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10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怕一场内战就要爆发了。

    “老伙计,做为朋友,我给你一个建议。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可别等到穆阿维亚先手。”

    内战,阿里本想避免,一场大内战,对如今的阿拉伯不会是好事。内战也许得打很长时间,也许会把阿拉伯的大好局面葬送。

    可现在箭在弦上,却已经不得不发了。

    他不对穆阿维亚动手,阿以莎和穆阿维亚以及倭马亚家族的支持者也会向他开战的。

    阿里党和倭马亚党,阿拉伯已经分裂了。

    “老朋友,我需要你的帮助,需要大华的支持。”

    张行成满面微笑,“放心,我们大华好事做到底,肯定不会丢下你不管的,一定会全力帮助你扫平叛乱。”

第1592章 丽质() 
奥斯曼终于死了啊,张超听完感叹着。

    这些年,东西方的许多强者一个接一个的陨落。大唐皇帝李世民死了,东罗马皇帝、阿拉伯的第一二三任哈里发接二连三的早逝。

    一个个的强者陨落,张超都觉得有些寂寞了,转眼间,他也五十多岁了。临到老了,还把自己的嫡次子给流放到了美洲去了。

    “阿里党人、倭马亚党人,哼。”

    这不就是后来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吗?知道些阿拉伯历史的张超,还是清楚的知道,历史上奥斯曼被刺后是阿里夺得了哈里发的位置,成为第四任哈里发。但他也没坐多久位子,结果什叶派又内讧,分裂出了又一个派别,然后被激进的那一派给刺杀了。

    最后奥斯曼的侄子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夺取了哈里发之位,迁都大马士革。而穆阿维叶夺位之后,也算是正式结束了四大哈里发时代。从此阿拉伯进入倭马亚王朝时代,不再由推举产生哈里发,而是开启了世袭制度。

    因此后来才把穆阿维叶家族控制时期他们称为倭马亚王朝时期。

    谁能想到,阿里做了哈里发没多久,自己也会被刺呢。谁又能想到,最后还是倭马亚家族夺得了胜利呢。倭马亚控制下的阿拉伯,还是进入了一段高速对外扩张的阶段。

    这不符合大华的利益啊。

    倭马亚王朝虽然只有不到百年,但却是穆斯林最强大的一个王朝。

    “这个穆阿维叶得小心警惕。”

    罗士信疑惑,“一个叙利亚总督有那么可担心的吗?我们真正应当担心的还是阿里会过河拆桥吧。如今阿里即将成为哈里发,整个阿拉伯世界,可就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下。这个人我可是听说过,打仗是把好手,还是他们先知的女婿兼堂弟,能文能武的,还挺有威信。这样的人,若真的翻脸不认人,那才是我们的大敌。”

    “阿里确实会是我们的大敌,这样的人虽然借助我们的力量坐上哈里发之位,但他绝不会甘心处处受制于我们。相反,还极可能会努力想要摆脱我们。不过阿里固然是大敌,但这个穆阿维叶一样是大敌。”

    倭马亚家族本来就是阿拉伯十二大古族之一,家族在阿拉伯是很有影响力的,甚至当年穆圣传教之时,倭马亚家族还是最大力抵制甚至迫害的,只是后来皈依。奥斯曼在成为哈里发之后,更是大肆提拔安插自己的家族成员担任军政要职。

    比如这个穆阿维叶,早已经完全取得叙利亚的军政大权,甚至是把叙利亚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来经营。

    可以说,阿里和穆阿维叶都是实力派,都是虎狼之辈,每一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若是能够说动法兰克皇帝率军远征小亚细亚,让罗马和可萨人一起出兵,那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小亚细亚就在君士坦丁堡的对面,过去一直是罗马人控制在手的。可现在却落到阿拉伯人手里,罗马十分想收回,对大华来说,小亚细亚倒是不太重要,但若是让罗马人重回小亚细亚,那么无疑以后大华在高加索地区的压力就要小很多。

    “可法兰克人为什么要帮罗马打小亚细亚,他们现在只怕一心想要打君士坦丁堡。”

    “谈条件嘛,比如说好,以后叙利亚归法兰克,小亚细亚归罗马,亚美尼亚归大华,咱们三家各有收获,一起打击共同的敌人新月教,这不是很好吗?”

    张超笑着说道,当然说的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是很困难的。法兰克皇帝也不傻,叙利亚虽然是锦绣山河,但是却还与本土隔着一个地中海呢。

    对法兰克来说,与其跨海来夺叙利亚,还不如去跟周边他那些蛮族同胞们打一打,哪怕是去攻打海峡对面的英格兰,不也强过来叙利亚吗?

    当然,不是每件事情都是一开始都那么轻易的。

    做为皇帝,张超提出这么一个目标,至于如何达成目标,这个自然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头疼了。

    “派人跟阿里谈,让他跟我们签署一个划界协议,阿拉伯得承认高加索地区归我们,里海南岸也归我们,此外,亚美尼亚北部地区,同样归我们。”

    “陛下,这个要求他未必会同意啊。”

    “那就再跟穆阿维叶谈,谁愿意与我们签订这个条约,我们就公然支持谁,给他借款,给他出售军械,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出兵帮助他们进攻对手。”

    张珲和王玄策、薛仁贵三个,都已经离开西征军,一个去了美洲,一个去了澳洲还有一个去了非洲。

    现在西征军依然还在,但却已经没有主帅。

    张超倒也懒得再任命一个西征元帅,直接接过了指挥大权,他准备移驾到高加索去,然后亲自指挥西征军。

    反正他还有一个史上最豪华的参谋顾问团,李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等一群猛将,随便拎一两个出来,都能够统领西征绰绰有余了。

    咸海边,张珲三人带着万般复杂的心情收拾行囊开始东归。而在遥远的美洲,武氏则带着儿子李弘,还有徐世绩、尉迟恭等一群离乡十几年的老货们,开始登上返回中原的大帆船。

    站在船头,看着水手降下船帆,收起铁锚,徐世绩心头感叹万千。

    当年离开中原的时候,是万般不舍,而现在,要回到中原了,同样也是心情复杂,有不舍,有高兴,还有几分不安和紧张。

    这一次回中原朝集,究竟是真的既往不咎,还是被诱回朝中宰杀,谁也没底。虽然说,他觉得张超不至于做出那种事情来。可毕竟自己在美洲做的事情,也不是什么说的出口的,张超真要下狠手,也不稀奇。

    希望张超看在过去的一场情份上,看在徐家的份上,能够放他一马吧。若可以,此回中原,他就不再想回美洲了。

    美洲的那块封地,他打算就交给儿子李思文继承好了,若是余生能够留在中原,哪怕只做一介庶民也好。

    若能再跟秦琼、单雄信等老友们喝喝酒下下棋,吹吹牛谈谈天,一起钓钓鱼晒晒太阳,那就更好不过了。

    “老徐,犹如一场梦啊。”

    尉迟恭拍打着船舷,感叹着道。

    “刚刚上船,我却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回到中原了。”

    徐世绩笑笑,“回到中原也未必就是好事,或许皇帝的刀斧手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尉迟恭不以为意的道,“我早想明白了,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原。浮海东来,转眼一十二载,真跟一场梦一想。现在我只想这场梦早点死,年纪大了,想法也不一样了。没有什么名利之心,只想着落叶归根。”

    “落叶归根,是啊。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一把年纪了,头发也白了,胡须也白了,牙齿也松了,腿脚也不利落了,是要回家了。”

    远处,水手扯着嗓子高呼号子。

    “回家喽!”

    “回家!”

    满载着各种美洲土产和殷人奴隶的大帆船开始起航。

    “阳光明媚,天气晴好,风也好,看来会一帆风顺。”

    汉京。

    皇太子张璟喝着茶,看着演武场里的皇太孙正策马挥动着月杖,跟伙伴骑士争抢着马球。

    一记漂亮的挥杆,马球呼啸着打入球门之中。

    场边鼓手擂动大鼓,旗手高兴的在太孙一边的场地插上一面旗帜。

    “十二岁的太孙,已经长大了。”

    张璟感慨着道。

    “是啊,转眼间太孙都已经这么高大了,看他在马球场上那纵横的样子,真是英气十足,锐利无匹。”

    “明年,可以让张晟去扶桑了。”张璟道。

    “还太早了一点吧,太孙才十二岁。”

    “太孙比别人更成熟稳重,这孩子现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唯一不足的就是缺少磨砺,早点让他出去接受磨砺对他更好。孩子太过一帆风顺,有时也不是好事,这会让他缺少韧性,锋利有时是好事,可越锋利越钢,刚则易折。”

    皇太孙十二岁而冠,张晟马上就要加冠,成为成人。

    当年他去琉求的时候,比现在的张晟要大上几岁,不过张晟寄托了更多人的期望,张璟也希望张晟能够更加成才。

    “陛下同意吗?”

    “陛下的心思你会不知道吗?他不是那种宠孩子的人,虽然陛下喜欢张晟,但喜欢归喜欢,却不会宠溺。”

    太子妃李丽质低头喝茶。

    过了一会,她问,“听说武氏带着李弘启程回京了,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我那兄弟。”

    当年李弘随李世民离开中原的时候,还在吃奶。长孙丽质跟这位兄弟其实没有什么感情,但父亲已死,现在这位兄弟扶灵而返,她还是希望能够照顾一下他。

    “你放心吧,陛下不会拿他怎么样。这次他回来朝集,等朝集过后,会让他再返回美洲,继续当他的国公。这一生,富贵无忧。”

    “殿下能不能替我兄弟向陛下求个情,就让李弘留下来。他还这么年轻,什么都不懂,就让他留在中原,平平淡淡过一生好了。”

    张璟笑着摇了摇头。

    “这种事情,你也别太过操心了,其实留在中原未必就是对李弘好,回美洲也未必就是坏事,顺其自然吧。”

    长孙丽质想的是兄弟李弘要回从美洲回来了,而张璟想的却是兄弟张珲要去美洲了。

    对于这位兄弟,张璟一直表现的很大方,从不在皇帝面前说这位兄弟的坏话,也不搞什么小动作。因为他知道,在皇帝面前做这些事情,只会让他减分不会加分。

    可张珲这些年确实给他压力很大。

    现在张珲要送去美洲,让他也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但愿不要再出什么曲折才好。

第1593章 买一送一()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为了稳固西域边疆,特别是接管高加索地区,朝廷下诏,招募汉人百姓移民。只要愿意来,朝廷就给地,甚至还给奴隶。

    “当真还给奴隶?”

    一名年轻的汉子站在朔方的城门口,看着告示边上站着的衙役问。

    “这还能有假不成?看到没有,朝廷的诏令,陛下的圣旨,内阁和翰林院盖过印的,这可不是我们这县衙州衙的公文,比省衙和道衙还通天呢。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移民几口人过去,就送你几个奴隶。你若是一家五口过去,到了那边,每人二百亩地不说,还给你分二百亩的山林,再给你五个奴隶。你若是十口人,到时就给你十个奴隶。还有,头三年免税,三年后再有五年半税。这可是皇恩浩荡,难得的机遇,跟你们说,这样的好事,还就咱们汉人才有的。那些什么突厥人、党项人、鲜卑人、夷人,他们想去,还没这资格呢。”

    “要去的就抓紧报名啊,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啊!”

    听着衙役的吆喝,还真有不少人动心了。

    朔方道在关中北,那里比起富庶的关中平原来,条件要差的多。尤其是盐朔等州,又不比灵武等河套之地,那里除了产上好的盐外,更多的是荒漠、戈壁。

    这些年,大量的人口移民外迁,留下的人确实不多,每人分到的地也不算少,说来比起早个二十年,大家的生活那是好的不得了了,起码温饱是不愁的。尤其是推广了玉米土豆红薯这些耐旱的作物之后,大家都能吃饱饭。

    若是过去,这样的生活那真幸福不已。

    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要气死。

    同样是大华的子民,看看人家关中平原上的百姓,看看河套的百姓,人家的日子可是过的比他们好上千万倍,别说温饱解决,人家现在都家家盖上了大院新房,哪个不是年年穿新衣裳,也就他们还在打着补丁摞补丁,舍不得每年买衣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在外面开阔了眼界。

    现在好多年轻姑娘也都进工坊做工,结果眼界也高了,一般都不愿意再嫁回本乡过苦日子,好多姑娘都嫁到关中或者河套去,结果本地的小伙子要娶亲就难了,彩礼高了。

    过去娶亲,彩礼虽然也有,但都不算高,而且姑娘都会有陪嫁,且一般来说,陪嫁甚至会比彩礼高。

    可现在,他们这里的彩礼越来越高,而且好些姑娘家都只给一点陪嫁而已。就这,姑娘还被抢着要,门槛都被踏破。

    真是越穷的地方,越难娶亲,彩礼越高。

    越来越多的小伙子已经不愿意留在家种地了,种地也只能糊口,发不了财,更攒不起高额的彩礼钱,他们背井离乡的去打工。

    不过也有些人并不愿意去打工,给人打工始终没有个底,总觉得以后干不动了的时候,担心没有退路。

    有些人移民去了别的地方,有的是边地,有的是诸侯领地,都是土地更富裕的地方。

    现在,更有吸引力的招募移民计划下来,本来还有许多犹豫的百姓,也都心动了。

    问询的百姓越来越多。

    有问路上安排的,有问安家费的,还有问那边气候土地情况的。

    王大富反反复复的问了好半天,把心中疑惑的都问了一遍,然后兴冲冲的挑起空柳筐往家里跑,他今天是挑着小猪崽来赶集售卖。早早卖完了,正要回家,遇到告示,听了半天。

    连答应给家里买的其它一些东西也顾不上了,直接就往家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