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也别生张叔的气,没准只是路上耽误了呢。”牛见虎看着张超心情似乎有些低落,小声劝道。
这次的事情说来说去,还是为他们出头呢。
“对了,三哥,你真要跟王永安合作啊?”
张超笑道,“怎么,你还妒忌羡慕他啊?放心,我不会忘记自家兄弟的。这次酒坊不方便带上你家,但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打算把河北交给王永安他们一伙,那片划给他们销售。江淮给你,山东给处默,河南给李三,河东给宝琳。关中地区呢,就留给我自己。”
酒坊,张超是跟郑家两兄弟,还有秦琼、罗士信、李世绩一起合伙,分给太子妃两成干股。不方便再和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一起。
但张超准备销售方面,搞经销商模式,并不自己全都包下来。酒坊负责生产供货,并自己经销关中地区的市场。而其它市场,张超是分片划区,交给不同的经销商。王永安的老子现在是河北地区实际上的话事者,因此张超便把河北这块划给王永安一伙去经销。
他又给程处默四个一个划了一片区域,江淮、山东、河南、河东四个区。
剩下还有不少地方,江南、岭南、江汉、巴蜀、陇右等地,到时也会采用招募经销商的方式合作。
当然程处默他们是没有这种经商能力的,但他们家里都有现成的管事等,并不需要他们亲自负责,自有下面人打理经营。
拿到了太子教令,有了经营许可,张超是打算直接铺开了往大搞。一面是借着太子做后台,跟郑秦等各家合作。另一方面,推出这个经销商销售方式,也是吸纳更多有实力的豪门和地方大族合作,把市场直接打开。
利益均沾,让更多的人都有参与其中,都分一杯羹,这就是张超想到的最快打开局面、做出规模的方式。合作者越多,规模就越大,利润就越高,张超就算让出了不少份额,可实际上能得到的却更多。
要不然光靠张家自己,就算有太子令,可要搞出一个新兴的白酒市场,也很难。做的小,利润少,独家生意还引人觊觎。
“谢谢三哥。”牛见虎认真的道。“这次是我们连累你了。”
张超笑着摇头,没说话。
“三哥,是我矫情了,兄弟之间不说这种话,这份情我记在心里了。”
张超抿了口茶,道,“这茶也不及你的这话让人舒坦。”
兄弟俩个就靠在那里闲聊,过了会,马周和李感他们也洗好出来了,张超对程处默他们几个把划块地盘给他们经销卖白酒的事说了,几人都笑着应下。他们也早了解了张超,知道跟着张超总不会吃亏的。
不管是开酒楼也好,还是要开肥厂也罢,三郎说干什么,他们就跟着就行。不说张超做生意的天赋,就冲这次他们吃了亏,三郎二话不说的带着张家沟上百男人替他们出头,让自己都蹲了半月牢房还挨了二十板,又被撸去了官职这事,他们都能信这男人一辈子。
“宾王啊,你这官没当几天,就被撸了,还跟着我挨板子吃牢饭,你心里不怨我吧?”张超笑着对马周说道。
“没啥。”马周的回答很简洁,但张超看出他确实没有怨言。这是个很洒脱的男人,六品官不容易,但他觉得张超这个朋友比那个更重要。
六人吃饱喝足,都有些困意。
“三郎,借你家屋我们睡一觉。”
牛见虎几个也不急着回家了,反正就冲今天几家没一个来接人,就知道回家也没什么好。哪怕今天除夕,可他们的那老子,都一样人。就算大年初一,真要揍他们,也不会放过。就算要挨打,也得先在这里睡上一觉,养足精神了再回去挨打。
说不定晚点回去,这顿打还给免了。
“随你们的便。”
张超让他们自己去客户休息,然后叫来了管家,让他派人到各家府上去通知一声,省的到时他们家里等不到人,到处乱找。
屋里就剩下张超和马周两人。
马周笑着道,“还真没想到,三郎不声不响的在京里置下这么豪华一大宅。”
“原来是因为在京管着药坊,不想整天往返两边,就买了这里,打算到时把一家人搬来这里住,休沐时再回灞上住。想着等装修好了,再给十三娘他们一个惊喜。谁料到,转眼间调去了东宫,我请了长假在家,就想着年后再说吧,谁知道又进去蹲了半月大牢。”
“这宅子挺好的,若是十三娘看了,一定会喜欢。”马周道。
张超苦笑,以后只怕很长时间他都不会再来这里住了。这次事情有些失控,张超也吃了点苦头。
最让他心寒的是出来后,东宫没有半个人接,到现在太子也没派个人安慰一下什么的。
心寒,原来还觉得太子人挺不错,豪爽大方,礼贤下士。
但现在张超又恢复了几分理智,太子终究是个失败者,自己就算知道历史,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历史大势。
从今天起,还是得跟东宫保持些距离。
现在官也免了,刚好老实呆张家沟,资冶通鉴还得编,是还得抄。张超也发现在了,官职朝廷可以给了也可以随时夺走。爵位也是一样,甚至财产都一样,但是这名声却是他们拿不走的。
尤其是他发现资治通鉴现在长安受到的评价很好,许多有名的士人都在公开称赞他的这本书。
甚至已经有许多人把通鉴跟史记并论了,称为这是读书之人必读的两本史书。
一本才写了九章的史书,居然就有了如此多的赞誉,甚至连朝中的几个宰相都曾称赞过。这可是相当难得的,一个好的名声,尤其是作为一本资治通鉴的作者,这可是一个极好的保护层。
名声到了一定程度,尤其是这种学术上的才气名声,统治者都会认真的考虑的。
原本张超毛笔字都写不太好,甚至有时一些繁体字都写不好,可张超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本就非寻常人嘛,他是在山里跟随一代隐世高僧学习的,各种各样的本事都学了许多。他都能写出三字经张氏家规来,再写一本通鉴,虽然太过惊人,可存在就合理,别人写不出,张超写的出,张超就是个大才,奇才。
有时想想,他似乎都忘记了最初的本心。
那时刚到大唐,他想的只是想办法赚点钱,给家里盘个炕,粮缸里存上粮,甚至以后修个新窑洞,并没有去想什么官职啊爵位地位这些。
也不知道怎么的,一步步的就到了如今。
甚至还莫名其妙的卷入了皇家储位的激烈争斗漩涡之中,自己真的是有些太能作了。
除夕。
今天是除夕了,武德四年过完了。
才刚到中午,天却忽然飘飘洒洒的下起了雪。
张超听到外面院里有丫环在那里喊着下雪了,一下子想起了崔莺莺和红线她们,那股子感情是那么的强烈。
他跳下炕,拖着鞋就往外走。
“三郎,去哪?”
“回张家沟!”张超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这里虽然也是他的家,但这里没有老爹没有十三娘,没有红线,没有栓子他们,张家沟,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的家人!
他现在什么也不想,只想跟他们在一起,一家人晚上开开心心的吃一顿除夕团圆的饺子!
?这两天连续两次弄错了章节顺序,实在是这个定时发布不太习惯,对大家说声抱歉了。也谢谢给木子投票和打赏的兄弟们,九月份要结束了,回头看看,木子这个月居然更了五十万字,自己都不敢想象,几乎是天天加班码字。一个月三千多张月票,虽然还是够不到月票奖,但木子也非常高兴了,一月三千多票啊!马上就是国庆了,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245章 伪君子()
第四更送上,求订阅啊!
崔莺莺站在张家的大门口,看着空中飘飘洒洒的鹅毛雪,目光一直望着村口的风向。今天是三郎出狱的日子,可老爹早就下过严令,今天谁都不许去长安接三郎。
那语气十分坚决,崔莺莺也不好忤逆。
她只希望三郎出来后,能够自己早点回来,到时给老爹敬上一杯茶赔罪,让这次的事情就这样过去。这半个月,她一天都没过好,白天魂不守舍,晚上也是反转辗侧,难以入眠。一想到三郎在雍州大牢里面,没有床没有被子连顿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她就心里难受。
她知道丈夫比较喜欢享受,平时是不愿意半点将就的。现在呆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里,甚至都不知道他挨板子的伤口怎么样了。她几次派人往监牢送东西,可都被挡回来了。甚至就是想打探一点消息,都得不到。
煎熬的半个月。
自从三郎被关进大牢后,老爹也就没再去东宫当值,他请了假在家。
家里的一切都挺好,崔莺莺不能管事了,也没心管事,但红线这丫头接过了她的班,用心的管理着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打理的也井井有条。雕版坊先后招募了二百名学徒,柯八爷郑木匠他们带着这些学徒,整天在那栋木屋里制木板,刻雕版,他们甚至还自己动手,在那小木屋边上又搭起了数栋木屋,最后还围成了一个大的院落。
二百多人在那里日夜没停的干着,三郎之前交待的那套三经字和张氏家规的版都已经雕刻好了。
酒坊也已经在筹备之中。
红线那个香水小作坊,订购的一批瓷瓶和檀木盒丝绸袋子等也都送了一批样品过来,红线看过很满意。
还有三郎用那个发酵池沤的粪肥浇的菜,长势也非常的好,比周围施其它沤肥的菜好的不止一点,绿油油的,甚至白菜上果然少了许多虫子。
一切都挺好,可一切又都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这个家里,差了三郎。
“下雪了,天更冷了,三郎怎么还没回来?”崔莺莺如望夫石一样站在那里。
“十三娘,外面太冷了,你还是先回屋里去等吧。三郎肯定是先去秦爷家了,或者可能去东宫了也有可能呢。”红线给十三娘披了一件大氅,好声劝说。
看着十三娘这个样子,她好心疼。
半月时间,十三娘都瘦了一圈,下巴都尖了。
崔莺莺望着渐被乱舞纷飞雪花所摭挡的村口,固执的道,“爹不让我去长安接三郎,我只能在这里等他,我不能让三郎在长安没人迎接,到了家里也没有人迎接。”
“那我跟你一起在这里等。”
红线扭头冲着了院里喊道,“杜采薇,去拿把两把伞来,再拿两件厚的斗篷来,再拿两暖手炉来!”
院里,杜十娘听着红线那颐指气使的呼唤,心里气苦。忍不住抹了把眼泪,跟着张三郎来到张家,本以为脱离了烟花之地,以后能能做个名士高官的妾侍,日子会很舒服。可谁知道,她刚跟着过来,三郎就被给带走了,还被免官夺职,关押收监。
张家人因此都觉得她是个祸水,没有人给她好脸色。
十三娘还只是冷眼相待,最可恶的就是这个郑红线,仗着自己是妾侍,又是十三娘的陪嫁,因此处处刁难她,白天要在十三娘跟前立规矩,一站一整天。晚上这红线又各种使唤,睡半夜了,还叫她起来给她和十三娘端茶,每次还要她烧水煎茶,有时她折腾了大半天,结果红线却睡着了。
有时想想,真后悔。
可现在契约还在十三娘的手里,她根本没的选择。
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着三郎早点出狱回来了。
长安,秦王府。
李世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大雪纷飞。
“又是一年除夕至。”
“是啊,过的好快,回首这一年,年初征讨中原,破窦建德降王世充。到了年底,又再讨河北,殿下率军三月扫平刘黑闼,这一年,真是东征西讨,无往而不胜。”
几名秦王府心腹文武一起笑着称贺。
“武德四年,是我大唐定鼎中原,一统南北的一年。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斩刘黑闼,孝恭和李靖则三月破江汉,一月定岭南。”李世民笑着道,这一年对大唐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论是中原还是南方,各处战场上都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殿下居功至伟。”
几名心腹都毫不掩饰的道。
李世民也有一点心中骄傲,今年的几场大战中,他李世民无疑是取得功绩最大的那个。不说中原决战,灭了郑夏联军,夺得了大唐争夺天下最重要的一战。就是后来河北刘黑闼再叛,一月席卷河北,无人可挡,最终也还是他亲自出马才拿下的河北。
那是场相当漂亮的平叛战事,跟他武牢关大破窦建德那一战一样的值得他自豪。
想到河北之战,他忍不住又想到了张超。
那个让他几次看走眼的年青人,如果不是他,洺州城可能会坚守更久,河北之战也许会再打上半年都可能。
可现在那家伙却还在监牢里面,李世民不由的摇头。
“玄龄,今天是张三郎出狱之日吧?”
“是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再提此事,心里却想着,这次委屈他了。
东宫。
李建成听着下面的禀告,知道张超一行已经被放出来了。
“嗯,孤知道了,下去吧。”
李建成会在那里沉默了一会,伸手从案上拿起一个卷轴,打开,再次读了起来。这是他命人抄写的资治通鉴,目前只有九章的内容。
九章内容不多,重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这是张超资治通鉴中周纪的第一卷,虽只九章,但内容却不少,尤其是张超写的时候,也还加了点内容,不但增添了部份后世得到考证的史料进去,也增加了一些史论,其中既有一些后世名家史论,也有些张超自己的私货。
再次看完,李建成放下卷轴。
每次看完这卷书,他总是非常的矛盾,这让他根本看不清楚张超这人。能写出三字经的人,才气斐然。能作出张氏家规的人,应当是个修身养性功夫极好的人。但能写出这卷周纪的人,他不仅得有才情,有修养,还得有极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