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忘了呢。” 席也没有女眷,老爹倒也只是跟着笑。他这几年在辽西封地,确实过的很舒爽。七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又帮他纳了五房妾侍,这几年他老树发新芽,一连生了五男四女,可以说,临老了,又开枝散叶了一把。 现在洛国公领拥有数万人口,当初那座小堡外围又建了一堵城墙,城内有三万多人口了。 城外还有集市,村庄呢,一片兴旺好不热闹。而老爹去岭南投资兴建的那座港口,如今也一天一天热闹。 现在老爹红光满面,感觉越发年轻了。 “老程你也别说我,你娶清河崔氏女为续弦,还老牛吃嫩草呢,你那妻子你儿子处默还小一岁呢。说我纳妾,你纳的妾更多,都十几房妾侍,儿子有二十多个了吧?” 老程也不害臊,反而得意的道,“那是我老程有本事。” 安西大都护牛进达却在拆他的台,“论生孩子本事,老程你可远差不多了。人家远现在一妻十二妾,十八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你的过远吗?” 程咬金不服气的道,“我老程忙啊,常年在洛阳,一呆是四年。能跟远吗,他在汉京呆了三年,你见他看什么事了没?天天除了跟妻妾生孩子,没干别的了。” 在家哈哈大笑。 不过李超倒觉得,自己其实也不算生的多。 一妻十二妾,这三年他也只再纳了两房妾,还是皇帝赏赐的,不能不纳。 这么多妻妾,其实一个人也平均三个孩子。真不算多,普通的农民,一辈子也能生十来个,不过他们一般养不活这么多,疾病以及贫困,孩子们小的时候更容易夭折,要么也是营养不良饿死。 有的家庭因为养不起,还会溺婴,尤其是对女婴,可谓人伦惨剧,但这个时代是如此。如今还算好了,有朝廷的专门拔款,也有皇后和崔莺莺他们的慈善救济会的拔款,地方修建了不少育婴堂、孤儿院,专门收养这些弃婴。 李家的条件好,孩子生的多,却没有夭折的。这也是别人羡慕的,连皇帝,都夭折过好几个孩子,李家却一个都没。 普通人家养不活太多孩子,又没节育手段和知识,只能生到不能生为止。 李家条件好,孩子生再多都不怕,只会嫌少。历史孩子多的都是那些条件好的,如汉朝的山王,如明朝的一位郡王,都是生了一百多个孩子。皆因为他们条件好,生的起也养的活。 李渊李世民父子也都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女儿还有一堆。 说来,其实在座的这些王公,哪个家里不都是孩子一堆。只不过这些家族,一般把孩子分的较清,儿子跟女儿是完全不同的,嫡子跟庶子又不一样,而婢女生的婢生子更是连家族的名都没有,他们只算是奸生子,甚至跟随母亲的身份属于奴隶。 没有继承权。 连尊严都没有。 李超没有婢生子,他有一个外室平阳长公主,跟她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也只有儿子认祖归宗,还得崔莺莺认做自己所出的嫡子,算是有了一个身份。但另两个女儿,却没进李家。 平阳也舍不得她们,这两个是私生女了。 李超都觉得,有必要奏修改一下大唐的婚姻法了,良贱不婚这条他不去触犯,但生了孩子还是应当给予保障的,尤其是这些孩子们的地位,他们应当也能得到继承权,哪怕只得到部分的继承权,起码得让他们成为家族一份子,而不是一个奴隶吧。 “远,听说明年真的要征辽了,这消息准确吗?”安西大都护牛进达问。 这其实已经算是人尽皆知的消息,大家都很清楚,征辽肯定不能再拖下去了,明年肯定要打起来。 李超笑笑,不置可否。 “老牛,你在西域当你的大都护,管辽东干嘛。” 老牛却是放下酒杯,“我这次回京朝集,想奏请陛下批准,明年对天山北用兵,一举灭掉咥力,还有莫贺咄!”
第1158章 陨落(谢谢上来混混的五万飘红打赏!)()
第1158章陨落(谢谢来混混的五万飘红打赏!) 酒至半酣,大家聊的很开心。。 忽然管家进来,“郎君,宫里来人。” 李超皱眉,大半夜的宫里来人做什么。 “蔡国公要不行了,陛下请赵王马前去蔡国公府。”宫里来的是一个年轻宦官,每到天黑,皇宫会宫门落锁。不到万分紧急的事情,是不会开宫门的,哪怕是重要的奏章,也只能通过宫门的一个小口子递进来。 夜里要开宫门,得有重重手续,外面的人一般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不是十万火急的要事,一般都只能天亮之后再说。 但今天晚,皇帝却派人出宫过来。 蔡国公要不行了。 李超喃喃念了一遍,酒意也立马醒了大半。蔡国公,那是侍杜如晦,这些年来,与房玄龄一直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杜如晦的身体早出问题了,还是李超弄了个偏法,才让他又撑了好几年。 但现在,说不行不行了,突然倒下了。 “赶紧带路!” 其它一众王公,听说杜如晦不行,也都要跟着过去看看。杜如晦在朝人缘也是极好的,虽然担任宰相多年,但对谁都十分客气。哪怕是秦琼程咬金这些武将们,也多少得过杜如晦的一些照顾。 大家拿外衣的拿外衣,戴帽子的戴帽子,大厅里一片混乱。 等李超他们骑马赶到蔡国公府的时候,杜如晦已经气若游丝。 他的胸膛起伏的厉害无,嘴巴张的巨大,可却似乎总喘不过气来,脸色也已经全黑了。一群御医在旁边忙碌着,可已经是无用功了。 李世民坐在床边,手紧握着这位老伙计的手。 李超过来,看到杜如晦的手臂和小腿,都已经肿的厉害,这种情况,懂医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大限到了,药石无医,回天乏力了。 本来一直大喘着气,闭着眼睛的杜如晦突然睁开了眼睛。 杜如晦的叔父、兄弟、儿子、侄子、女婿们都齐声喊他。 杜如晦转动脑袋,一个个认过去,叫着他们的儿子,然后目光收回来,看到李世民。 “陛下!” “杜相,朕在这。” 杜如晦又看到了李超,“远。” 李超也走到床边,杜淹拿了一张椅子给他。 “杜相,我是远。” 杜如晦对着他笑了笑。 “本来我这病早几年死了,都是远的那个偏方帮我多吊了几年命。今天大限到了,我也没什么遗憾了。我出生时,是前朝开皇时,那也是个盛世啊。可年轻时却经历了隋朝的崩溃灭亡,我年轻时追随陛下,百战开国,又玄武门之变才助陛下得天下,不过要说到最自豪的,还是自玄武门到如今,九年时间。我们贞观君臣,却做到了别人几十年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今四海承平,国富民强,我此时去了,也再无遗憾了。我开皇盛世来,今贞观盛世去。” 杜如晦越说越精神,眼睛放光,说话也流利许多。 可李超却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了。 “杜相,大唐有今日之盛世,你功不可没,你是贞观贤相!”李超握住他的手,“杜相,还有什么要跟陛下,跟杜构杜荷兄弟俩说的吗?” 杜如晦笑了,很洒脱,面对生死,他没有留恋。 “人皆有一死!” “陛下,贞观必将更加强盛,可惜老臣不能陪陛下走下去了,臣先走一步。” 李世民也不由的眼闪过泪花,这么多年的老伙伴,打仗的时候,他是幕僚是军师是后方的保障。夺嫡的时候,他又是谋主,当他终于夺得天下,他又是自己最好的宰相之一。 “朕应当让你在家休养的,你为朝廷操劳过多,才有今日啊。” 杜如晦只是摇摇头,“陛下,论能力,臣远不及玄龄,也不如远,我去后,朝有这么多贤臣,我不担心朝之事。” “远,杜构杜荷这两个小子,打小也是跟着你读书的。我知道,这两小子没什么天赋,而且不肯用心,尤其是杜荷。我去后,希望远能够代我管教他们兄弟俩,莫让他们走邪路。” 李世民握着杜如晦的手道,“你的蔡国公爵位和领地,朕会让杜构全部继承。至于杜荷,他是朕的驸马,朕会关照好他的。朕今天特赐杜荷襄阳郡公之爵!” 李超也对杜如晦道,“杜相放心,他们都拜过我为师,我肯定好好教导他们。” 杜如晦最后叫来了自己的叔父杜淹还有自己的兄弟杜楚客,交待了几句。 说着说着,杜如晦的眼睛流下两行泪水,然后停止了呼吸。 “哥!”杜楚客大声叫道。 可杜如晦已经无法回应了,只有那无神的双眼,还有张大没合拢的嘴。 李超伸手帮杜如晦合眼睛,再帮他把嘴合。 李世民握着杜如晦的手,声音哽咽,落下泪水。 “如晦,朕还想要你为朕辅政三十年,还想让你将来再扶保承乾,你却先朕而去啊。” 众人都低下头。 杜家早已经准备好了后事。 李世民和李超他们都从屋里出来,到大厅坐。杜家人开始给杜如晦擦洗身体,换衣服。 李世民神情有些憔悴,半夜出宫赶来杜府,为一个老臣送最后一程,这也只有李世民了。这份君臣情义,让所有在场之人都感动万分。 李超也不由感叹,皇帝确实是这么一个较有情有义之人。对于那些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十分有情。如当年的侯君集,也是一心要保。 “远,如晦走了,你来做侍吧。”李世民突然道。 李超愕然,然后摇头。 “陛下,这不合适。” 程咬金他们这个时候才来跟李世民见礼,李世民点头,“世事无常啊。” 杜如晦其实还挺年轻,此时不过五十几岁,却说走走了。 杜楚客捧着一道表章过来。 “兄长早知道大限将至,早已经拟好了遗表。” 李世民接过,杜如晦的遗表里全是劝谏李世民的话语,对自己的家族子弟,都没有提及。李世民看了,忍不住再次落泪。 “朕要追封如晦为汝南郡王!” 死后追封为王,这在大唐也还是头一回。 杜如晦突然去世,让整个朝堂都为之哀痛。 李世民下诏,追封杜如晦为汝南王,辍朝七日。令杜如晦长子杜构继承杜如晦爵位,改封莱国公,赐封杜如晦次子杜荷为襄阳郡公,杜如晦的封地,全部由杜构承袭。 原本李世民已经选好了他去封禅时留京辅政的四位大臣,可现在还没公布,杜如晦先去了。 御书房。 “如晦走了,朕如断了一臂。” 李世民神色很憔悴。 “诸卿,你们说由谁来接任侍之职?” 人走了,可朝堂还得继续。 侍之职,相当重要,这是朝廷三令公之一。按如今的制度,侍之位仅次于书令,还在尚书令之。 之前尚书令已经空缺了四年,不能侍再空缺。 “朕之意,由远来接任侍之职。”李世民把目光投向李超。 李超坐在那里也不说话,听了皇帝点名,起身摇头谢绝。 李世民说了三次,李超拒绝了三次。 “臣举荐高相接任侍之职。” 高士廉老成持重,又是皇后的舅父,还是较让皇帝放心的。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不太妥当。因为他已经准备让长孙无忌出任尚书令一职,总不能再让高士廉做侍吧。 一个妻兄,一个妻舅,如果两人分任尚书令和侍,这不太适合了。 最后,长孙无忌拒绝出任尚书令,认为自己威望资历不足。于是最后高士廉出任尚书令,长孙无忌继续任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而马周出任了侍一职。 这一决定,却是让满座的重臣们都惊讶无。 连马周自己,都没有料到他会出任侍。 他眼下的官职是书侍郎、同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右庶子。书省次官调任门下省长官,这一步还是较大的。尤其是马周的书侍郎也只当了三年,此前他做了一年的尚书省右仆射兼户部尚书。 论资历,马周远不如长孙无忌。 可现在,却升的马周快多了。 马周拒辞不受,李世民不接受。 于是几次之后,最后还是此定下来。 房玄龄为书令,马周接替杜如晦为侍,而高士廉也终于出任了李超辞职后此空缺了四年的尚书令一职。 李超还是没有出任实职,但有个太师衔,依然能够随时受诏出入宫廷禁,与天子坐而论道,甚至参加御前会议,是个不是宰相的宰相。 “远,朕这里也还有一个差事要交给你。明年正月,是新科举的第二次会试了。一次贞观六年的会试是由你主持的,明年的第二科会试,朕依然点你为主考官。”
第1059章 汉京留守()
自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真正确立下来。而封禅泰山,也被视为是一件极大的盛事。
李世民一直以秦皇汉武为目标,泰山封禅也是他的梦想。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于是,凡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
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祇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厚恩以报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
因此,非有大功绩的帝王,一般也不敢说封禅泰山。
华夏以来,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
封禅不是想封就封,封禅的条件极难具备,所以古时虽帝王无数,但真正能够封禅者却寥寥无几。
封禅需要条件,按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
当然,封禅最重要的条件,是天地祥和、万物茂盛、百姓安居。
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一般没有功绩的皇帝也不敢去封禅。
不过如今贞观八年,大唐立国虽才十几年,但天下确实是四海承天,天下富民,百姓安家乐业。
封禅的条件已经达到,李世民迫切的想要封禅。不仅仅是要感恩天地,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帝位更加名正言顺,希望让他的帝王,成为奉天承运,是天神的属意。
魏征反对封禅,因此李世民才问他,我功不高德不厚吗?
封禅已经得到朝廷支持,朝廷开始为封禅做准备。从山南的汉京去泰山封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