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路逍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路逍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不是相信俞大拿的为人,乔岚都要怀疑方小勇是不是俞大拿的儿子了,大脑结构如此神似,“沙子不要钱,雇人要钱。这么多沙子,你一个人也弄不来,去找几个帮手。”

    “啊~”方小勇竟然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其实他刚刚已经想好一个和他要好的老乞丐帮忙运沙子,以后自己再寻机报答,这会儿,东家让他做事竟然还给银子。

    “我还要两个大水缸,越大越好,你给我寻摸靠得住的店铺送过来,银子我另付。两样东西我都急要,快点去办,别耽误事。”这孩子,莫不是脑子不好使吧,给他一角银子,就这么个傻样儿。

    “是,小的,马上去。”别的不说,要论对五里镇的熟悉度,方小勇就敢拍着胸脯答应,所以找到卖挖水缸的店家话下。

    方小勇出门往小庙街走,在角落寻到一个衣着褴褛的老乞丐。方小勇初初在五里镇行乞,备受其他乞丐的欺压,多得这个老乞丐护着才有命留到现在。老乞丐看着方小勇的同乡寻来并带走了他,还为方小勇的好运气感怀,方小勇就回来了,还变得整整齐齐,像模像样起来。

    方小勇把事情这么一说,老乞丐很感激方小勇找到好门路了还惦念着他,可是他还是拒绝了,“小勇啊,你能想到我,我以前为你做的也回本了,可是这事儿你真不能找上我,你看看我,腿瘸了一只,手也不灵便了,如何帮你挖沙子,运沙子。主家叫你办事是信任你,可你万万不可照顾我这老家伙而坏了主家的事。”

    “田叔,你相差了。你看,我拿这银子去码头那边雇人,估计也只能雇三五个人,可是如果在这庙街找,找**个不成问题,能让大家挣几个饭钱,还能尽早完成东家吩咐下来的事。田叔不必亲自动手,只要帮我找七八个人,然后盯着他们干活就行,我还小,怕镇不住场。”

    五里镇码头,人来人往,各色人物在,有钱大方的主儿少数,所以五里镇的乞丐比县城还多。庙街,是五里镇乞丐的聚集地,被方小勇称为田叔的老乞丐在庙街混迹多年,倒是认识不少乞丐。

    老乞丐一听,可不就是这个理儿,挖沙子,运沙子又不是什么精细活儿,何须专门去雇人,他们这帮人完全能胜任。别看他们整日无所事事,那是没人肯雇他们做活儿,要是有活计,只要给一餐温饱,他们也是求之不得的。

    于是老乞丐一呼百应,召集了十个乞丐,大家一听,只不过运个沙子就能得十个馒头或五个肉包,哪有不同意的,一伙人呼啦啦往漓水江的江岸去了。

    方小勇一走,章娘子便过来请乔岚去用饭了。章娘子以为乔岚像寻常家的小姐一样需要人伺候着吃饭,宅子里也没有其他下人了,所以把饭菜端上来后她便侯在一旁,没有离去。

    章娘子不是俞大拿,乔岚是不会让她上桌的,她更不喜欢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有人在旁边盯着,便让章娘子先去吃她的,稍后再过来收拾。章娘子这才知道,各家的规矩也不尽相同,只好出去了。她也不想想,即使要人伺候,也得是水灵灵的姑娘,哪有人用一个妇人来伺候用饭的,也不怕消化不良。

    乔岚刚吃完放筷子,章娘子立马就进来了,原来她出门就一直侯在门外。她原来的东家,家里人多,下人也多,勾心斗角之类的事她见多了,也怕了,到了乔岚这儿,看到就一个主子,也没什么下人,便欢喜上了,迫切地想表现表现主子欢喜上,她才能站得住脚。

    章娘子烧的菜,味道还可以,乔岚便也不多强求了,只让她别太省着调料了,她喜欢味道稍重的,章娘子没有不答应的。

    乔岚出了充当饭厅的东厢,便看到侯在二门的方小勇,暗道:是个懂规矩的小子。她跟着方小勇出了二门,就看到两个一米高的大水缸“巍峨矗立”在前院。她初略看了看,个头够了,也够结实,问了价钱,便爽快地给了二两银子方小勇他去付钱。

    方小勇出门一会儿就回来了,将店家找回的五百个铜板交给乔岚的同时,还告诉乔岚沙子到门外了。方小勇手里还拎着一个小袋子,是给乔岚看的“样品”。

    乔岚很意外,这次交代方小勇办事,他完成得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她一直觉得方小勇有待磨砺,可是从这次的事看,他老练得很,无论是他没轻易进内院,没让她见着外人,还懂给她看“样品”,而且懂得益及患难之交,这些无一不让她惊叹。乔岚不知道,除了义气这点,其他都是老乞丐刚刚就事论事,提点方小勇的,那才是真正的老江湖。

    方小勇小袋子里的并不是纯沙子,而是泥沙,正符合乔岚的要求。单纯的沙子不涵水,也不涵养分,不利于作物生长,她本来还打算让方小勇接着帮她弄泥土,把泥和沙混合在一起,这下子倒省了不少功夫。乔岚回到内院方小勇安排人把大水缸移到外院正中央,并泥沙倒进去。

    杨应天在笔记本里用红笔特别强调,切开的红薯很容易烂掉。虽然乔岚很想知道她手中是哪种番薯,她不喜欢生吃番薯,但香甜的烤红薯和甜糯的番薯干另当别论。不能切开,乔岚只能满心期待这珍贵的薯种是黄心的了。

    把两个冒牙的番薯分别埋进特意巨型“培养皿”,乔岚松了口气,只不过,她总觉得自己考虑得还有所欠缺,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倒地缺了啥,便也不多想了,回屋研读她的宝典,哦不,是杨应风宝典。

    当晚,俞大拿歇在县城,并未回来。话说他一出门就雇了车,一路让车夫赶得飞快,傍晚时分到了县城,他运气也好,到了县衙整好遇上外出刚回来的新任县令祝岐山。

    祝岐山是离历山县三百公里之外的琼水县人士,只是个举人,会试成绩不理想,便也不欲再考,娶了琼水县大户之女吕苗苗,老丈人给他捐了个官。他会试成绩虽不理想,可有一番做出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尤其是他的官还是捐的,在这种前提下,他迫切想做出点成绩让人看。

    祝岐山进了县衙,便令人把俞大拿带进去,亲自过问他的事宜,知道俞大拿竟是要买荒地,他奇了,这荒地如何买卖?

    俞大拿当然不会向祝岐山坦白一切,只埋怨自家主子不懂事,怎么劝都不听,硬是要买下那一大片没用的荒地。

    对县令的政绩考核,人口和土地这两方面的增减尤为关键的部分,祝岐山对历山县的土地也做过了解,对于青山村遥水河西岸的事也有所耳闻,这大大八亩的土地在十几年前还是良田,逐渐荒芜后,最终被划归荒地,就因为这丢掉的八百亩,当时本应上调的县令只能平调,说来也实在无辜得很。

    经过这么多教训,如今还有人敢去开垦,不但要开垦,还要提前买下,要知道,这地契一立,就算是上档了,不管最终开荒成不成功,相应的税都是要交的,这么一算,不就是傻子扔钱玩儿嘛。

    祝岐山对俞大拿的主子很好奇,多问了两句,俞大拿故作神秘地说主子背后的人身份有点敏感祝岐山帮忙保守秘密,非但没告诉祝岐山实话,还挡住了他查到主子的身份后可能引发的麻烦。官以文书为证,地以契为证,田地买卖只要银货两讫,其实无须对买主验明正身。也是祝岐山非要亲民俞大拿胆子也肥了些。

    祝岐山还真没怪罪俞大拿语焉不详,反而宽慰了他几句,但只字不提让他回去劝劝那位头脑发热的主儿,虽然他很想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规劝几句,但又怕真的点醒了俞大拿,增加几百亩田地的政绩诱惑,令他难以启齿。

    祝岐山想早点盖棺论定,而俞大拿也急着将事情定下,两相宜的情况下,谈话进度很快。祝岐山良心大发,整个儿青山村遥水河西岸作价八百两,除了附送西岸的两个山头,还按照最低等的山地收税,并承诺他在职期间不会对西岸的土地重新评级。这条件优惠得俞大拿差点破功,好在他面瘫已久,即使喜出望外,脸上也可以不动声色,当初掏银子付清。

    祝岐山安排了八个衙役明天一早跟俞大拿去青山村丈量土地,按说这原就有记录,本无需再去丈量,可祝岐山说已经划归荒地了,还是按程序来,再说都陈年旧事了,翻箱倒柜找旧档,还不如重新丈量一番。

    俞大拿总觉得县令大人的笑容有点小诡异。

    临出门,俞大拿回头瞥见县令大人跟明天领头的衙役柳土发窃窃私语,柳土发不住点头,两人周围弥漫着一股阴谋的氛围。

第二十五章 西岸大事() 
第二天一早,俞大拿请那八个衙役吃早点,去的是历山县城一个很不错的酒楼,八个衙役混了餐高大上的早点,便于俞大拿彼此称兄道弟起来。衙役头头柳土发见他如此上道,便很义气地给他透露了一些小道消息,原来祝岐山暗地里吩咐他们尽量多量一些,多测点,倒不是让他们虚报作假,而是让他们把周边的大青山林区也量进去。

    俞大拿破功了,借着端茶杯喝茶的势才掩盖过去:不怪乎县令大人非得要重新丈量。

    买地总价已说定是八百两,祝岐山不会出尔反尔荒地本不应算钱,得了八百两已经是意外收获,他想要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荒地划给俞大拿的主子,反正不管他主子最终开不开垦,在他的县报里都已经是山地,而俞大拿的东家

    ,要多承担的是多出来的那部分地税,不过都按最低等的山地算,真真算起来,也没多少。

    俞大拿没有趁机让衙役们行行好,而是说起了他的不容易,又连带感叹衙役们的不容易,都是在底下做事的人他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别让县令抓到小辫子了。他这一席话令几个衙役对他的好感度蹭蹭地直往上冒。

    青山村最近的爆炸性消息比较多,这不,杨家庄的年轻主子昨日才现身青山村,事件还没冷却下去,很多未出阁的姑娘还心心念念那俊逸无比的贵公子,今天更加劲爆的消息来了,这消息像水涟漪一样自青山村荡开,很快五里镇和附近的村子都在议论这件事。

    路人甲:“哎,你晓得不,青山村西岸竟然卖出去了。”

    路人丙:“不可能,那就是片荒地,哪里用得着买,真要打那儿的主意直接开荒就好了:虽然种了也收不了,定是血本无归。”

    路人甲:“真事儿,今天,我八姑家的小嫂子从青山村回来,说有人带了八个衙役去丈量了。”

    路人丙,“衙役都去啦,难不成这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傻子?”

    路人乙:“你说桃花村俞家的俞大拿?”

    路人丁:“可不就是他领着衙役去的,他自轻自贱,卖身为奴,新主子好像是姓乔来着。”

    路人乙:“哪个乔?”

    路人丁:“鬼知道打哪儿冒出来的。历山县也没有哪个乔家,估摸着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吧,不清楚西岸的过往,就这么把银子砸进去了。”

    路人乙,“主子不懂,俞大拿总晓得怎么回事吧,他不劝着点,后头,有得他排头吃。”

    对西岸也很有想法,几番征伐均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偃旗息鼓的张地主自然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没有盲目笑别人啥,万事不可看表面,他总觉得那人这么做必有深意。深思熟虑是张地主的性格优点,这也是他能攒下这么大一个家业的原因之一。

    虽然这几年,张地主都没有再对西岸有所动作,但他心里其实一点儿也不甘心。耕种便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晒的时候晒,佃户和他即可过个丰年,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即便是他也得掂量着银子过日子。水是农耕的命门,田地便于水利,便旱涝保收。

    张地主除了青山村的两千亩田地,在别的村也有田地,林林总总加起来不比青山村的少,都是按照五成的租佃给人种,可每年青山村收上来的田租总比别的加起来还多三成,均因青山村的多了一条遥水河,稍旱一点年景,农户勤快点从遥水河挑水浇地也是有收获的。如遇连遥水河都干涸的大旱年,青山村绝收,别的地方早就饿殍遍地。别看青山村的佃户日子过紧巴巴的,那是跟青山村的富户比,与别的村落一比,还算是过得不错的。

    青山村的地是张地主爷爷在大旱年拼着最后的家底买下来的,当时还遭到张家上下一致反对,事实证明,张老爷子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现在张家越过越好,可不就托了老爷子当年独断专行的福。张地主也想跟随祖父的步伐,福泽后代,所以他紧盯着与东岸只有一步之遥的西岸。

    张地主懂得的道理,别人也都懂。西岸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一块摆在桌面上的巨大肥肉,任君采撷,一个个围在桌旁,眼馋得紧,可咽不下又能怎么办呢,只能任它这么干放着,反正谁也没得到便宜。

    张地主也曾考虑过先把西岸买下来,捏在手里再徐徐图之,免得被人谋划了去,奈何他实在舍不得买地的银子,也舍不得白白给出的税钱。惦念这么多年的东西被人划拉走了,张地主如何坐得住,即刻动身赶往青山村。

    对于封闭的杨家庄来说,事关土地的都是大事,杨丙等人也收到消息,忍不住议论了几声,封啓祥也听到只言片字,他正无聊呢包打听周长乐去问问怎么回事,周长乐这回很快就了解了个大概,回禀封啓祥,让主子更明了,他不但说了西岸的过往,还说了西岸的水利条件,说完他还笑话了那个乔家大傻几句,没想到他主子却来了一句,“这必是个极聪明的人。”

    封啓祥说完那句话就没有下文了,周长乐却对这件事上心了,他实在好奇得很,给了自己一个“为帮主子探听消息”的理由,主动出庄子到现场查看。

    张地主赶到的时候,很多人都杵在遥水河东岸边上,伸长了脖子往西岸望去,周长乐也在其中。西岸果真有衙役在跨着步子走。

    要是乔岚在这儿,估计会奇怪,这些衙役不好好丈量土地,走来走去是要干嘛。古代大面积的田地丈量用的是“步尺法”,六步=六尺,一里=一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