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般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性质,因此百官也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参加朝会。
般参加朝会的为常参官,官五品以上职事官,以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
常朝武将不参,散官虚衔不参,五品以下不参。
因此常参的官员并不算多,都是实职高官为主,兼些御史等。
内阁、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以及诸部寺等的主要官员基本上都参朝,因此也算是个御前会议。
坐了快两月的金殿,张超现在对于早朝也算是得心应手。
早朝程序倒也比较简单,官员们将些重要的事情上奏,算是个通报会。基本上,也不用在朝会上做什么具体的处置。
不过这个朝会,其实也是种权力的体现。如果能把握的好,那么朝会也样能为皇帝抓权。
比如通过朝会,张超能够过问各衙的事务,甚至可以把些人事问题直接拿到朝会上讨论,甚至些本属于内阁的重要决策问题,属于御史台的监察弹劾问题等,都可以放到早朝上来。
“启禀摄政,据枢密院参谋司军情局的上报,倭人正在大举征召士兵,他们计划征召十万士兵。并且还在打造战船,准备入朝。而新罗和百济,目前也在倭国的调和下,休兵罢战。三国几次秘密协商,已经达成联盟,要共同防御我原。他们甚至定下了三国瓜分在原朝鲜道的协议。”
枢密使秦琼奏报。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朝廷里大家都比较忌讳用大唐这两个字,但因为新朝还没立,因此大家也挺迷茫的。在朝会上,大家现在习惯用原代替大帝二字。
不得不说,因为这两年各种事情,但让原耽误了对于朝鲜半岛的进步控制。
在征灭了高句丽之后,朝廷将高句丽人几乎都迁走了,后续迁移了些百姓过去,但数量比较有限。
朝廷也在那里设置了总督、提督等高,还驻扎水师和南衙兵,但总体来说,那里百姓比兵也多不了几个。
正因此,新罗和百济才会大胆的越界占地。
因为大唐之前没功夫理他们,新罗和百济甚至因为争抢大唐朝鲜道南边的土地,而大打出手,打了快两年时间了。
现在唐军不断向朝鲜道增派兵马,添筑军港、兵部,运输储备物资,他们也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当大唐北伐军扫灭薛延陀、奚、契丹、霫四国之后,岛上的两个夜郎这下终于知道怕了。
在已经吓破胆的倭人的协调下,终于握手言和,三家联合。他们不但要起对抗大唐,甚至还准备瓜分大唐的朝鲜道地盘。
不得不说,这些人既自卑又自负,挺狂。
张超问平阳。
“大司马,现在帝国在朝鲜道准备的如何了,调派了多少兵马过去,又输运储存了多少粮草?”
大司马是兵部尚书的别称,平阳现在依然是兵部尚书。她在这个位置,表现的还非常不错。
“回摄政,目前朝廷已经先后往朝鲜道派驻了南衙三个军,共六万人驻扎朝鲜道,兵力大多部署在南北两端,北面有个军,防范东北的靺鞨人,南面有两个军,是准备南征新罗百济的。另外我们的北海舰队四个分舰队,目前已经有三个分舰队进驻朝鲜道,平壤驻扎个分舰队,在鸭绿江口驻扎了个分舰队,还有个分舰队驻扎在摄政的封地耽罗岛上。”
大唐对于朝鲜半岛直在增派兵马,只不过之前新罗和百济打的正热闹,朝廷也就没急着先动手。
慢慢调派兵马过去,同时修筑城池、港口,运输粮草军械过去。
对于大唐来说,要打,那就战功成,不跟他们磨蹭。
只不过因为当初选择了把高句丽人全都迁走,使得现在的高句丽故地朝鲜道,有些过于空虚,迁过去的那点移民,生产出来的粮食物资,根本不够驻军所需,更别说增派兵马,以及准备大战所需了。
朝廷得源源不断的从辽南、登州海上运输粮草军械过去。
到现在,朝廷在朝鲜半岛上,已经派驻了六万陆军和万五千水师。在离百济很近的耽罗岛上,还有张超家的不少兵马。
“我们在朝鲜道的西海岸,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个可停泊海军舰船的港口,并且都在港口建有城堡,储存了足够十万人作战年的粮草、军械。旦战争开始,就算原年时间不往朝鲜运粮运军械,凭储藏的粮草器械,也足够支撑我们打上年。”
平阳的这个保证,让张超非常满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唐军这些年来,为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因为这些唐军训练好、装备好,作战经验丰富,尤其是从来没有缺过补给。哪朝有过带两匹马的骑马步兵?有谁见过带四匹马的骑兵?
有哪朝的士兵有两套铠甲?
前无古人。
但唐军这些年做到了。
步兵普遍都拥有两匹马,匹驮装备,匹骑行代步。骑兵更是拥有四匹马,能够保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连续个月都在马背上跑,根本不需要下马。
就连运输粮草器械的民夫,基本上都是民兵,他们都能够做到人手匹驽马或者是头大走骡。
大唐军就是这么壕无人性。
也就是靠着这种超牛的机动性,以及高达百分之百五的弓弩装备率,让他们是战无不胜。
更别说,这还是支拥有火炮的部队。
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当然厉害,不过消耗也确实惊人。好在大唐打仗,基本没输过,每次攻城破池,掳夺的战利品也是相当丰厚的,要不然还真维持不住。
只要有充足的粮草器械,张超真不担心远在大海对面的朝鲜战场。
其实以大唐现在的大航海,有着数量惊人的海船,这些商船基本上都编入了大唐的预备役里,只要朝廷有需要,声令下,可以征召无数的商船做为运输舰为朝廷运兵运物资,只要事后给予些补偿,商人们也会承担这个义务。
“如果现在下令,朝鲜兵马就能立即投入进攻吗?”张超问。
“可以,朝鲜的七万五千海陆战士,早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很好,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心很足,这是好事。不过在我们正式进攻之前,还有件事情要做。”张超目光扫过殿众人,“这些年我们与新罗、百济、倭国的贸易也很多,在三国的不少港口都有我们的商铺,甚至形成了些唐人街唐人坊,都是我们大唐的商人和眷属,甚至有唐人在那边开设工坊,带去的工人伙计等。”
这些人数量可不算少,倭国的难波津,就有个很大的唐人街,有几千唐人生活在那里,从事着各种贸易等。新罗和百济也是如此,在这三国港口的唐人起码有近万人。
这要战争起,到时滞留的那些唐人只怕要遭殃。
“先派人通知那边的唐人,让他们悄悄的做好撤离准备,我们会派出商船去接应他们返回。”
“摄政,如果大规模的撤回这些商人,只怕必然会引起那些敌国的注意,到时我们就难以发动突然进攻了。”枢密副使苏烈道。
“大规模的撤走华商,确实会引发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是我原华夏子民,我们不能如此抛弃他们。就算因此会贻误些战机,但也值得我们去做。”
第1410章 百年禁令()
,。
议会,上院。
上院经过重新推选,如今三百六十五名参议员,有三分之一换了新人。换上来的人,自然都是摄政张超信的过的人。
这次连各道上院都已经重新改选过了,公开的理由自然是为了约法和宪政,事实则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起码过去的那些右派,肯定是不可能再站在帝国上院里的。
帝国上院三百六十五名参议员,同样也是五年一任,可连任两任,但每届要改选三分之一。参议员们需要是实封贵族,且未在进行担任实职,并已经就藩。
三百多参议员几乎都是伯爵以上的实封功臣,代表的是各大贵族。此时大家脸上还带着进入帝国上院的喜悦,齐聚一堂。
虽然说现在他们当的还是大唐的参议员,但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次改选后,就是新朝的议院了。此时能够进入上院,那也代表着他们成功的迈入了帝国新朝,在新朝抢先占了一个位置。
魏征做为上院议长,对这些人喧嚣的样子很看不惯。
拿起槌子敲了几下。
议会大厅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诸位参议员们,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济一堂。你们在站在这里,代表的是帝国五千多实封贵族和三千多虚封贵族,代表着帝国八千多世袭和终身贵族们。”
“在今后的五年甚至是十年里,我会与你们中绝大多数人一起在这里并肩努力,为帝国为天下社稷为天下苍生百姓而努力。”
一众参议员们都面带着微笑。
魏征说的这些不过是些套话而已,今天大家聚在这里为了什么,他们心里非常的清楚。
“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以后我们有的是时候叙旧交谈。现在,让我们先来办正事吧,本届议会第一次全体参议员会议正式开始,现在就关于长孙无忌等帝国一千三百余位贵族的封地换封一事,大家进行讨论,稍后我们将就此开始表决。”
“请诸位参议员们都记住,你们是代表着帝国八千余贵族,同时,你们也是帝国的封臣,你们也要充分的考虑帝国的利益。”
一共一千三百八十六位贵族,涉及换封。
这些贵族,都是右派。
他们过去是保皇党,这次都面临着换封。
如长孙无忌这样的,要换封到非洲去。也有一些还是转变的较快的,他们也要换封,但不用换到非洲去,只不过要从漠南、西域、信度等较好的地方,换到辽北、西海等地去。
实际上大家也都明白,长孙无忌等已经向摄政臣服认输,他们已经同意了换封。
现在拿到上院来,不过是来走个程序而已。
不过摄政是个很在乎这程序的人。
经过了上院后,那么这换封也好,收回封地、削爵降爵等,就统统是所有贵州代表们做出的一致决定了。
“伊丽郡王长孙无忌,原封地天山北伊丽河谷,封地一千二百余里。现议会提请将他换封到非洲新琉求岛,爵位降为新琉求侯,封地一百二十里。可拥领地警卫队两千!”
一名书记在台上宣读。
第一个就是长孙无忌。
曾经的贞观八贵之一的洛阳长孙氏,那位太上皇心腹,如今终也逃不过被流放海外的下场。
不少参议员对他这个结果,即唏嘘,又觉得他好命。遇到了的是张超这样的仁慈之人,要不然,随便一个其它开国皇帝,都不会对长孙这样的人有好下场的。
郡王削为县侯,一千二百里的封地,降为一百二十里。
还是在遥远的非洲,洛阳长孙家难再翻身了。
至于这个新琉求,据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岛,在非洲东海岸,听说有福建浙江加起来还大。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发言,陈抒已见。”
没有谁替长孙无忌抱不平,如果是改选前的上院,估计还会有些右派要兔死狐悲的为长孙说几句话,但现在,这上院里都是摄政的坚决支持者,又哪个会替长孙说话。
有人站起来发言。
但却不是为他说话,而是认为长孙的待遇太好了些。
就不该给这种人保留爵位封地,根本不用换封,直接将长孙家族充军到朝廷的岭东道去开荒守边好了,他们的爵位全都收回,封地也都收回。
持这样态度的人还不少。
既然撕破脸皮了,自然应当斩草除根。还给长孙无忌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干嘛?哪怕是非洲的荒岛,也不能便宜他,更不能让他带着财产跑路。
等讨论的越来越过火,魏征不得不几次敲响木槌把参议员们的话题带回。
要不然,再讨论下去,就得是长孙家哪些人该杀,哪些人该流,哪些人没入掖庭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处置决定是张超做出的。
魏征本人是比较赞同的,这不是妇人之仁的问题,而是张超这种温和的处置,能够让这场本来不应当出现的改朝换代,能够更平和一些,避免叛乱冲突。
现在给了长孙等人一条出路,他们才能甘心的离开中原。否则,他们肯定要做鱼死网破的拼命,哪怕他们就算拼命,最后结局肯定也是败,但没有必要伤及无辜。
每场战争,都会造成很多损失,很坏的影响。
“现在开始表决!”
书记开始点名。
点到一个参议员,该参议员站起来,然后表决。
“赞成!”参议员举起手,大拇指朝上。
最后三分之二的参议员表示了赞成,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表示反对。不过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不应当给长孙换封,而是直接流放他。
“将反对参议员们的理由记录在册。”魏征对书记员交待。
议会表决是超过一半就可以获得通过,现在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通过,对长孙无忌的降爵换封减地当然就此通过。
接着开始对第二个换封提案进行公示、讨论和表决,第二个是长孙顺德。
仅仅一个长孙家族,他们拥有实封爵位七十多个,虚封一百多个。这个庞大的洛阳长孙氏家族,拥有不下三百男丁,他们家族拥有一个王爵,三个国公,七八个郡公县公,还有十几个侯伯,一堆的子男爵。
现在,这些实封爵位都降爵和减封,连虚封爵也都全都降封。
一个实封男爵只剩下十里封地,一个子爵只有二十里,伯爵三十里。
长孙家只有长孙无忌保留侯爵,往下就只有三个伯爵,然后其余皆为子男爵。虚封爵也以伯爵为最高。
长孙家各爵的封地,也多在新琉求岛上和周边的小岛上。
长孙家、弘农杨家、京兆韦氏、杜氏,河东裴氏、江南萧氏等大小上百个贵族豪门,这次算是被连根拔起。
除了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