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国[重生]-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明泽沉默了。

    他突然想起八岁那年温佳皇后病逝,荣景瑄也跟着大病一场。永延帝根本不管宫里事情,就算自己的继承人,作为太子的荣景瑄病成那样,都没怎么过问过。

    谢明泽那时候连家都不敢回,只在褚鸣宫陪他。他只记得,那些太医们每天忙忙碌碌,不是给荣景瑄把脉就是凑在一起删改方子,非要讨论个七八十回才下一副药。

    就在这样看似尽心尽力下,荣景瑄也一直没有好转。

    只是太医毕竟是太医,太平方也有药效。荣景瑄病情轻了些,人也清醒过来,却还是下不了床。

    谢明泽那时年幼,看荣景瑄病成这样,心里着急,却不知怎么办。

    还是荣景瑄自己醒过来,写了张条子,让他带回家给谢相。

    谢明泽回了家,谢相没再让他进宫,三日之后,才带他去看荣景瑄。

    那时候荣景瑄已经好了许多,他披着夹袄,靠坐在床上,笑着看谢明泽。

    “阿泽,我好想你。”

    他如是说着。

    十年后,谢明泽依旧记得当时荣景瑄的模样。

    八岁的孩童瘦弱单薄,他脸色苍白,头发枯黄,一看便是久病不愈。

    可一双漆黑眼眸却灿若星河,他微微眯着眼睛,看着谢明泽笑得肆意。

    那一瞬间,年幼的谢明泽就知道,荣景瑄这个人,在他生命里比任何人都重要。

    他也隐约明白,荣景瑄虽然贵为太子,生来便是天潢贵胄,可他生了病,他的父亲却只看过一次。而随侍的太医忙忙碌碌,却没有治好他。

    谢明泽是年幼,可也不傻,他自然看得出来,之前缠绵病榻半月都不见好的荣景瑄,为何他父亲谢相去了一次,三天就好了。

    可能,有别人给他治了病吧,谢明泽这样猜着。

    荣景瑄病好后,根据他的要求课业越发繁重起来,谢明泽是他的伴读,也跟着废寝忘食挑灯夜读,太医看不好病这个事情,便也被成山成海的书卷压没了影,被他渐渐遗忘。

    时至今日,荣景瑄这样一说,他才复又忆起。

    随着三人走到眼前,谢明泽的回忆戛然而止。

    丁凯嗓门大,老远就喊:“冯老弟,这事办妥了。”

    荣景瑄看着他微微一笑。

    这一笑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因为高兴可以进城,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丁凯脚下顿了顿,走到他跟前才说:“哎呀冯老弟,你这么一笑我怪不好意思的。刚才多亏了小钟会说话,他跟守城的百夫长说了几句,人家就说让我们直接先进城。”

    荣景瑄点点头,笑容越发真诚:“太感谢丁大哥了,小弟感激不尽。别的不多说,等进了城,一定要请大哥尝尝丰城有名的远香酒。”

    因为是跟丁凯讲话,他故意都说的白话,丁凯听着自然舒服极了,傻笑着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人就是这样,有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做引子,关系便会不由自主亲近起来。

    早晨丁凯还想着看他们进了城就走,顾广博亲自过来劝说才同意进城,可现在荣景瑄拜托他帮忙,他却反而不大想走了。

    他们可以提早进城,荣景瑄跟谢明泽没有直接吩咐队伍,而是去了前面的马车请顾广博出面。

    毕竟,名面上他们这一行人的家主,是顾广博。

第22章 训斥() 
顾家的马车很快便越过前面的几十位百姓,直接来到城门下。

    那位丁凯口中的百夫长也正站在城门口,一脸严肃地看着他们。

    这一次,荣景瑄和谢明泽都没有出面,而是让钟琦陪着顾广博上前交涉。

    刚才马车里荣景瑄简单问过宁远二十,问他知道为何钟琦把事情办妥当了。

    宁远二十面上有些不屑,低声道:“不过是阉人那些下作手段,他给那百夫长塞了银子。”

    那句“阉人”,把谢明泽听得直皱眉。

    虽钟琦是荣景瑄的大总管,可谢明泽从小跟荣景瑄一起长大,跟钟琦关系也一直很好。

    钟琦和小福子都是谢家出身,对荣景瑄忠心耿耿,对谢明泽也从来都恭恭敬敬,他们两个又都不是普通的太监,在荣景瑄跟前是很能说得上话的。

    至少,在宫里没人敢对钟大总管不敬。

    然而到了宁远二十这,却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自幼在宁远十八身边长大,学的都是上乘武艺,排兵布阵也样样精通,说实在的,他是被宁远十八当成宁远卫的统领培养起来,所见所想,皆是战事。

    他从没接触过钟琦这样的人,所有的认知都是道听途说,所以第一见到时便有些不喜。

    这种偏见,是极为不公的。

    荣景瑄跟谢明泽对视一眼,不由都沉下了脸。

    之前在宁远卫那个小院里,荣景瑄和谢明泽遭逢大变,操心的事情太多,没有顾得上这些属下的关系问题。

    然而在他们终于逃出永安之后,这个问题便凸显出来。

    既然发现了,荣景瑄便要制止。

    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很宝贵,不管能不能走到最后,也不管他们为了最终的目标付出多少,最起码,他们自己人不能先乱了阵脚。

    荣景瑄沉思片刻,突然开口:“宁远,你要是不想要二十这个名字,可以主动说,即使没有宁远卫,我也依旧可以走下去。”

    他这句话,说得太重了。

    宁远卫行至今日,再也不复当年天子禁卫的风光,单看永安那个小小院落,便知已经逐渐没落。

    虽有每一代宁远卫统领撑着气,也意外遭逢乱世护驾有功,可到底人丁单薄。

    宁远十八之所以让宁远二十跟着他出来,便是做了重振宁远卫的打算。

    荣景瑄自己也是如此。

    要知两百年前,开国高祖皇帝四处征战,宁远卫的威名如雷贯耳。当年那些动人心魄的故事,早就成为传说,被老百姓口口相传。

    荣景瑄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军队的作用,首先就要把宁远卫立出来。

    一路看来,宁远二十对荣家自然忠心不二,能力也十分出众,荣景瑄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想着将来复立宁远,让他做年轻统帅也无不可。

    可今日一观,荣景瑄却动摇了。

    他不自己主动接触旁人,光靠听说来判别好坏,自然不是当统领的料子。

    宁远二十猛地听到这样训话,脸色顿时白了。

    荣景瑄这句话,直接否定了他过去二十年的人生,从他束发时被改名二十,便坚信这个名字会跟随他一生。

    宁远二十不自觉颤抖起来,他直接跪在荣景瑄面前,面色是前所未有的仓皇。

    他呢喃道:“陛下。”

    虽然荣景瑄不允许他们再呼陛下,可在宁远二十心中,他还是大褚的主人,还是长信宫中高坐龙椅的皇帝。

    就算如今国破出逃,这个想法依旧没有变。

    宁远卫从来都忠心。

    荣景瑄面色也很不好,但他已经惯于掩饰情绪,所以看起来还算平静。

    “二十,你知自己何处错了?”荣景瑄低声道。

    宁远二十抿了抿干涩的双唇,哑着嗓子说:“属下……属下不该讽议内臣。”

    钟琦作为荣景瑄身边的大总管,享正二品重臣禄,服紫色官服,外人皆称内相。

    他手段果决,却又知变通,能屈能伸,办事相当利索。

    这也是荣景瑄和谢明泽为何一直用他的原因。

    宁远二十叫他一声内臣,也算不公不过。

    荣景瑄一听,手中的折扇“啪”地收回,狠狠砸在条凳上。

    宁远二十满面是汗,他跪在狭窄的马车过道上,动都不敢动。

    荣景瑄身上散发出的威仪与压迫,让他喘不过气来。

    那简直不像是从未出过宫的少年皇子应该有的,反而更像征战沙场多年将军,从鲜血中一步一个脚印踩过,才有那样的气势。

    谢明泽也不由跟着屏住呼吸,他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坐在一边。

    这个时候,不需要他说话。

    他没有讲话,可藏在袖子里的手却不由自主攥紧拳头。这一段时间,荣景瑄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不过他的变化,身边的人虽然发现,却都没有觉得意外。

    无论谁遭逢大变,还能做到荣景瑄这样冷静,已经十分不易。

    可谢明泽却一直犹豫猜测,他想知道,是否荣景瑄……这个念头刚一闪现便被荣景瑄的声音打断,只听他道:“你错了!无论钟琦是什么身份,光凭他能把事情办好,你就不应该对他存有偏见。”

    这一句话,仿佛警钟一般,狠狠敲在宁远二十心中。

    他从小混迹民巷,听得多半是低俗荒谬的坊间传闻,对于太监这种人天生没有好感。

    宁远十八一直教导他要行正坐端,要顶天立地,所以方才钟琦私下里塞钱贿赂的行为,在他看来简直低劣。

    然而更叫他不爽的是,只凭这点银钱,钟琦却把事情办成了。

    他原本还满心愤懑,觉得世间皆是贪财之人,可现在荣景瑄一席话,却让他醍醐灌顶。

    “陛下……属下……”宁远二十茫然自语。

    荣景瑄这会儿却突然缓下脸色,他声音温和,透着些无奈:“二十,你是老师亲自教导长大,是个忠心又有担当的男儿,一路走来,我对你期望也很大。”

    他说着,仿佛特别遗憾一般,叹了口气:“可老师把你教得太过刚直,你没有容人之心,对人只凭出身便下了判断,这不是一个合格将领应有态度。你刚才那句话,我听了很失望。”

    荣景瑄这话说得不紧不慢,可那一字一句,却让宁远二十听进心中。

    他不由浑身一僵,神色仓惶起来。

    荣景瑄说合格将领,又说很失望,说明他原本对宁远二十便是抱了期望的。

    宁远二十弯下腰去,磕了个头:“属下,知错。”

    荣景瑄没有叫起,也没有扶他,只是淡淡道:“二十,今日这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钟琦只用十两银子便让我们几十人进城,不费一兵一卒,不用费心周旋,你说,可否为上计?”

    宁远二十熟读兵法,深知以最小付出获最大回馈才是上策,不见空城计为何千百年流传?只凭诸葛亮城门楼上弹奏一曲,击退司马懿数万大军,怎生不高明?

    今日之事若是他来操手,必要先拿文牒说事,后用丁凯腰牌出身讲理,一番嘴皮不休,到头来有可能还办不成。

    只是他从未想过,原来十两银子竟有这番用处。

    钟琦只消两句好话塞了过去,立马事成。

    原本他还只鄙夷钟琦是个无根太监,做惯了那下奴样子,如今让荣景瑄一讲,倒显得他狭隘心窄,眼界浅薄了。

    这前后一丝量,宁远二十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觉得自己实在难担大任,难怪荣景瑄要这样生怒。

    宁远二十仍旧爬跪在地,口中言:“陛下所言甚是,钟内相才智过人,属下以一己之见便猜度旁人,实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属下知错,求陛下责罚。”

    他这句话倒是说得端正。

    若是一味求饶,反而会惹荣景瑄不喜。再说他本就是刚硬性格,更不可能去做那痛哭流涕缠烦举措,倒是让荣景瑄心中不满散了散。

    见他认错,荣景瑄便不再纠结,只最后说一句:“二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各色人办各色事,只要能成便是能人,你且记得。”

    他年纪还比宁远二十小上一些,可却上座训起人来。

    然宁远二十听罢,却也心悦诚服又给他磕了三个头,依旧不起身。

    谢明泽荣景瑄闭目不言,只得出声道:“下去吧。”

    宁远二十又冲他磕了头,说着“属下告退”便下去了。

    马车列一下便只剩荣景瑄与谢明泽二人,荣景瑄这才睁开眼睛,转头看向谢明泽。

    他目光沉静,淡淡然然,仿佛刚才生气骂人的不是他。

    谢明泽心中微动,叹口气说:“他到底头回出来,等历练久了,便知如何行事。宁远卫,还得要把他立出来才行。”

    这话是万没错的。

    荣景瑄从不驳他面子,只说:“可要看他自己立不立得住,如果还是今日这样行事,日后我们身边得用将领形形色色,他一个都看不上,宁远卫要怎复旧日风光,又怎么跟着咱们复立大褚?”

    他说罢,顿了顿又说:“阿泽,内乱万万不可,大褚走至今日落寞,不也是由内而外?北方乌鹤未动,令氏按兵,可大褚还是亡了国,天下已经变成陈顺天的了。”

    他这几句说得淡淡,可周身却涌动血煞之气。

    谢明泽看他目光炯炯,似有火光燃动,心中一紧。

    荣景瑄自己尚且不知,离开长信之后,他身上戾气到底有多重,眼中寒冰到底有多深。

    昔日仁德和善的皇太子,湮已随大褚一并死去。

第6章 。15() 
为了怕耽误其他百姓进城,守城的百夫长特地把右边城门洞打开,让顾家通行。

    旁边的百姓们看了,都议论起来。

    本来他们都是等了一天的了,又不比有钱人家有棉衣披风,这样在寒风里站一天实在太够呛,许多人手脚都肿了,也不敢有一丝怨言,只能干等着。

    顾家这一伙儿人有车有马,还拉着个那么大个的楠木棺,一看就不是普通百姓。

    一开始他们跟着队伍一起等,百姓们自然不会说什么,现在眼看城门要关了,却先放他们进了城,自然就有那好事人喊起来:“军爷,凭什么他们先进啊,是不是多交几个铜子俺们也能进?”

    一个叫喊起来,其他人自然也随大流,不一会儿场面就乱成一团,兵士们不得不在城门口加了人手,这才没让他们推搡着破城而入。

    百夫长黑着脸,直接出来往人群前持枪而立。

    他本就生得高大威猛,一张脸还有些凶恶,百姓毕竟胆小,见这个是大官,也渐渐没了声音。

    百夫长声音十分洪亮,直接开口说道:“这边一队是顾大儒的亲眷,顾大儒为了气节自尽身死,他的家人扶灵归乡,难道我就让他老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