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世帝唐-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方的游牧民族,他有办法对付。但走向海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初期的大唐很缺人,殷清风需要很多的人口,来完成他的计划。

    但人口多到一定程度,又会造成国家的负担。所以,必须把眼光放到传统的“中国”之外。

    整个东南亚,现在还生活着一帮猴子。即使有人去占领了,短期也形成不了良性循环。

    但阿三那地方不同。

    不但社会秩序、生产力、文明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那地方有钱、有人口。

    既然雅利安人可以在那里实行了几千年的等级制度、种#族制度,就能接受再一次汉人的奴役。

    这一次李建成“叛乱”,受牵连的可不止罗艺、王君廓等人,原东宫的属官,也一个都跑不了。

    这么计算下来,只要再配给李建成一些兵力,让他在次大陆的南端登陆,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家就不缺文武官员了。

第98章 未来五年(二)() 
“天竺崇信佛教。那里的每一座城池,都有几百个寺庙,寺庙里的每一尊塑像上,都贴满了金箔、宝石。”

    李世民张着嘴巴,“啊啊”了两声,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他脑子里飞快的计算着,每个城池每个寺庙里会有多少黄金。

    这时,殷清风说道:“如果把那些金箔都揭下来,铺满大唐每一片土地是做不到的,但从大海铺到陇西是没问题的。”

    殷清风说的有些夸大。但不夸大如何勾#引李世民呢?

    “而且。。。”

    殷清风又接着往下加筹码,“这还是已经开采的出来的一部分。还有那些使用的钱币呢、那些首饰呢、那些金器呢、那些未被开采的呢?”

    李世民眼睛都红了。他喘着粗气看着殷清风。

    “小侄的意思是。。。让他带人去天竺。”

    殷清风最后才露出他的意图。

    “嗯?谁?啊!他?”

    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

    他低头琢磨了一下,“你是说。。。”

    “小侄为了讨生计,以前没少在西市里行走。所以小侄对天竺有些了解。说一句不夸张的话,一万大唐骑兵,就可横扫天竺!”

    李世民又激动了,但看到殷清风平和的样子,他又沉住气了,“那为何让他去?就不怕他。。。”

    殷清风笑着说道:“还记得小侄当初是怎么谏议叔叔的吗?不管他带多少人走、手里抢夺了多少财富,他们的祠堂在大唐!”

    李世民想起他当初拒绝远走他乡、另立国朝的理由了,“你是说。。。你不担心他们会反#攻大唐?”

    殷清风再次来到书桌前,指着刚才的画的地图,“天竺与岭南之间,是广袤的丛林。其中的瘴疠之气,就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

    如果他们从海上来,他们能来多少船?船上又能装多少人?

    退一步说。。。”

    殷清风指向阿富汗和新疆一带,“。。。他们想从西域过来,又有多少兵力和粮草呢?”

    李世民抬起头,“如此富饶之地,为何让他去,我派人去也可以啊。”

    “不知叔叔的阿兄,今年年岁几何?”

    殷清风问了一个李世民没想到的问题。

    “三十有五。”

    “圣人与他做了三十余年的父子,真忍心让自己的嫡长子,荒老于岭南?若圣人哪天把他再叫回长安,叔叔如何处理?”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

    殷清风接着说道:“天竺有巨富,但无强兵。不管他在那里成就如何,总好过呆在岭南。

    即使有一天他想回来了,他心中还有万丈雄心吗?真到那时,叔叔还惧怕他领兵而回吗?

    叔叔可先将他,以及那些罪官囚禁起来。同时,大造海船。等两三年后,大唐境内安稳,废太子风波也过来,再将他礼送出境即可。

    至于,不赞同叔叔派人去。是怕那些士兵不适应天竺的天气。

    现在叔叔手中的精兵,多来自于河北道、河东道和关内道。他们去岭南都未必适应得了,更何况万里之外的天竺?”

    李世民点点他。

    当初王妃的舅父高士廉被贬到交趾朱鸢县,可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回到大唐的。若真把北方的汉字派去天竺,能不能有人回来,都不一定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这事,我会考虑的。”

    然后他说道:“我打算稳定一下人心后,便要着手颁布农业的政令了。”

    见李世民不想继续关于李建成的话题,殷清风也就没再多说,“关于农业的事情,小侄还想再啰嗦几句。”

    “你说。”

    这个问题,李世民早就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商议过了。现在殷清风想谈这个话题,他想听听还有没有新意。

    “想要快速推广农业革新,曲辕犁和铁制农具的普及是一个关键。现在大多数农民家庭还不富裕,让他们出资购买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小侄的意思是,由各州县免费向农民发放,即使做不到每家每户都能分到,每三户拥有一套,应该也能完成春耕秋收。”

    李世民点点头,殷清风的说法和他们商讨的结果差不多,“要不是有你提议的铜钱改制,恐怕每十户一套,朝堂也无财力做到。即使是这样,估计也要用时三年,才能在全大唐普及。”

    殷清风在心里算了一下。如果三年内能完成普及,也算是快速的了。他原本计划是五年内能完成,就不错了。

    曲辕犁的构件虽然不算多,但也需要足够的木匠去完成。

    同样,制作铁制农具,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铁料,或者说是铁矿石。以现在人心初定、百废待兴的现状,不管是开采还是冶炼,想要拿出这么多的铁料,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叔叔,现在大唐有多少人口,农业人口又是多少。”

    李世民露出尴尬的表情,“民部那里还没有详细的统计出来。估计总人口有四百余万户,约两千三百万人,农业人口占八成。”

    殷清风知道李世民得出这个数据的缘由,他这个回答也正中殷清风的下怀,“小侄不赞同叔叔的说法。”

    “哦?为什么这么说?”

    李世民心说,难道你比我还清楚不成。

    “请问叔叔,按照户籍登记的话,小侄的郧国公府有多少丁口?”

    听到这个问题,李世民有些发愣,你自家有多少人,这还用问我吗?

    但他也知道殷清风绝不会无的放矢的,于是他耐心的说道:“你阿耶、嫡母、生母、兄长、阿姐和阿妹、再加上你,一共七口人。”

    “那请问,小侄府里的那些家将、侍女、厨娘、仆役,还有小侄在梧桐山庄那里的佃户和女教师怎么算?”

    “嗯?”

    李世民也皱眉头了,“你是想说。。。”

    “小侄的意思是,大唐或许只有四百万户,但人口绝对不止两千三百万人。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三千五百万左右!这中间的差距,便是那一千余万的奴婢!”

    “多少?”

    李世民吃了一惊之后,很快就意识到殷清风想要说什么了。

    虽然武德律中没有规定奴婢等贱籍,不算作丁口,但习惯上是这么默认的。

    现在殷清风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要拿贱籍做文章。可是。。。。。能拥有奴婢的,或者说拥有大量奴婢的,哪个不是世家大族?这小子是想。。。废除贱籍?

    “以小侄的府中和吴国公府来说,在籍人口不还不到四十人,而贱籍人口就超过四万人。所以,大唐总人口,应该在三千五百万以上。”

    李世民终于确定殷清风的意图了。可是。。。这又是一个难题啊。

    当初迫于形势,没敢提出一年两种也就罢了。挑战阿耶的威信,上奏铜钱改制,就够提心吊胆的了。现在,这小子又在贱籍的问题上提出改制。这。。。。

    “你想废除贱籍?”李世民头疼的问了一句废话。

    “是!”

    殷清风肯定的回答让李世民更头疼了,“现在这么做,是不是不合时宜啊?”

第99章 未来五年(三)() 
“小侄说起奴婢制度的原因有三。

    一:短期之内,农业的税收是大唐国库的主要来源。从事农业的人口越多,国库越充实。

    二: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能发动对外战争。否则,即使打败了东西南北的蛮夷,也占据不了那里的土地,若干年后,蛮夷会再次崛起。

    第三点最主要:诗经小雅中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人早就警示后人,这世家是帝王的,百姓也是帝王的。

    世家将百姓视为私产,就是抢夺帝王对百姓统治的权利。叔叔以后是要做圣人的,坚决不能容忍世家的这种行为。

    不管叔叔想将大唐治理到如何程度,没有足够的人口,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想要将两千万的良籍人口增加到五千万,最少需要五十年,叔叔能等得起吗?”

    李世民沉默了。同时,也后悔了。

    每次与这小子交谈,他都用最简单的话,说最深刻的道理。每次交谈,他也都会提出之前自己没有想过的事情。这次也一样!

    想想当初,自从第一次领兵作战开始,就从没考虑过人口对大唐的重要性。哪怕是攻陷洛阳后,也是为了安抚住百姓不再抵抗,才让人开仓放粮的。就更别提征战河北时,屠杀的那些百姓了。

    早知人口是这么的重要,哪怕当初稍微约束一下将士,现在也会多上两百万的人口吧?

    五十年?自己能不能再活五十年?不行,自己没那么多寿命去等待了!

    想到这,李世民闷声说道:“你具体的谏议是什么?”

    “现在世家的势力,虽然不像汉晋时期那么庞大、威不可碰,但也不是皇家可以任意摆布的,想立刻颁布政令废除奴婢制,绝对不行。一旦他们决心与朝堂作对,对皇室统治天下将非常不利。

    所以,小侄的谏议是分步骤进行。

    一,禁止将汉人充作奴婢进行买卖,异族的不包含在内。

    二,以后查抄官员时,其家属不再充作贱籍。

    三,掖庭宫内的官奴酌情释放,其他各州县的官奴全部改为良籍,并做好安置。

    四,着令各州县严格按均田令的律令,将土地发放给各农户。

    五,做到以上四条之后,让人秘密宣扬,只要现在的那些奴婢逃出世家,到各州县去申领户籍,当地府衙就给开具良籍证明。如果担心原来的世家报复,可异地安置。

    六,每年核实各世家奴婢的数量,新出生的奴婢的子女不予承认其贱籍身份,并发放良籍证明。”

    李世民一边听,心中一边点头。殷清风思路很清晰,按照他的说法,就是逐步实现釜底抽薪,而不是立刻颁布和疾风骤雨式的实行政令。

    尤其是第六条,一旦那些奴婢的子女获得良籍身份,那些奴婢一定会想办法逃离的。

    再结合第五条,逃离世家的奴婢就更多了。一旦世家想报复那些逃奴,各地府衙就有机会惩治他们。如果世家报复不了那些逃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奴婢逃离。

    如此进行下去,不用十年,大唐就会“增加”一千多万的人口。而有了这么多人口,想必二十年内。。。。

    李世民越看殷清风越满意,“我被立为太子,不过旬日的事情。我要好好想想,给你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哎你要是再大一些年岁就好了!”

    殷清风没想到李世民思维跳跃这么快,“叔叔可是想捧杀小侄?”

    李世民笑不出来了,“你为何这么说?”

    “小侄还不到及冠的年龄,不管叔叔赐予小侄何等官职,让那些跟随叔叔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如何看待?他们会不会心寒?

    就算小侄能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想法,或许他们会在最初的时候感到震惊,可时间久了,因叔叔对小侄的偏爱,他们就会感到来自小侄的威胁。

    一旦小侄进入仕途,三五年内没有升迁,别人会说叔叔识人不明;若短期内就得到升迁,心胸再开阔的人,也会心生嫉妒。

    小侄这样说,不是贬低其他任何人。但每个人既然走上了仕途,就不会甘于屈居人后,更何况是屈居在小侄这样少年的身后。

    而且,当小侄出现在官场后,他们是选择与小侄对抗,还是选择与小侄结交?

    选择对抗的话,小侄身后是叔叔。于是,他们就会在叔叔面前尽量诋毁小侄。最终,要么他们被撵出朝堂,要么小侄被抄家灭族。

    选择结交的话,那就更要不得了!以小侄这样的年龄,就与朝中各文臣武将结交,叔叔还能睡得安稳?”

    “这。。。”

    李世民被问得哑口无言。

    在最初的时候,他就曾担心以殷清风的智谋,会不会是居心叵测,想要取李唐而代之。虽然他现在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可以后呢?

    就像殷清风说的那样,一旦他与朝中权贵结交,自己真的能放心?

    李世民抬起头,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那清澈的眼神,真的是属于十六岁的少年的?怕是六十岁的双眼,也不会是这般充满了智慧吧?

    “那。。。你是甘心一辈子不入仕,还是等过些年再入仕?”

    问完这个问题,李世民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些担忧。

    殷清风说道:“小侄认为,这世上最难做的,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官员。

    再一个。。。”

    “等等。”李世民打断了殷清风,“你说什么难做?”

    “第一难做的是皇帝、第二是官员。”

    李世民想着就是有一天能坐上那个位置,殷清风现在竟然说皇帝最难做,这个说法,也有些接受不了,“何来此言?”

    “坐上了那个位置,就要对天下百姓负责。稍有不慎,即使不会立刻被灭国,也会留下灭国的隐患。隋明帝便是这样的例子。

    至于官员难做。。。”

    “隋明帝?”李世民虎着脸再一次打断殷清风。

    “小侄认为,圣人对杨广有失偏颇。客观的说,因为对杨广的“炀”的评价,偏颇了。这天下归了李唐。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