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纪-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明都多少年了,一直不都是有功劳就是文官的,有过错才会找武臣顶缸。

    魏忠贤才执政几年,他对大明文官的这种惯例、这种传统认识的还不够深。

    魏忠贤不知道,他一日不开口确定对袁崇焕准确态度,阉党就一日无法评定袁崇焕的功劳。

    而袁崇焕的功劳不确定,底下那些武臣的功劳就更无法确定。

    阉党也是文臣组成的,也是要遵循文臣的规则不是。

    而且随着魏公公掌权日久,阉党也不自觉的划分出各个派系。

    朝堂上现在虽然仍是阉党独大的局面,实际阉党内部几派间已经开始了相互摩擦,虽然还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也快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了。

第二七二章:努力奋发的魏忠贤(求订阅、推荐、收藏)() 
    朝堂上,当东林党已经失去了威胁后,阉党中人就开始了自己内部的争权夺利。

    魏广微因数次做事不合魏公公的心意,最先被排斥了出去。

    后来者冯铨和顾秉谦在内阁产生了数次明争暗斗,而自命为魏公公铁杆心腹的崔呈秀又另成一派。

    阉党的这几派,虽然在魏公公的压制下,表面还能勉强维持和平,台面下相互之间却都没少给对方下绊子。

    对于几派的暗争,心知肚明的魏公公倒是十分乐于见到。

    也正因相互角力,几派也就更关注魏公公的眼色。

    在几次阉党聚会上,顾秉谦、冯铨、崔呈秀等几派头领,都没能试探出魏公公对袁崇焕的真正态度。

    魏公公对袁崇焕竟然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这怎么可能。

    对魏公公心意的不确定,这就导致阉党几派谁都不敢对宁远轻易评功。

    谁都怕做的不和魏公公心意,让别人占了便宜。

    就这样,阉党几派也就只能这样不尴不尬的拖延着。

    “宁远评个战功,就这么点屁大的事,你们还要杂家等多久?”

    阉党骨干会上,魏忠贤阴测测的问道。

    都5天了,魏忠贤实在是等烦了。

    你们暗争,杂家不管,可耽误了杂家正事,杂家可就要不客气了。

    看到魏公公不耐烦的表情,阉党众骨干才发现,他们似乎闹了一个大乌龙。

    闹了半天,魏公公好像对袁崇焕的态度还真就是不偏不倚,不置可否的中立态度。与他们试探时得到的反馈竟然完全一模一样。

    不过,要不是魏公公发火,阉党骨干又怎么会相信,魏公公对东林党人袁崇焕竟然会没有什么偏见。

    “督公放心,小儿今日就能拿出宁远评功基本方案。”

    被崔呈秀抢了先机的冯铨和顾秉谦,一边两眼冒火的狠狠盯了崔呈秀一眼,一边也只好随声附和。

    当魏公公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后,那宁远评功也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天启五年十一月初,朝廷对宁远的封赏终于昭告了天下。

    袁崇焕如愿以偿的升任辽东巡抚。

    满桂升都督同知,正位总兵。

    祖大寿升任副将。

    宁远其余人等也各有升赏。

    受赏众人中最让人赶到意外的,是前辽东巡抚阎鸣泰竟然也顺利复起升任了顺天巡抚。

    宁远大捷,是大明对后金老奴的第一次胜利,这对大明辽东战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宁远的胜利,证明孙承宗的战略构思还是可行的。

    大明确实可以借助坚城把后金锁死在辽东。

    那接下来,大明在辽东所要做的那就很简单了。

    大明可以依托宁远防线,向前再修筑新的堡垒。

    例如在塔山、锦州、右屯再构筑一条新的防线,逐年逐步的逐渐压缩后金地盘。

    可是,这种堡垒推进的战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实在太费钱了。

    大明能支撑得起这种高强度的消耗吗?

    这才是摆在魏公公面前最大的难题。

    面对如此难题,魏公公现在对于招惹了信王已经后悔了。

    最让魏忠贤后悔的,是他招惹信王时选择的借口。

    你说杂家选什么借口不好,干嘛非要选个借钱的借口?

    这下好了,白送给信王一个表现的机会。

    魏忠贤对自己选择的这个借口,后悔不迭。

    60万两很多吗?

    其实在魏公公眼里,60万两还真只是个小数而已。

    不说别的,这60万两就算全让魏公公自己掏腰包,魏公公也能轻松的掏出这笔巨款来。

    所以,什么国库不足、内库不够,都只是魏公公做出来的假象而已。

    不在皇帝面前哭哭穷,怎么能显出魏公公为国筹措的辛苦。

    只是魏公公没想到,牵扯信王后,这个借口竟然会把他自己装了进去。

    60万两银子啊!

    信王竟然一分钱都没往外掏。

    原本魏忠贤的意思是借信王60万,是把钱从信王那边拿到他手中,由他来安排支配。

    没想到,信王一分钱没掏,只是空口白牙的就把事情接了过去,还从魏忠贤这里拿去了10万两银子。

    更让魏忠贤没想到的是,信王好像就凭那10万两银子就解决了60万两银子的问题。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魏公公在皇帝面前表演的有多为难,现在问题就变得有多大。

    你想,60万两银子逼得魏公公都快要上吊了,可信王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这可不是信王掏腰包贴补,而是信王运作解决的。

    这一对比,相比信王,魏公公的能力可就显得低了不少。

    所以说,凡事就怕比较。

    这种比较对魏公公来说,那就更可怕了。

    魏公公上台靠的是什么?

    靠的不就是远超东林党的理财能力吗!

    若是魏公公无法保证朝廷财政的充沛,谁敢保证皇帝不会动换人的念头。

    要是皇帝真动了换人的想法,那可怎么办?

    心中充满了危机感的魏公公毅然决定,他要马上为朝廷搜罗一笔巨大的财富。

    魏公公要马上解除他在皇帝眼中无能的印象。

    天启五年十一月中,缇骑再次大规模出京,目标直指江南。

    这次出京的缇骑,可不单单是东厂番子了。

    这次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联合行动。

    东厂抓捕东林党人时出现的教训,魏忠贤牢记在心。

    为防再次出现偏差,魏忠贤拉上了锦衣卫。

    要知道,在大明各个地方上,锦衣卫的力量比起东厂,那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对于魏忠贤伸出的友谊之手,锦衣卫都指挥使田尔耕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接受了。

    虽然锦衣卫一向与东厂不太对付,但魏公公的东厂毕竟还有监察锦衣卫的权利。

    而这次联合办案的对象,也不是什么世家名门,更不是什么文士大儒;魏公公要对付的只是一个江南豪商…海宁林家而已。

    更重要的是,此次抓捕林家也算是师出有名。因为东厂已经查清,这个林家就是天津劫船案的幕后主使。

    林家敢劫圣上关注的船,还惊了信王殿下的驾,这绝对是标准的钦犯。

    海宁林家,豪商世家,就冲这名头,也知道林家的家底肯定不少。这查抄林家,那绝对是大有油水的一件事。

    既有名头,又有实利,再加上魏公公的友谊,田尔耕也就欣然接受了魏公公联手发财的好意。

第二七三章:更增一层的东厂臭名(求订阅、推荐、收藏)() 
    魏忠贤查出林家来,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当发现武清候已经庇佑不了他后,前天津守备秦明很痛快的就说出了天津劫船案的幕后主使。

    没想到事情会走到现在这一步的秦明,肠子都要悔青了。

    要是能重来一次,秦明宁愿亲手把林家的那个小矮子杀了,也不能让他去劫船啊。

    要知道,秦明虽然收了林家一万两银子,答应林家的也只是袖手旁观而已。

    悔不该啊,他是真不应该去帮林家擦屁股啊。

    早知道会有现在这么一天,东厂第一次调查,秦明就会毫不犹豫的卖了林家。

    秦明怎么也没想到,东厂案子查不下去了,魏忠贤竟然会对他本人下手。这算起来,秦明可真是亏大了。

    秦明可真是只收了一万两银子啊!

    这区区一万两的银子,又怎么能抵得上他秦明天津守备的实缺。

    所以当东厂再次找上秦明时,正在京城候缺的秦明,就乖乖的把林家召了出来。

    海宁林家是浙江有名的一个商业世家。林家从事商业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蒙元时期。

    林家是大明一个最典型的商人家族,他们从没有忠于某个朝廷的打算。

    蒙元时期,林家忠于蒙元,但与反元的各路义军也没少做买卖。

    张士诚称王,林家就忠于张士诚。

    等到朱元璋吞并了张士诚,林家又改投了大明。

    当然,无论林家投靠谁,他们的生意对象都依然还是所有人。

    在乱世中,林家把他们圆滑的商人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让林家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中顺利存活下来。

    但也正是因为林家这种明显的商人属性,让他们在大明洪武朝遭到了极大的压制。

    在朱元璋的压制和清算下,林家可谓是元气大伤。

    靖难后,大明慢慢放松了对商人的管制,林家才又重新发展起来。

    历经大明上百年的承平时光,林家已恢复了元气,实力甚至更上了一层楼。

    可林家没想到,他们最大的劫难就这么悄悄的到来了。

    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九,来自京城的缇骑突然出现在海宁,以谋逆的名义将林家直接查抄。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无数士绅无不瑟瑟发抖,谈东厂而色变。

    这还是大明首例由东厂缇骑直接破家的案例。

    东厂这次破的,还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地方大族。

    以往,东厂就是再嚣张,抓人破家至少也会先知会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出面下手。东厂番子在其中,其实就是起一个钦差督办的作用。

    此次,东厂竟然连地方官府也瞒了过去,直接自行动手拿人破家。

    也正是如此,林家竟然到死都没有得到丝毫风声,直接就被东厂举族拿下。

    魏忠贤的东厂,这次表现的太可怕了。

    事关自身安全,天下士绅又怎么能不闻风色变。

    至于林家的谋逆罪名,在天下士绅眼中,那不过是魏忠贤随意网罗的一个罪名罢了。

    林家真正获罪的理由,在士绅们看来,林家最大的罪名就是太有钱了。

    因为有钱,被魏公公看上了,所以破家灭族。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理由。

    流言就像风一样,迅速把这个可怕的理由传到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而魏忠贤对林家各处产业的处置又坐实了这个罪名。

    其实,对海宁本地民众来说,魏公公查抄林家,本地人还是获得了不少好处的。

    林家倒台,被林家侵吞了资产的小民小户,都得到了象征意义的赔偿。

    又因为距离京城实在太远,魏公公对林家的不动产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东厂将林家的不动产统统发卖变现。

    这让海宁地方各家族赢来了一场欢庆的盛宴。

    海宁的各个大小家族,一边哀叹着铺桥修路、泽被乡里的林家就这么被灭了;

    一边他们又露出贪婪的面孔,把林家的田地、店铺、房屋宅院等不动产统统吃下。

    有便宜不占,那可不是大明士绅的作为。

    就这样,族人被抓被杀,家产被分光卖尽,传承了数百年,躲过了宋末和元末乱世的林家,终在大明天启年间被彻底抹灭。

    海宁城外,一叶小舟顺江而下,船上数个少年满脸是泪、紧咬牙关冲着海宁方向连连叩头。

    这些就是林家仅存的族人了。

    海宁林家破了,他们只能去海外立足。

    此一去,何时能重返家乡,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这一辈子,若不能向大明复仇,他们将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海宁林家已经彻底没了。

    随着一车车林家的财物运进京城,魏忠贤贪图钱财,灭人全家的流言,也传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京城

    看着东厂报送上来的财务账单,魏忠贤深深的叹了口气。

    魏忠贤虽然不认字,可账单汇总的数字他还是认得的。

    对这个数字,魏忠贤可是非常的不满意。

    合计18万两银子,这就是查抄海宁林家所得的所有财产。

    这个数字可是远远小于魏忠贤的期望,竟然连填补宁远军费的缺口都不够。

    魏忠贤没想到,一个偌大的林家,还是数百年传承的商人世家,竟然连20万两银子都没有,这也太令魏忠贤失望了。

    当然,魏忠贤也清楚,东厂和锦衣卫所有经手林家的人都会沾一点腥。

    可他们能隐匿多少?

    魏忠贤相信,林家财物的大头,底下人绝不敢乱动。

    经手人隐匿的那点财物,魏忠贤并不准备追究。

    用人办事不给他们点好处,他们怎么会尽心办事。

    在这一点上,魏忠贤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就像虽然现在到手的钱财少了一点,但魏忠贤还是打算拿出5万两银子分给田尔耕。

    该分的钱,魏公公是一定会分的。

    魏公公可不是那种不光棍的人。

    说大家一起发财,那就一定要一起发财。

    只是再分出5万后,到手的可就只剩13万了。

    这点钱,就算魏公公一分不拿,也不够宁远军费啊!

    这就更别说,明年修筑锦右防线所需的巨大开销了。

    这次查抄林家,魏公公可并不只是光筹措宁远善后的经费。他还想为明年锦右筑城所需的经费打个好基础。

    不应该啊?

    怎么会这么少?

    难道杂家想的这条路,真的走不通?

    魏忠贤陷入烦躁的状态。

第二七四章:财产缩水的猫腻(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