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满清,墨床才始见于记载,并从乾隆时期开始广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遗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中的传世品最为少见,现代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
殷清风道:“墨在磨后会湿润,乱放又易玷污他物;若研后不及时将墨从砚上去下,则会伤及砚台。故,制墨床以搁墨。”
“墨床。。。”李世民念叨着。随手将墨条放在墨床上。
他抬起头,“你婶婶昨夜问过你陈仙人的容貌,你可否描绘出来。”
殷清风道:“昨夜侄儿和婶婶说过,虽然侄儿的先祖们多工于绘画,但。。。”
他灵机一动,“叔叔既有所令,侄儿就尝试一番,就是怕不能再现仙人之仙姿神韵。”
李世民露出喜色,“你且画来。”
画人先画脸。
殷清风虽然初次以毛笔作画,但有一张面容在他脑海里存在多年。他很快的就一蹴而就。
接下来,再画上发髻、长髯、道袍、云履。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古者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场帝东巡便为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
早期的道教服饰并无严整规范,自南朝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之后,开始形成制度。
至李隆基时期,长安清都观天师道道士张万福撰写的三洞法服科戒文规定:“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三者道德,黄褐、玄巾。。。”等等,细致入微的规定了男道与女冠从头到脚的服饰与配饰。
但,明朝之前的道袍上没有阴阳鱼图案。
据说,最早关于阴阳鱼的记载,是历史上那位真正的陈抟留下的,而不是殷清风口中的陈抟。
到了明初,朱元璋禁佛禁道禁止一切宗教。但从嘉靖信道开始,阴阳鱼、八卦、北斗七星等图案才慢慢开始出现在道袍上的。
殷清风笔下的道袍,小腹处为八卦围着阴阳鱼,下摆以北斗七星做衬,其他再无修饰。
李世民痴迷的看着那副仙人图,而殷清风望着那张熟悉的面容,心中也有些悲戚。
“仙人。。。仙人。。。仙风、仙骨、仙容。。。不愧为仙人矣。。。”
李世民不停的念叨着。
看来他是被震撼到了。
趁着李世民全神贯注之际,殷清风取出私人印章,毫不脸红的印了上去。这幅画要是能传到后世,殷小爷可就牛大发了。
见李世民还没反应,他干脆又提笔,在印章的旁边写下:丙戌年壬辰月癸寅日。
哈哈哈,后人一看就是武德九年正月十二日殷小爷做的画。什么鉴宝专家,用不着。
李世民好不容易收了心神,等看见殷清风的印章,他恼怒的看了殷清风一眼。但他没说什么,只是小心翼翼的将画捧在手中再次端详。
八卦和北斗七星他是明白,但中间那个大圆圈和两个小圆圈就看不懂了。看不懂归看不懂,但他感觉其中蕴含的道韵是越看越着迷。
他忍不住的问道:“陈仙人衣袍上八卦图内的图形是。。。”
殷清风不想和他费口舌解释,“侄儿也不知道。若不是当时的感观太深刻,今日也画不出来这样前所未见的图形来。”
他打岔道:“叔叔要供奉陈仙人?”
李世民点下头并坚定的说道:“是的。”
“那。。。侄儿可否谏言几句?”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说。”
“在春秋时期,道圣集历代圣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大家的思想精髓,形成无为无不为的道家理论。但道圣除了一卷道德经外什么也没留下。
自后汉沛人张陵于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也就是天师道以来,道家一面自撰道书,一面将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道家、房中、神仙三家的典籍列为道经外,又将先秦诸子百家、周秦孤本古籍收录其内。
第一部道藏是东晋的“郑隐藏书”,其中收集了道书两百六十一种,一千三百卷。
郑隐是东晋大道士葛洪的老师。
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若再细分,又可分为服饵、炼养、符图和算律四类。
其后,南朝宋的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又广为搜访,于泰始七年撰三洞经书目录。
其书云:“道家经书,并方药、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
不久,黄冠梁孟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
这就是现今道家说的“三洞七部”的由来。
北周武帝时,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为由,召道士王延至京,为置通道观,并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
北周天和五年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计六千三百余卷。
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中。
前隋也编过道书。
据传大业年间,内道场收集道教、佛教经典,撰成目录。其中道经得目录名为众经目录,但收录的书卷数木不详。
若叔叔真的要尊崇陈仙人,不如召集全大唐的道人至长安来再次勘定道藏,并于道藏编撰完成后,刊印天下。
以后,凡道家之们徒皆以此部道藏为圭臬,不得擅自篡改。”
“善!”李世民赞叹道。
这在情理之中,而且,更彰显他尊崇陈仙人、尊崇道家的诚心。
而且,前有新儒学,后有道藏,天下归心指日可待!
这个谏言大善!
给李世民送上一个甜枣后,殷清风说道:“通道观,也就是现今搬迁至崇业坊内的玄都观。
宇文恺置大兴城,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此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以道圣的教诲: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阴抱阳,生天地万物,生圣,生贤,俱以从道而生,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
但,道是否“生佛”,侄儿不敢置喙。
可侄儿想来,若东晋末竺道祖的晋世杂录中:“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现今的沙门与道家之间的尊卑该如何界定?
天地君师亲,是人伦大常。若道圣西去真的度化胡教,胡教却于今世欺师灭祖,叔叔可忍得了?”
殷清风第一次表露出他对宗教的看法。
“欺师灭祖?”李世民皱紧眉头。
这个说法太过骇人了。
但他又不能说晋世杂录里的记载是假的,道圣当初没去化胡。毕竟,他现在要尊崇的陈仙人就是道圣的门徒。
既然道圣当初西去教化了佛教始祖,佛门信徒现今的做法的确失去了尊卑。
殷清风也不和李世民说什么光头教霸占大片的土地和人口那些废话,继续以大义压他,“若胡教无欺师灭祖之行,兴善寺岂能与玄都观共镇大兴城内的九五贵位?这置天地君师亲于何物?
现今叔叔要为陈仙人塑造真身以供奉,若陈仙人得知他受香火处不远却有一胡寺耸立,且这胡寺与其礼制相同,他是忍受,还是。。。”
李世民被殷清风说得更心慌,“陈仙人。。。”
他想说陈仙人不会这么没肚量吧,但他立刻就意识到这话不能说。
殷清风道:“万事万民都有一个尊卑。胡教到底是超越道家、与道家并列,还是尊崇道家,都在叔叔一念之间。”
李世民的脸色变了。
他这个即将登基为帝的人若是不能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既恼了陈仙人,又乱了世间的尊卑。
这尊卑若是乱了,李唐的江山也就乱了。
“当然,这只是侄儿的小人之言,陈仙人作何感想,就不是侄儿敢妄加揣测的。”
殷清风看似把自己择了出去,却又压了李世民一道。
李世民镇定道:“这个。。。再议。”
第435章 美好回忆()
鱼娘轻轻的敲下门,里面就传出惊慌的应答声。紧接着,就见燕娇淑散着湿漉漉的秀发应开了门。
鱼娘换上和煦的笑容,“妹妹可是不习惯没人在身边伺奉着。”
小郡主和妮子刚到郎君的身边时,照顾自己也是手忙脚乱的。
娇淑嫣红着脸,“是妹妹失礼了。”同时,她有些慌忙的要去接鱼娘手里的食盘,“劳累姐姐了。”
鱼娘的双臂躲了一下,“妹妹还是赶紧将青发擦拭干净,免得着了凉,平白的让郎君心疼你。”
娇淑的脸更红了,低头垂眉的行礼,“妹妹就失礼了。”
鱼娘嘻嘻一笑,“等下记得快些吃,姐妹们要来寻你说话呢。”
娇淑不敢与她直视。
鱼娘回到楼下就被包围了。
襄城弄清楚昨晚侍寝的不是鱼娘和妮子,对娇淑就更好奇了。
平日里被殷清风亲昵一下,都让她们心跳半天。真行了那周公之礼。。。会如何?
从鱼娘和妮子嘴里问不出来,今日来了新人,怎么也要问一问的。
“莫急莫急,等下你们就见到。”
正说着,楼上房门响动。李世民和殷清风下楼而来。
李世民向襄城招招手,等她走近,摸着她的发髻,“我和你阿娘她们这就回去。你别整日的和这小子黏在一起,有空回去住几日。”
襄城有些垂泪,阿耶很少亲近她,更没说过贴心的话。
“孩儿恭送阿耶阿娘。”
送别了李世民全家,殷清风一转身,身后空空如也,五个妞儿手牵着手的往回跑。
他也不急,正好理顺一下思路。
站在非宗教的立场上去看,历史上的三帝一宗灭佛不是没道理的。
光头教主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力,唯吾独尊的皇帝老儿们自然会大动肝火。
不管寺庙占有多少的土地和财富,却从不纳税。寺庙越多,国库收入就越少。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剥削是逃不了的,但有一个地方是法外之地,即寺院。不仅是唐朝,在很长一段历史里寺院都拥有免税权,他们不断扩张自己的田地和宅院,不法分子趁机敛财、收留逃税人员,寺院一度成为老百姓的避难所。
服徭役和兵役,是古时男子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尤其是战乱时,兵役更不可少。但光头教可不管那套。
佛家认为遁入空门自当了却尘世间一切羁绊,但中国古代的相信的是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佛家讲究的是不侍奉父母、不娶妻生子,但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孝道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个教义很强大:他们口口声声不让人娶妻生子,普天之下的人都信佛教,人类不还得灭绝喽?都去阴间地府信教吗?
佛教认为,僧侣属于化外之人,并不该受到皇帝的管辖,他们只需要礼拜佛祖就行了。古人骨子里的传统是天地君师亲,又有着礼不可废的传统。
这些道理,李渊和李世民不懂吗?
就算不能全懂,但光头教的危害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武德四年六月,号称中国几千年来反佛第一斗士的傅奕上奏请废佛法表,请求废除佛教。
在奏表中,他首先回顾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情况,“。。。耕能让畔、路不拾遗、孝子承家、忠臣满国、庠序成林。。。”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傅奕认为主要是“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
在他看来,只有遵从李耳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学说,才能使天下大治。
这是站在儒家、道家学说的立场上反佛教的。
他请求将“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勿度小秃,长揖国家,自足忠臣,宿卫宗庙。则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无事,为牺皇之民”。
李渊和李世民能听进去吗?
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们又一心求着天下人心能安稳,岂敢火上浇油。
这也就是李世民刚才说“再议”的原因。
光头教存世多年,又是几十亿人的精神信仰,殷清风自然不会以为只凭着他和李世民俩就能把它从中华文明体系里踢出去。
出于这个考量,他才没有直接谏言让李世民废掉光头教。
他说的那些话,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踢不出去,就淡化它、弱化他。
有些事情必须要由政治手段来完成的,有些事情就解决不了。
改变人们信仰就不能简单粗暴。
但这不是他近期要做的事情。
就个人而言,在离开长安之前的这半年时间里,他只想好好教书,好好跟自己的妹子腻歪在一起。
就理想而言,对于李唐以后要革新的制度,他大体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年十几年,就是落实和巩固这些制度。
但有一个新问题,他不知该不该掺和。
李世民是储君,一举一动牵扯人心。若他大兴土木,大造声势的建道观塑真身,群臣和百姓怎么看怎么想?
他是该趁机加一把火,还是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五个妞儿回到楼内,正见娇淑端着食盘站在客厅里不知如何是好。繁星伸手接过去后,娇淑就被襄城拉着往房间里走。
娇淑被襄城按在床上,不安的看着眼前的几个人将她围在中间。
妮子噗呲笑了,“别吓到妹妹啊,鱼娘你去斟茶。”
繁星正好进来,“还是我去吧。”
襄城好奇得紧,又不好意思直接问。而且,就在昨日,她和娇淑还是庶母与庶女。
她扯了扯月眉。
月眉知道襄城要问什么,但她也同样难为情。只好开口道:“郎君说过,内宅姐妹无尊卑之别,以进门的先后定姊妹顺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