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纪-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拿到的稅赋,其实是各地衙门在预留完自己所需的一份后才上交的部分。这样,当稅赋收取不足的时候,地方衙门当然要动动小心思,优先满足自己所需后,再考虑京城朝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衙门向朝廷上缴的稅赋,当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拖欠。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他为了减少百姓负担所定的规矩,会让地方衙门有了拖欠税赋的机会。

    万历九年,张居正权势达到最顶峰的那一年,大明朝廷总共收到正税366万,盐税100多万,其他杂项30余万,总共也只有500多万两银子。

    那可是张居正权威最盛之时,他也才收了500多万的税。这个发现,简直让朱由检差点惊掉了下巴。

    嗯,相比张居正这500万,天启五年能收到500万倒也真不算差了。

    看着万历九年的税收数字,朱由检不由咧了咧嘴。

    可是,这总共500万的税收,最多也就才勉强够辽东的军费,其他像维持朝廷运转的费用;维修三大殿的费用;还有小冰河时期最最关键的救灾费用;让朱由检的要到那里去找呢?

    面对巨大的财政赤字,再看看各地衙门历年来那更为庞大的税赋拖欠数字,朱由检真是感觉万分头痛。

    朱由检从白水王二起义和澄县暴动的种种细节可以感受到,大明的地方衙门恐怕都已快烂透了。

    风风雨雨走过了200多年的大明,现在真的已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

    救这样的大明,是真的很让人头痛。

    仔细权衡了大明各处局势良久,朱由检毅然先把陕西王二起义放到了一旁。

    就算王二起义是引发农民大起义的星星之火,可星火想要燎原,总也还需些时日。

    朱由检已经想好,现阶段后金要发动‘宁锦大战’正好。只要他能在农民起义真正燎原之前,获得真正意义的‘宁锦大捷’。就是把后金鞑子彻底打残,至少也要给后金鞑子以重创才行。这样,他才能腾出手来,慢慢处理大明内部那异常棘手的各种问题。

    要获得真正的‘宁锦大捷’,那朱由检就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以保证‘宁锦大捷’的顺利进行。

    在这种心思下,黄立极所提,由内阁牵头,协调户、兵、工三部联合推动辽东战备计划的想法,朱由检当然会十分的感兴趣。

    朱由检很清楚,王永光的辽东战备计划涉及到辽东东西数路,有超过10万以上的明军需要协调调动;更有包含登莱和天津各基地在内的,更大数量的军械粮草需要安排调配。

    如此庞大繁杂的一个计划,朱由检正怕各处官僚的推诿扯皮,破坏了他的计划。现在能由官吏中更具权威的大明内阁牵头,再协调户、兵、工三部全力推动这个计划,那岂不是朱由检求之不得的好事。

    所以,就在黄立极满怀的惴惴不安中,朱由检平静的开了口:“黄卿的提议正合朕意。你们内阁马上选出3人,黄卿就算一个。你们与户、兵、工三部尚书组成一个‘宁锦战备小组’,全力为朕推动辽东的战备计划。”

    看看脸露惊喜之色的黄立极,朱由检语气异常坚定的补充一句:“朕的消息来自锦衣卫探报,完全可信。”

    回首,朱由检又盯着魏忠贤一字一顿的说道:“魏大伴,你给朕盯紧了。此事谁要敢推诿塞责,有一个你就给朕处理一个,朕绝不容情!”

    感受到朱由检眼中透出的丝丝杀气,魏忠贤身上一寒,他本能的一躬身,恭恭敬敬的应道:“是,老奴谨遵圣意。”

    

第四五七章:魏忠贤的新定位(求订阅、推荐、收藏)() 
都离开乾清宫好久了,魏忠贤依然还是久久的沉默不语。

    今日议事,崇祯陛下已初露了锋芒。整个议事过程,从宣布后金鞑子的情报到问询王永光辽东战备计划,崇祯陛下做的完全是从容不迫。

    回想着乾清宫大殿上的议事细节,魏忠贤忍不住皱了皱眉。

    崇祯陛下宣布鞑子情报后,好像根本就没问询内阁该怎么办,而是直接去询问的兵部尚书王永光。

    脑中仔细确认了一下印象中的这个细节后,魏忠贤心中悚然一惊。他总算是找到他心中一直不安的地方了。

    此次辽东战备不先问内阁。崇祯陛下这是事急从权,还是有意在跳过内阁?

    想到黄立极开口后朱由检的反应,魏忠贤再次皱起了眉头。

    按崇祯陛下随后的言语和安排,倒也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苗头。

    崇祯陛下用内阁三位大学士再加上户、兵、工三部尚书组建‘宁锦战备小组’,专事专人,这权威倒也足够,推动辽东战备当无问题。

    对朱由检随后的安排,魏忠贤心中先感叹了一声。

    只是,崇祯陛下似乎不知,内阁众臣和六部尚书可一向是面和心不和。

    此番崇祯陛下将他们硬凑到了一起,内阁三学士和三部尚书间只怕也有的是争论了。

    崇祯陛下行事有些操切,还是太过年轻,经验欠缺了些啊!

    想到朝臣间的那点龌龊,魏忠贤忍不住就要摇头笑笑。

    嘴角的笑容还未完全绽放,魏忠贤猛然又想到朱由检对他的交代。

    “你给朕盯紧了。此事谁要敢推诿塞责,有一个你就给朕处理一个,朕绝不容情!”

    想起朱由检说此话时眼中透出的杀气,魏忠贤心中一激灵,随即嘴角的微笑就变成了苦笑。

    崇祯陛下有此话撂在前面,黄立极他们谁还敢再耽误正事。他们中又有谁敢当杂家不存在?

    想到此处,魏忠贤脸上不由充满傲然之色。但随即想到现在内廷的现状,魏忠贤嘴角尚未逝去的苦笑,变得更甚。

    数月来,崇祯陛下不动声色间已完全掌控了内廷,现又非常从容的把锦衣卫都指挥使更换为楚天行。

    现下想来,此番崇祯陛下说的那份后金鞑子情报,应该就是出自楚天行之手。

    这有了锦衣卫全力相助,崇祯陛下可就将变得越发的耳聪目明了。

    不对。

    身子微微一震,魏忠贤猛然想起一事。

    陕西民乱的消息,他一直以为是锦衣卫报给崇祯陛下的。现在想来,那时锦衣卫却还是在田尔耕管理之下。

    陕西民乱消息方出,田尔耕随后就上了辞职奏章。这既非田尔耕在有意邀宠,那陕西民乱的消息,就非是出自锦衣卫了。

    想到他背后数次痛骂田尔耕不够朋友,魏忠贤心中微微一晒。

    想来,陕西民乱那么大的消息,田尔耕也不敢对他隐瞒的。他该是冤枉了田尔耕。

    只是,陕西民乱的消息既不是出自锦衣卫,也不是出自他的东厂,那崇祯陛下手中就还握有另一条消息灵通的通道。

    想起朱由检几年间就遍布天下的钱庄,魏忠贤忽然明白几分。

    崇祯陛下如此的深谋远虑,那此次议事,若说一切都在崇祯陛下掌控之下,那也该算完全说的通。

    静静的感受着崇祯陛下与天启皇帝的不同,魏忠贤终于清楚的感受到,相比天启皇帝,崇祯陛下似乎要更难伺候一些。

    至少,崇祯陛下的消息更为灵通,这他这做奴才的,也就要更加本分一些才行。

    完全想明白自身立场的魏忠贤,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幸好,他一直还记得,他只是陛下的一条狗,一把刀。

    要不,陛下的下一步,恐怕就要更换新的东厂督公了吧?

    激灵灵打了个寒战,感觉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魏忠贤厉声发令:“来人,速回外宅。”

    魏忠贤已经想明白了,面对耳聪目明的崇祯陛下,他必须要尽快体现出他的价值才行。

    当魏忠贤在京城以最饱满的精神,催逼‘宁锦战备小组’加紧布置辽东备战计划时,遥远的辽东,皇太极却陷入了极大的愤怒之中。

    自接到王恭厂大爆炸的消息起,皇太极就开始在集结后金的八旗主力,他想突袭大明正在抢筑的锦州城。

    只是,皇太极万万没想到,往昔努尔哈赤一声令下,10多天就能集结到位的八旗主力,现在他下令已经整整两个多月了,竟然却还迟迟未能集结到位。

    是,八旗主力现在是分得有些远。

    像镶红、镶蓝、镶白三旗远在朝鲜,正红、正蓝两旗又去了金州。盛京现在只有他的两黄旗和多尔衮的正白旗在驻守。

    可即便距离再远,两个月的时间,传令的信使都已派出了5波,他们也不该至今还不见一旗回来啊!

    想到此,皇太极心中怒气就噌噌往上冲。

    正红正蓝两旗还好,虽拖拖拉拉的,但毕竟已从金州开始回返。顶多再有个三四天,大概就可回到盛京大营。

    可远在朝鲜的,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镶红、镶蓝、镶白三旗,至今却还丝毫未有回返的迹象。

    现在,皇太极也只是从信使口中得知,阿敏带着镶蓝旗已打下了平壤,正一路追击朝鲜李王到南边去了。根本就没把他‘许朝鲜议和’,迅速撤兵的汗令放在眼里。

    而镶红旗的岳托正联合镶白旗的阿济格,准备前去劝说阿敏尽快回军。

    这算起来,就算他暗伏的棋子起效,那三旗想要回来,也至少还要再个把月才行吧。

    一想到这白白耽误的时间,皇太极就恨不得立即杀了那个越发跋扈的阿敏。

    若不是他,八旗军心又怎么会散乱至此。

    “大汗,”范文程的声音在皇太极耳边响起:“大汗,汉军八旗已全数集结完毕,都已安置在城外大营内。”

    听到范文程的禀报,皇太极心中总算松快了一些。

    汉军八旗,

    这就是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几个月来的最大成果。

    为了它,皇太极不惜把阿敏和阿济格放去了朝鲜,又把代善和莽古尔泰调去了金州。

    代善、阿敏他们以为皇太极调他们离开,为的只是吞并那弱小的镶黄旗。

    他们怎会知道,皇太极一直以来瞄的就不单是镶黄旗,还有那数额更加庞大的汉军。

    没有了代善、阿敏等实权贝勒的掣肘,在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的帮助下,数月间,皇太极就把散在各旗的原有散乱汉军(各处投降的明军以及汉人奴军),统一整编为汉军八旗。

    有了这近10万汉军八旗依附效忠,皇太极统辖的两黄旗,瞬间就有了压倒后金其他各旗的绝对力量。

    现在,皇太极这后金大汗的腰杆总算能直起来了。

    一想到代善和莽古尔泰回到盛京,看到突然多出近10万汉军八旗依附在两黄旗下,皇太极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们的脸色。

    “想来,代善和莽古尔泰的脸色一定会是相当的精彩。”皇太极望着天空喃喃的念叨。

    

第四五八章:代善的失误(求订阅、推荐、收藏)() 
烟尘滚滚,万马奔腾。

    上万骄兵悍将把辽东那荒芜的田野,踏的一片凌乱。

    大军中,后金大贝勒代善抬头望望远方山脉的阴影,心中不由唉叹一声。

    这终日打雁,真没想到,此番他却被大雁啄了眼睛。

    “老八,还真是好手段呵!”

    想到盛京中八弟皇太极的一系列手段,代善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努尔哈赤去世,代善主动推举皇太极继任后金大汗,冲的就是皇太极手中掌控的正白旗(现在的正黄旗)力量不强。

    那样,即便皇太极吞并了镶白旗(现镶黄旗),也不会对他们这些后金的实力旗主,造成太大的威胁。

    可谁能想到,皇太极竟然会别出心裁,把那些低贱的‘尼堪’整顿成军,还把他们称作什么‘汉军八旗’。

    “哪些低贱的尼堪也配称八旗?”

    想到今后‘尼堪’也将能堂而皇之的站到堂上,与高贵的女真人并称八旗,代善脸上就忍不住升起一片浓浓的怒色,口中更是忍不住呛咳了两声。

    “都怪自己太过大意,疏忽了老八的动向。”代善心中涌上了浓浓的悔意。

    开春后,后金粮荒日渐严重。

    不得已,在‘八王议政’会上,后金的旗主贝勒们同意了皇太极的军事计划。

    阿敏、阿济格、岳托率镶蓝、镶白、镶红三旗东去攻击大明的东江镇毛文龙部,和包庇他的李氏朝鲜;代善和莽古尔泰率正红、正蓝两旗进驻金州,以攻击广鹿岛和旅顺堡的明军。

    皇太极的这份军事计划,在代善、阿敏这些后金实力旗主贝勒眼中,不过就是一份分散就食,抢掠以度荒年的权宜之计。

    毕竟,若数万八旗主力全都驻军盛京,这粮食压力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当然,要不是皇太极一口承诺提供各旗行军驻守所需的粮草,代善等人也绝不会答应计划,轻易离开盛京。

    离开盛京时,代善自认已完全明了皇太极所想。

    皇太极调开他们,不就是想趁机收拢镶黄旗,顺便竖立他的大汗权威吗?

    作为大金名义上的大汗,皇太极的这点要求,代善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驻守金州期间,代善接到了盛京信使传来的,皇太极所颁发的一系列诏书。

    像什么‘治国之要,首在安民’;什么‘令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什么‘设立汉官以管汉民’这些明显安抚汉人,提高汉人地位的众多诏书,代善根本就未放在心上。

    一直掌管后金后勤的皇太极,处事一向公正,对各族人也向来是平等相待。

    当年老汗努尔哈赤尚在时,皇太极就曾提出让汉人专心种地,蒙古人专心放牧,女真人专心打仗的提议。只是,那过于理想化的建议并未被努尔哈赤所采纳。现在皇太极登上汗位,首先重拾当年的旧议,代善当真是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代善现在还记得,接到那些诏书时,他还曾讥笑皇太极太过天真。竟然妄想用几道诏书,就把汉人的地位提高起来。

    这汉人就是些软弱的尼堪,强悍的女真人怎么会因几道诏书就高看汉人一眼。

    当然,若是皇太极这几道诏书,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