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吶,咱朱二小姐在京内的‘名声’,咳,她以专治各种不服而闻名于大明帝都,治的也都是小王爷这般的‘好人’吶……”
……
小王爷面上直抽抽:难怪她敢那般毫无顾忌的对着本世子便是一顿狠揍——原来干的是“老本行”,轻车驾熟来着……
“……大明保国公,小王爷当是知道的罢?她便是保国公府的朱二小姐……”
保国公,小王爷肯定是知道的——前一两个月,还是他在大同将火筛给“赶跑”的咧!
小王爷听到此处,却是一愣——她是保国公府的千金,老子是代王府的世子,这他娘的不正是“门当户对”了?
可本世子已有了正室,若是要娶她做小妾,她当是不会乐意的了,难怪她要我“不得胡言乱语”——保国公府的千金,虽说嫁进的是代王府,可做的却是小妾,也着实是有些委屈她……
什么叫“一厢情愿”?什么叫“你想多了”?——这就是!
他正在浮想联翩,想入非非,甚至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将府内“正妻”给休了,小方程却突然一脸神秘的冲着他笑:“至于朱二小姐为什么要来大同做这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哈,她可是为了一个人来的哩,小王爷且猜上一猜,这大同城内,谁才值得她这般千里迢迢的跟来?”
朱充耀心底一慌——原来她已心有所属,再联想到朱素嫃说的“咱既是这副总兵衙门的人,做的事儿,自该得为副总兵衙门考虑”,“这事,你可不能对他说”——这个“他”还能是谁?
放眼整个大同,谁又能有这“身份”值得她“千里迢迢的跟来”?
副总兵大人罢!
见着小王爷恍然大悟的模样,小方程又行皱着双眉摇了摇头:“咱朱二小姐对副总兵大人,可真是用情极深,甭看她平时总爱拆副总兵大人的台,可背地里却什么都替副总兵大人操着心。副总兵大人近日为了你代王府的这么‘横插一脚’,正愁眉不展,朱二小姐也跟着闷闷不乐,好不容易见着或可让副总兵衙门与代王府和睦共处,副总兵大人也会因此而高兴几天哩……”
“可你突然闹那么一出,副总兵大人若是知道,怕是会不怎么开心的了”,小方程又撇过了头,“副总兵大人若是不开心,咱朱二小姐自又得跟着不开心了……”r1148
第124章 一箭双雕(上)()
txt_r;
“朱二小姐同副总兵大人是两情相悦,小王爷您呐,也就别再来横插一脚了”,见着“燕思堂”就在眼前,小方程索性便止住脚步,“再说吧,朱二小姐可也不是你喜欢便能得到的哩……”
这么句“朱二小姐可也不是你喜欢便能得到的”还好,她一这么说,倒还真引来了小王爷的白眼——老子想要的,什么时候是不能得到的了?
保国公府朱二小姐又怎样?大同副总兵又怎样?
说老子“得不到”,老子便他娘偏偏要“得到”……
王副总兵若是知道他辛辛苦苦从“百媚楼”绑了小王爷回来,日后却成了他的情敌,他会怎么想?
他肯定会很不愉快——稀里糊涂之下,竟就给自个儿挖了个坑……
他这会儿正黑着脸坐在“燕思堂”内,听着晏劲松的“工作汇报”——“丈量田地”,才行开始,晏小个送来的这“信息”,便他娘的将王副总兵给吓了一跳》
大同一地可耕地的七成掌握在代王府和豪绅手中,二成为军屯土地,平民百姓耕种的土地只有一成。
代王府与豪绅手中的七成土地,都他娘是合法的?
屁!
元末天下大乱,人口急剧减少,大量土地抛荒,于是明朝初年就有了大量的官田,即把土地授予已在从事耕作的农户,每年国家收取税粮。甚至还有一部分土地被当作永不纳税的私田赐给农民。
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赏赐勋臣、公侯、丞相大量庄田,多者有一百顷,宗室赐田更多,按照洪武间的定制,郡王诸子也有定额赐田:“郡王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给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诸子所生之子,唯世守永业”,因为洪武年间宗室最多只到郡王这一代,所以定额赐田也只规定到郡王诸子为止。而赐给亲王的庄田可达一千顷之多。
“大同一地的耕地,接近二十五万顷,光代王府便占了近十万顷,其他豪绅占了有七八万顷”,晏劲松也被这样的数据给吓了一跳:窥一斑而见全豹——大明的亲王与豪绅,所占有的田地,着实太多了些,“杨参将去了趟知府衙门,将大同田地状况探了个一清二楚,便拖我来问问大人,这‘丈量田地’的事儿,到底要不要将代王府也算在其中……”
代王府的郡王及御赐将军、御赐都尉虽然多,可若是靠着赐田便能有着“近十万顷”的田地,那得出多少个郡王、将军与都尉?
得出一百个亲王、一千个郡王……
代王府有这么多亲王或是郡王?
木有!
在这样一天文数字眼前,代王府的“赐田”所得,只是一小部分——通过侵夺和投充等形式,取得更多的官民田地,依附其上的“大户人家”,也抢夺老百姓的产业,占为庄田。
王副总兵原来没打算将代王府算在“丈量天地”的“目标人群”当中——一来,他当初认为“大户人家”们的田地,都加起来应当要比代王府的多,二来,能不直接与代王府产生冲突,便尽力这么干的好。
可眼下才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代王府的田地比“大户人家”们多得多,“宰”了“大户人家”们之后,所取得的“肉”还不如“宰”了代王府一家的多;你王副总兵阴差阳错之下,竟又将代王府小王爷绑来了——这还不是直接冲突是什么?
杨一清这只老狐狸——“拖我来问问大人,这‘丈量田地’的事儿,到底要不要将代王府也算在其中”,他的意思,无非便是——副总兵大人你反正已经与代王府产生直接冲突了,索性便他娘的破罐子破摔——趁着大军已动,小世子还在你手上,便将他代王府的田地,也来“丈一丈、量一量”算逑……
减少了代王府的年俸收入,又他娘来丈量他家的地——让代王府将吃进肚里的骨头都他娘吐出来,代王府怕是会不大乐意咧……
王副总兵这会儿想到的可不仅仅只是代王府“乐意不乐意”的问题,作为来自五百年后的人,他想到的是更“严重”的问题——大明农户的失地问题。
大明前期,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一来宗室人口还不多,二来总人口也不很多,土地资源较富裕,三来朱元璋大杀功臣,赐出的庄田又被没收为官田。
可到了弘治年间的大明中叶,大明农户的失地问题,便由此而可见一斑了:诸王无止境地扩充庄田,是导致大明农户失地的重要原因。
“万恶”的封建社会中,失去土地的农户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这是五百年后的基本常识。
就是到了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中国社会,农民的失地也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耕者有其地”一直是被近代中国政治家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伟大领袖某某某和某家王朝某某某不约而同地在五百年后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实行土地改革。虽然一个是采用强行剥夺的暴力方式,一个是采用政府赎买的和平方式,但都是要达到耕者有其地的目的。即使五百年后再过去一点点的社会,已然远远不是农业社会,中央政府仍然很重视这个问题,要求各地一定要妥善安排由于经济建设需要而失地的农民的生活,但有些地方还是出现了矛盾激化的情况,其原因就是当地干部漠视失地农民的生计。
弘治年间的大明,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农民成为矿工或织工,但是大多数沦为无业流民,失地的农民最后推翻了明王朝——百余年后的李自成起义。
不得不说,大明宗室的这番“王八蛋作为”,是导致大明灭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是以,现在王副总兵面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他同代王府的“个人矛盾”,而是上升为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阶级矛盾”了——要不要趁着在大同“丈量田地”的这股风,缓和或一下大明的“阶级矛盾”?
可这事关土地归属问题的“阶级矛盾”,欲行“缓和”起来,怕是有些难了——难不成向弘治皇帝建议实施“土改”?
这他娘的,跟找死没什么区别——弘治才是眼下大明最大的“地主”,你王副总兵是要“打倒弘治分土地”么?
“和平赎买”的方式?——建议弘治将诸王、地主们手上的土地都买了过来,再分给“广大农民兄弟”们?
也不行!
甭说大明眼下没这个财力,就算是有这个财力,弘治也只会当他王副总兵有了“蛇精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的土地,朕竟然还要花银子去买?
说过来说过去,弘治都是不会同意,更是不能同意王副总兵这两条太过于超越时代的“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弘治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自是要维护、支持地主阶级的利益,他若是反过来要想办法将地主们的土地“弄过来”,再行分配给农民阶级,那他还能做“地主阶级的代表”?
就算出于维护老朱家统治稳定的需要,来“缓和”一下阶级矛盾,那他所采取的办法,也得以不破坏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激化地主阶级内部矛盾为前提!
这才是“万恶的封建社会”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是以,代王府的田地,到底当不当“丈量”,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马蜂窝,捅了之后,便会激化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弘治得有足够的魄力与十足的胆略,来面对利益造到破坏,而“气愤异常”的大明诸王——大同做为革除卫所军制的“试点工程”,其一切“先进经验”都得作为日后弘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样板”,包括如何实行其中对退伍士卒实行赐田这一政策,亦即“如何丈量田地”。
换句话说,今日“丈量”了代王府的田地,日后就得将整个大明藩王们的田地,都他娘给“丈量”了!
王副总兵深吸了口气——弘治有这样的魄力与胆略?
没有!
因为——他是出了名的“仁厚之君”!
这事儿若是搁太祖成祖身上就好办得多,这俩父子,为了大明,当真是能“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连厉鬼见了都得避让三分——动不动就他娘造个什么“案”出来,再他娘几万几万人的宰,一点儿也不手软。
杨一清不愧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人物,他这是“有贼心没贼胆”,便盼着王副总兵脑子一热,头一点,便将代王府的田地也给“丈量”了:他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眼红”代王府占了这么多的地,却又不敢“越权”来捅这么一马蜂窝,便“妄图”王副总兵能做个“有担当”的人——做出头鸟,将“丈量”代王府田地的一切后续连锁反应,都他娘给“一力承担”下来!r1148
第125章 一箭双雕(中)()
txt_r;
一句话,“丈量”了代王府的田地,或是能为大同官府集聚大量田地,用以赐予退伍人员,从而更为有利的开展“募兵”一法,可接下来之后呢?
代王府会直接去向弘治诉苦,说他王副总兵“冒犯皇族”“目无龙脉”云云。
代王府“违法乱纪”,侵占了大批田地,竟还敢去向弘治恶人先告状?
呸!
大明的亲王,有谁是“遵纪守法”的了——他等若是“遵纪守法”,大明便不会病怏怏得这般快,更不会被李自成带着一帮老实巴交的农民给推翻了!
在大明皇帝们眼中,衡量一个藩王的好坏,并不是看你是否“遵纪守法”,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野心”——你若是对国政大事表现得“分外热情”,对属地百姓表现得“分外关心”,而且为人正直,“甚得民心”,那皇帝们可就要“十分重视”你了;你若是整天喝花酒逛窑子,对国政大事不闻不问,偶尔“欺欺男、霸霸女”,或是“违违法、乱乱纪”——去霸占几亩田地,那皇帝们则会认为你是一个“贤王”……
朱元璋是个小农意识极为严重的人,对待他老朱家的子孙:只要你不想着去抢皇帝做,那不管你做了些“什么”,你都是我老朱家的人——血浓于水的思想极为严重!
弘治皇帝虽不是昏庸之人,代王府若是恶人先告状,他心底也会有个谱,但出于维护皇室尊严的需要,出于对老朱家血脉的“重视”,他起码也得来个“互不偏袒”——或是会对王副总兵与代王府来个“各打五十大板”!
杨一清出于这样一层考虑,才来问一问王副总兵——“这‘丈量田地’的事儿,到底要不要将代王府也算在其中”:圣上反正“宠爱”你,打了你之后,还是会重用你;而代王貌似不知道圣上“宠爱”你,他若去恶人先告状,他也讨不了什么好……
杨一清的这个想法,确也是无可厚非——在他看来,为了大同百姓,为了大同的“募兵”一法尽快功成,你王副总兵受点委屈,陪着代王爷“挨上五十大板”,当也是“值得”罢?
若是仅仅只考虑大同一地,王副总兵也会认为这是“值得”的!
可是,他要考虑的,却不仅仅只是大同一地,更不仅仅只是代王府这么一家王府,而是——大明诸王!
诚如先前所言,大同“募兵”一法及其相应“配套政策”,怎样操作功成,都得作为“样板工程”,在大明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从而来完成弘治革除卫所军制之举——这回只是代王府这么一位王爷去向弘治“诉苦”,可日后“大明诸王”都去向弘治“诉苦”了咧?
王副总兵不由打了个寒颤——这么一来,弘治就得面对整个宗室的力量了?
无论哪朝哪代,“个人力量”在“宗室力量”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