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武将,搞不好就要变成血流成河。
“放心吧!”
有了都省和太子的暗中支持,李超便越发的放开手来了。
直接请了太子令,找金吾卫调来了金吾卫禁军,再出动京兆府以及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们,一场声势浩大的搜捕乱党行动开始了。
重点搜查东西两市,另外长安粮商们的粮仓地点也受到重点照顾。
有搜查乱党这把尚方宝剑,谁敢阻拦不让搜查?不让搜查,就是有鬼,有通乱谋逆嫌弃,把人全抓到京兆府大牢里去,然后依然还要继续搜查。
“你知道我们是谁家的吗?竟敢乱闯?”
一家粮铺面前,有人喝斥衙役。
“我们奉命搜查乱党!”衙役在京师地面讨生活,岂有不知道这家粮铺是谁家的道理。只是上面有令,他们不敢不遵从。
“放肆,这是我们庐江王府的产业,你们也敢妄动!”
一名配合衙役一起行动的金吾卫队正冷笑道,“庐江王?什么时候还有庐江王?我记得早就被贬为庐江县公了吧,你们还敢称庐江王,真正是胆大包天。”
“呸!”
那管事直接一口老痰吐到了队正的脸上。
队正脸立即黑了,堂堂金吾卫队正,那也是九品军官了,居然被庐江郡公的一个奴才给吐了口老痰。
“我******!”
队正也是个有脾气的,三十来岁的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受此辱岂能干休,直接冲上去一脚就把那个干瘦的管事踢翻在地。
“给我进去搜!”
他手下的金吾卫府兵们全都齐喝一声得令,然后挥着刀鞘一顿猛劈,拦在门前的那些伙计被打的哭爹喊娘,全都四散而逃。
商铺打开,士兵们冲了进去。
几个衙役摇了摇头,他们不像这些番上府兵,反正在京城呆上一个月,然后又回地方上去了。他们可是在这里生活的,不敢太过得罪这些宗室。哪怕李瑗被贬了官,可也还是个宗室,还是个县公不是,人家儿子还是个郡王呢。
“刘管事,抱歉了。”衙役对着躺在地上哼哼的管事拱了下手,然后跟着进去。
“先查帐册!”
搜查东西,这些衙役可比府兵们经验丰富多了,直接先搜账本,然后根据账本,按图索骥。
府兵们还在四处搜寻,那边衙役已经有了结果。
“哼,这账本上粮食还不少,存着各种粮食数千石呢,光这铺里后院仓房里就有三千多石,另外还有两处仓房,也有几千石呢。”
那队正已经打水洗了脸,看了眼账本。
“把账本封存起来,带走,然后把所有粮食贴上封条,找车来装走!”
队正很高兴,赵国公说了,他们也是看业绩的。查到的粮食多,奖赏也多。一下子查到了几千石粮食,这个业务奖励可不少。
“跟着赵国公办事就是爽啊,从来都不会吃亏。”
“那是,那可是玄武门功臣论功第一的啊。”
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商量着回头拿了赏是不是买点什么礼物,等回家的时候带回去。
“谁敢抢我家粮食!找死!”
几人正说笑着,庐江县公李瑗、庐陵郡王李崇高爷俩带着大群家丁奴仆赶到。
李崇高一声大吼,还真有几分长安狼的架式。
一群金吾卫的府兵们笑不出来了。
那队正也脸色不好看,一个李家的管事他揍了也就揍了,谁让对方欺侮他在前。可来的是皇帝的侄子侄孙,这可就不好办了。
“王爷,你可得替小的作主啊,这个丘八,一脚把小的踢翻在地啊,我感觉我肋骨都断了好几根啊。我跟他们讲道理,说这是咱们王府的产业,可这群丘八根本不理会。”
李崇高走到队正面前,伸手拍打着队正的脸。
“是你打我的人,你胆子不小啊?”
队正心里憋屈,可却不敢说半句话,只能站在那里任李崇高拍他的脸。
“刘才,过来。”
那管事小跑着过来。
“刚才是他打你?”
“是的,郡王。”
“他怎么打的你?”
“拿脚踢我。”
李崇高冷哼一声,“这奴才就算有不对的地方,那也是我李家的奴才,你一个小小的队正,不过九品,居然敢打我的奴才。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不知死活的东西。”一个巴掌狠狠的甩了下去,啪的一声,队正的脸上多了个巴掌红印,嘴角出血。
队正咬着牙,继续站在那里。一个七尺大汉,却只能把怒火压在心底。这就是权贵,与普通人的区别。
“刘才,他归你了,好好教训教训这个狗才。”
一群府兵,却没有人敢上去。
几个衙役看了看,也都低着头不敢上。
形势比人强,对方毕竟是宗室是郡王啊。
李瑗坐到门口,冷眼看着这一切。
对于儿子的行为,他不但没有叫停,反而看的很高兴。一切狗东西,敢欺负到他头上来了。
刘才兴奋的笑着上前,他那瘦小的身子站在高大的队正面前,显得跟个小孩子似的。可队正站在那里却无法还手,刘才跳起来一巴掌狠扇打在队正的脸上。
火辣火辣的疼。
队正目光含着怒火盯着刘才。
“嘿,你还敢瞪眼,我让你瞪,让你瞪!”
刘才一顿拳打脚踢。
“住手!”
一声大喝。
京兆尹李超骑马出现,身边跟着一群护卫。
李瑗父子看到李超出现,脸色变了变,最终还是哼了一声在那边,根本没有过来拜见之意。
李超下马,走过来。
他扫过了场上诸人。
刘才对上李超的目光,瑟瑟发抖。
李超转过去望着脸上肿起来的队正。
“你叫什么名字?”
队正低着头道,“属下山东王孝杰、左金吾卫队正。”
李超喝斥道,“你也是堂堂朝廷武官,九品命官,居然被一个奴隶殴打而不敢还手,你们的血性呢?你是怎么升上这队正的,是靠挨打升上来的吗?”
王孝杰抬起头来,眼睛红红的,“不,属下多次随军参战,打过窦建德、战过王世充,平过刘黑闼、灭过徐圆朗等多场战事,升任队正,是我一刀一枪用军功换来的!”
“是吗?那这么说你们以前也还是很硬气的,可你现在呢,你们的卵…子打时候被割掉了吗?”
“我没有!”
“很好,你还能这样回答,我很满意。既然你还有卵0子,那你现在就拔出你的刀,把刚刚那个袭击朝廷军官,侮辱朝廷军官的奴隶给斩了!”
王孝杰手摸到了刀柄上,看着李超,又望着刘才,最后目光落到李瑗父子脸上。
“动手!”
王孝杰抖了一下,然后一咬牙,拔刀出鞘。
刘才见势不妙,边忙跑到了李崇高的身后,“郡王救我!”
李崇高望向李超,“赵公,给我李崇高一个面子,这事就算了!”
李超看都不看他,只是目光望向王孝杰。
王孝杰瞬间感觉多了许多勇气,他踏步上前,李崇高大喝。
“你敢,给我退下!”
王孝杰步履迟疑了一下,然后继续上前。
“呀嘿!”
一刀劈出,刘才人头被砍下,鲜血喷溅,溅了李崇高一脸一身。
李崇高又惊又怒,“我要杀了你个贱民!”
李超冷哼一声,“给我把殴打侮辱朝廷命官的李崇高拿下!”
刚才一直迫于李崇高父子势力而不敢动弹的那队金吾卫府兵,此时人人眼中都喷着兴奋之火。
“得令!”
一群金吾卫府兵围了上去。
“李三,你焉敢如此,我要向陛下弹劾你!”
王孝杰看着还在反抗的李崇高,一咬牙,一刀把狠狠的砸了下去。这一刀把正砸在李崇高的脸上,砸的他满脸开花,鲜血直流,后槽牙都掉了两颗。
李瑗无法坐视了。
站起来,向李超走来。
“赵国公,给个面子,犬子多有冲撞,还望你大人有大量。”
“呸,给你面子,你算什么东西。”李超毫不客气的呸了一口,一脸的不屑与鄙视。“李崇高既然敢殴打侮辱朝廷武官,那他就应当知道后果的严重。庐江郡公,我奉劝你马上离开这里,不要妨碍本府办公查案!”(。)
第444章 长安有个李青天()
李超的打狼行动十分顺利,抢粮战果相当辉煌。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从整个京畿地区查出了五十多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几乎与朝廷一年从东南转运进长安的漕粮数目相当。
关东过去被称为天府之国、膏腴之地。但到了隋唐时,关中平原早就无法供应关中粮食需求了。做为京畿之地,关中人口数量众多,尤其是有大量不事生产的人,宫廷、官僚、军队还有那些服侍的奴隶等等。
地小人众,人胜于地。
兼之因战乱,导致许多水利设施等失修,田地产出减少。早在汉平帝的时候,京兆人口就达到了七十万,现在唐朝不比隋开皇大业时人口众多,可一个长安,也有近三十万人口。
长安城里的官吏很多,宗室很多,宫廷里人很多,军队人也很多。
仅是每年供给官员们的禄米,就得五十万石。
这还是在长安几万番上的府兵基本上是自备衣粮的情况下,要不,消耗的粮食更多。
朝廷现在每年从东南转运的漕粮,都有数十万石。这还仅是官方漕运进京的粮食,事实上,朝廷靠关中的田租粮食无法供应满足宫廷、官员等需求,每年有几十万石的粮食缺口。
而关中的商品粮食,也一样无法满足关中百姓们的生活所需,每年起码需要从其它地方转运上百万石的粮食入京,甚至更多。
从蜀中、山南、江淮、河南、河东、河北、江南等地运粮入京,这些都是民间商人在转运粮食,是民间商业行为。
哪怕是隋朝最繁华的开皇中后期,一旦关中遇饥荒,皇帝也得带着官员军队去东都就食。大量关中百姓得跟着出逃。
为什么?
隋朝的粮食很多啊,几大粮仓,粮食堆的都吃不完,隋末战乱,反军随便抢个粮仓,都能得到够几十万人的粮食。
这里面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就是粮食运进关中非常困难,特别是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陕州一段。这里无法行船,关中有渭河河段,陕州下游有黄河河段通航,甚至河南河北都有运河,都直通扬州了。
可陕州那长长的一段,根本无法行船,粮食船运到这,只能转为陆运。车拉肩挑,粮食毕竟是很沉重的,一石就是百多斤,一百万石,那就是起码一两百万个粮包啊。
因此,就算是隋朝天下太平的时候,东南粮食都满仓了,洛阳边上都好几个大粮仓,堆满了粮食,可平时一年也顶多能往关中输个百来万石粮食,另外依靠民间的商人的力量,还能再输个一两百万石。
也就到了极限。
每年关中得依靠关东输入一两百万石的粮食补充。
可一旦关中遇灾,一两百万石粮食就不够了,但再多却又无没有能力运输进去。于是乎,皇帝只能带着百官带着将领带着自己的宫女内侍,带着老百姓,浩浩荡荡的来河南就食。
其实河南也产不了那么多粮食,但河南存了许多粮食,有许多粮仓,修在黄河、运河边上。
去年唐朝打了好几仗,虽说平定天下,但也折腾的够呛。好不容易灭了那些反王,抢回来的那些粮食,平抑物价,再打几仗,也光了。
朝廷无法向百姓供粮,只能靠粮商们的粮食,但粮商还想要作死。
口口声声说没有粮食了。
结果李超来了个釜底抽薪之计,耍了一回流氓。打着搜查乱党之名,搞了个突然袭击,各家粮商的存粮全都落入了李超的手里。
五十多万石啊。
这还只是粮商们手里的粮食,还没去弄那些大族豪门家里囤积的粮食呢。
不过李超见好就收,五十多万石,够撑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了。再过几月,就是夏收。
况且,这段时间,也还能从关东陆续往长安运粮呢。
“五十多万石粮食?”
东宫,李世民正在试穿着龙袍。
还有三天就要登基,李世民越发忙碌起来。龙袍很华丽,是宫女们赶制出来的,但穿在身上并不是很舒服。
听到李超三天就弄到了五十多万石粮食,李世民也是惊讶无比。
“这些该死的家伙,口口声声说没粮,想坐看长安断粮,想看朕的笑话啊。”
“早有预料的事情,这还只是查了那些粮商,要是我们把整个京畿查一遍,翻出一两百万石粮食都不稀奇。”
事实上,普通百姓家里也许无隔夜之粮,但那些名门贵族,却有很多粮食。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大地主,地多,粮食自然也多。他们可不会和普通百姓一样,家里没隔夜之粮,他们会囤积不少的粮食,尤其是如今还是刚经历战乱之后,谁家里没点粮食?
就李超自己家里,也存着上千石粮食呢。
“殿下,我是这样打算的,这些粮食取来的时候,我都拿了账本的,有详细的数字,也都统统登记造册了。这粮,算是朝廷借的,等夏粮、秋粮下来后,再由朝廷给他们开具单子,让他们自己到河南去取粮,我们还可以计算点利息,多给他们一点。这,也算是他们对殿下,对我大唐的支持了。”
李超的这个借,可是要伤很多粮商的心的。
毕竟他们这个粮囤在那里,京畿缺粮自然就能卖的越贵。而李超却借走了,然后要到今年夏秋两季收获之时还粮,却还得让他们自己到洛阳去接收粮食。
洛阳的粮食哪怕加了点价,能跟现在借走的粮食是一个价值吗?不说得拖上半年,资金积压,而且价格也变动,而且洛阳的粮食价格和长安的粮食也相差很大啊。
李超哪怕给他们加点利息,这些人也得亏上一大笔。
不过李超也只能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