着牛车就出了清水县。

    沈家牛车虽然不小,但六个人加上十来个大小包裹,也是挺挤的。

    所以,一出清水县城,四条又跳下去跑了起来。

    王青山和王石头也说早先在车上坐久了,这会儿还不累,跟着谭小哥下去跑一跑。

    沈伯谦自然没意见,只不过,他笑着问道:

    “怎么你们都不叫四条和七饼的名字呢?我取的这俩名字不好听吗?”

    他这话一出口,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闷闷的“哼——”。

    二人自然不敢说他取的名字不好听,只是笑着支吾了过去。

    沈伯谦没难为二人,转头去问杨风都带了什么礼物给杨大爷他们。

    两人一路聊着,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李家坪。

    不过,此时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家家户户都亮着昏黄的灯光。

    在清水县这个小盆地,快五月份的天气,白天已经开始有些热了。

    但晚上的温度却是刚好。

    此时又过了饭点儿,跟冬天或是初春不同,大家不再窝在家里,都出门聚在一起闲聊。

    这类的聚会,沈伯谦也好奇参加过一两次。

    但话题他就实在没什么兴趣。

    男的聚在一起,话题除了老婆孩子,就是地里的庄稼,顺带着吹吹牛之类的;

    女人的话题则更单一,除了八卦基本什么都没有;

    相比之下,小孩子们的休闲方式倒是更有趣些。

    斗草、斗蟋蟀、抓石子儿、爬树掏鸟蛋、玩蚯蚓。。。。。

    实在不行,三五一群的跑、跳、闹也能玩的很开心。

    不过,这些他都只能看看罢了。

    想着想着,他们的牛车进了村,一到村口就被人看到了。

    沈家牛车的出现,瞬间引爆了李家坪村民的热情,片刻之间就围过来不少人。

    沈伯谦去青州府的事只跟里正说了一下,其余人本来都是不知道的。

    出发那天他又起了个大早,也没什么人看到。

    只是,俩人这么多天不在,村里人当然不可能没注意到,难免会议论。

    沈伯谦早就交代过,这事儿不用瞒着。

    所以一有人问,杨大爷、徐大姑还有小妹她们就照实说,说沈秀才带着杨风去了青州府办事。

    这没过几天,大家伙儿就都知道了。

    青州府,那可是大地方!

    村里去过的人一只手都数的过来,这沈秀才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这大概是村里这段时间最大的八卦。

    所以他这一回来,大家伙儿都忍不住围了上来。

    都想看看,这沈秀才去了一趟青州府,有啥不一样的了?

    这一看还真是,光是这衣裳就够气派的。

    虽说还是带着孝,但这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也就是这派头吧。

    再看杨风,当初饿的瘦不拉几的,你还别说,这一打扮,还真是怪俊咧。

    这么多人围了上来,沈伯谦少不得下车跟大家打声招呼。

    见到人群里有几个村里的老人家,沈伯谦跟往常一样,一一行礼问好,笑着应答。

    正说着,几个学堂里的小孩儿挤了进来,眼巴巴的看着他。

    沈伯谦笑了笑,让杨风把准备好的一罐子蜜饯糖粘拿出来,给他们每人抓了一把。

    又对围观的众人解释说,这是他去府城前跟孝正哥说好的。

    他去府城这段日子孝正哥一个人照看学堂这些孩子们,他有点儿过意不去。

    就说回来一定要给他带点儿东西。

    但孝正哥却说,他一个大人要什么东西,他要真想带,就给学堂里的孩子们带点儿。

    所以他特地带了些笔墨纸砚,还有蜜饯糖粘,明天一并交给孝正哥。

    看哪些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好,就发些笔墨纸砚作奖励。

    至于蜜饯糖粘嘛,人人有份。

    还特别说明,今天在他这儿拿的不计数,明天去学堂还有。

    几个小孩儿喜笑颜开的鞠躬道谢后,一溜烟儿跑了出去,显见是跟小伙伴们显摆去了。

    这时大家伙儿也注意到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生人。

    自然有人好奇问起。

    沈伯谦也没避忌,只说谭江二人是因为家里有事,来他家暂住的。

    至于二王,是这次去府城,一个朋友听说自家买了山却没人打理,就劝他买两个人用,也省得常年雇人麻烦。

    他想了想倒也便宜,就趁着朋友家买人的机会,挑了俩人。

    一听这俩壮汉是沈秀才买回来做工的,大家伙儿又炸了。

    李家坪谁家买过人呐?里正家里没有啊!

    这在咱们李家坪可是头一份,这不是成了地主老爷了吗?

    少不了又是一阵子议论,但内容基本还是那些:

    什么沈秀才真是有本事啊;

    沈家如今可是发了大财了,都买下人用了;

    。。。。。

    最后也都无一例外的叹息一声;沈母真是没福气,可怜早早就走了;要活到现在,指不定多高兴呢!

    趁着大家伙儿议论的时候,沈伯谦趁机上车。

    接着微微跟杨风一使眼色,嘴里却说着“伯谦今日刚回来,有些疲惫,就不跟各位多说了,改日到家里来,咱们再聊。”

    他说着话,杨风拉着车慢慢走出众人的包围圈。

    人家出门这么些天了,急着回家是肯定的。

    要是别人也罢了,几个熟人上去拉着,再问一阵子他也不好说什么。

    但沈伯谦是秀才,李家坪的人对他还是有些不自觉的敬畏。

    虽然他为人挺和气,说话做事也都挺好,但大家伙儿还是觉得沈伯谦跟他们这些泥腿子不是一路人,哪个敢去硬拉着他?

    不过,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他带回来的两个人。

    沈伯谦走后,他们又议论了好一阵子。

    结论是,这都用上下人了,沈家以后可真是不一样喽。

    而另一边,沈伯谦他们也到了沈宅门口,杨风不等他说,早停好车,跑着过去叫门。

    沈伯谦却不得不应付得了消息赶来拿蜜饯糖粘的孩子们。

    打发了孩子们,沈宅的门也开了。

    大门刚开了个缝,就有个小小的人影钻了出来,冲上来抱着杨风就不撒手。

    沈伯谦趁着夜色仔细看了困难,原来是杨小妹。

    这小姑娘,还挺多愁善感的。

    接着门一开,杨大爷和徐大姑前后脚,提着油灯出来了。

    一见沈伯谦和杨风,俩人眼圈也红了。

    杨大爷有些哽咽着说道:“好好,回来就好,伯谦快进来,快进来,东西别管了,让杨风收拾,反正他劲儿大。”

    徐大姑也是没说话先哽咽,泪眼婆娑。

    沈伯谦有点儿吓到了,以前一出国两三年,回家也没见谁这样啊。

    哦,不过,自从外公走了以后,无论回哪个家,基本上也就做饭打扫的阿姨在了。

    不过,看着哭的一塌糊涂,抱着杨风不肯撒手的杨小妹,沈伯谦觉得,以后出门是不是不能带杨风了?

第54章() 
53…奇人天降

    不过,怎么姥姥姥爷不在家呢?

    一问才知道,陈家坳有熟人办喜事,特地来请了二老去观礼吃酒。

    昨天杨大爷特地借了里正家的车,跟徐大姑一起把人送过去的。

    本来今天就能回,但二老毕竟大半辈子都住在陈家坳,一下子离开还是有点儿惦记。

    尤其是姥爷的那些老伙计们,所以说住上几天再回来。

    这倒也不难理解,沈伯谦点头道:“那也好,让姥姥姥爷好好玩几天,回头我去接他们。”

    家里面少了俩人,他一下子就发现了。

    可他带回来四个大活人,杨大爷他们又岂会注意不到?

    没等人问,车上东西卸完,几个人到堂屋,沈伯谦就简单说了说四人的来历。

    杨大爷原本只预着他买两个人回来,现在多了俩,而且看情形也是要长住的,还不是买回来做工的,那少不得要好好安置一下。

    不过这倒是好办,沈家新宅房间多,别说俩人,再来俩也安顿的了。

    这天晚上好一通折腾,四人就算是在沈家住下了。

    不过,少不了大家都要适应一阵子。

    好在两边一边愿意接受,一边也有意融入。

    每天起来,打扫庭院;

    打水洗漱,喂鸡放牛;

    抽柴做饭,做衣做鞋;

    上山开地,下地干活;

    吃饭、睡觉、说笑、试探、了解。。。。。。

    一点点儿的,他们从陌生人开始,渐渐熟悉起来,村里人也习惯了他们的存在。

    谭、江二人也识文断字,尤其是江七饼在村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才多久,全村老少都对他亲热的不得了。

    里正得知江七饼还是个童生的时候,还请了他去村里学馆授徒。

    大家慢慢相处熟了,天也渐渐热了起来。

    一年一度的,庄户人最重要的日子也快要来到了。

    秋收近了。

    随着秋收一天天临近,就算是沈伯谦这个甩手掌柜也能清楚的感觉到,村里人们难以掩饰的喜悦和紧绷。

    这阵子不管是谁,都是笑呵呵的,就是村里那几位不苟言笑的老把式,也是眼带笑意。

    家家户户都憋着一股劲儿的样子。

    沈家本来地多,东西种的又杂,秋收的活儿肯定不轻松。

    幸亏现在家里人口多,自家又有牲口,加上这一阵子的磨合,干起活来还是挺快地多。

    姥爷、杨大爷两位老把式也一直合计秋收的事儿。

    先收什么,先收那块地,收了放哪儿,这些事情都排的妥妥当当。

    只是,秋收最难的一点儿就是一定要抢时间。

    天一热雨水多,一场大雨下来,要是地里的庄稼出不来,这一年的辛苦就要毁一大半。

    所以秋收一开始,家家都是起早贪黑的忙,一刻都不敢懈怠

    沈家虽然人不少,也又几个实打实的壮劳力,但真正参加过秋收的也就姥爷和杨大爷俩人。

    得亏前一阵子,俩老头一直在教大家地里的活计。

    不然还真忙不过来。

    就这样,大家忙完秋收,还是全累的只剩下喘的力气了。

    姥姥、徐大姑和杨小妹没下地,可天天送水、送饭、洗衣服、喂鸡、喂牛;

    每天准备用的工具,帮着收拢打下来的粮食,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但还能撑着给大家做饭烧水,但下地干活的几个,等粮食一进仓,个个倒头就睡,睡得昏天暗地。

    包括沈伯谦。。。。。

    本来他是不用下地的,他跟江七饼都在村里学堂教书,姥爷一向喜欢爱惜读书人,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