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世帝唐-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件事情,情叔叔将许敬宗交给小侄来处理。”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这。。。第一件事没问题。其他两件事。。。你能具体说说吗?”

    “还记得小侄说的商税吗?”

    李世民只稍微一想,就振奋的说道:“宴请他们和商税有关?”

    “是的。

    随着银行的推广,和农业政令的实施。叔叔设想一下,五年之后会是什么情形。”

    “五年。。。之后。。。。商税。。。”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兴奋的说道:“你是说,五年之后商税就能替代农税?”

    殷清风摇摇头,“想要商税完全取代农税,最少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

    “二十年。。。。”

    李世民感到很失望。

    二十年之后,他就快半百了。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啊!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只要是家中稍有薄产的人,都愿意花钱去改善的。

    滋味楼每年的纯收益在五十万贯、仙居坊是一百二十万贯。如果叔叔有机会去经营这两个产业,可否愿意?”

    李世民抛开愁绪,应和的点点头。

    “小侄会让吴国公在宴请的那天宣布加盟事宜。”

    “加盟?”

    李世民又听到一个新鲜的词汇。

    殷清风解释了一遍加盟是什么概念,然后,在李世民发亮的眼神中继续说道:“滋味楼有吴国公出面经营,仙居坊因为魏国公谋夺不成,其他人也暂时偃旗息鼓。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人嫉妒和暗中谋算。

    等小侄推出加盟制之后,天下各州交给他们去经营。不但能给小侄在短时间内带来丰厚的收益,还能化解他们对小侄的窥视。最主要的是,有这些人带动,商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展起来。

    有了这个基础,五年后,叔叔就可以收取商业税了。

    随着商业的发展,国库里商业税的比重,会逐渐取代农业税,成为大唐主要的税收来源。”

    李世民皱了下眉头,“你可知道圣人曾规定“五品官不得入市的”吗?”

第102章 未来五年(六)() 
李世民很头疼,怎么殷清风每次都要挑战阿耶的威信?而且,这样做真的没有隐患?

    “就算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勋爵去经商,能带动商业发展。可你考虑过没有,他们当中随便的哪一个,势力都够强横的。你真确定不是在养虎为患?

    而且,以他们那么骄横的性子,真的能乖乖的交税?”

    对于李世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殷清风心里真是挺佩服他的。但李世民还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官商勾结一说。

    而且,让高等级的官员去经商,何止是有养虎为患这一个隐患,

    早有对策的殷清风缓缓的说道:“第一,他们想要加盟,就必须要出一定数量的加盟费,而小侄只收存折。这从侧面支持了铜钱兑换的开展。

    等他们经商了,就会知道存折的存在是多么便利。到那时,他们不但不会阻拦,反而会支持银行的开展。

    第二,他们想加盟,必须保证在未来朝堂要收取商业税的时候,如数缴纳。否则,加盟保证金不退还。而且,等加盟期过了之后,小侄会拒绝再与其合作。

    第三,叔叔担心他们的实力得到增强后,会联合起来推翻李唐的统治,小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对应的办法,小侄还需完善。

    第四,三品以上的官员能加盟小侄的产业,众多低等级的官员势必会心存不满。所以,小侄请叔叔奏请圣人,从明年开始给各级官员增加俸禄。”

    李世民琢磨了一会儿,也学着殷清风的样子,屈起手指头问道:“第一,商税具体怎么收?第二,你不担心他们联合起来反过来逼迫你吗?第三,增加俸禄,具体加多少?”

    “关于商业税的收取,小侄的设想有两种,一种是每个月经营额低于二十贯的商家,只缴纳五百文的管理费。

    这种商家的数量不会很多,他们赚取的收益也不多,就没必要收太多的费用。

    高于每月二十贯的,税收比例为十五税一。举例来说,他们的经营额是一百五十贯,就要缴纳十五贯钱为税。

    但是,不管是种菜的菜农进城卖菜,还是农户将粮食卖给粮铺,都不能收取费用。否则,他们只能提高菜价和粮价去贩卖。最终只能是城里的居民,拿出更多的钱财去果腹。”

    李世民点点头,认同这个谏议。

    “另外,小侄会组织一些人手,专门检查那些加盟商是否如期如数的缴纳商税。如果他们不缴或少缴,小侄会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至于,那些人想要联合起来逼迫小侄,小侄不是很担心。再过几年,小侄也是驸马都尉了。逼迫小侄,就是让皇家难堪。

    而且,小侄目前的产业只有滋味楼、仙居坊和妩媚坊三个,但以后还会增加。他们想向小侄发难,小侄随时欢迎。不但小侄可以光明正大的扣下他们的加盟金,那些没有得到加盟机会的家族,更愿意站在小侄这边对抗那些发难者。

    总之,他们想以势压人,则有叔叔出面,他们想以商业手段对抗,那小侄更是不怕了。

    再说了,小侄的这些产业里,可是有皇室的两成份子。逼迫小侄,就是与皇室做对。”

    “有皇室的两成份子?”

    李世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殷清风的产业与皇室有什么关系。

    “叔叔可曾记得小侄提到过几次国库与内藏的话?”

    李世民点点头。

    “小侄愿意拿出两成份子分给皇室,自然是有目的。”

    李世民好奇了。

    虽然殷清风不止一次的说起,包括刚才说到宦官的时候,也说了这样的话,但他一直没在意。难道,这里也有什么深意,或者是会影响到帝国是否能做到永世?

    “从大禹将帝位传给夏启开始,每朝每代的君王都将江山社稷视为私产。于是,有了家天下的说法。

    家天下的一个表现,包括君王在用度和享受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国库与内藏是有区别。

    以汉武帝为例。赤眉军两次掘开茂陵后,成千上万的士卒搬取陵中宝物。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首先,这些世家罕见的宝物如何得来的?第二,如果将这些宝物留给后来的帝王,刘汉江山会不会被取代,或者是晚一些被取代?

    小侄从史书中得之,历代都没有制定一个律法,在用度方面去约束君王。没有约束,君王便会为了能享受到瑶台琼室、玉杯象箸、熊蹯豹胎,酒池肉林,而随意挥霍天下之财。

    每一年税收是有限的,而君王的享乐是无限的。不加节制的享乐,不但消耗了本该用于国计民生的财富,更让君王无心治理天下。

    有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又道‘上为之,下效之。’

    君王在宫中骄#奢#淫#逸,宫外必然是一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小侄不反对皇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享受。但是,小侄不赞同,皇室没有节制的挥霍。

    制定一个政令,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要为后世着想。

    若是从当今圣人开始,每代圣人都生前挥霍无度、身后陪葬巨量财富。小侄敢断言,大唐江山最多存在两百年至三百年。

    所以,一定要明确规定,国库的钱财只能用于天下黎民。皇室成员的用度,只能取之于内藏。

    小侄不知每年税收之后,有多少钱财从国库转到内藏,但小侄谏议最多为两成。若是大唐兴盛了,皇室就多享用一些,税收少了,就俭朴一些。

    但是,随着皇室成员的增加,由国库转到内藏的钱财,必然不能保证所有成员都得到应有的享受。所以,小侄愿意将产业的两成捐献给大唐皇室。

    只是,这两成捐献给皇室后,皇室不得参与管理。”

    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后,凝重的说道:“你这个谏议很好。但是,只得到两成的税收,是不是太少了?毕竟,这是一个长久的律令。”

    “不在于是两成还是四成,关键是看总的税收是多少。如果是两千万贯的四成,和两亿贯的一成,叔叔选哪个?”

    李世民沉默的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你让官员去经商,你又向皇室捐献,那皇室可不可以经商?”

    殷清风摇摇头,“小侄不建议皇室去经商?”

    “哦?为何不可?难道只有皇室的寒酸,才能显示圣人的贤明?”

    李世民有些想不通了,你们都能经商,凭啥不让皇室参与其中?

    “皇室去经商,只有一利却有百害。”

    李世民这时不是想不通的问题了,而是有些不悦了。你们经商就利国利民,皇室去经商就祸国殃民了?

    “以小侄为例。

    小侄在扬州城外看中了一片土地,或者是在城中想要开设商铺。因为小侄打着为皇室谋财的旗号,谁敢阻拦?哪个官员敢不奉承?

    于是,不管这片土地、这些商铺原先属于谁,小侄会用很少的代价,甚至一文钱都不用出,就能得到。

    然后小侄会怎么做呢?小侄会上禀其中的五分之一归皇室所有,其余的被小侄据为己有,或者拿出一部分去收买人心。

    请问叔叔,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

    李世民沉默了。

第103章 未来五年(七)() 
李世民不是因为殷清风反对皇室经商而沉默。

    他不止一次的与妻子讨论,也不止一次的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讨论,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殷清风注重的是治世显学!

    就像房玄龄说的那样:“秦汉以来的读书人,凡是提到治理天下的时候,不是引用孔孟之言,便是遵循黄老之术。但殷清风不是。

    虽然早在韩非子中就提到了显学,但没人在意,更绝少人能做到。但无疑,殷清风提出的谏议和主张,都基于显学的思想和应用。”

    包括今天在内,殷清风提到的关于农业、银行、商业等方面的谏议,可以看做是治理政事的言论;刚才他提到的妇人、宦官、外戚的干政和做乱朝纲,可以算作是律法方面的主张。

    这些都能理解和勉强接受。

    刚才,虽然殷清风叙说家天下的危害和提出的解决办法,听起来有些粗糙和简略,但却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他提出的限制君王的主张,比较孔子的礼与仁、孟子的民本与法先王,才是真正的治国智慧。

    无论黄老孔孟,只是告诉君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道德品行、只是告诉君王是王朝兴败的根本,但是无人提出如何保证每一个君王都能做到。

    自古,都是君王、先贤、士大夫提出限制百姓的律法,但无人敢提出约束君王的律法。

    但现在不同了!

    有了这个思想主张的约束,君王才能做到克己复礼、才能做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有了这个思想主张的约束,才能让王朝变为帝国、才能让帝国成为不被取代的永世帝国!

    想到这里,李世民激动得有些颤栗,“这才是永世帝国真正的基础与保障!”

    望着面色平静的殷清风,李世民心中不由得又乱了起来!

    就在刚才,他见证了一个新的思想的诞生虽然这个主张现在还有些稚嫩!

    偏偏,这个思想的主张者,还不曾及冠!偏偏,这个人还一副淡然的样子。

    他不止一次的庆幸,天降殷清风于他的面前。更不止一次的想要知道,那些让人由衷的折服和膜拜的思想从哪里得来的!

    几乎每一次与殷清风交谈后,他都要反复回忆、反复琢磨,才能体会到他那些话的含义与意义。这让他感到头疼、兴奋。。。更多的是不解。

    “呼呼不去想、不去想!以后会知道的、以后会知道的。”

    李世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还想听到殷清风说到更多让他受益良多的话。

    “好吧!我会制定律法约束皇室成员不得经商。但,你真的确定国库的两成和你捐献的两成,能满足皇室日常用度、婚嫁、赏赐,还有你说的适度享乐等等的需求?”

    “第一,只要大唐日渐兴盛,税收会越来越多。

    第二,小侄的产业,同样会逐渐增加。

    第三,皇室多余的钱财,可交给小侄来打理。”

    李世民愣住了,“交给你打理?什么意思?”

    “皇室和每一个普通家庭一样,不会有一文花一文、有一贯花一贯,总是会有剩余的钱财。这些剩余的钱财,可交给小侄去处理。多了不敢保证,每年一成的收益还是有的。”

    “才一成?”李世民略感失望。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小侄不敢确保最终的收益是多少,但最少可以保证,每一分的收益,都如数交给皇室。”

    李世民点点头。就像他不能保证每一次作战都能打败敌人一样,谁敢保证每一次的商业交易都是赚钱的?

    “不过,有小侄在,赚取多少不敢确定,但最少是不会损失的。”

    李世民心说,“对啊!满大唐还有人比他更会赚钱的人吗?”

    他高兴了一下,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可以将钱财交给你打理。之后呢?我的儿孙呢?”

    殷清风站起来,向李世民行了个长辑,“小侄代子孙后世,谢叔叔的恩德!”

    李世民有些发愣,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殷清风的意图。

    这时,殷清风说道,“小侄向叔叔起誓,殷氏子弟会永远效忠皇室、永远为皇室理财!”

    “哈哈哈,好!允了!”

    李世民发了一下呆,然后哈哈大笑。

    殷清风借机表示忠心,李世民当然高兴了,他心中一动,说道:“以你的功勋,足以让你的后人享受皇室的优待。叔叔这里给你一个保证:只要你殷氏子孙不行谋反之举,李氏与殷氏每代都结为秦晋。”

    李世民的话让殷清风喜出望外,他刚才说,替后世子孙感谢李世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