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9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拿两地瓜来,煨地瓜才好吃。”

    地瓜要煨才好吃,不能直接烤。煨其实很简单,等火堆烧久了,会有很多炭火,把炭火扒开,将地瓜埋进去,然后就可以等着熟了。

    烤地瓜的关键是得要粉地瓜,不能是那种特爽口的。爽口的地瓜生吃好吃,但煨着吃就太松散,没有那种味道。另外,煨地瓜不能直接放到火堆中心,得把炭火扒出来一点,然后地瓜埋在火边边上,这样才不会烧掉。

    张超一边弄,一边对几个小儿女教道。

    有一个皇子弄来一窝鸟蛋,说也要煨着吃,张超让他们取来几张纸,把纸先浸湿,然后把鸟蛋包起来,再埋进火里。

    “父皇,为什么还要拿湿纸包起来啊?”

    “如果直接把蛋放火里烤,蛋就会爆开,你也就吃不成了。如果要烤也不是不行,但不能是这样的旺火堆,你得是用很多灰里掺点点火炭,然后烤就不会爆。所以我们这样的火堆,你就得包纸湿纸,这样就能缓和一下炭火的火力,蛋就不会一下子烤破。当火把湿纸加热,里面的蛋也就慢慢的凝固变熟,也就不会再破了。”

    “原来是这样啊,父皇懂得真多。”

    被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夸懂的多,张超听了却很得意的笑笑。

    “蛋已经给你煨了,一会我再来跟你算算你怎么爬树掏鸟蛋的账。”

    刚还看着蛋被埋下,期待着蛋熟的皇子,立马苦了脸。

    “父皇,我下次不敢了。”

    “不敢了?我可不相信,这么轻易的说出来,毫无信服力。这样吧,刚才耕地这头老牛,这个星期归你照料。要每天牵出来吃草,还得给它刷毛,早晚得给他饮水,傍晚把他牵进牛圈,还得给它加草料。你能做到吗?”

    “让我放牛啊?”小皇子不情不愿的。

    “那你告诉朕,刚才跟你一起掏蛋的还有谁,朕也让他们放牛,你们一人一头,正好做个伴。”

    小皇子一听,很痛快的就把他的同伴们给出卖了,引得那几个皇子一起声讨他,最让人意外的是,一起上树掏鸟蛋的居然还有两个小公主。

    张超对那两个大胆的女儿也是无奈,不过为了体现一视同仁,最后也让这两个公主当一个星期的放牛娃。

    “陛下,北海舰队刘仁轨加急奏章到,对马海战大捷,全歼来犯倭国舰队,歼敌五万。”

    张超听了点点头,把地上的烤鱼换了一个面继续烤,又拿起刷子沾了点油往上面刷了两遍。

    “也不算什么意外吧,倭国敢来犯,自取灭亡是肯定的。刘仁轨伤亡多少?”

    “几乎是没有伤亡,歼敌五万,仅阵亡七人。”

    张超接过奏章,翻看了一遍。刘仁轨也没有过多的吹嘘自己的功绩,很认真又简洁的把整个海战过程写了一遍,前因后果,交战过程,包括他自己的判断以及指挥。

    最后的战果战损,一一列了出来。

    五万倭军,阵斩六千余,俘虏四万多。

    而大华仅阵亡七人,还是在最后追敌之时战死的。

    大华的战舰,更是无一损伤,刘仁轨还缴获了数百条大小船只。

    内阁那边也很快得到消息。

    马周和秦琼过来见张超。

    “东征真是捷报频频,刚灭了新罗,这转眼又对倭国以重创。一战灭五万,倭人无气大伤了。”

    秦琼也道,“倭人此次大创,眼下又将入冬,海上也无风暴,正是渡海入倭作战的好时机。”

    太子也上奏请求对倭发起全面进攻,趁倭人这次大败之机,大举登陆作战。

    “对倭作战,我没有什么意见。只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进攻之前,要作好充分的调查,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攻倭也不急一时,先登陆打下一个前进基地,在倭国建立一个牢固的据点,准备好足够的钱粮,再开始全面进攻也不迟。”

    灭倭对大华来说,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就不求快,而求稳。

    稳,就能防止意外,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言两语,倭国的事情就放到了一边。不论是马周还是秦琼,其实对于倭国都已经不放在心上了,在大家的心里,倭国已经亡国了。

    “陛下,东征即将结束,比预定计划还要早完成。如果按目前局势,可能在年底或者明年夏季前,倭国就能攻灭。”秦琼对张超道,“枢密院这边有一个计划,希望提前将朝廷对外征服的重心转移到中南半岛上。”

    中南,中原之南。

    现在的中南半岛上,东面沿海在大华手里,过去的林邑、扶南都已经在大华手里了,但是真腊依然还很顽强的存在着。

    虽然大华想办法将真腊分裂为了水陆真腊,可大华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对真腊的征服并不顺畅,特别是那边特殊的地形和天气,让大华目前也仅是沿着湄公河三角洲,往上游攻占了不多的地方。

    这种局面,让枢密院很不满。

    他们拿出了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全面加大对真腊的征服力量。不再仅是从下游往上打,而是要从广南、林邑、扶南三个方向同时向真腊进攻,使得真腊不能有效的集中力量防御大华。

    张超考虑了一下。

    “枢密院可以先做好准备工作,情报收集、地图地形的收集绘制,还有间谍渗入,甚至是收买策反等等,把做战计划拟订好,至于全面进攻,朕以为,还是先等将倭国征服之后,到时再开始南征。”

    征讨真腊,并不是什么迫切需要,因此张超打算稳打稳扎,慢慢来。并不急着要两线做战。

    真腊也是个好地方,尤其是湄公河下游地区,那也是重样的产粮区,这样的地方拿到手,只要假以时间,那就能成为大华的核心区域。

第1484章 圣天子() 
入宫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冷风夹着冰雨,打在脸上,冰凉无比。苏我虾夷脚步沉重,刚刚接到的消息,如同当头一棒,打的他是心神俱乱。

    五万出海的大军,在对马海域一战尽没,他的兄弟苏我麻仓吕以及他统率的千余条战船,五万兵马,全都葬送在对马,一个也没能回来。

    这比新罗女王举国归降大会还更要命。

    百济亡了,新罗降了,现在大和的远征舰队也覆没了。

    最可怕的还在于,大华灭掉大和的五万远征舰队,居然是零伤亡。

    他现在开始有些后悔了,也许田村是对的,大华是他们惹不起的。五万啊,就这么没了。

    皇极天皇宝皇女正在涂齿。

    倭国贵族流行把牙齿涂黑,把眉毛剃掉,还在脸上擦粉,嘴唇中间抹点红,觉得这是美丽。

    四十出头的宝皇女依然性感妩媚,虽然这妆容奇特,可也风韵依然。

    “陛下!”

    苏我虾夷没等通传,直接就闯了进来。

    甚至连脚下的木屐都没有脱掉。

    宝皇女有些惊讶。

    但看着苏我虾夷那冷若冰霜的脸,也感觉到事态的严重。

    “出什么事了吗?”

    “大和完了。”苏我虾夷长叹一声,失魂落魄的道。

    “为何?”

    “五万远征舰队,全军覆没于对马海,无一人生还。”苏我虾夷接到消息后,一直还在强撑着,此时,终于露出绝望之色。

    一想到大华全歼五万大和舰队,尤其是在大和舰队主动出击的情况下,苏我虾夷就感觉浑身寒意。

    这得是相差多少,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主动出击,还被全歼,那等华军打上门来,到时他们又如何抵御。

    宝皇女脸上闪过一丝慌乱。

    “马上向各地大小名主们下令,让各国征召更多的兵马。”

    倭国推行改革后,实行令制国,划分五畿七道,拥有六十余国,每个令制国,也为一州。

    各国有大名。

    倭国的人口还是不少的,如果要全面动员,再征召个十几二十万人也不是问题。

    不过苏我虾夷却已经绝望了。

    对马一战,已经彻底的把他打醒了。

    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

    上一次征召,已经是很不容易才说服了各地的大小名主们,让他们出兵。可第一仗,就打了个全军覆没。

    要再想劝说他们出兵,只怕更不容易了。

    况且,打仗哪有这么容易的,得有钱粮,得有军械。倭国还是一个岛国,现在倭国控制的三大岛,就算集结兵马也不容易。

    他们的船大多数都在上次的出征中征用了,却全军覆没。现在短期内,要把各地的兵马、粮草、军械集中起来,非常困难。

    也许还没他们准备好,华军已经打过来了。

    “也放我们应当投降。”苏我虾夷沮丧的道。

    “投降?”宝皇女一把将旁边的侍女推开,“亏你说的出口。我绝不会投降,要跟他们打到底。”

    “拿什么打,我们打不赢的。”

    “我们还有六十余国,还可以召集几十万兵马。”

    苏我虾夷摇头。

    六十余国,但真正算起来,大和一个国,实际上也就和中原的一个县相当,六十余国,也不过中原六十余县,说来,大和国不过是相当于中原一个道而已。

    就这么千万人口,各方面都远远落后,如何抵御大华?

    此前推行的改革,已经触动了不少豪族的利益,这次出兵,本来就有很多人不愿意。现在如此大败,只怕那些豪族也是不肯再打了。

    难波聚集的剩下五万兵马,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都散了。

    大华舰队来临的时候,到时连抵抗的兵只怕都没了,还跟大华拼,拼什么?

    宝皇女还在盛气凌人的说着话,可苏我虾夷已经听不进去了。

    他的思绪在飘荡,不知道飘向哪个角落。

    乐浪道,原新罗王都金城,此时改名金州。

    皇太子、东征元帅张璟的行辕已经移驻此地。

    经过牛进达的几番清洗,现在新罗已经找不出几个还有骨气的新罗贵族了,那些敢反抗的都被杀了,剩下的全都瑟瑟发抖的匍匐在东征军的脚下。

    新罗已经恢复了安宁。

    朝廷选任的地方官员也陆续抵达,这也让远征军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乐浪道地方行政正在移交之中,行辕已经开始在着手计划着南征扶桑。

    刘仁轨的对马一战,赢的连行辕都意外无比。

    “今早已经打霜了。”

    牛进达说话的时候,擦了擦自己的鼻子,新罗的天气其实与中原挺相近,不过今年的冬天似乎来的格外的早一些。

    第一场霜已经降下,早上起来的时候,天地一片白。

    地面冻的硬梆梆的,幸好东征军早有准备,冬装已经发下,士兵有棉被棉袄棉鞋,倒不用担心这个早来的冬天。

    军官们还有皮衣。

    傍晚时分,风里带着寒冷,这是霜风,明早肯定又是一场白霜。风吹过脸上,有如小刀子一般。

    就这么说着话,手脚都有些僵硬了。

    一边说话,一边搓手跺脚。

    张璟抬头看了看天。

    “冬天寒冷也是好事,瑞雪兆丰年,越冷的冬天,明年虫害就越少。说来,贞观初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和大蝗灾,持续两年,造成巨大损失。而贞观末,南方又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更是淹没千里长江流域。大华立国也快两年了,却是一直风调雨顺。”

    “去年也是个寒冬,北方各地普降大雨,连广州都下了雪。河北河东等地的雪更大,而辽东辽西辽北等地,雪都压垮了许多房屋,好在没有什么人员伤亡。今年看这样子,估计明年还真又是一个大丰年。”

    “丰年好啊,巴不得年年丰年,就算冬天冷点,也不怕。如今富贵人家有皮毛,普通百姓家也有棉花,加上这煤炭火炕,冬天也不难过。猫个冬,换一个丰年,怎么算都不亏。”张仲坚笑着,这位海军元帅也是一把年纪,他的结义兄弟李靖已经算是半隐退,如今几乎不过问朝堂之事,只挂着一个太保之衔,皇帝偶尔会派人过来询问他一些事务的意见,他也就给点建议而已。

    其实时候,都是在家休养,安享晚年。

    张仲坚的年纪比李靖还要大些,不过却还雄心勃勃,并不服老。依然打算在军中多干几年,等干不动的时候再退位让贤。

    在朝鲜战场,他确实也是很尽心的辅佐着太子张璟。

    “想起贞观之时,真是恍如隔世啊。”

    “是啊,贞观之初,百废待兴,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忙着四处收拾烂摊子,内忧外患呢。”牛进达也感慨着,十几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确实局面很烂。

    不过十几年时间,外平突厥、高句丽、吐谷浑、林邑,又先后安抚岭南、黔中、云南等地,改革制度,国力大增。

    继承了贞观朝积累的底子,大华才能在立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连灭东海两国,又大败倭国,对外贸易更是不断增加。

    大华甚至隐隐成为西方诸国的盟主了,不论是罗马还是阿拉伯,都得求着大华。

    在东方,大华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不服大华的,不是被征服就是直接臣服,还有那些稍远一些的,也都已经被列上征服的计划表了。

    皇帝由李家换成了张家人,不过当初贞观新政的那些功臣将校,却大都还在。如今一个个成为大华的分封诸侯,就算是大唐的太上皇、皇帝、废太子、宗室等也得到了善待,分封在外。

    那些诸侯们,更是通过立宪得到了保证。

    立宪之后,一切都很安稳。

    诸侯们放心的经营领地,对外开拓,资本家们也都大胆的经营,就连老天这两年也似乎特别的照顾大华,风调雨顺。

    虽说在朝廷的有意调控之下,实行了农作物价格保护,粮食等农产品比之前几年的价格反而有所上涨,但实际上这几年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因此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并没有让百姓负担变重,反而是让更多的农民收入增加不少,这有效的减少了贫富差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