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世帝唐-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每人有两个即将成年的子嗣来算,长安城里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近千人。那么,学院最少要招收两千人。

    看似正好符合学院能容纳的上限,但实际不然。

    像殷元这种只有一嫡子一庶子的人几乎没有,就算魏玄成那样贫苦之人,子嗣也不止四五人。

    那么,整个长安城里有资历的勋贵们有多少?

    那些在外牧守一方的四品以上的勋贵们又有多少?

    那些想为家族子弟谋取入学资格的人又有多少?

    他刚才问,追加学院的投入可以招收多少人,原因也就在于此。

    而另外,经过殷清风的谏言,让他认识到了另一个危机。

    国朝初立时,他和阿耶为了笼络人心,很是封赏一大批爵位。

    随着四方平定,再封爵的人或许会慢慢减少,但以往的那些勋贵们,还要继续安抚。

    以前安抚的办法就是荫封。

    文官的后人荫封为文散官,等及冠后可以出仕为文官;武勋的后人封武散官,出仕后为武将。

    但殷清风的谏言是,在削弱世家的同时,扩大普通百姓子弟升迁的机会。

    大唐立朝后,以往的那些在历朝中出仕的世家子们,在朝中的人数并不算多,更多的是人算是新贵。

    可这些新贵们若是持续的得到封赏,他们也会变成望族,他们的后人也会变成世家子、

    这,不符合他想要削弱世家的目的。

    但他们想要子嗣进入学院的请求,他又不能明着拒绝。

    现在有了三舍法和黜陟法,一切都可以解决了。

    宽进严出嘛。。。为了大唐的国祚嘛。。。

    不是某对你们不恩宠,是你们的子嗣不争气。你们如果有怒火,去找你们的子嗣,怨不得某不给他们机会的。

    多好!一切烦恼都没了!

    嗯。。。以后谁再来某说情,没问题,去吧!若是你们的子嗣被淘汰了,不要觉得没颜面就好哈哈哈哈。。。

    “好!不错!本清兄,你有如此麒麟儿,真羡慕啊”

    心事解决了,他乐得与殷元相互吹捧。

    殷清风插言道:“侄儿还是坚持当初的谏言:少年营的学子,一半来自权贵,一半来自百姓。”

    李世民笑着点头。这句话他没忘。

    反正削弱世家是不会停止的,让万千百姓感受皇恩就是必然的了。

    吃也吃好了,收获也超出了想象,见时间不早了,李世民就提出要告辞了。

    殷元与李世民在前面说话,殷清风对李晋安说道:“驴肉、牛肉和羊肉对叔叔的身体很有益,侄儿也会将所有的做法传给宫中,望叔叔进食不缀。”

    李晋安,“你的孝心,叔叔收下了。”

    “侄儿每月献上那二十头驴,东宫一定会孝敬一些给圣人或分出一些给那些勋贵。侄儿要嘱托叔叔的是,那些驴皮最好收拢回来,侄儿还有大用。”

    李晋安以为殷清风只是将驴皮当做皮革用,他没在意的点点头。

    殷清风肯定会尝试着把阿胶弄出来。

    无非就是用驴皮、黄酒、冰糖、豆油、红枣、枸杞、核桃仁、黑芝麻等熬制嘛,不算难。

    想到了阿胶的用法,殷清风又说道:“叔叔,你是否食用人参?”

    李晋安问道:“咱家那里还有一些,明日让你家小娘子给你带些回来。”

    殷清风道:“侄儿是想说,这干参有燥气,多食对叔叔的身体反而有害。若叔叔食用人参,最好的是鲜参。”

    老中医都会建议病人:“人参要新,阿胶要陈。”

    干参有燥气,炖汤时最多就能放一两片或者是一两条须子,如果放多了,就会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虚不受补也就罢了,冒鼻血什么都很正常。

    本来就生病体虚,又平白的多了很多的燥气,想不死都难。

    新鲜人参药性加温,才能对身体有很好的补养功效。

    阿胶在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保质期的。

    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只要不风化,阿胶越久越好,而且其中的燥性也会消除,吃了还不会上火,真正达到了滋补的作用。

    现代的阿胶,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工业化的产物,不说里面有没有驴皮的成分,若是由马皮猪皮制成的,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李晋安笑眯眯的说道:“你这孩子有心了。行,咱家回去和你叔叔和婶婶都说说,让他们也知道你的孝心。”

    殷清风道:“叔叔的爱护之心,侄儿无以为报。”

第384章 霸道郎君() 
行进的马车里,李世民探头望了望郧国公府的大门。

    某不是来和解的吗,怎么又收到谏言了?难道说,和这小子就聊不得家常话了?

    嘿嘿,若是经常把他招过来,收获必定是满满的了。

    郧国公府的下人们随着殷元父子身后,恭敬的送走了李世民之后,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苍天庇佑,太子终于来咱府上来了!”

    “就是啊,太子这一两年内经常出入宗室或勋贵府上吃酒,今日总算到咱府上了”

    “还好是来了,否则遇到其他府邸的下人们都抬不起头了。”

    “就说嘛,以阿郎的官职、大郎君和二郎君两位未来的驸马都尉,太子不会不到咱府上来的,一定是什么事情耽搁了。”

    “要是能再来几次就好了。”

    “几次?俺不贪心,一年内太子能来两次就行!”

    “你们说,太子到咱府上来的消息传出去后,谁会第一个来拜访的?”

    “谁是第一俺不知道,就希望多来些客人。”

    “就是!那些宗室咱府上比不了,就那些从一品或正二品的府邸里,有几家比咱国公府更高贵的?凭什么就没人到咱府上拜访?”

    “以前俺还忧心是不是太子有意冷落咱郧国公府呢,现今看来,好像也不是。”

    “呆货!若是有意冷落咱们阿郎和郎君,还会让二郎君到东宫去教导皇太孙?”

    “真是看不懂啊”

    “行了,少说几句吧。都打起精神,一个不好,从明日开始客人就多起来了。咱可不能给阿郎和郎君们丢了颜面!”

    送走李世民后,殷元沉默的走着。

    快到西院的时候,他停下脚步,“你下午都和太子说了些什么?关于分族产的事情,他是怎么问的?”

    殷清风一字不漏的述说了一遍。

    在橘黄的烛光照映下,殷元的脸色在不停变换着。

    殷清风更相信,这只是因为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的缘故。因为,他从未见过殷元的表情如此多变过。

    长叹了一声,殷元道:“从颜府返回来的路上,阿耶就在猜测着,太子反应如此之快,到底是喜是忧。”

    他有些忧虑的看着殷清风,“从你与他的问对中来看,他可能只是想对你表达一下关爱。在分族产这件事上,他可能不在意,也可能是看穿而不说穿。

    但之后你就犯了错了!

    今日你对他说起的那些谏言中的随意哪一谏,若是由别人向他进谏,一场富贵是免不了的。

    当初,你在军事学院里当着那么多的文武面前献策不断。阿耶虽然担心,但也以为是太子有意让你在文武面前扬名,为你以后出仕做铺垫。

    但今日看来,是你不懂得何谓‘满招损,谦受益。’啊。

    罢了,你回去书写百遍尚书,尤其是大禹谟篇。

    风儿啊,你要始终记住:你的一言一行,关乎着家族的前程,你要谨慎啊”

    殷元提着灯笼走了,留下殷清风在风中自悟。

    李世民喜气洋洋的回来东宫,“观音婢,看我给你带回什么来了?”

    他献宝似的将装有酱驴肉的食盒展示给长孙氏看。

    等长孙氏伸手去接的时候,他又快速的收回手臂,“我让人去热一热,你等着啊”

    等宫娥出去后,他快意的说道:“真是让观音婢料对了,那小子又有绝妙的谏言了!”

    长孙氏无奈的看着李世民,“妾身是让二郎去找到闲聊,通络通络你们翁婿情感的,可没让你去。。。”

    没等她说完,李世民抱屈道:“不是我非要问的,都是他自己主动说的。”

    “好”长孙氏像安慰孩子似的,“那二郎说说,他都是怎么主动的。”

    李世民兴奋的将这半天的经过说了一遍。

    说完,他眼睛亮亮的等着爱妻的赞扬。

    长孙氏将他的手握住,“二郎,你可曾听过“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李世民有些发蒙。

    这是要考校学问吗?与那小子有关系吗?

    但他还是点点头。

    长孙氏语重心长的说道:“源于周易中丰篇‘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的这句话是说:月圆之后就开始向缺损转变,水满了就会溢出来。”

    李世民还是不知道爱妻想要表达什么。

    “清风时刻想着要为你这叔叔效力,他心中那些想法在见到你之后,就止不住的“溢”了出来。

    所以,若不是他心里有你,又怎么会在见到你之后“溢”出来呢?”

    李世民恍然了,“这么说来。。。”

    “若是他心中没有你这叔叔,或者他是大奸大恶之人,安能不顾忌你的猜忌而不停的进谏?

    二郎,你得他,你留下万世青名,大唐得他,万世长存。

    你,可不要让他的心冷了。。。”

    李世民严肃的说道:“观音婢,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长孙氏露出和煦的笑容,“妾身这后半生,就想看着你们翁婿、他们姊婿和妻弟间,能齐心合力的把大唐治理成他口中的那个永世的大唐帝国。

    二郎,你能做到吗?”

    “能!能!”李世民快速的点头,将长孙氏的双手捧着胸前,“一定能!有你陪伴着,一定能!”

    长孙氏甜蜜的笑着。

    李世民看着爱妻,傻笑着。

    “啊热好了。”李世民接过瓷碟,“快来尝尝,比牛肉和鹿肉还鲜美呢。”

    美味出自殷清风,长孙氏自然是抵挡不住诱#惑的。

    李世民期盼的问道:“如何?”

    长孙氏一边咀嚼着,一边凤目眯成一条线的点下头。

    “嘿嘿,就知道观音婢一定喜欢的。”李世民欢欣鼓舞,“那小子说了,让你每日最少食上这么一碟。”

    他有些吃味了,“他怎么就没对我说呢?”

    长孙氏好笑的夹起一片,送到他唇前。

    李世民伸头叼进嘴里,含糊的说道:“有观音婢的爱护就够了。”

    “满招损谦受益呐”

    殷清风不停的回想着殷元的话。

    这道理小爷懂,可小爷能怎么办呢?

    不时常的表现出自己有用之处,谁知道李世民什么时候下黑手呢?难道小爷不想当一个架鹰遛狗的纨绔吗?这,都是命啊

    将烦心事儿丢一边,殷清风安心在家养伤。

    他明年要出去游学,东宫里的那些学生要安排好。

    蒙学班的小崽子们可以让别人接手,毕竟东宫里有那么多有文化的宫女。实在不行,掖庭宫里那些罪官的家属或也可以顶上。

    等他走后,月眉依然教语文,繁星、鱼娘和妮子分别教数学、历史和地理。

    他的计划是,繁星教数学,鱼娘教地理。

    历史他想指定妮子来教,毕竟她读的史书多一些。

    但教书这个活儿,本身的基本功是一回事儿,能打动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集中在学习上,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在走之前,他一定要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眼下,他正坐在繁星的房间里。

    繁星的伤口早就结痂,行走已经无碍。

    女人多了也有烦恼,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她们每个人单独相处。所以,他不想损失这个难得的机会。

    殷清风给史记断句不能停,争取在春节之前搞定。

    但也不能冷落了繁星。

    他让繁星先把已经断好的手稿装订在一起,再让她尝试着挑错。

    “郎君,”繁星问道:“你说,司马公是怎么知道那么遥远的事儿的?”

    解开心结后又有殷清风多日的陪伴,繁星渐渐恢复了活泼的本性。

    殷清风放下笔,“先说说我们现今有哪些史书吧。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对他的将军吕蒙说,他自掌管军政事务以来,觉得阅读“三史”和各家兵书对自己大有裨益。

    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刘宋,在它行世以前,“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流传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就是现在现在读书人说的“前四史”。

    “前四史”之后,还有南梁沈约撰纪传体史书宋书、南梁萧子显所撰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和北齐魏收所著的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

    以上七卷史书,都成书于秦朝之后。

    先秦时期的史书有很多。如:尚书、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战国策和吕氏春秋等等。

    有些史书是史官当场记录,然后整理成册并流传下来的的,有些史书是后人根据前人的典籍归纳为一卷史书的。

    司马公在写史记之前,阅读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典籍。

    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些被称为史书的典籍外,还有像论语、孟子这些只要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典籍,他都整理在一起。

    你刚才问的,‘司马公是怎么知道那么遥远的事儿的’。这就要说到史官了。

    据说,在夏代末期已设置了史官。官名叫太史令,也称太史。”

    看到繁星脸上的表情,殷清风笑道:“你是不是会问,既然史官是在夏代末期才设置的,那夏代以前的人物和事件是怎么被记载到史记当中的,对不对?”

    繁星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殷清风伸出手指头,“两个字:推测。也可以说是臆造。”

    繁星不敢相信的捂着小嘴儿。

    殷清风说道:“首先,先秦的典籍里的确记载了很多夏代之前的事情,司马公不可能不采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