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国[重生]-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孩子多大了?他不知道……也从来没有问过。

    青衣人慢慢回过头去,看着哈唯塔特有的青砖圆顶房屋,看着家家户户袅袅炊烟。

    这一刻,他突然犹豫起来。

    没有离开时的狠绝,也没有一路上的不悔,现在的他,突然有点想“家”了。

    褐衣人见他站在原地犹豫不决,终于深吸口气,向前走了几步,柔声劝他:“渊郎,你不是想跟我回家吗?走吧,我们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青衣人听到这一句,不由浑身一颤。

    这是阿笙第一次跟他说要跟他一起回家,十二年了,他已经等了十二年。

    青衣人眼眶红了起来,那些儿子孙子与遥远永安里的家,随着褐衣人简单一句话灰飞烟灭。

    他低头擦了擦眼睛,一步一步,没有回头地走出了大门。

    门外……是另一片世界。

    那里,便不是大褚了……不,现在哪里,都不是大褚了……丰城远山脚下勇武大营,正是万籁俱寂之时。

    勇武侯冯柏睿正一个人坐在营中独酌。

    虽是端阳佳节,可他亲族俱亡,也只得一人过了。

    更鼓响过三声,他也没有放下酒盏,只枯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皎洁的银月。

    突然,两道人影从窗前一闪而过。

    老侯爷虽说已经八十高龄,可身手却十分矫健,只看他迅速从椅上跳起,后跃半步一把抓起长刀。

    这把宝刀跟随他将近七十年,几经血战,守住了他的命。

    他持刀肃立,屏气凝神,冷冷看着房门。

    咚咚,咚,咚咚。

    有规律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老侯爷一口气正提在嗓子里,猛地听到这个声音不由一愣,随即疑惑地走到门前。

    他也敲:咚咚,咚。

    门外反应迅速,依旧以刚才的频率敲门。

    老侯爷这次略微松了口气,低声问:“来者何人?”

    “孙儿景瑄,拜见三舅爷。”

    老侯爷刚才那口松了的气,再度提了上来。

    他紧紧皱着眉,突然有些蹒跚地倒退几步,坐回椅中。

    “景瑄……婵娟……”

    婵娟是柔佳皇后的闺名,这个武将世家出身的女儿,却有着书香门第千金的名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见当初祖父,是抱着怎样的希望来抚养女儿。

    希望她得遇良人,希望她美满幸福,希望她长长久久。

    然而,他也只抚养女儿到八岁,便在边关战事中重伤不治,撒手人寰。

    冯婵娟可以说是老侯爷养大的,冯家人丁凋零,他也只有一个儿子,对这个大哥家的女儿自然是千恩万宠,恨不得给她世间最好。

    她也确实是得着了。

    她做了太子妃,做了皇后,母仪天下,天生的凤凰命。

    然而她却未及三十便过世了。

    老侯爷每每想起便心如刀割。

    女儿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他为国为民一辈子,落得个儿女双亡的下场。

    这一日端午,他想起许多往年旧事,那时候他们一家都还活着,儿女双全,快乐安康。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连大褚,也亡了国。

    门外,荣景瑄再度开口:“三舅爷,孙儿带着母亲的遗书而来。”

    老侯爷半闭着的老眼瞬间瞪圆,他豁地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又似近乡情怯般,往后退回。

    他没有开口,门外也没有人离去的脚步声。

    终于,似过了许久,他才蹒跚过去,打开了门扉。

    皎洁的月色下,两个英俊的青年正静静望着他。

    荣景瑄只在立太子那年见过他,十几年过去了,他面容已经苍老如斯,鬓发也早就花白。

    荣景瑄微微上前半步,一把掀起衣袍,骤然跪地。

    他身后,谢明泽也跟着一并跪了下去。

    荣景瑄慢慢弯下腰去,他一口气磕了三个头,才直起来说话:“三舅爷,不孝孙儿景瑄,前来领罚。”

第26章 来客() 
五月二十,丰宁郡突然炎热起来。

    似乎冬日的寒冷还未藏于骨中,一夜之间,北二郡内陆大部分州县便被灿烂的金乌笼罩,热腾腾的阳光烤着大地,夏日就在眼前。

    干热的风从东边吹来,让大街小巷的百姓们纷纷脱下冬装,换上麻布夏衣。

    天气暖和起来,按理说百姓们应当高兴。

    熬过了冬日,新的一年便在眼前,冬小麦战战兢兢挺立一冬,正是要饱满勃发之时。

    然而这一年的五月不知为何炎热如肆,小麦青嫩嫩的麦粒敌不过酷热,纷纷坠下了头去。

    靠农田吃饭的百姓们不得不日夜担水浇灌,却还是抵挡不住炽热的温度,那些农民们赖以为生的麦子,迅速干枯了下去。

    也不过是几天功夫,整个北二郡便人心惶惶起来。

    大褚延续两百余年,到了荣景瑄皇祖父文帝时,农税已经降到最低,除去税银很低的算赋与口赋,农税只有二十税一。

    也就是说,一亩地里产出的二十分之一才要上缴国库。

    当然,这个也有最低限额,按年景不同,倍数于算赋和口赋。

    永延帝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是对于他父皇亲自定下的税赋从未更改,也大抵因为国库有多少银子,他自己并不是很关心。

    不管因为何,至少在他在位的前十几年里,大褚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可是现在,遇到了这样的灾年,头上的天又变了,百姓们说不害怕是假的。

    内陆的百姓担忧冬小麦的收成,而靠海边的丰城则又恐慌于天气寒冷,葡萄无法开花打籽。

    跟北方山区炎热难耐相反,临海的州县依旧寒冷如冬,潮湿冰冷的海风一阵阵飞旋而过,带来刺骨的寒。

    在小满这一夜,丰城再度飘了雪。

    百姓们担忧家中的葡萄藤,也担心明天赶海危险,许多人家都一夜未睡,睁眼到天亮。

    就在日光熹微之时,三个风尘仆仆的身影来到定安县状元街顾家大门口。

    因已经过了七七热孝,所以顾家已经撤下白帆,只在大门下挂了两个白灯笼,以示还未出孝。

    那三个人都是男人,身上都披着厚厚的披风,把脸孔和身形遮得严严实实。

    站在前面的那个异常高大,似将近八尺有余,就单单站在那里,也好似山峰一般。

    后面的两个虽也不矮,但跟在他的身后,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那高大汉子四处张望片刻,伸手敲响了顾府的大门。

    这会儿不过卯时初刻,天色未明,状元街上空无一人。

    顾府的房门很快就被打开了,里面站着个五十几许的老人家,顶着圆滚滚的肚子,正半睁着眼睛瞅他们。

    他原本还有些不甚在意,在看清门前来人时却猛地睁大眼睛,结结巴巴叫:“驸……驸……”

    高大汉子忙冲他摇摇头,低声问:“不知顾先生是否在家,在下有事拜访。”

    老人家毕竟见过大世面,很快就镇定下来,他偏头看了看汉子身后的二人,心里有了底,闪身就让三人进了屋来。

    等大门严严实实关上,老人家才恭恭敬敬对三位行了礼:“付爷、两位世子,我家老爷此刻就在正房,请三位先随我去正堂等候,小的这就进去禀报。”

    高大汉子点点头,回头看了一眼同伴,跟他一路进了正堂。

    虽然他们并不记得顾家这位老管家的名字,但是好歹见过几面,有些印象。几人在正堂等了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就看顾广博匆匆从厢房中疾行而出。

    他似刚刚醒来,衣服穿得还算整齐,一头长发却披散在身后,只用一条发带束着,显得十分匆忙。

    他猛地抬头一看,见三位都是许久不见的熟人,不由松了口气,上前拱手行礼:“付兄、安国侯世子、武平侯世子,几位安好,学生这厢有礼了。”

    长公主驸马付彦和忙站起身来,也拱手回礼:“顾先生有礼了,我等前来,是为寻访一位旧友,不知……”

    他这话说得有点含蓄。

    他们三个人,一个应该已经和大公主叛逃在外,还有两个世子则应该在永安坐享荣华,都不应当出现在这里。

    但显然的,顾广博对他们来到自己家中并不惊讶,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

    他听了大驸马的话只是笑笑,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不知夫人如今身在何处?来丰城所为何事?”

    “夫人如今正在丰城客栈中,何某阖家搬来丰城,是为投奔兄弟。”

    他们说的夫人,正是大公主荣景瑶。

    顾广博听罢沉吟片刻,道:“因冯贤弟如今不在府中,也并未事先嘱咐过几位投奔之事,不知可有信物?”

    付彦和并没有马上行动,他静静瞧了顾广博良久,才终于从怀中掏出一管狼毫。

    那是一根很普通的笔,并不名贵,付彦和拧下笔头,从中倒出一卷泛黄的纸。

    整个过程,正堂都无人讲话。

    等他把那卷纸舒展开来,顾广博才看出来那居然是洒金笺。

    洒金笺只有荣氏皇族才用,付彦和能拿出来,说明至少他此番前来是有大公主授意的。

    他接过纸笺,展信而读,却发现那上面锐雪锋利,正是荣景瑄的字迹。

    家姐,见信为诏,即刻潜离公主府,离京北上丰城。

    纸笺最下方没有署名,只印了一方朱印。

    上书褚平荣安四个大字,正是大褚传承二百余年的传国玉玺。

    顾广博乍一看这纸笺,一瞬间都有些恍惚。从那铂金灿灿的泛黄纸笺里,他仿佛看到大褚还在,荣景瑄还好好坐在皇位上,他的父亲、大褚帝师顾振理,也还手持书卷,教诲众人。

    “付兄,这是何时收到?”

    “兄弟大婚当日辰时,端木亲送。”

    顾广博这次终于松了口气,顾振理是荣景瑄和谢明泽的老师,教导他们两个长大,他作为师兄,也陪伴他们读书习字。

    他们二人的字,他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既然这是荣景瑄亲自授意,那么大驸马此番前来就说的过去了。

    不过,顾广博并没有马上说出荣景瑄的下落,反而问后面的两位世子:“不知二位世子为何前来?”

    安国侯世子郁修德与武安侯世子陈清逸对视一眼,拱手肃立而言:“我等前来,追随陛下。”

    他们两位皆是开国功臣之后,可以说满门忠烈,两人又同荣景瑄与谢明泽年岁相当,一同长大,情分自然是不一般的。

    他们两个说这句话,顾广博是相信的。

    他沉吟片刻,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付兄,两位世子,陛下如今正在远山脚下,如几位有意前去投奔,那在下便修书一封,让管家陪着你们一同前去。”

    顾广博说着,话锋一转:“不过,也得午夜十分才可行动。”

    付彦和本就是跟大公主一起来投奔兄弟的,什么时间去都可以。郁修德与陈清逸是他们在半路碰到的,陈清逸孤身一人,郁修德还带着妻子华静姝,三个人看起来风尘仆仆,显然都是永安刚刚开城时随着百姓一起出来的。

    几人定了时辰,付彦和与郁修德就回了客栈接回家人。

    与此同时,远山脚下勇武大营中,荣景瑄与谢明泽正在盘点营兵与军粮。

    那日与老侯爷讲开之后,他们便带着已经劝降的丁凯十人去了勇武大营。勇武军不愧号称大褚最后的忠卫,老侯爷一声令下,无人不听号令。

    虽然除去两队守城的人马,火头兵、重伤兵与无家可归的老兵,实际勇武大营只剩六百多兵将,但这六百多人,却并不算太弱。

    能进勇武大营的,都是各地大营的佼佼者,毕竟勇武军拱卫帝京,是永安最后的防卫。

    荣景瑄和谢明泽正在做的,就是要计划这些兵怎么操练,怎么用。

    因为只剩不到一千人的守军,所以整个勇武大营都空着,只有几处营房住了兵士,离主帅驻地都很近。

    荣景瑄和谢明泽住在老侯爷旁边的营房里,这边以前都是住的骠骑将军和金吾将军,屋子很宽敞,陈设也算干净整洁。

    勤务兵本来给他们两个准备了两间相邻的营房,结果荣景瑄直接说住一起就可以了。

    那个小勤务兵才十五六岁的年纪,他见两位将军这么果断,顿时有点忐忑,结结巴巴说:“竹床很小,二位将军睡不下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话闹得谢明泽红了脸。

    他看荣景瑄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只得开口解释:“无妨,加一张床吧,没事的。”

    小勤务兵于是半是忐忑,半是不解地走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谢明泽起身点起油灯,低头便看到荣景瑄认真的侧脸。

    他其实有点想问他,为何特别执着与同他日夜都要待在一起,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如何开口问。

    荣景瑄感受到他的视线,猛地抬头看向他。

    只听嘭的一声,两个人的额头就那么撞在了一起,然后不约而同捂住脸,诧异地看着对方。

    荣景瑄见他目光有点呆滞,不由笑出声来:“哎,阿泽抱歉,撞疼了吧?”

    谢明泽摇了摇头,放下手。

    他有点犹豫,最后还是鼓起勇气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住在一起?”

    荣景瑄一愣,随即仿佛玩笑一般,突然倾身向前,挑眉说:“我们当然要住一起,因为我们是夫妻啊。”

    谢明泽不知道如何接话。

    他觉得一颗心都跟着热了起来,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都随着“夫妻”这两个字迸发出来,搅得他耳朵都红了。

    荣景瑄见他似真的有些不好意思,略微收敛了笑容。

    “因为我害怕,害怕你会离开我。”他淡淡说道。

    所以我要时时刻刻看见你,盯着你,日夜都不能分离。

第27章 约定() 
谢明泽十分惊讶,他从来不觉得自己会离开荣景瑄,为何荣景瑄会害怕这个?

    他正想笑着说他胡思乱想,门外却猛地传来敲门声:“主上,晚膳准备好了,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