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楼后是教师宿舍区。若是有不想回城的,这里有单独的小楼,只要他们放进去几个奴仆,就可安心休息了。
还没走出宿舍区,李世民等人就不觉的停下了脚步。
前方是一个高耸而又模样奇怪的。。。小城池。。。
他们不敢确定怎么称呼前方的建筑。
王雄涎等人此时站在敞开的城堡门前,列队等待李世民的到来。
眼前的城堡是海星状,向五个方向各伸展出一段城墙。为了突出视觉效果,一段城墙笔直的指向李世民来的方向。但众人看到的一段向前凸出来的和两端翼展的城墙。
从墙头上的密密麻麻的小窗口就可以知道,那上面又是甬道的设计。
殷清风也不说话,只引着他们往前走。
等到了城堡的近处,他才说道:“之前殿下见到的那种城外高墙,适合建在规模比较大的城池,最少也是有着两千兵卒把守的那种城池。
大唐边塞有很多地方,尤其是那些烽燧,只是一个简单的泥土墩台。这些泥土垒建的墩台却无法确保里面兵卒的性命。为此,臣设想出这样的一个城堡。”
走近门内,头上是一个圆圆的天井,天井下面三层是蜂巢一般的房间。
在天井下面站住后,殷清风让所有人回头看,“这个城堡只有一个门。虽然兵卒可在城墙上轻易射杀进犯的敌军,但敌人真狠下心用他们的兵卒消耗守城的箭矢,这城堡还是会被攻破的。所以,这城门就尤其重要了。”
殷清风向王雄涎挥下手。
收到信号后,王雄涎举起手中的红旗。然后就见两扇门缓缓的向中间合拢。
“咦”“啊?”“怎么会这样?”“谁在关门?”
人们见不到有人在关门,但门却在自动关闭。
“你们看!”
有眼尖的看到每扇门的上下各连着两条钢索,现在这四条钢索正向后被人拉动着。他们刚才被城门的合拢所吸引,没有注意到铁索的存在。
殷清风向旁边指去,“同样是利用滑轮的作用。两边各有四个兵卒就足够合拢这两扇重达两千斤的大门了。”
“两千斤?”“娘咧”
城门是水泥做的,别说两千斤,再重也没问题。但是没必要。
殷清风又回身指着那些房间的门窗说道:“即使城门被攻破,守军的房间内还有备用的箭矢。”
说到这,他举起手挥了一下。
只见十几个窗户被捅破,没有上弦的长弩伸了出来。
他再一挥手,长弩不见了。
“由于只有一座城门,敌方的士兵即使攻破了城门,也要面对来自三个方向飞蝗一般的箭矢。”
“嘶”“这。。。这。。。”
众人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想进来得拿命填,进来之后还得拿命填。这一个小小的城堡到底可以杀死多少人?守卫的五十倍还是一百倍?
殷清风带着他们上去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天井下。
“由于这种城堡是由水泥建造的,规模的大小可以随意调整。从最少的两百人到五千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造。
粮食放置在最高处。那里还有工匠修理破损武器、盔甲以及制造箭矢的工坊;中间那层是兵卒的住处;最下面是马厩。
当敌军面临这样的城堡,只有三个选择。要么干脆撤军、要么分兵围困、要么弃之不顾。
想要彻底攻破它,即使里面有两百个守卫,在他们力竭之前也可以拖延两到三天。两天的时间内,不管是周围其他的城堡守卫还是后方城池的军队,都可以赶到。
若是敌方弃之不顾,则守卫们可以按照约定与周围城堡的守卫们集合在一起,然后截断敌军的后路,或者直接就杀向敌军空虚的后方。”
听了的人想骂娘,非常想的那种。
他们听了殷清风的介绍,第一个念头不是庆幸大唐有了这样的守城利器,而是本能的想着怎么攻破它。
他们听到这里,不用殷清风往下说他们都能想到:这样的城堡每隔几十里就建一个,每个城堡放进去两三百个士兵。即使以后唐军不主动攻打别人,但别人再想要入侵大唐半步,就等着损兵折将、有来无回吧。
“考虑到敌军最大的可能是围困,不但水井的位置在马厩内、第二三层的房间内是可以互通的、粮草也会准备守军足够半年的分量。”
包括李世民都要晕倒了:这还让攻城的人怎么玩儿?围困无效、分兵又削弱进攻的力量、弃之不顾就等着被包围。。。。
“殿下现在可以封赏淮阳侯了吗?”
就在众人沉浸在城堡带来的震撼中,一个童子的声音小声的问道。
李承乾囿于年龄的限制,一路走来的体会并不深。但有一点他是明白的:被他崇拜的兄长有着超过常人的才能,否则,不可能连阿耶和其他百官都一再的陷入思考之中。
众人一愣,齐齐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小脸儿涨红的挺着小胸脯。
殷清风恨不得掐死他。
未及冠却一再的因功而进爵,别说这是大唐立国之后就没有的事儿,放在之前之后的朝代也没有啊。现在就是从三品侯爵了,上面上升的空间可没剩下多少了。
若是现在就弄一个县公回家,郡公和国公啥时封?结婚的时候升不升?等李承乾当皇帝了升不升?升到国公了又立了一功升不升?
李唐也不是没有非宗室而封王的,杜伏威算吧?李孝常算吧?都啥结局?
得了一个县公是挺美的的,后遗症有没有?
他现在有求官求爵的心思吗?他恨不得啥也没有呢!
要不是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不掐死他才怪呢!
众人又一起看向李世民,等着他发话呢。别人都封赏了,殷清风咋办?你刚才可是说了要等到最后的。
殷清风心说,不好!
他抱拳鞠躬说道:“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臣还想再为大唐效忠六十年,臣不想因微薄之功而沾沾自喜。。。”
“你是微薄之功,那俺老程岂不是不该得那个上柱国?要不,你让太子把俺的国公也降了”
不等殷清风把话说完,程咬金就站出来“抱不平”了。
殷清风真想踢死他,这时候用你显摆了吗!
他不敢接茬,继续说道:“臣之所得,皆为阅群书而来。臣闻修文馆藏书无数,若殿下真想封赏臣,不如让臣尽情抄录藏书。”
“呸,美得你!”
又是程咬金那个夯货跳了出来。
殷清风真有些沉不住气了。一旦李世民不答应他的条件而是进爵,那就真不好玩儿了。
这回殷清风可是冤枉程咬金了。
出身世家的他,何尝不知道书籍的作用。为何历来朝代更迭的时候,最先抢的就是前朝的藏书?殷清风看似不要进爵,可你和皇室抢藏书就妥当了?
李世民也头疼。
尽管有些话是李靖说出来的,有些事情推到程咬金和王雄涎身上,可建造学院城和眼下这个城堡的功劳总是放在明面上的吧。而且,城内的水渠也是他在做的,这又怎么算?
头疼啊有功而不赏,他这太子被人怎么看?
殷清风说道:“臣得殿下赐婚,乃为殿下半子。臣与殿下既有君臣之别,也有翁婿之情。臣自请殿下以半子对待臣,不宜封赏过厚。且,臣喜阅览群书,赐臣以书卷就是最好的赏赐了。”
李世民心说,好吧,这勉强说得过去。
他看向其他人,“若某只赏他万卷书而无其他封赏,你们不会责怪某吧”
得你这话让俺们怎么接?人家都说和你是翁婿关系了,你想让俺们离间你们翁婿情?你说啥是啥吧
众人一起摇摇头,“臣无异。”
李世民见没人愿意反对,“那好!就准许你抄录修文馆的藏书!”
第306章 第三百 零四章:万世敬仰()
有些人嫉妒得眼睛都要红了。
那可是修文馆的藏书啊这小子也太精明了吧!如果换做是他们,拿国公去换都值得。国公没了可以再建功勋,可藏书啊二十多万卷的藏书啊需要多少代人的积累啊
有人嫉妒,就有人担忧。
与殷清风息息相关的殷元和杜伏威、与殷清风绑在一起的李靖。。。拼命想在殷清风身上得到好处的那些人,都在想着殷清风提出这样的要求,到底是福是祸。
除了平常所见的论语尚书外,任何一卷书都会被各家族视若珍宝,而殷清风一开口就是二十万卷,这。。。。殷清风瞎胡闹,怎么太子就痛快的答应了呢?太子这是要害殷清风吗?
代国公说学院和参谋部是国之利器,可藏书意味着皇室之权威啊!太子怎么就轻易允诺了呢?即使殷清风是太子的郎子,但那也是外戚而不是宗室子啊
太子这么做,到底是恩宠殷清风还是在设局谋害他呢?
若是别人张嘴向他要书,他也会给。给完了再找理由抄家呗。但李世民就想不明白那些书对殷清风有什么用。殷清风的学识来自仙人的传授,有了仙人的传授他还需要再阅览什么群书吗?
或许他只是不想进爵,不得已才用藏书来搪塞吧
殷清风见封赏的事情化解了,谢礼之后他向李靖打了个眼色。
李靖放下顾虑,上前半步说道:“这个城堡向殿下和诸位同僚展示后也不能空闲着。所以,臣与其他人商议后,决定将这里当做装备部下属的军械研发监。
军械研发,望文生义就得知,这里是为了研制更好的冶炼锻造、更强的弓弩、更坚固的铠甲等。
考工记中,周王设“司空”,“掌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监百工”。战国时期,兵器主要由各国府库附属的作坊制造,设造者、主造者、监造者三级管理,兵器上常要题铭,以考核兵器的质量。
秦由管理宫廷事务的少府掌管兵器制作;汉少府中有职官“考工令”,主作兵器。汉武帝元狩四年实行盐铁官营,在天下设铁官四十九处,冶铸兵器及农具。
北周建德四年置军器监,首创在中央一级设置独立的兵器制造业的管理机构;隋仍置少府监,领尚方,掌兵器制造,下辖甲铠署、弓弩署。唐却承继了北周的建制,,于武德元年设军器监,领甲坊署、弩坊署。”
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历史课后,李靖继续说道:“历代只注重兵器、护具、军械的生产和质量,而忽略研发。
魏朝马钧的指南车、蜀国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和诸葛弩,哪一个是在朝堂的主持下研制出来的?
以现在军中的武器为例,制作一条马槊或步槊最少需要三年,使用和废弃的木材,又可以造十架强弓。那么,可不可以改进呢?怎么改?改进之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还有眼下的城堡,有什么攻城军械可以攻破它?即使我大唐军队面对的不是这样的坚城,能不能造出更轻便、威力更强的军械?
臣深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
大唐现在看似安稳,但外邦外族依然对大唐野心不减。若依旧用无数的兵卒的鲜血去打赢一场场战役,需要拿多少兵卒的性命去填?
是故,臣请殿下集天下之工匠到学院来,为大唐军队研制更新更好武器、护具和军械!”
不管现在的世人如何看待工匠,在场的人有了今天的所见所闻,都非常支持李靖的想法。
李世民这三年之内,在殷清风的身上算是深深的体会到了“工”所带来的好处,对现在的建议当然是支持了。
他看着殷清风,“淮阳侯善百工,李祭酒又言可以改进兵械,不知淮阳侯有何妙言。。。”
作为现代人,殷清风对冷兵器知道并不多,能给出来的建议也有限。他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长枪了。
三国演义里赵云出场便是银枪小将的形象,隋唐演义里的罗成,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但枪的出现要等到唐朝中期,其原型还是槊。
槊就是大一号的长枪………枪刃的部分,槊比枪长三倍。
唐六典记载,唐朝的枪分为木枪,漆枪,白杆枪和扑头枪四种类型。步兵和骑兵都人手一条。
在行军打仗以外,长枪还可以扎营的时候用来支撑帐篷,防守的时候可以拒马,渡河的时候可以用来制作木筏。
除了长枪,唐刀与同一时期的阿拉伯大马士革刀一起属于世界二大名刀,形式上根本没有改进的空间。
唐刀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
仪刀主要是用在典礼,仪仗的时候才可以用;障刀就是尺寸大一些的匕首;陌刀是唐军重步兵的制式装备;横刀是唐军轻步兵的主力装备,刀身直刃,极其锋利。
弓和弩作为唐军的主要远程武器,装备率达到了百分百,几乎人手一副。
当时中国的军用弓样式早已固定下来,全部都是复合体的反射弓。唐军所有使用的弓的弓力,大概是现在的七十五公斤,对臂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人几乎就拉不开这样的弓。
唐朝的弩,分单兵弩和南北朝时出现的强弩之王………床弩;单兵弩的巅峰是宋朝的神臂弓,效射程可至两百七十米。
将槊改为长枪容易,但刀与弩殷清风就无能为力了。他只好说道:“臣对兵械了解不多,唯一可尝试的就是改进冶炼技术。”
李世民先是有些失望。不过,随之他又释然了。接着就有些兴奋了。
传授殷清风学识的那个仙人是道圣的学生,道圣不崇尚杀戮,那个年代的人最多只知道、戈、戟、刀、弩、战车等。
大唐的刀、弩应该远比那时的更锋利,而殳、戈、戟则早就演变成了矛、槊;战车也早就弃之不用。。。
仙人能传下更好的冶炼技术,意味着唐军将配备更坚韧的护具和更锋利的刀、槊,这,足以弥补一切了!
李世民对李靖说道:“除原先应允的工部所属的工匠外,某还会从军器监挑选良匠送至学院来。李祭酒首要的就是配合淮阳侯将新式冶炼技术学习通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