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个月开始,我需要每个月最少五万斤甚至更多的水泥。接下来的时间,任五的任务就是多建窑口,勋叔就要多招募人手。”
殷勋很痛快的说道:“没问题,不管是保密还是生产,二郎就放心吧!”
殷清风说道:“那行,那我就赶回去了,这里交给勋叔了。”
解决了水泥的问题,殷清风还要等石矿的消息。
用水泥铺路,下面必须垫一层碎石子,否则单纯的黄土路面与水泥的黏结是不牢靠的。
但是开采石矿又是一件麻烦事儿。
就像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去圆谎一样。每一个带有含量的新技术,都需要其他的技术去辅助。
开采石矿不能依靠人力一锤子一凿子去敲打,否则,使用再多的人力,一年下来也采不了多少石子儿。
这,又要涉及到黑火药的使用了。
黑火药的配方,殷清风手里有。问题是,李世民那关怎么过。
宋朝的军队可以使用火药武器,明朝甚至有火铳和火炮,但这些武器的使用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武官阶级被压制到了最低。不管是当皇帝的,还是那些文官阶层,根本不怕武将用来谋杀和造反。
可唐朝初期的现状却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的人们,上至文武阶层世家勋贵,下至普通黎民百姓,已经习惯了三天两头换一个政权、换一个皇帝。一旦黑火药巨大的威力被世人知道,谁敢说没人会动念头用黑火药来改朝换代?
而另一个潜在的隐患就是,一旦李世民也觉得黑火药属于不可掌控的因素的话,那,殷清风的小命儿还能不能保住就成了问题了。
在当初做出生产水泥的决定时,殷清风就考虑到了是因噎废食还是自找麻烦的问题。在几经考虑之下,他选择了后者。
现在,水泥已经弄出来了。接下来,他要再次面对李世民了。
硝石与硫磺不难找到。随便找一个炼丹的道士,他们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将自己单独封闭在后花园两天后,殷清风配出了他认为最佳的黑火药。
望着已经卷好的十个火药管,殷清风心中产生了一点小感慨。
他以前最多就是接触过鞭炮烟花,谁曾想到,有一天他会利用这玩儿意来改变历史的进程。
就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只要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致命的手榴弹。加大些药量,再利用个铁皮桶子,就是闻名丧胆的没良心炮。
当然,如果他不是蠢到绝顶了,李世民是见不到这些实物的。只一个火药管,就足够他睡不着的了。
月眉对殷清风最近神神秘秘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好奇心。好在她知道事情的轻重,不但她克制自己不去探索究竟,还时刻把薛繁星带在身边,不让她有机会离开自己的视线。
再次嘱咐月眉不要去后花园后,殷清风振作了一下精神,骑上黑旋风直奔长安城而去。
李世民不可能每天都闲的发慌等着殷清风的拜访,所以他需要事先估计一下李世民能在东宫的时间。
现代人习惯了一日三餐,但这个饮食习惯,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化才的出来的。
定时吃饭是在商代时才形成的,在这之前,人们的习惯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古人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餔食”,称为“飧”。这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说的“朝曰饔,夕曰飧。”
在十二地支概念引入时间后,其中的“辰”字对应食时,所以古人有“食时辰”的说法。辰时相当于现代早上七点到九点。第二顿饭安排太阳运行到西南方的“晡时”,此时为申时,相当于现代十三点到十五点。
那么,一日“三餐制”出现于何时?其实,在流行“两餐制”的先秦时期,已有人一天吃三顿饭。庄子内篇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说法,意思是去郊外游玩,带足三顿饭,来回肚子都是饱的。
但是,真正能经得起一日三餐的消耗的家庭,只能是那些顶级的贵族,中下阶层的人家,还得老老实实的吃两顿饭。
一天吃几顿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行为的制约。除了“两餐制”和“三餐制”,古时还有“一餐制”和“四餐制”、“五餐制”。很显然,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当是穷人无奈的选择,而一天吃四顿饭的就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了。
“四餐制”在古代属于“帝王餐”,汉朝时被制度化。中国古代饮食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和礼仪特征,贵为天子的皇帝饮食安排自然要与众不同,以“别尊卑”。
帝王为什么一天要吃四顿饭?汉班固白虎通礼乐“右论降神之乐”条是这样解释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原来,帝王每天吃四顿饭是借“四方”、“四时”之数字概念,有迷信色彩。
“四餐制”怎么个吃法?分别在天刚亮的“平旦”时吃一顿,叫“旦食”;中午“日中”时吃第二顿,叫“昼食”;下午晡时再吃一顿,称为“夕食”;最后一顿在太阳落山以后的“日暮”时进行,称为“暮食”。
古人认为,这四个时间点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起始点,此时就餐最为吉祥、适宜。此即白虎通礼乐中所谓“王者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
汉代“四餐制”是在先秦周王就餐制度上改进而来的,周王在三餐之外还曾增加“夜餐”。夜餐也叫“夜食”,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晏食”,便是夜餐。
“四餐制”在汉代被严格执行,即使帝王死后,祭祀时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时候要“减餐”。
比如国家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时,皇帝就得减少饮食量和次数,以此自我惩罚,响应上苍给人间的警示。白虎通礼乐中所说的“四方不平,四时不顺,有徹膳之法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日三餐真正普及则在隋唐时期,准确的说,是贞观中后期,最普通的百姓才吃得起。
不过,等到满清蛮夷侵略中原之后,饮食习惯又发生了改变。满族人习惯一天吃两顿饭,没骨气的人家和吃不饱饭的家庭,无奈的又回归到了先秦时期的习惯。
但满清皇室的“两餐制”与秦汉时的“两餐制”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较大差别,早膳一般在早晨六、七点以后,晚膳多在十二点时到十四点。
这个两餐制在民间发生了一点变化:早饭为九点到十点,晚饭在下午三点到四点。
李世民身为大唐太子,一日三餐还是吃得起的。等殷清风凭借着腰牌走进的东宫的时候,他正准备吃晚饭。
第120章 上门找死(二)()
殷清风也挺佩服自己作死的劲儿,明知道已经遭到李世民的忌惮,偏偏还敢再次火上浇油。
不过,他也想明白了,既然现在已经是一个死结了,单纯依靠常规手段是化解不了的。不兵行险着,最后的结果就是等死。
怀着这样满满的自信,殷清风陪着李世民共度了一个“愉快的”晚餐。
晚饭结束,屏退左右,只留下李晋安后,殷清风说道:“叔叔,小侄有两个新奇的宝贝,想要奉献给叔叔。”
李世民一直在揣测着殷清风突然到访的目的,现在听一个新奇的词汇,下意识的说道:“那就呈上来吧。”
等说完这句话,李世民才清醒过来。他用一种很期待的眼神看着殷清风,他期望殷清风说的新奇宝贝,会比马蹄掌、存折还神奇。
殷清风抱了下拳,说道:“这两件宝贝不便携带。若叔叔有时间,随时到山庄去。到时候,定不让叔叔失望。”
李世民现在就很失望,不过这话不能说。他按下好奇心,淡淡的说道:“那就定在明日下午申时。”
殷清风站起来向李晋安微鞠一躬,然后说道:“小侄希望李叔叔明日也能随同前往。”
李晋安楞了一下,看向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也楞了一下,他想了一下,说道:“既然你有孝心,明日我们就好好吃你一顿酒。”
李晋安听了,也不言语,微笑的向殷清风点点头。
等殷清风走了之后,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说。。。这小子让你也去,存着是什么心思?”
李晋安在他身后恭敬的回道:“晋安也不思其解。不过,以晋安之见。。。恐怕是在暗示殿下。”
“暗示?”李世民回过头纳闷的看着李晋安。
“殷小郎君向来不做无谓之事,说的每一句话也都很有目的。之前他虽然对晋安显露尊孝之情,但从未向晋安打探任何宫内事务,更不曾向晋安谈及公事。
今日他先是邀请殿下亲自去收取。。。收取宝贝,突然又邀请晋安前往,晋安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答案:他的宝贝过于机密,陪同殿下的只能是殿下绝对的心腹之人。”
李世民听了,兴奋和期盼之后,开始琢磨明天陪同的人选。
第二天下午未时过半,李世民带着大队骑兵驰向梧桐山庄。远远的,他便看见殷清风手里提着一个盒子。一个人站在山庄门前的坡下面。
按照礼节来说,就不但是殷清风一个人在门外迎客了,山庄里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出来列队迎接。但李世民的心被撩拨了这么久,哪里有心思计较这个。
他跳下马,将缰绳一甩,“前面带路。”
殷清风虚拦了一下,说道:“小侄有话要说。”
李世民停下身形,直勾勾的看着殷清风,等待他的解释。
殷清风匆忙的向李晋安、尉迟恭、薛万均点下头,向李世民说道:“宝贝不在山庄里。”说着,他转身向山庄后面的终南山指了指。
“嗯?”
李世民和李晋安的脑袋里不约而同的画了个问号,这是什么道理?
李世民只犹豫了片刻,就点头说道:“带路吧。”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殷清风停下脚步,向李世民低声说道:“叔叔,其中一件宝贝太过于机密。那些兵卒和低级武将就留在这里,只晋安叔叔、尉迟将军和薛将军陪叔叔上去就好。
而且,请叔叔吩咐一下,一会儿他们无论听到多大的声音,都不能上山。”
李世民兴奋的看了李晋安一眼,毫不犹豫的命令道:“敬德,你让人停在这里警戒,只你和万均一起陪某上去。”
尉迟恭挥手让士兵散开,然后与薛万均一左一右的跟在李世民的身后。
李晋安也不和他俩抢位置,拉着殷清风一边闲聊,一边向上走。
由于李世民心急,五个人很快就爬到了山顶小水潭的位置。
这时李世民也顾不得宝贝的事儿了,走到水潭前的平坦处,抬手搭起手棚,极目向四下里张望。
“没想到这里竟然景色这么好!”
尉迟恭和薛万均兴致也不错,俩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也不知道嘴里嘀咕着什么。
倒是李晋安有些气喘的向殷清风说道:“咱家可是被你小子坑苦了。”
殷清风嘻嘻一笑,“等晚宴的时候,小子多向叔叔敬杯酒。然后,等过些日子,小侄再向叔叔送上一个小礼物赔罪。”
李晋安眼睛一亮,“比那吊床还自在不?比那折扇还文雅不?”
殷清风拍拍胸脯,“保证让叔叔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哈哈哈,好!那你早日送去!”
李世民观望了一会儿,向殷清风喊道:“你小子叫我们上来,不是就为了看这景致吧?”
“那就请叔叔和两位将军再多走步吧。”
说着,殷清风扶着李晋安的胳膊向侧面走去。
尉迟恭和薛万均不知李世民此行的目的,他俩一个走到李世民身边去打听,一个跑到殷清风身边来询问。
殷清风大声喊道:“不知尉迟将军与薛将军谁的力气大。”
他身边的薛万均听了,大声的说道:“当然是俺老薛了!”
那边的尉迟恭不服气了,“呸!少说大话,不服你就和某家比一比!”
薛万均转过身去,挥了下拳头,“马上功夫,俺老薛承认不如你,但要是论力气,你敢说有俺老薛的大?”
殷清风可没兴趣知道他们谁更有劲儿,他制止道:“小子有个办法,不如两位将军一同比一比?”
“好!比就比!你说咋个比法儿吧!”
两人齐声问道。
殷清风伸手向前一指,“喏看哪位将军能把那块石板砸碎!”
四个人随着殷清风手指头向前看去,之间前面的岩石边立着一柄大锤,大锤边上是一块灰色的方形石板。
其实,说是石板也不对,说是土块更不对。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反正很奇怪就对了。
李晋安问道:“那是什么?”
殷清风笑着说道:“一会儿叔叔就知道了。”
李世民对于山间出现一个锤子和怪模怪样的东西也挺好奇,但殷清风不说,他也就沉住气站在那里静观。
尉迟恭的腿脚快了一些,先抢到了锤子。
“啐!”
他在手心里啐了一口唾沫,也不管这方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先砸碎了再说。
“嘭”的一声闷响。
李世民三人下意识的抬起手臂去遮挡四溅的碎石,可惜,他们什么也没等来。
尉迟恭也愣了,“见鬼了这是!俺还不信邪了!”
“啐!”
再次在手心里啐了一口唾沫,尉迟恭将锤子抡得圆圆的,然后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向下砸去。
“嘭”“咔嚓”“扑腾”
水泥板完好,锤子的木柄断了,尉迟恭身体失去平衡,趴下了。
第121章 上门找死(三)()
“咣当当。。。”
断锤在远处落地的声音,将看热闹的四人惊醒。
“哎呦娘亲啊,尉迟你咋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