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氏倒也没有失望的表情,她又问道:“听你叔叔说,那仙人寻遍了天下才将仙家学识传授与你,但为何没有将成仙之术也一并传下?”
“咦这孩子竟然找到漏洞了?”
殷清风在心里嘀咕了一下,装作四下瞄了一眼样子,然后低声说道:“仙人说:上古以来,人人皆可修仙,但需要自行领悟修仙大道,所以成仙者并不多。
道祖自从悟道之后,便想着泽被世人,才有了道家的传承。
侄儿之前对叔叔说过,道教非道家。这句话后来仙人对侄儿解释说:修仙不但需要领悟道术,还需要天地元气的支持。道家的传承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天地元气不足,从此凡人再也不能修成仙果了。”
长孙氏吃惊的捂着嘴,不可思议的看着殷清风。李世民也被什么天地元气给弄懵了,有些发傻的坐在那里。
“仙人说:天地元气是玄之又玄的存在,凡人理解不了,让侄儿就不要探究了。但天地元气为何不足,仙人却是向侄儿解释了。
仙人说:东汉末年的时候,天下有六千余万的黎民,但到了司马晋朝建立时,十不存四。那些冤死的魂魄并没有消散,而是变成了一种叫做“戾气”的存在。正是天地间充盈了这些戾气,才造成了天地元气的缺损。”
李世民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直勾勾的看着殷清风,长孙氏则好像发现了惊天大八卦一样兴奋。
“仙人说:世人想要修仙,只能等天地元气重新恢复。否则,空有成仙之术,也修不成仙。”
李世民急声的问道:“仙人可曾说,这天地元气何时能恢复!”
长孙氏也一脸期盼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长叹了一声,然后说道:“仙人说:本来司马晋朝之后天下若是不再动荡,倒是有希望在三至四百年内得以恢复。偏偏司马氏无德,招致胡人南下,人间再次经历了两百余年的杀戮。
本来,杨隋若是将天下坐稳了,仙人也会留下仙旨的。只可惜。。。”
说到这里,殷清风假装兴奋的说道:“仙人说:似乎冥冥中有道祖的庇佑,现在的新王朝竟然是道祖的后人建起的。所以,他不想再出现杨隋二世而亡的悲剧出现。所以就。。。”
“所以就将找到了你?”
李世民与长孙氏齐声说道。
“咦?这俩孩子都会抢答了耶”
殷清风假装羞涩的点点头。
“呼”
两个很聪明的小盆友长出了一口气。
但李世民随即问道:“那仙人有没有说,这天地元气要何时才能恢复?”
“嗯。。。李世民小童鞋问得好,点赞!”
殷清风正容的说道:“仙人令侄儿辅佐叔叔,便是想建立一个长久存在的大唐。世人若想再度修仙,非八百年后不可。”
“哦”
李世民失望的“哦”了一声,看来这修仙是没他什么事儿了。但长孙氏兴奋的看着李世民,说道:“二郎,那岂不是说,大唐最少会存在八百年吗?”
李世民想想也是啊,“八百年后才能修仙。若八百年后李唐被推翻,天地间岂不是又充满了“戾气”?|这么说来。。。仙人传下的学识,至少可以保证李唐能传承千年?
千年啊自古以来,何曾有千年王朝的存在?怪不得这小子说,要辅佐某建起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一脸斗志的说道:“从今开始,你我翁婿二人齐心建立一个不被推翻的帝国!”
殷清风无奈的站起来,深辑一礼,说道:“清风誓效死力!”
这个话题结束后,席间长久的沉默了下来,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只有月眉是最兴奋的那个人。
月眉已经习惯了殷清风将所思所想讲给她听,但刚才的什么“仙人”、“修仙”、“天地元气”、“辅佐”。。。她从未听殷清风提起。要不是场合不对,她早就问个不停了。
她嘴上不能问,但心里很兴奋。李世民最后那句话的意思,岂不是说以后郎君是太子最信任和最倚重之人?、
在月眉崇拜的看着殷清风的时候,长孙氏打破沉默,“虽然清风肩负仙人的重托,以你这般年龄还是时常与同龄人多走动为好。”
殷清风弄不清楚她为何起这样的话题,他无奈的说道:“侄儿身负仙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侄儿的性情不善于交际。”
长孙氏眨了眨眼,说道:“婶婶好奇的问一下:既然清风得到仙人传授,为何不自立一个王朝?”
“我擦!你这哪是好奇啊,你这要小爷的命啊!”
殷清风沉稳的说道:“第一,还是侄儿的性情的原因。以侄儿的性情来说,莫说是领袖一国之民,便是与人交际都让侄儿为难。
第二,仙人在芸芸众生中选择侄儿来辅佐叔叔,便是看中侄儿这平和的性情。
第三,仙人也曾警示说:若侄儿自持得到仙家传授,便为所欲为,则会像前人一样遭天谴的。”
李世民问了一句,“像前人一样遭天谴?”
“是的。若侄儿像婶婶说的那样自立王朝的话,在仙人看来,是一种失德的行为。而失德之人,即使本人不遭天谴,其后人也逃不过的。”
李世民追问了一句,“那。。。哪些前人造了天谴?”
“以王莽、司马懿、杨坚三人为代表,凡是江山得来的名义不正之人或其子孙便是这样的下场。”
对于这三人,李世民和长孙氏通过史书了解的不少,但他们想听听殷清风有什么“高论”。这回是长孙氏问道:“请清风具体说说。”
““西汉皇室既失其鹿,有德者自当逐之。王莽也“逐鹿”了,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他最终没有将汉室吞入腹中,自然算作是无德之人。
西晋虽是司马炎建立的,但司马氏不臣之心却是传自司马懿。所以,失德之源头在司马懿身上。所以,西晋自从建立后,便一刻也没得安宁。”
长孙氏打断他,问道:“魏武帝可算失德之人?”
殷清风说道:“曹操生前只加九锡,非是他不能称王称帝,而是他自认自己始终是一个汉臣。死时身份是魏王,不是“魏武王”或“魏武帝”。而且,即使曹丕篡位,也善待了献帝的后人。
而隋文帝杨坚则不同,他几乎屠尽整个宇文皇族。北周皇室的气运已尽,文帝占据天下就好了,为何非要暴虐杀人呢?而且,北周静帝还是他名义上的外孙。
侄儿既胸无大志也不想自己短寿,更不想祸及子孙。侥幸得来的学识尽献于叔叔,得一世富贵便知足矣。”
第139章 夜宿东宫(二)()
应付完长孙氏的“好奇”,晚餐便结束了。
李世民与长孙氏去更衣,殷清风则被李晋安带往李世民的书房。
出了长孙氏的寝宫,李晋安看似平静的说道:“算你小子有良心,还记得咱家。”
殷清风有些讨好的说道:“都是小子的错,让叔叔不得安生。”
李晋安知道他说的是火药的事儿,“你小子也是一心为了大唐,为了太子,咱家怪不得你就是了。那事儿交给别人去做咱家还真不放心,而且你今天的礼物咱家很是喜欢。”
“那。。。小子还有礼物要送给叔叔,叔叔收还是不收?”
李晋安在殷清风的身上扫了一圈,“还有什么好宝贝,快拿出来。”
“嘿嘿,得过些日子才准备好呢。”
李晋安假装生气,“那现在就别讨嘴巧。”
殷清风与李晋安在书房聊了好久,李世民才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今天殷清风教给他的那些养生术都不难学,但既然是出自仙人效果肯定错不了。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妻子的身体,他和妻子的寿命也有了保障。真庆幸当初没杀了这小子啊!
刚才趁着换衣服的时候,他与妻子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妻子的那些话,让他不得不承认妻子的洞察力的确比他强。
妻子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得先有声望再去笼络人心。他说话非常直接,即使有一些婉转的话,也是出于礼节。他连客套话都不会说的人,如何去笼络人心?
不但如此,他在与你我对话的时候,一些基本的礼节做的也不够好。这在别人看来就是持才傲物。
而且妻子还反问他:他既然能拿出让你增加寿命的仙术来,又如何再去害你的性命?他直接隐瞒下来,再眼看着你我丢了性命不是更好?
还有,既然他能说出失德之人遭天谴的话,他又怎会做出失德之事?
“二郎,妾身信他,也相信你们翁婿能携手建起大唐盛世!”
有了妻子的这番话,李世民彻底放下心中对殷清风的忌惮。现在他越看殷清风越是顺眼,琢磨着昨夜妻子提的那个建议,是不是该直接对殷清风说出来。
李世民坐在那里琢磨心事,殷清风先开口了,“请叔叔指教,现今的工部尚书为何人,侄儿有事想求他帮忙。”
“应国公武士彟。”想心事的李世民下意识的回道。
等说完了,他好奇的问道:“找他做什么?”
“侄儿有些物件需要手巧的工匠打制出来。”
李世民眼睛放光了,“可是像马蹄掌那样的物件?”
殷清风说道:“功效没马蹄掌那么大,只是一些小部件。”
“哦”李世民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说道:“可需要我给你写封信带去?”
殷清风说道:“这倒不用,正好侄儿要和他谈谈关于加盟的事儿。顺便再说一下工匠的事情。”
李世民正容的说道:“你之前要我邀请那些世家来长安,信我已经派人送出。你现在详细说说具体的做法,和他们加盟之后你要达到的目的。”
在殷清风的印象里,这是李世民第三次问起这样的话题。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世家是多么的不放心。
他说道:“侄儿先说说要达到的目的吧。
世人大多是喜欢享受奢华的,享受不到的,自然是因为没钱。
世人对待钱财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视金钱于无物。这类人要么品行真的高洁、要么是没办法聚集更多的钱财,不得已才装作清高。
第二种,爱财如命。这类人敛财疯狂、散财吝啬。
第三种,平常心。这类人不管是取财还是散财,都以君子之道约束自己。
从汉时起,世人对经商之人愈发贬低,但却愈发享受奢华。大唐不禁百姓经商,但生财之道却寥寥无几。不管是世家还是勋贵,主要还是通过世代蓄田蓄奴,才有了今日的财势。
以往,再大的家族也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子弟都接受教导。而今,侄儿给他们送上生财之道,便是想让这些子弟间产生嫌隙。
世家能兴旺多年,族内自然有各自的规矩。现在多了一条生财之道,他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谁来掌管经营?每年十几万、几十万的收益,谁不眼红?
其次,每年多了这么多财富,该怎么分配?如果还是按照原先分配钱财的方式进行,无疑会让嫡庶支之间的财富差距加大。如果修改,既得利益的嫡支不会同意,不修改,庶支的人绝不答应。
就算在一两年后他们重新稳定下来,彼此还是一家人。但侄儿相信,不是每一个世家都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经过这次争吵之后,嫡庶之间一定会产生隔阂的。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问题出现:一个人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钱财会如何呢?
侄儿曾听两个乞者间的对话。一个乞者问另一个人,如果你有钱了会怎样。那人回答到,一天吃三顿饭,每顿仨曼首。
乞者尚知钱财的好处,何况世家子。
古人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侄儿正是从这“奢俭”二字着手,来分化世家的力量。
所谓“奢”,必须有钱财的支持。
原先已经占据族中大多钱财的嫡支,不愁没有名师教导、不愁将来出仕的问题、不愁没有名门美媛婚嫁。。。现在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会如何?
侄儿相信,能在钱财面前保持本心的人并不多。
所以,他们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醇酒美色上面。
正所谓“酒色财气,最是害人。”
禹疏仪狄岂无由,狂药使人多醉狂。尾生桥下水涓涓,吴国西施事可怜,昔日石崇因富死,铜山不助邓通穷。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
“等等!你先把这四句话写下来,再往下说。”
殷清风正说得起劲儿呢,李世民突然喊停。
这四句似诗非诗的话对应八个典故,没想到李世民这么感兴趣。殷清风只好挽起袖子写给他。
他在写的时候,李世民站在旁边仔细的看着。等殷清风写完了,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名字呢?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
这四句话本来是殷清风生硬捏合在一起,哪会有什么名字。但李世民需要它们有个名字,那就有吧。
殷清风只好在抬头处写到酒色财气歌五个字。
“酒色财气歌,好!好!”
李世民似乎非常满意这个名字。
等李世民欣赏够了,殷清风整理了一下头绪,继续说道:“嫡支子弟在沉迷与享受时,原先没钱读书的庶支子弟因为待遇不公、因为有了钱财的支撑,他们会发愤图强,苦读经书。
这样的情形如果持续二十年,嫡支终究会被庶支超越。到那时,孰嫡孰庶?嫡支还想占据族中权利,但才能不足。庶支想要夺权,又被族规约束。长此以往,只有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李世民从喜得诗句中冷静下来。他仔细的去分析殷清风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许久之后,李世民问道:“你之前说过,还有一些人是不会因为钱帛而动心的,那你又如何打动他们?”
殷清风不知道李世民是想收买谁,还是出于别的目的,他说道:“投其所好。”
“你具体说说。”
殷清风说道:“很多富豪家族出身的官员,可能对财色并不动心。若以财色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