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纪-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等李过再开口,其他几人相互一视,虽略有先有后动作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但大面还算一致的向李弘基同时抱拳应了下来。

    见大伙全都愿去,李弘基心中大喜,他毫不犹豫的立即开口作出了安排:“既然大伙都愿去看看澄县县城,那咱们休息一刻钟后立马动身。老虎,一会你和芳亮前头开路。你们一定要注意沿途的道路情况,不要冲的太猛。其他人与我一同随后,咱们多注意下四周和后路。这样安排,大家都没问题吧?”

    “没问题。”

    看到李弘基把他最亲近的两人安排到前方开路,其他众人那还有其他异议。

    歇息片刻,给战马喂好马料饮水后,李弘基一行人重新上马,打马直奔澄县县城而去。

    澄县县城

    这,这是什么情况?

    一路小心谨慎的李弘基一行人,当他们看到澄县城门时,全都不约而同的勒住了战马,惊得上下左右四处乱瞧。

    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澄县有些太过异常,让李弘基也不得不远远的、小心地、仔细的打量着澄县县城。

    澄县县城的城墙并不高,夯土铸就的城墙总共才一丈多高。破破烂烂的城楼上,一面同样破破烂烂的‘明’字大旗,无精打采的垂在旗杆之上。城楼下的城门洞中,城门不光大开着,隐约中,就连一侧的城门好像都不知去了哪儿。

    没有守门的兵卒,也看不到进出的人群,就连城头上好像也是空无一人。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望着面前与自己所思所想完全不同的澄县,李弘基陷入了思索。

    澄县城墙低矮,没有护城河,这李弘基倒并不意外。

    澄县不像米脂、绥德那些沿边之地。大明建国数百年来,榆林镇所面对的草原蒙古部族,就算兵锋最锐利之时,他们也没能越过绥德。

    绥德背后,就连延安府的其他地方,都甚少受到骚扰,就不用说更靠内里的西安府了。

    这数百年不闻兵戈,不遭战火,谁会去修城防?

    城防破败算是正常,可城门大开,城头不仅没有李弘基所想的乱民密布,甚至干脆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了。

    怎么办?是进,还是退?

    望着寂静的澄县,大开的城门,李弘基一时有些难以决断。

    这就回头?

    眼见澄县如此场景,让他就这么回头,李弘基心中却是万万不愿的。

    进城?

    可澄县这诡异的场景,却又让李弘基不敢立下决断。

    没有护城河,城门又破损严重。不管怎样,这进出的道路还算是比较畅通。

    仔细再三的打量着澄县城门,李弘基心中渐渐拿定了主意。

    “这个,谁愿与我进城一探?”

    听到李弘基的问话,望着有些诡异的澄县县城,一行人就连老虎李过也陷入了沉默。

    澄县暴乱,能自愿、敢自愿报名出来探查的护卫,都是些弓马娴熟的胆大之人。一路行来,沿途接触的乱民,也让大家了解了几分乱民的战力。

    就像李弘基所说,乱民们的战力确实太差,似乎还不及那些山匪草寇强横。他们这一行人,胯下有马代步,又有弓箭在手,以乱民的战力,他们还真是无需顾虑什么。

    李弘基方才说冲到澄县城下来看看。这看看又不是要攻打澄县县城,他们干嘛不来?

    到澄县县城看下情况再回商队,那绝对是一件不错的功劳。而且还能把另一队那个牛哄哄的韩刚压上一压,大家心中更是乐意至极。

    但要进澄县城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澄县城门洞开,既无护城河,好像也无人守卫。可一旦大伙进了城,只要有一波乱民堵住了城门,那大伙的命可就危险了。

    大伙敢直冲澄县城下,靠的不就是胯下战马的机动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能走吗?

    真要让人堵在城里冲不出来,那大伙就算是再能打,他们这七八个人又能打多少乱民?

    进城这事关大家的切身性命,大家谁敢掉以轻心?

    “哈哈、哈哈,”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李弘基突然放声大笑:“诸位放心,某只需你们帮我看好城门。那城中,某一人前往即可!”

第四五三章:空城计?(求订阅、推荐、收藏)() 
李弘基万分小心的策马慢慢靠向澄县城门。他手握弓箭,箭已在弦,弓弦虚张处,李弘基那叫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李弘基警惕的眼神一会扫向澄县城头,一会又扫向澄县大开的城门处;耳朵也不由自主的竖了起来,小心倾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微小声音。

    一步,两步,三步……

    随着距离城门越来越近,李弘基的心越绷越紧,胯下的战马也越行越慢。

    乱民们若是真的要设那空城计,应该不会放他这个探子轻松入城。

    这个距离,城头只要突然冒起一组潜伏的乱民,就可轻松将他乱箭射杀在这里,以向其他人示威。

    死亡的恐惧,如乌云一般紧紧笼罩在李弘基心头,压得他呼吸都困难,身体也一阵阵发僵。望眼过去,澄县城头似乎随时都会有乱民弓箭手站起。

    不过,即便死亡的气息呼吸可辨,但李弘基依就再继续前行,没有回头。

    李弘基坚信着自己的判断:现在的澄县应该是座真正的空城。

    澄县这诡异的状态,万一要不是乱民的空城计,而真的是城内空虚呢?

    想来乱民中怎会有诸葛亮那样的神人。听过三国演义的李弘基心中暗想。

    只要不是空城计,只要能全身而退,那作为第一个进入澄县的人员,李弘基相信,未来他在兄弟商队中,那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最后打量了城头一眼,李弘基重重的向马下啐了一口。李弘基脚上的马刺轻点马腹,战马受激,一溜小跑直接冲进了澄县大开的城门洞。

    哎呀,好臭!

    一冲进城门洞,李弘基第一反应就是好臭。

    巨大的臭气扑鼻而来,差点把李弘基顶了个跟头。

    本能的屏住呼吸,李弘基定睛观看。

    ‘丝溜’,屏住呼吸的李弘基,不由又倒吸了一口臭气。

    臭气入口,李弘基忍不住就是一阵呛咳。连着呛咳数声,李弘基才勉强压住了呼吸,又从腰间摸出汗巾蒙住了口鼻。有汗巾相隔,李弘基这才静下心来仔细观察。

    澄县城门洞中的情况实在太惨了。

    看的出,相对狭窄的澄县城门洞中,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踩踏事件。这近十米长的城门洞中,残留了至少十具以上人的尸骸。被踩踏的稀烂的尸骸,在八月的烈阳下发出一股股难闻的尸臭气。

    看清这遍地极度腐化恶臭的尸骸,李弘基心中却不由松了一口气。

    看情况,他这次应该是赌对了。澄县现在可能真是一座空城。

    草草搜寻一遍如血肉地狱一般的城门洞,李弘基没在继续深入。一转身,李弘基先退出澄县城门洞,在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后,他转身向身后的同伴发出了预订的信号。

    收到信号,早有准备的李过和刘芳亮放马狂奔了过来。

    “老虎,你去守城门。芳亮,你去城头。”

    虽然心中已笃定了自己的判断,但李弘基还是按照预想,快速安排了李过和刘芳亮的位置。

    老虎李过,性子有些粗疏急躁,但他是自家侄儿,用他来看守城门退路,李弘基心中能格外安心。

    好兄弟刘芳亮,性子沉稳缜密,对环境观察仔细,有他在城头预警。城中若有什么异常,他也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有这两人分守住城头和城门,他李弘基才敢继续深入澄县县城内。

    至于其他人,就让他们守在外面吧,李弘基心中冷笑一声。

    “老叔,让我和你一起进去吧?”

    跑近的李过,看清城门洞中的惨状,不忧反有些兴奋的叫道。

    “你给我好好守在这里,不许乱动!”

    看到满脸兴奋的李过,李弘基没好气的迎头就是一顿训斥。

    转头看着气势沉稳的刘芳亮,李弘基却又含笑点头:“芳亮,这次又要麻烦你望风了。”

    也看清城门洞中惨状的刘芳亮,从腰间摸出一物,轻松的回道:“大哥放心,城内但有任何异动,小弟会立发号箭。

    大哥还请注意,您一定要闻声即回,勿要过多停留才是。”

    “哈哈、哈哈,”李弘基再次发出豪爽大笑:“有贤弟为我哨探,愚兄再无忧矣!”

    笑声中,蹄声得得。留下李过守住城门洞,李弘基在前,刘芳亮在后,两人迅速穿过澄县城门进入澄县城内。

    一进城内,刘芳亮下马循城墙甬道快速登城,李弘基却放马向城中县衙方向极速跑去。

    京城

    乾清宫内气氛有些异常的压抑,朱由检正在召集他登基后的第一次诸臣议事。

    不过,朱由检现在议的,却不是陕西的暴乱之事,他议的是辽东后金鞑子的军情。

    大殿上,朱由检感觉,他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考,已悄悄来到了身前,让他心头碰碰乱跳,颇有些难以安心。

    “都怪那个该死的田尔耕,如此重要的军情,他也敢耽误。我就该早早把他换了才是!”

    难抑心中波多的朱由检,一边在心中恨恨的骂着田尔耕,一边烦躁的在殿上来回踱步。

    朱由检没发不生气。田尔耕辞职,他派楚天行去暂时接管锦衣卫。这楚天行到任的第二天,就给他送来一份吓了他一跳的情报。

    后金鞑子正在沈阳集结兵力,目的不明。

    目的不明?

    朱由检一接到这个情报,他脑中映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后金要攻击锦州了。

    前世历史上,大明大肆宣传的‘宁锦大捷’,他还是有点印象的。

    后金鞑子就要真的来攻了,朱由检还没接到外廷的丝毫准备信息,他怎能不紧张?

    历史已经变了。万一后金要是打下了锦州,甚至连宁远也打下来了怎么办?

    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让朱由检有些寝食难安。

    所以,朱由检除了叫楚天行回去继续整理锦衣卫有关后金鞑子的所有情报外,才又急匆匆的把外廷重臣都召到了此处。他已经等不及朝会了。

    后金鞑子即将要攻击锦州?

    魏忠贤、内阁大学士们以及吏部、兵部和户部几位尚书有些面面相觑。他们盯着在大殿上来回不停踱步的朱由检,脸色都沉了下来。

    崇祯陛下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所来臣子中,就连魏忠贤心中也泛起了几分狐疑。

    他们都未接到辽东后金异动的报告。崇祯陛下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

    情况不明,众臣静静的站立,没有一人主动开口。

    来回走了数个循环,也未能听到众臣的回答,朱由检脚步一停,直接问道:“王卿,若是后金鞑子真的来袭,那我军当如何应对?”

第四五四章:两难的王永光(求订阅、推荐、收藏)() 
听到朱由检的问话,议事众臣中兵部尚书王永光面色虽然未动,但他心中涌上的满满都是苦涩。

    崇祯陛下的这个问题,说来并不复杂,兵部对此也有所预案。只是,对于王永光本人来讲,却还真不太好回答。

    按常规,面对后金鞑子即将到来的大举进袭,兵部当立即协调辽东的各路巡抚和总兵,制定各处的详细防御及反击计划,以尽辽东明军的全力打退后金进攻。

    可现在的问题是,王永光在兵部,至今也从未接到有关辽东鞑子要进攻的任何军情警报。而崇祯陛下却又并未说出他的情报来源,这让王永光如何判定军情的真假?

    王永光非常清楚,辽东巡抚袁崇焕现在正在全力抢修锦州城。各路人员物资正堆积在锦州城下。

    若确定后金鞑子是真的来袭,那锦州城下的筑城人员就得马上撤离。锦州附近的各处驻军,也要迅速撤进尚未完全建成的锦州城中,做好坚守的准备。

    锦州要坚守,而像宁远和山海关等地的驻军,任务则更重。他们除了要做好各城的防御外,还要做好出援锦州的准备。

    辽东其他各地,像东江镇、广鹿岛、旅顺堡等鞑子的侧后驻军,也要做好坚决出击、骚扰敌后的准备。

    这些坚守和反击的准备,都是面对后金鞑子进攻的正常应对,也是兵部早就做好的计划。

    只是,这计划,王永光却不敢直接上禀。

    崇祯陛下方自登基,年少气盛,对辽东前线情况又不太了解,对大明全局的认识更是缺乏。

    此次,崇祯陛下又不知是从何处得到几句后金鞑子即将来袭的情报,他王永光若将这战备计划全盘上报,万一崇祯陛下要下令立即执行,那该怎么办?

    要知道,这战备计划一动,辽东各处军兵往来调动所消耗的钱粮,那可绝不是小数。除了钱粮方面的巨大消耗,这进入战备还必会耽误锦州城的修筑进度。

    若辽东鞑子万一最终并未来袭,那这个责任该是谁的?

    王永光心中很明白,自他上奏王恭厂大爆炸为‘天变’后,他已算是叛出了阉党,与魏忠贤也已是势成水火。

    这几个月来,魏忠贤和阉党一直都在寻找他的破绽。若非新帝登基诸事繁杂,只怕他王永光早已被赶出了京城。

    想到这里,王永光心中就涌上一阵巨大的懊悔。

    王恭厂大爆炸后,天启帝受伤病危,眼见得帝位交替在即。而这几年来,魏忠贤的行事又过于操切,对地方士绅也煎迫太急,整个朝廷上下有太多的人都怨恨满腹。就是阉党内部,也有太多太多的人对魏忠贤的政策十分不满。

    在这帝位交替的关键时刻,一旦天启帝驾崩,没了天启帝的全力支持,那魏忠贤的下场,那是完全可以预知的。

    新帝即将登基,面对即将大举反扑的东林党和大明朝野内外的大量官员士绅,王永光心中焉能不惧?

    ‘天变’一说,其实就是王永光在向东林党和大明士绅示好,他是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