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迁都而已。
一点小事,让这汉奴搞得这么繁琐,几个月还没成行。努尔哈赤有些等不及了。
辽沈地区经过一年多的清理,努尔哈赤还是没有达到他的预定目标。汉人还是剩下的太多了。
宁远方面,孙承宗的筑城行动也快结束了。以他对明军的了解,明军绝不会在城未筑好前,就发动攻势。
宁远城筑好,明军就有可能再次发动攻势。他必须趁这个时间理顺内部。
这段时间,正好借范文程迁都的建议,全力肃清内线。不把汉人减到一定数量,他绝不敢再向外攻伐。
回沈阳杀汉人的决议,使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对他的忠心更盛。
对努尔哈赤的强盗军团来说,杀汉人百姓是最好的积累财富方法。远比打大明更轻松,更容易。
接到这个命令,八旗军的士气立马冲破天际。
能合法的杀人抢劫,整个八旗军再也按捺不住嗜血的欲望。
强盗军团必须要靠抢劫维持。
“大哥,我错了吗?”范文程幽幽的向为他上药的范文寀问道。
他冒死凑到努尔哈赤身边,是想像王猛(前秦苻坚的谋主)和董文炳(元忽必烈的谋主)一样做个后世敬仰的儒家名臣。
教化异族雄主,那可是传颂千古的美名。
没想到,努尔哈赤只采纳了他迁都的建议,其他有关善待汉民的建议却一概不纳。到现在,他在努尔哈赤身边依然还是像个弄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范文寀似回答又似自语的说道。
“是啊,对女真来说,我们何尝不是异族。”范文程似恍然大悟。
灯光下,兄弟两人那丑陋的金钱鼠尾发型格外刺眼。
天启四年5月,等不及迁都事宜完善的努尔哈赤帅,帅八旗军主力提前回到沈阳。
有努尔哈赤带回的八旗主力加入,后金屠杀汉人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
为了名正言顺的杀人,努尔哈赤甚至下达了严查“无谷之人”的训令。
“无谷之人”是指汉民每人有谷不及五斗的,就可以杀之。
没有存粮就杀人,这算什么罪名?亘古未有啊!
面对努尔哈赤举起的屠刀,大量汉民开始逃亡。更多的汉民则因为各种可笑的罪名被屠杀。
辽东汉人的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迅速下降至不足百万。
第八十二章:徐光启与毛纺织业(求求求票)()
辽东地域,可供辽东汉人逃亡的途径并不算多。北面是苦寒的深山老林,南面是大海。抛开这两个方向,除了西向逃往大明和草原的,就只有东向逃往朝鲜了。
逃亡的汉民,首选还是逃往宁远。
孙承宗掌管下的宁远防线,迎来了最大的一波辽东难民潮。
鉴于努尔哈赤善用内应攻城。为防难民作乱,孙承宗不敢就地收容难民,只能把难民一律送往关内,交由朝廷处置。
这批庞大的难民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陆陆续续接近10多万人。面对如此多的难民,大明各地方官完全无计可施。只能任由难民向京城前行。
而难民们只是本能地向大明京城方向行进,似乎到了京城就能得到一条活路。
讯息传到京城,大明朝廷一时变得手忙脚乱。
如此多的难民,一旦发生暴乱,那就是天下震动的大事。
朝堂数次廷议都没有形成明确结果。
要收容这些难民,就要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对魏公公掌管的朝廷来说,钱还是小事。只要是关内土地兼并严重,哪里还有空闲土地能够安置如此数量的难民。
庞大的难民潮打乱了魏忠贤的节奏,魏忠贤不得不暂停他的改革计划,全力应对辽东难民。
辽东难民的到来,对朱由检来说反倒是个不错的消息。
在皇庄的一个小院落中,朱由检眼看着羊毛从杂乱不堪,经过筛选、梳洗等一系列步骤,最后从纺机上纺成毛线。虽然毛线还显得有些粗糙,但已经是合用的产品了。
这郑家送来的第一车羊毛,经过多次试验摸索,总算实验成功了。
朱由检可从没想过,羊毛纺成毛线还需要这么多的步骤。此次成功,还真是侥幸。
“辛苦先生了?”朱由检向徐光启郑重一躬。
“殿下,无需如此。”徐光启回了一礼,他欣慰的看着成型的毛线。他的《农政全书》可以再添新的一章。
此次羊毛纺成毛线,基本与朱由检无关。朱由检所做的唯一的贡献,就只是下达了指示。能顺利纺成毛线,徐光启居功之伟。
毛纺所需的一切,从洗毛的溶剂到纺织的机械,都是徐光启亲自带着工匠们一步一步实验出来的。
能招揽到徐光启,不能不说是朱由检的运气。
在这个时代,工匠们对机械的制作都是家族传承,严重缺少理论的依据。大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个能工巧匠要对一个成型机械做出改进,除了突发奇想,更需要漫长的实验才敢行动。
他们完全是在依靠经验行事,对机械的优化改进往往会走非常多的弯路,浪费大量的时间。
但这些机械在徐光启眼里完全不同,他能很容易就搞清其中原理。并能依照原理对机械做出优化和改进。
徐光启从原理上对机械进行的优化改进,相对经验型改进就容易多了,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像此次棉纺机械改为毛纺机械,就是理论和实验双方结合的最好体现。
对工匠们需要经过大量长期的实验才能确定的改动,徐光启很轻松就从原理上找出不同。
他拟定的修改方案,工匠只需在试验时做出微调就能轻易成功。
这就是一个顶级科学家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皇庄院内
“殿下,这是来自泰西的汤若望传教士。此次若没有他的帮助,恐怕很难完成羊毛的梳洗工序。”徐光启把身边的一个同伴介绍给朱由检。
“汤若望?这个名字似乎听说过。”朱由检一边在心中搜寻记忆,一边向那传教士望去。
这是一个高鼻凹眼的典型外国人,身体颇为粗壮,看不出有多大年纪。一身中国农夫的打扮,配上那张脸看上去颇有几分别扭。
“参见信王殿下。”汤若望躬身施礼,除了言语有些怪异意外,完全就是一个中国文士做派。这让朱由检大感好奇。
也对,这还不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
大明的这个时代,中国还并不落伍。
“先生免礼。”朱由检客气的招呼,也没有露出惊讶之色。
看汤若望得体的举动,徐光启大感欣慰。
“汤先生”朱由检指了指毛线,直接询问,“不知,您的家乡这种原料一般加工成什么?”
对这个问题,朱由检真的很好奇。他前世只听说英国羊吃人的故事,可并不知道,毛纺的最终产品是什么。
“这,”汤若望愣了一下才回答,“这种高级材料一般会织成布做成成衣。”
“嗯,多谢先生相告。”朱由检随口又问道,“如何织布先生可知道?”
“这,小人不知。”汤若望苦笑回答。
这位小亲王还真是有趣,他又非纺织技师如何会知道织布的技术。
朱由检有些失望,汤若望也不知道,那这毛线,就先拿来编织毛衣吧。
这种粗糙的毛线,向达到织布的要求,还需再次改进。但编织毛衣是毫无问题的。
对毛衣的编织,朱由检仅有的记忆就是4根竹签穿来穿去。
具体编织技巧?他一个大老爷们怎么会知道。
不过,毛爷爷说过,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此话,朱由检现在完全是无条件相信。
以劳动人民的智慧,他只需要给出道路就好。
30组记忆中的竹签毛衣针,分发给皇庄公认手最巧的妇人。朱由检能做的只是简单的告诉她们,自己的编制构想,并对编织成功悬赏10两银子。
银子的力量是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是吹的。
毛衣的进度,大大出乎朱由检所料。
第二天竟然就有妇人摸索出毛衣的初步编织方法。
太天才了。
随后几天,妇人们陆陆续续摸索出很多不同的编织技巧。
在之后,花样持续翻新中。
有了成衣范例,朱由检梦寐以求的毛纺产业终于可以展开了。
记忆中,毛纺工坊将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
辽东难民无疑就是他最好的工人人选。
第八十三章:魏忠贤的难民安置方法(求票、求收藏)()
对朱由检来说,辽东难民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王拌拌,你去只会魏忠贤一声。我信王府愿意为朝廷分忧,收容几百个难民。”朱由检随口吩咐。
正为辽东难民安置而发愁的魏公公,迎来一个好消息,信王殿下愿意出面收拢部分辽东难民。
难民啊,这段时间为了安置辽东难民,魏公公不知费了多少脑筋。
如此数量的难民,朝廷不管绝对不行。
一旦失去朝廷的救济,绝望的难民必定会发生骚乱,就算能镇压下去,也会对地方造成极大伤害。这点常识,魏忠贤还是有的。
在他的安排下,御马监和京营已经开始吸收辽东青壮难民。可对于庞大的难民数量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这种方法只能降低可能发生难民祸乱的力度,还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此波难民潮。
“信王要建个大型工坊,大概需要几百人?”魏忠贤品品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好机会啊?几百人哪能够用。杂家要亲自为信王殿下安排。”
因为信王筹划中的工坊,魏公公亲自找到信王门上,与信王商讨难民的问题。
正在与汤若望、徐光启讨论改良毛线品级的朱由检也只能出面接待。
“只是几千人而已,信王殿下,您就帮帮老奴,做个表率吧?”
在信王府的银安殿,魏忠贤不客气的直接开口。
“大伴,不是孤不想帮你。孤的工坊实在用不了那么多人啊!”朱由检一脸苦笑的说道。
如有可能,朱由检倒真想把所有的难民都招收过来。可招来往哪里安置啊?更何况这么多难民的口粮怎么解决?
纵然明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可朱由检实在没有那么大能力啊。他名下的皇庄也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难民。
对信王殿下的推脱,魏忠贤很理解。
魏忠贤明知道信王才刚刚开府,底子不厚,根本消化不了多少难民。他此行只是需要信王殿下带头表个态而已。
不过,能多塞一点难民就多塞一点吧。
“几千人,还而已,你当我这工坊是救济场。就是前世的小型毛纺厂也不需要这么多员工啊。”朱由检脸色阴了下来,心中的吐槽差点直接说了出来。
看信王阴沉的脸色,魏忠贤知道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殿下,您的工坊,老奴立马给您批一大块地。您收容的难民,今年的粮食也由老奴给您配齐。您就当可怜可怜老奴吧!”魏忠贤可怜巴巴说道。
“得得得,算孤怕了你了。你说多少就多少。”能配粮食,朱由检不再回绝。魏公公都打感情牌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魏公公的。
“多谢殿下。”魏忠贤脸上瞬间变成感激之色。
太好了,有信王这个榜样立在前头,他就能和王公勋贵、各级文武大臣们谈谈条件了。
更让魏忠贤高兴的是,信王不挑人的做法。对所需难民,信王不单不挑青壮,竟然还点名要成户的难民。这让魏忠贤就更好安排了。
毛纺计划启动,所有知情人中最高兴的就属郑英泰了。
在他的眼里,信王真是天纵英才!!
亲眼看到那又脏又乱垃圾一样的羊毛,在信王的庄子里变成毛线!又真的制成了衣服!
先不考虑毛线未来织布的前景。单眼前这种粗糙的毛衣,就已经蕴含极大的利益存在。
郑英泰凭借商人的本能开始计算毛衣的成本。
羊毛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运输上,未来的工人将会是辽东难民。难民估计给饭就行。
抛开这原料、人工两个大头,毛衣还有什么成本?
这毛衣最终成本低的真是难以想象。未来上市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信王真是太神奇了!他应该是财神转世吧?
信王开发的这毛纺技术又属于独家的行业。
羊毛的那一套复杂的操作,短期内还很难被别家复制。只要信王的工坊迅速形成产能,占领了市场,就有泼天一样的银钱回来。
郑英泰简单算了一下,就放弃对毛纺的前途的计算。
钱景难以估算啊!
羊毛对信王有用,那行走草原的商队就多了一条发财的金光大道。
羊毛,草原上有的是,根本不会缺乏。只要和草原有草,这毛纺就能源源不断的走下去。
看看江南棉纺行业就知道,这将是一条连绵无尽的产业链。还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产业链。
这毛纺蕴含着天大的利益,未来收益完全无法估算。
幸亏郑家投靠了信王。
郑英泰对自己当时的决断点1000个赞。
在这条产业链中,郑家凭借对草原的熟悉,已经占得了先机。就算郑家只能在这泼天的产业中落点小利,那也足够郑家几辈子生发了。
未来一片金光啊!
郑英泰兴奋的满脸通红,全身都有些发抖。
“老郑、老郑?”王承恩一连喊了好几声。
“老郑,赶紧通知下去,叫商队先收集羊毛和辽东难民回来,其他商品可以稍缓。”
在王承恩的连声招呼下,兴奋的郑英泰这才缓过神来。
通知商队,收集羊毛,本在郑英泰预料之中。
可这收集辽东难民,郑英泰就有些无法理解了。
京城周围这么多难民还不够用吗?
“总管,这难民……”郑英泰话没说完,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