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爱大明朝-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个时候的明廷始终还没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女’真人身上,对于明廷来说,‘女’真人再怎么折腾都是在小打小闹,其破坏‘性’与危害‘性’远远比不上北边的鞑靼与瓦剌――‘蒙’元旧势,才是明廷的心腹大患。

    真正能认识到‘女’真人的潜在危害‘性’,并想将这种威胁掐死在孕育状态中的,纵观明廷,只有俩人,一个是骠骑将军王睿,另一个便是蝎爷朱麟,后者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在辽东边军中任职,凭借其与生俱来的指挥与战略眼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深谋远虑的思考,才行得出这么个结论。

    是以,蝎爷同骠骑将军一拍即合――辽东‘女’真这帮凶悍龟孙,咱得琢磨出个点子,来灭了它。

    上天从来不会提供一个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机会,他只会通过暗示‘性’的提示,提供出一个可行的契机,剩下的便是人为的去创造条件,构建联系,最后形成当事人所需要的条件。所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这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于是乎,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安鸿雁进京一事,硬是被这俩货利用了起来,为大明创造了一个不得不出兵辽东的理由。

    蝎爷前几日“造访”骠骑将军府,发表了一番他对辽东‘女’真人的看法,并指出,若将安鸿雁“卖”去纸醉楼,虽可揪出背后黑手,但貌似并不会引起满朝老王八蛋们的足够重视与同仇敌忾,而若是将安鸿雁继续留在骠骑将军府则不一样,‘女’真人知道安鸿雁在骠骑讲究府,大有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骠骑讲究您老呐,事情若到了这一步,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咧

    骠骑将军当时听了蝎爷的想法,便生出一种将这厮给活活掐死的冲动――这他娘的,不是将老子做‘诱’饵去钓鱼,而且钓的还是鳄鱼

    事情的发展大致上还是在这俩货的计划当中,这其中虽有偏差,但万幸半路杀出个黑不溜秋的吴黑翔,一切又转危为安,步入正轨

    文扎进了诏狱的第二天,锦衣卫便整理出了堆积如山的种种案卷铁证:他们是‘女’真人,他们袭击安鸿雁与骠骑将军府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等,应有尽有!

    大明朝野如同沸水一般沸腾了,朝臣们愤怒了,弘治愤怒了。

    朝议是在义愤填膺与一片咆哮身中度过的。

    毫无异议:出兵辽东!

    必须要给建州‘女’真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弘治年间,君臣终于就这一事件达成了共识,但是在接下来的议题中,却出现了分歧:谁领军?

    弘治有意让骠骑将军王睿领军,王睿本人也有这意思,而且他去辽东的意愿相当之强烈:除了是要对付辽东‘女’真这一特殊意义,他眼下压根儿便不想呆在京城――因为安鸿雁今儿醒了,万幸她只是醒来问了句这是哪儿,便又脑袋一歪,继续昏睡了过去。

    速速离京,事不宜迟!

    安鸿雁一醒,不知屠千娇会闹出什么事儿来。

    想想都觉着后怕。

    但满朝文臣们却不这么想,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自洪武后期,我朝便再无武将挂帅领军出征之例。

    他们的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玄机:弘治的改革兵制之举,已在大明全国推行,嗅觉高人一等的朝臣们自是嗅出了这背后的意思――武人地位势必水涨船高。

    他们这是在尝试维持原有的文人权利――这是顽固派对于革新之举的阻挠与破坏,他们实在是太坏了。

    大明为了限制武将权势过大,当真是采取了种种措施:首先挂帅出征的,必须得是文官,武将只能作为副手,没有部署调动大军的权力,该怎么做,战该怎么打,得完全听从文官元帅的指挥,一句话,他们只有冲锋陷阵的权力,这种制度下,久经沙场的武将们貌似没什么大用,而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文官出身),不得不说他们是军事天才,不需经过战争实践的考验,便能直接做帅,但这样的人物当真是少之又少,纯属个别现象;其次,除了安排文官挂帅,还会安排几个太监做监军,试想一下,你在前边冲锋陷阵,整日出生入死,身后却紧跟着个死太监在你耳边上****歪歪,你会是个什么心情?因为战局始终是不断变化的,出于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将军的考虑,你这一刻觉着应当以防御为主,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死太监便会说你惧战怕死;下一刻,你觉着时机成熟,可以进攻,死太监又说你在轻敌冒进,贪功骄战;更要命的是,谁都不能保证战场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导致战局变化,甚或是产生一些小败,这个时候死太监的便会各种小报告,各种诬陷,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

    当然,通情达理熟知兵法的太监也不是没有,但也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比如永乐年间的郑和、嘉靖年间的冯保,可他们都是限量生产而不是批量生产。

    一句话,大明的武将们做得很辛苦,很憋屈,他们常打败战,完全是制度的产物,完全可以理解。

第218章 出兵(下)() 
倒行逆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弘治好不容易能推动起兵制改革,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提高武人地位——朝臣们的这点小九九,他自是心知肚明。 。

    仁厚的弘治,少见的发了一回飙:“祖制!祖制!百年以后,朕定下的规矩也会是祖制,也会是成法。骠骑将军能打战会打战,凭什么不行?凭什么领不了军?谁若说三道四,也给朕去领一回军,去将火筛大败了来给朕看看!”

    喧闹的奉天殿瞬间鸦雀无声。

    骠骑将军王睿领军出征,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满朝文武,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老子领军去与火筛干一架。

    大明武人能单独挂帅领军出战,自弘治十四年正月始。

    火急火燎的骠骑将军立马又屁颠屁颠的跟在弘治的背后,满腔热血义愤填膺的讨了一份圣旨——即日启程,前往辽东整军出征。

    他在弘治身前口水四溅,说得一心都是为了大明,实际上——他是为了避开即将苏醒的安鸿雁。

    惹不起,老子躲得起!

    辽东的形势,随着骠骑将军的匆忙赴任而变得风起云涌,暗流汹涌,锡宝齐篇古实为不出世的奇才人物,其眼光智慧相较于火筛,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骠骑将军征伐锡宝齐篇古,当是一番相当‘精’彩的龙争虎斗——而对本战两位男主角都有一定了解的蝎爷朱麟,自是在拭目以待

    大明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于明朝的看法,常识‘性’的认识是:特务政治,民不聊生,君弱臣强,政治**。这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也存在较大的偏差。

    个人对于大明的总体评价:经济繁荣,政治制度民主,官僚**,贫富差距过大。

    第一,政治模式!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及其一干大臣,并不是所谓的世家子弟,而是纯粹的草根革命者,这恰恰影响了一个朝代建立者的目光,导致统治者在制定国家策略时有一定局限‘性’。

    诸多的祖训,例如禁海,例如不收商税,士子免税,例如对地主的残酷剥削,都导致了明朝以后的历史走向,清朝可以说是照搬了明朝的很多制度,所以说实际上18世纪中国的黑暗,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就注定了。

    但是明朝的政治模式是最接近现代的,甚至明朝中后期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趋势。内阁制现在依然有国家在使用,由此制度,万历多年不上朝,但是张居正依然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政争党争不断,官员**成灾。有名的明朝首辅徐阶,张居正等,都是江南大地主。更遑论下面其他官员了。由于内阁有权利驳回皇帝的命令,导致皇帝只能大量的信任宦官。由于舆论导向在当时的士子手中,更加剧了明朝的政治矛盾。

    第二,经济模式

    朱元璋可能由于之前被地主迫害的经历,极端仇视地主阶级。导致明朝中后期,地主及其附属的农民阶级民不聊生,而因为士子免税,不收商水,导致了士子可以大量的兼并土地,江南商业繁荣国家却收不上钱来。更因如此,官员贪污**横行。一方面禁海,另一方面江南官宦人家‘私’自出海,大量获龋外白银黄金甚至日本的‘私’铸铜钱。导致江南富庶,纺织业发达,却又不需要‘交’商税。而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因为天灾导致减产绝收,却因为有土地导致需要‘交’纳大量赋税,民不聊生。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制度迅速恶化了明朝的社会矛盾,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农民揭竿而起,最后推翻了明朝统治的便是陕西的农民们。

    第三,军事方面。

    第一弊端便是文官统治武官,严重的外行指挥内行,虽然杜绝了将领作‘乱’的可能,但是武人地位长期低下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明朝中期还曾打过胜仗,后期就出现了,明朝军队连战连败,但是一旦投降满清同样的人,立刻变得勇猛无敌,反过来再归顺明朝,又是败仗连连,比如有名的嘉定三屠李成栋。

    第二弊端便是采用军户制,众所周知,明朝户籍制非常严格,你祖上是当兵的,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军户,都要当兵,你祖上是工匠,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匠户都要做工匠。这就导致了军队良莠不齐,并且长期驻扎地方,实际上和农民差不多,甚至不如好一些地区的农民,军户实际生活和奴隶一样,导致明朝危机时刻,竟然没有可用之兵,陕西农民起义就有很多边兵参与。

    总之,明朝对于读书人或者江南人来说,应该是美好的,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尤其是明朝的皇帝来说,应该是黑暗和压抑的。所谓的明朝天子守藩篱,所谓的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之说,主要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国家行政大权和军事权利全在文官系统中,皇帝被抓去了我们再立一个就是了,并不是皇帝或者说明朝这个朝代多么有骨气。

    而明朝的明禁海暗开海,更是引来了狼而统治者又不知道,开了‘门’给人家看,自己还闭着眼睛装作不知道,直接导致了最终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而中国却毫无抵抗之力的结果。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最富裕的时期,即便到了明朝晚期,末期,北方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看看一些明人的笔记,南方依然是繁荣如盛世。

    另一方面:

    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人们‘精’神最为自由,思想最为解放的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产思想家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时代!象王艮这样从盐丁出身,而成为天下闻名,世人尊敬仰慕的平民思想家,乃至被称为圣人,更是秦汉以来所未曾有的。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曾经这样描绘过王艮以及他在明人心目中地位“弟闻泰州一灶丁,公然登坛唱法,上无严圣贤,下无严公卿,遂成一代伟人。至于今,但闻仰之,诵之,不闻笑之,呵之也。”

    由一个灶丁一跃而成为明朝的一代思想伟人巨人,学生弟子遍布天下,甚至其他学派党派(东林党是王学之对立产物,而泰州学派本身是王学的分支,而且走的更远更‘激’进)的领袖也不得不敬佩称赞歌颂,这也是只有在明代才可能发生的现象,在任何其他朝代都是无法想象。

    此外如王廷相这样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阳明这样的唯心主义思想家,何心隐这样的狂侠思想家,高攀龙顾宪成这样的政治思想家,张溥这样的在野政治领袖,戚继光这样的军事思想家,徐光启这样的科技思想家,徐霞客这样的地理思想家,吴有‘性’这样的医学思想家,还有唐伯虎,徐文长,汤显祖,吴承恩,袁中道,冯梦龙等一系列千古流芳的艺术家,还有方以智,王夫之,傅山,顾炎武,黄宗羲,朱舜水等等明朝社会生长培育出来的人物,群星璀璨,让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明朝如此富有活力生机的社会,却被丑化歪曲成黑暗压抑停滞的社会,这是值得许多人深思反省的问题!

    现在的人不知道,如果说中国人最应该感谢历史上哪个朝代,那就是明朝。是明朝让中国在经历‘蒙’元侵略统治之后重新崛起,是明朝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审美情趣,是明朝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明朝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是明朝保留和‘激’扬了中国人的骨气,刚劲之气。对比一下原本同样站在世界文明颠峰的阿拉伯文明,在经受‘蒙’元侵略之后,却没有类似朱元璋一样的人物重振雄风,至今陷于愚昧保守,至今沦为西方附庸的局面,难道我们居然吝啬于对明朝的这一点感谢!

    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烈士遗民对明朝提出过如此多的批评,但他们对明朝的感情浓烈的似乎任何化学溶剂都无法稀释!

    明遗民归庄在明亡后所作的万古愁以“‘混’沌元包,却被那老盘皇无端罗唣。生喇喇捏两丸金弹子,撮几粒碎尘铙”开头,磅礴喷洒,淋漓痛快地嘲尽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明建国以前的历代圣贤帝王,惟独说到明朝的时候,文辞一改嘲虐,倾注了浓烈的感情!

    “唯有我大明太祖,定鼎金陵早。驱貔虎,礼英豪,东征西讨,雾散烟消。将一片不见天日的山前山后,洗净得风清月皎;将一番极龌龊不堪的异言异报,生劈开中华夷獠。真个是南冲瘴海标铜柱,北碎冰崖试宝刀。更可喜十七叶圣子神孙,一个个垂裳问道,食旰衣宵。

    “谁知道天地变,孽芽萌,生几个翦‘毛’,挟几把短刀,不提防竟冲破了崤岷道。望秦川欃枪正高,指燕云旌旗正摇,一霎时把二百七十年神京生踹做妖狐淖。

    “痛痛痛,痛那十七年的圣天子,掩面向煤山吊。痛痛痛,痛那掌上珍的蝎主,一剑向昭阳倒。痛痛痛,痛那有令德的东宫,生砍做血虾蟆。痛痛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